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高心、风心、大汗齐颈

洪某,男,49岁,部队干部。

初诊:1971年6月7日。

有高血压(160/115mmHg)、阵发性心悸。有肝炎、肠炎、肘膝踵关节炎诸史。

近症:虚汗苦极已2年多,夜半至晨起,头面汗出,齐颈而还,枕被湿如淋透,家在昆明,每晨必晒枕及被,已为上班前的必要工作。而出差则旅邸瀋 [1] 汗半被,有苦难言,亦自觉有些羞愧。脉弦滑,左寸弱尺盛(若右手旺,则当从阳明经病“汗出齐颈而还”,用葛根汤矣);苔根腻,舌尖红,中裂。

左牡蛎30g,炙鳖甲15g,炙龟板15g,珍珠母15g,煅龙骨30g(五药先煎),大生地12g,熟女贞30g,旱莲草15g,黑料豆30g,淮小麦30g,碧桃干12g,川石斛12g,糯稻根须60g(煎汤代水)。4剂。

二诊:同年6月11日。

虚汗颈部大减,已不致湿衣被。脘胸间觉气通舒快,眠安,惊梦已止,矢气亦通。脉弦滑而虚幌,强弱不匀。

原方去珍珠母、鳖甲、碧桃干;加鹿衔草12g,生白术12g,炒泽泻12g。7剂。

三诊:同年6月17日。

虚汗全止,眠、纳、便均正常,矢气减。

上方去女贞、旱莲;加大麦冬12g,大熟地12g(炒松)。7剂。

四诊:同年6月24日。

虚汗无,腹胀得矢气大减,腰围减二寸。仍嘱控制脂肪摄入,左耳沟(+),已轻度血管硬化。舌仍中裂。

大生地、熟地各12g,天冬、麦冬各12g,甘杞子12g,炙龟板15g,煅龙骨30g,左牡蛎15g(三药先煎),黑料豆30g,川石斛15,鹿衔草15g,淮小麦30g,川牛膝12g,干地龙12g,玉屏风散15g(包煎或分吞)。7剂。

(嘱可用霍山石斛、皮尾参煎汤代茶常服。)

五诊:同年7月1日。

汗止,纳香(补肾腻药能受),肩关节重痛亦减。体重已减4kg,精神轻快。

效方不更。可任意多服。

随访:1972年2月17日。

自昆明来道谢,云汗出不发。四诊及五诊方共服90剂,血压稳定在120/80mmHg,稍偏低,故偶有头晕。

同年9月28日。来信云:汗止,仅有一次极疲,略有汗,取第二诊方服7剂,即止。体重降及10kg多,甚轻健,与锻炼有关。

按:这例汗出多在头面,“齐颈而还”症状,容易引入阳明设想,似病历既久,则又当从里证着眼。我从其脉弱尺盛,诊断其高血压由于阴虚,则汗出正是阴虚内热所致,故首方即用四甲、二至方意,合《内经》白术泽泻麋衔法 [2] ,仅三诊而汗止。再用前方加玉屏风散而收功。狂汗至2年多,皮毛必然空虚,玄府不密,即不深求到阳虚(汗多亡其表阳),也当责其卫疏,故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玉屏风散,以资固密其表卫,既防止其复汗,又杜其感邪之机,康复与预防可以兼顾。

《内经》方中白术固表,防己利尿,糜衔(处方有写作鹿含草者)一药,兼具祛风湿(走表)、逐水(走里)、疗关节痹痛,及补肾虚腰痛,既泻且补,但一般人较少用于止汗。《内经》用量为术、泽倍于麋衔,我用常量。原文作饭前服(“后饭”),似不需要,故未遵古。 37DDP2PfAst8t85GH7a4Yz8Q+dUjyLDUo7y9sY6bkbj29Pn1ebOH74ggNMlJgry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