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某,女,4岁。2007年2月10日初诊。
主诉:发热1天。
患儿昨日下午发热,昨晚体温39.5℃,今晨40℃,服退热药2次,体温下降后随即上升。刻诊:体温38℃,喷嚏连作,咳嗽声作,大便偏干,形体瘦,咽红,舌苔薄黄。心肺听诊阴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5.3×10 9 /L,中性粒细胞41.3%、淋巴细胞53.5%。有哮喘病史。诊断为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外感风热,肺卫失宣。治以疏风解表清热,银翘散加减。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荆芥10g,牛蒡子10g,蝉蜕5g,野菊花10g,蚤休10g,桔梗5g,桑叶10g,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3剂后热退,感冒治愈。继服调理药剂。
按语: 患儿急起高热,喷嚏、咳嗽、咽红、舌苔薄黄,余无他证,按风热感冒治以疏风解表清热,3日痊愈。患儿有哮喘病史,家长担忧,辛凉解表同时注意消风,夙疾未发为幸。
小儿感冒以风热感冒居多,辛凉解表为常法,但需注意在大队辛凉解表药物中适当配合辛温解表药物,辛温药温散透泄力强于辛凉药。表证发热总以解表为要,而解表必须以腠理开泄汗出为前提,此即吴瑭银翘散中用荆芥之旨。本人临床对辛凉解表方中选加辛温解表药法:高热选荆芥,暑热选香薷,鼻塞流涕选防风,全身酸痛选羌活,恶心呕吐选紫苏叶。又小儿感冒病因以病毒感染占大多数,银翘散为基本方,考虑为病毒感染者,余常在方中据证选加贯众、蚤休、拳参、虎杖、板蓝根、野菊花之类清热解毒之品。
张某,男,5岁。2015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发热1天。
患儿昨日游玩受风,回家后出现夜寐不安、翻身、磨牙,今晨患儿面部色红,精神不振,测腋温为39.1℃。刻诊:患儿发热,体温38.6℃,精神不振,伴有口干、咽痛,无咳嗽、鼻塞、流涕,纳差,大便今日未解,小便可,无汗,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未见脓点,舌苔薄黄。心肺听诊阴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7.43×10 9 /L,中性粒细胞82.1%、淋巴细胞10.3%。CRP:44mg/L。患儿平素易于外感,有湿疹病史,纳差,多汗,刚服中药汤剂调理1周。诊断: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辨证为外感风邪、热结肺咽,治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以银翘散为基础方加减。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牛蒡子10g,蝉蜕6g,荆芥10g,胖大海5g,生大黄5g,虎杖12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芦根12g。4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16日二诊:患儿服用上药1剂后体温即降,热峰37.8℃,咽痛已轻,无咳嗽、鼻塞,纳食欠佳,无腹泻,二便调,夜寐尚可,汗出多,精神好转,咽稍红,扁桃体肿大已消,舌苔薄白。心肺听诊阴性。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19×10 9 /L,中性粒细胞48%、淋巴细胞36.9%、单核细胞11.2%。CRP:21mg/L。患儿热峰下降,血象恢复正常,治疗以前法再进,以巩固疗效。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牛蒡子10g,蝉蜕6g,淡豆豉10g,胖大海10g,虎杖12g,败酱草12g,焦山楂12g,焦六神曲12g,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20日三诊:患儿服用上药当天体温即下降至正常,昨日出现咳嗽偶作,自述喉中有痰,清嗓,喷嚏,流少量清涕,纳食量少,汗出较多,夜寐不宁,磨牙,精神尚可,咽稍红,舌苔薄白。心肺听诊阴性。证属正虚邪恋、风痰留伏、肺气失宣,治以益气固表、消风止咳、运脾化痰,以金屏散为基础方加减。
