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伤寒两感转疟

范某,男,43岁,司机。

初诊:1983年7月23日。

发热住院已历两月。病由5月23日游太湖受寒(先一夕房劳),高烧住院,检心、肺、肝、脾、胆、胰均(-);血象:红细胞375万/mL,血色素103g/L,白细胞由8000/mL →4000/mL。作伤寒治,用红、氯霉素。转为寒热有休有作如疟状,先寒后热,寒必先从足部起,继则毫毛毕直,约2小时而热,热仅1小时,得畅汗乃解。如汗不透则一日两发,热高有至40.3℃,寒多热少。无头痛、呕恶、胸闷等状。脉虚数,苔腻厚,质淡。

软柴胡6g,川桂枝9g,北细辛6g,制半夏9g,炒黄芩9g,青蒿梗15g,炒常山6g,煨草果12g,肥知母9g,制川朴6g,炙鳖甲15g,甘露消毒丹12g(包煎)。4剂。

复诊:同年7月27日。

服药第3天寒热已停,36.6~37.3℃。至下午疟发之时仍有浑身不适感觉,但下肢酸痛及足部先冷之状已止。口苦甜,不思饮;大便软,溲赤。虽能食而味不佳,嘱须慎食,以防反复(如转入阳明,则三阳同病为难治)。脉仍虚数;苔前半化净,中、后薄黄腻。

软柴胡9g,川桂枝9g,制半夏9g,炒黄芩9g,煨草果12g,制茅术9g,制川朴6g,肥知母9g,炒常山6g,藿、佩梗各l2g,白蔻仁6g,香青蒿15g,益元散15g(包煎)。7剂。

三诊:同年8月2日。

身热已退,都在36.5℃左右,但病房住7人,下午探病者多,又无风扇,斯时则躁烦不安,可至37.3℃,服西药抗生素类,则感恶泛。胸不闷,亦不渴,口甜无味;小便黄,大便日二行。

舌苔边尖已净,而根灰腻黑(此乃香烟不戒之苔);上焦之湿已化,故不胸闷;而中、下二焦之湿未尽,故腻在根,当予湿热以出路。

软柴胡6g,制半夏9g,炒黄芩9g,煨草果12g,制茅术9g,炒黄柏9g,白蔻仁6g,炒苡仁30g,益元散30g(包煎),炒枳壳6g,梗通草3g,荷叶一角,荷梗一枝,炒泽泻9g。7剂。

随访:介绍者来告,已能饭,观之似吃得很香,回家后比住院时清静得多,我所注意之下午躁热,也全无感觉了。但停止两个月的脚湿气却又有了,告以这是湿有出路的好现象。

按:此例行房之翌日受寒,少阴虚与外感是两事,非伤寒直中少阴可比;惟肾精先夺,故转疟寒从足部起,又先寒后热,热少而寒多也。此热高又与瘅疟之纯热不同,与牝疟之但寒不热亦异;其疟发“先起于毫毛毕直”,虽不“寒栗鼓颔”,已与少阴正疟之象相符。

以其非寒邪直中少阴,故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但首方仍用鳖甲、知母、细辛以清透少阴。及其寒先从足部起之症除,即撤 [1] 鳖甲、细辛,而但治少阳、太阳;迨太阳之症(肢节酸楚)罢,即去桂枝,改柴桂各半汤为小柴胡法。及其热退,于是专力于三焦之湿热(口甜、不渴、苔腻、溲黄、大便多),是当理解为“湿胜则濡泄”之故,与溲黄同为湿热之出路,用小柴胡、达原饮、平胃散、三仁汤等法,佐以清化暑气之品(天热、室小、人多、空气污浊,探病者带来的暑热),使无酿暑之条件,而暑湿热皆得出路,脚湿气之复见即是一征。

同时,医院对防暑降温、通风设备一般都做得不够,此例如7人一室,可有14人探病,这带进的暑热以至传染病菌,也不可轻视,尤其是流感盛行的时候。 +nonDztwnMRB0Z8pR3SurfYto7qcMuQgkc8rqVoB32nNMrWoHbi73+ZQN5MJEm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