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哮、喘、咳

(一)哮喘

郭某,男,30岁,职员。

初诊:1957年冬。

病史20余年,已呈鸡胸兼龟背现象。如北京一些哮喘重症病例一样,于国庆节前住院,时时进行输氧急救,至劳动节后才趋平稳而出院,甚至夏日偶凉也要发病。发时呼吸困难,胸部憋塞,吐痰不出,面白汗出,甚则发绀,口唇青紫。一年间能上班者不过5个月耳。

脉虚带数(一般哮喘病人凡多服麻黄素者,均有数脉出现),苔薄腻。

炙麻黄6g,白杏仁12g,炙甘草6g,北细辛6g,五味子6g,炙紫菀9g,炙百部9g,制半夏6g,化橘红6g,生黄芪12g,制茅术6g,炒防风6g,淮小麦30g。7剂。

二诊:后7日。

咳喘大减,平时因喷嚏而发哮者,此周未见。咳痰较爽,夜能平卧,夜半时欲起坐,迨胸口稍松而再卧,寐中亦无虚汗。过去临睡脱衣时必大喘,今亦减轻,边脱衣边喘,入被后稍坐即能平卧。

原方去紫菀;加炙白芥子12g(包煎)。7剂。

另洋金花30g(备用,可装入烟斗中燃吸,不入煎。临睡前,或夜半,或晨醒欲发喘时,燃吸,第一口有辣味,必须喷去,再吸2~3口,即能气平)。

三诊:又7天。

咳喘又减,临卧及夜半燃吸洋金花,能得预防及平喘效用,进食增加。自觉盎然有生气,不复消极,冬令如此现象,为过去所未有,一改冷漠迟木态度而露笑容。

安金膏(方见本节附1)0.5kg(分7天服,每早、夜各冲服1次),洋金花30g(备燃吸用)。

四诊:后14天。

云已骑自行车上半班,尚能胜任。嘱若遇风雪暴冷天气,宜自己掌握,若能不发或小发,安然过冬为幸。

处方同上,倍其量,可服两2周。

按:中医研究院初设9个研究组,向全国开放,后以离附属医院较远,外地病员必须住院,乃专收本市病员,我主持之哮喘组亦初定100例而减为60例,皆自有医院可住者。门诊采预约制,均能遵约而7日一就诊。曾有疗效报告,忆此郭例比较典型。此例能顺序取效,在已成鸡胸龟背之体,肺活量受限制,年逾发育时期,欲求将来断根,恐不可能。病员曾言:历年急症住院之中直医院,曾来随访数次,以此岁病人未急症住院,为20余年所未有,闻已能上半班,则诧为异事,乃见病员精神面貌,始信其真。

杨某,女,17岁,学生。

初诊:1964年冬。

哮喘与生俱来,年以加重,初以冬发,继则初秋至越年初夏,皆须住院,即自国庆节前与明年“五一”劳动节后,皆在医院中度过;或在日间能嘻笑活动如常,入夜则病发而输氧。北京中央直属医院有优良措施,如此种常病号,必留与床位,随时可入院,如不往则来随访。故读书仅有上学期之后数月,及下学期之前数月,尚能入学,余时则为病房生活矣。其母亦甚苦,遍访北京名医,扶持而就诊,据云十几年来凡诊30余医矣。即在中医研究院亦已诊18医,今有某前辈忽忆我1956年时曾研究此专题,乃介绍来诊。

其喘可突然而发,一声喷嚏,喘不可止,呷哮动肩而息,夜则隐几而卧,不能着枕,头汗涔涔,频咳,仅有些少痰牵缠不能吐出,略有鸡胸。每月经时喘更甚。脉虚细而数,右寸略浮;舌质稍红,有薄苔。

生黄芪12g,炒防风6g,蒸茅术6g,淮小麦30g,煅龙骨30g(先煎),炙麻黄6g,白杏仁15g,生甘草6g,炙紫菀9g,炙款冬9g,炙百部9g,炙苏子12g(包煎),北细辛6g,五味子6g。7剂。

二诊:后7日。

云喘汗已全止,喉间亦不觉有痰,日夜活动如常人,纳香且佳。常时来院门诊,必由其母陪之,今日母不至,护士皆诧而问之,母能放心否?则手舞足蹈而作势,以示夸其体力,孩子之气盎然。

生黄芪12g,南沙参15g,野百合15g,炙麻黄6g,北细辛6g,五味子9g,炙百部9g,淮小麦30g,炒防风6g,蒸茅术6g,炙甘草6g,薄橘红6g,白杏仁12g。7剂。

