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某,男,52岁,部队干部。
初诊:1973中1月15日。
病史:1949年起,因严重咳喘,发现左肺自发性气胸,后渐加重。1969年起发现左肺下侧大气泡(4cm×4cm),慢支,肺气肿。来沪后诊为双侧肺纹理增深,左下深度透明肺气肿;慢性咽喉炎、鼻中隔左偏。血压正常。
近症:喘咳甚,下车两人扶进坐下,喘息良久始能语言。左胁痛,汗出偏右头面;纳呆甚,又荔枝、苹果、鲜竹笋等温凉杂进,遂杳不思食。痰艰吐。脉细弱,右关较大;舌淡,裂纹;右拇指三黑纹。嘱戒香烟,忌腥发及时鲜食物。
炙紫菀9g,炙款冬9g,炙百部9g,嫩白前9g,南沙参12g,炙苏子12g,白杏仁12g,川贝母6g,冬瓜子12g,云茯苓12g,生甘草6g,广郁金9g,洋金花(用少量纳入烟斗内,燃吸。首二三口须吐去,因味辣刺咽,但吸入二三口即可止喘)。7剂。
复诊:同年1月23日。
咳喘大减,仅夜间4~5时欲咳,但吸洋金花即可缓解,复卧甚酣,痰已易吐,一咯即出。纳渐香,日晡足肿。
炙紫菀9g,炙百部9g,嫩白前9g,炙苏子12g,白杏仁12g,五味子3g,北细辛3g,云茯苓带皮15g,冬瓜子、皮各12g,大麦冬12g,炙甘草6g,川贝母6g,玉屏风散12g(包煎),洋金花(备用)。7剂。
三诊:同年1月30日。
脚肿有时可至膝部,今已大减,痰润喘减,纳增有味,眠好。
原方去细辛、五味子(因药难买);加北沙参12g,太子参15g,天门冬12g。7剂。
四诊:同年2月8日。
云曾回义乌家乡探母,须步行7华里,居然不喘。因其母亦患喘,不能平卧已久,因以所携1月30日药煮服,当夜即能平卧,然病员竟不服药,住数日,又步行7华里而返沪,喘平不发,极快慰。脚仍微肿,按之隐指不深,亦无鞋紧感。胃纳大增。脉右关有力;苔中黄腻(仍未戒烟)。
红参须3g(另煎服),天、麦冬各12g,南沙参12g,北沙参12g,炙百部9g,炙苏子12g,嫩白前9g,白杏仁12g,薄橘红6g,甘杞子12g,山萸肉6g,仙灵脾12g,七味都气丸12g(包煎),陈葫芦瓢30g。
因须回西安去,服药剂数随需要。
随访:1973年底来,云赴福建彰州军分区任,因来辞行。此次西行而回,咳喘不发,自觉出于意外,见疗效之巩固,今莅南方,气候更与病有利。
1974年3月、10月两来信感谢,云一切均告稳定,但开会多,常至通宵,香烟戒不了,以违我谆嘱为歉。
1975年10月5日来信:未发病,稳定如前。已戒烟,纳食增,体重亦加,由瘦长而变肥大,相见恐不相识云云。去信嘱其戒烟须坚持下去,勉励其有决心。
按:此例用药并无特出,且本用五味子敛肺体,细辛助肺用,相辅为药对,以增其张翕、开合之功能,因药难配而不用,甚为可惜。乃以参、芪、二冬等润肺补气为主;后则转入补肾纳下,子母相生,此则治本巩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