处方:炙黄芪15g,白术10g,防风5g,煅龙骨15g(先煎),煅牡蛎15g(先煎),党参10g,茯苓10g,炙百部10g,桔梗6g,辛夷6g,浙贝母6g,黄芩10g,虎杖12g,焦山楂12g,焦六神曲12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患儿服用上药2剂后,咳嗽渐平。后继续于门诊调理,以固护肺卫、助运脾胃为主,患儿外感次数明显减少。
按语: 本案患儿平素脾胃虚弱,纳食量少,以致气血生化乏源,肺卫不固,易罹外感,调理一周为时尚短,又调护不当,复感外邪。初起邪热搏结肺咽,治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为主,虽乳蛾尚未成脓,但患儿热势炽盛,故予银翘散加减,加用生大黄、蒲公英、败酱草、胖大海等利咽败毒、釜底抽薪,同时佐荆芥、蝉蜕等平和之品以疏解表邪而防郁遏卫阳。服用3剂,热峰下降,乳蛾肿大消退,及时去生大黄、蒲公英等苦寒之品,加用焦山楂、焦六神曲消食运脾,调治而安。该患儿初诊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均高,单纯中药取效,可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类疾病,并非必用抗生素,中医药治疗同样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杨某,女,2岁。2009年4月2日初诊。
主诉:发热1天。
患儿昨日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无寒战,喷嚏频作,咳嗽,饮食正常,二便调,夜寐欠安。体温37.6℃,神志清,精神可,舌质淡,苔薄白,脉数。咽红,扁桃体Ⅰ度肿大,无脓性分泌物。两肺呼吸音清。诊断为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外感风热,肺卫失宣。治以疏风解表,清热宣肺,银翘散加减。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辛夷6g,牛蒡子10g,荆芥10g,桔梗6g,蚤休10g,贯众10g,甘草3g。4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6日二诊:服上药2剂后热退。现仍有鼻塞,流白黏涕,咳嗽声作,少痰,纳可,寐安,咽部淡红,扁桃体不肿大,舌质淡,苔薄白,脉细。两肺呼吸音清。证候如前好转,表热已解,肺气失宣,治以宣肺止咳。
处方:桑叶10g,菊花10g,桔梗6g,百部10g,辛夷6g,牛蒡子10g,连翘10g,蚤休10g,甘草3g,枇杷叶10g。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5剂,诸症俱除。
按语: 外感风热,经疏风解表清热利咽治疗随即好转,但鼻塞、流涕、咳嗽肺气失宣之证随之显现,此种证候演变在感冒常见,及时调整治法一般可以较快转愈。但若是发热不退、咳嗽加重者,则需防表热入里,肺气郁闭之变。
诸某,女,5岁。2006年11月18日初诊。
主诉:发热两天。
患儿前日起发热,昨日咳嗽、呕吐,泄泻3次。刻诊:体温37.8℃,未流涕,咳嗽,纳差,腹部不适,咽红,舌苔薄黄。心肺听诊未闻异常。证属外感风热、肺脾失调,治以解表宣肺、清热和胃,银翘散、杏苏散加减。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紫苏叶10g,淡豆豉10g,杏仁10g,前胡10g,竹茹4g,薄荷6g(后下),牛蒡子10g,陈皮3g,焦山楂10g,焦六神曲10g。4剂。每日1剂,水煎服。