三诊:又7日。

喘汗稳定不作。

脉右寸浮已平,虚细数均平;薄苔亦退。

原方不更。并付“安金膏”方,嘱配制长服,此我喘息组当年协定方,曾在诸同事中讨论通过,为喘症稳定时常服之方。

按:此例前医有用河车大造丸、人参蛤蚧散等温补之品甚多,我则以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取效。

王某,男,48岁,工厂干部。

初诊:1972年9月7日。

1959年驻军在海岛,因受寒数次而成吼喘,每年国庆节前必住院。曾有一次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高烧20余天,用外药而愈,致有小便蛋白及颗粒状,愈后未发。1964年后坚持不住院,但喘甚也很难忍受,常咯血。检验:肺气肿、心脏(+)、支气管扩张。

现症:行路气喘痰多,上楼心跳,纳平梦多。脉细弱,律齐;舌质淡。

大麦冬12g,南沙参15g,生、炙甘草各6g,紫苏子12g(包煎),白杏仁12g,五味子6g,炙紫菀9g,炙百部12g,炙桑皮12g,制半夏9g,补骨脂12g,胡桃肉4枚(连紫衣),玉屏风散12g(包煎)。7剂。

二诊:同年9月14日。

初服4剂,擤出鼻涕多,甚觉通畅,不喘,半夜后稍有憋气,嘱入秋为一般喘病好发季节,务须保暖。

原方加太子参15g,燃吸洋金花;去杏仁。7剂。

三诊:同年10月11日。

燃吸洋金花后,夜半憋气大好,但晨间略咳几声,不喘。原有心悸汗出、肛门下坠感、梦多诸象均止或减轻。纳食增至7两/日。

鹅管石12g,煅龙骨30g(二药先煎),红参须6g(另煎代茶),淮小麦30g,炒枣仁12g,五味子6g,北细辛6g,炙远志6g,制半夏9g,补骨脂12g,川贝粉6g,生梨1个(去心,纳入川贝粉同蒸食),河车粉3g(吞服)。7剂。

四诊:同年10月26日。

霜降节又气候转寒,稍有咳喘,吸洋金花能控制而安卧,过去则必大发且咯血。纳食不减,无汗。

原方去鹅管石、半夏、淮小麦、细辛;加天、麦冬各12g,南沙参15g,鹿衔草15g,仙灵脾15g,野百合15g。

五诊:同年11月30日。

同室人多患流感,亦感染数天即止,仅痰沫多而未喘。自觉抵抗力增强不少。

红人参3g(另煎代茶),玉屏风散15g(包煎),南沙参12g,北沙参12g,天、麦冬各12g,野百合15g,五味子6g,补骨脂12g,川贝粉6g(吞服),炙甘草6g,河车大造丸12g(包煎)。7剂。

六诊:同年12月21日。

冷空气至-7℃,仅痰多些,无畏寒感觉,吸洋金花亦能使痰减少。

河车大造丸不易配到,改全鹿丸9g(包煎);加大熟地12g,炙龟板15g(先煎)。7剂。

七诊:1973年1月11日。

无症状,眠好。上全班能胜任,仅挤车后稍有气急。舌尖略红,脉细较旺。

守方,10倍剂量,加生黄芪240g,五味子加至90g,冰糖500g,陈阿胶90g(熔化收膏);去玉屏风散。

八诊:1975年8月3日。

云:自服膏滋药2年,中间偶有小发,则寻我旧方服之,平稳无事。喘未再发,仅气候变化时,胸中憋气,夜卧有痰,但吸洋金花即感松快,平时可不吸,夏季完全不吸。今年特点是不长痱子,不是怕热汗多,亦无夜汗。大便每日二行,成形,因纳食增多了。云气候严寒,而室内较温时,偶于痰中见血丝,一二见即止。脉沉按仍细弱;苔净。处方备用:

太子参15g,南沙参12g,北参12g,天、麦冬各12g,野百合15g,白及片6g,仙鹤草20g,鹿衔草15g,旱莲草15g,桑白皮12g,冬瓜子12g,生蛤壳30g(打碎),云茯苓12g,大生地12g。7剂。

按:此例初喘在于海岛,或有咸味而作哮的诱因,故首几诊用甘较多,甘能胜咸也。以后喘止而调复之方,则较费踌躇,欲固表卫而用芪、术,则有上逆之忌;哮喘之标在肺,而其根在肾,尤其年逾五十者,尤须顾其肾阳,而其人又支扩而有咯血;治喘不难,治本则多掣肘,若金水同用调阴之品,则大便有时见多,又恐伤及脾阳。所以治经三载,全鹿、河车、细辛(细辛所以助其肺用,五味子则敛其肺体)诸药,均在审慎进退中使用之。 HIGitNdQp6nDvVqmfQbnT7I6srk0bRTvZsa5oo21M+Jx9c7Q1HfFyXp3eigHW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