11月22日二诊:服药后患儿热退,呕吐、泄泻皆止,饮食转佳,仍有声咳。再予宣肺止咳方5剂而愈。
按语: 外感风热犯肺,常见有殃及脾胃者,此时当肺脾同治,清肺、和胃兼施,方能安宁。紫苏叶一味解表和中,于此证常用。
杨某,男,2.5岁。2010年7月5日初诊。
主诉:发热伴咳嗽1天。
患儿昨晚开始发热,热峰39℃,伴咳嗽声作,无汗,少量流涕,有鼻塞,喷嚏时作,无喘息。现仍有发热,体温37.7℃,咳嗽,流涎,略有鼻塞,纳可,二便调,寐安,咽红,舌苔薄黄。心肺听诊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91×10 9 /L,中性粒细胞33.8%、淋巴细胞55.6%。CRP<14mg/L。证属冒受暑邪、肺气失宣。治以解表清暑、宣肺止咳,新加香薷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香薷6g,蝉蜕6g,淡豆豉10g,板蓝根12g,桑叶10g,桔梗6g,前胡10g,辛夷6g,甘草3g。4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10日二诊:患儿服药1剂后咳嗽渐平,热退。7月7日受凉后又发热,体温38.0℃,咳嗽加剧,流清水涕,继服上方,又愈。现偶咳几声,流涕少量,略鼻塞,无喷嚏,出汗不多,纳可,二便调,寐安。予前方减其剂调治而安。
按语: 本案发于盛夏,急起发热,咳嗽流涕,咽红,舌苔薄黄。认证为冒受暑热、肺气失宣,治以解表清暑、宣肺止咳,以新加香薷饮加减合宣肺止咳之品治疗随即取效。但因暑邪未肃,冒风又起,再予前方治疗而愈。故暑邪着人,务必驱邪务尽方安。
陆某,女,4岁。2010年5月29日初诊。
主诉:咳嗽1月,发热1天。
患儿1月来反复咳嗽,晨起、晚间较重,可闻痰声,偶咯吐黄脓痰。近1月先后因发热就诊,诊断为“肺炎”“急性肠炎”等。今日再次发热,体温38.4℃,咳嗽间作、痰嘶,流清涕,喷嚏偶作,鼻塞不显,咽痛,口干,纳欠佳,二便调,寐中打鼾,平素汗多,咽红,舌苔薄黄,两肺呼吸音粗,偶闻及干啰音。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99×10 9 /L,中性粒细胞64.9%、淋巴细胞24.6%。CRP<1mg/L。诊断为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痰热内蕴、复感外邪,治以疏风解表、清热宣肺,银翘散、桑菊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荆芥10g,蝉蜕6g,牛蒡子10g,桑叶10g,桔梗6g,前胡10g,蚤休10g,焦山楂10g,焦六神曲10g。每日1剂,水煎服。
患儿服药两天后热退。上方稍作加减再进,继而咳嗽渐平,一周痊愈。
按语: 患儿本来病已一月,痰热内蕴未解,今又复感外邪,风热犯表。宗急则治标之旨,予疏风解表,清热宣肺。居然随表热疏解,肺经痰热亦得以清化而平,获标本兼治之效。
范某,男,1岁。2000年2月2日初诊。
主诉:发热1天。
患儿昨天饮食过多,晚间沐浴着凉。今晨起发热,体温38℃,微恶寒,无汗,流清涕,偶咳无痰,纳呆,腹胀,大便干,咽不红,舌质淡红,舌苔白厚,指纹淡红在风关。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诊断为外感风寒夹滞,治以疏风散寒、消食导滞,予杏苏二陈汤加减。
处方:杏仁5g,苏叶5g,陈皮2g,清半夏5g,茯苓5g,荆芥5g,桔梗5g,枳壳5g,六神曲10g,甘草3g。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月4日二诊:患儿服药1剂热退,2剂咳止,纳增,便调,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紫。给保和丸加减收功。
按语: 本例患儿食伤而又感风寒,成感冒风寒夹滞之证。予杏苏二陈汤加减外散风寒、内消食滞,收效迅捷。
孙某,男,4岁。2018年6月28日初诊。
主诉:反复感冒2月,发热抽搐1次。
患儿近2月来反复感冒,并发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予常规对症处理后好转。6月19日曾高热抽搐1次,体温39℃。刻诊:患儿无恶寒发热,咳嗽偶作,清涕少许,喷嚏偶作,汗多,纳少,进食较多时腹痛易作,伴呃逆,寐多翻身,大便2~3日一行,质地偏干,睡眠较浅,咽稍红,舌苔薄白。心肺听诊阴性。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28×10 9 /L,中性粒细胞40.6%、淋巴细胞48.2%、嗜酸性粒细胞3.6%。CRP<8mg/L。②脑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018年6月26日南京市某医院)。患儿2017年7月曾有高热抽搐1次,体温40℃。2018年急性喉炎发作4次。辨证为肺卫不固,肝风妄动。治法:补肺固表,平肝运脾。治以玉屏风散加味合羚珠散。
处方1:炙黄芪15g,白术10g,防风5g,制黄精10g,煅龙骨15g(先煎),煅牡蛎15g(先煎),蝉蜕6g,百部10g,钩藤10g(后下),虎杖12g,焦山楂15g,焦六神曲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处方2:羚珠散0.6g×8支。每服0.6g,1日2次,连服2日。感冒发热初起时即服。
7月15日二诊:患儿服上药后发热未起,咳嗽几平,仅声咳偶作,未闻痰音,流涕不显,喷嚏偶作,时有揉眼揉鼻,出汗减少,食欲较前改善,食量仍偏少,大便间日一行,质地偏干,偶诉腹痛,片刻可自行缓解,夜寐尚安,咽稍红,扁桃体Ⅱ度肿大,舌苔薄黄。近期证候稳定,治以前方出入。
9月2日三诊:患儿近期未罹患外感。现咳嗽偶作,每咳1~2声,干咳无痰,无流涕、喷嚏,偶有揉眼揉鼻,汗多,纳食欠佳,挑食明显,进食较多较急时腹痛易作,嗳气时作,大便间日一行,质调,夜寐鼻塞,张口呼吸,伴有打鼾,咽稍红,扁桃体Ⅱ度肿大,舌苔薄黄。心肺听诊阴性。证候稳定,治疗仍用前法加减。
10月28日四诊:患儿10月22日受凉后发热,体温38.5℃,予羚珠散口服,身热渐退,抽搐未作。前日起咳嗽加重,痰黏难咳,伴有流涕,自予小儿栀翘清热颗粒加川贝止咳糖浆口服,诸症稍有减轻。刻诊:患儿咳嗽仍作,可闻痰音,晨起鼻塞偶作,伴有流涕,时有揉眼,汗出仍多,纳食一般,大便日行一次、质调,夜寐鼻塞,张口呼吸,轻微打鼾,咽红,扁桃体左侧Ⅱ度肿大、右侧I度肿大,舌质红,舌苔薄黄。心肺听诊阴性,颈下淋巴结肿大。辨证为复感外邪,肺气宣肃失司。治法:宣肃肺气,清金化痰。
处方:桑叶10g,桑白皮10g,辛夷6g,前胡10g,远志6g,桔梗6g,胆南星6g,黛蛤散10g(包煎),浙贝母6g,黄芩10g,蒲公英12g,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9年6月23日家长来诊,欲增强患儿体质。其母诉患儿自上次就诊至今曾有2次发热,即给服羚珠散,未惊。患儿既往有2次热惊,自2018年6月28日来诊后近1年间虽有感冒发热,热惊迄未再作。
按语: 感冒夹惊在儿科临床常见,其因总由外感风邪引动肝风妄动而作,且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殊为家长担忧。羚珠散由羚羊角粉、珍珠粉、牛黄、僵蚕、朱砂、琥珀、胆南星、冰片、石菖蒲油组成,具有解热、镇静、抗惊等作用。近年来余用于既往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嘱家长在下次患儿发热初起时便可使用,疗程2天(若2天后仍有发热惊厥则必须就诊,由医生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再作处理),临床观察有明显的镇惊兼解热作用。需注意的是,方中朱砂为有毒药材,根据本药用法用量计算得出羚珠散中朱砂日服用量最高约0.24g,符合药典规定的朱砂日服用量0.1~0.5g范围。但尽管如此,我们通常并不建议患儿久服此药,只是在有热性惊厥既往史的患儿发热时临床服用,临床观察有效且未见到毒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