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 风咳

1.风束肺络案

李某,男,5岁。2017年8月1日初诊。

主诉:反复阵发性干咳1月余。

患儿1月前着凉后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夜间及晨起加重,咳嗽加重时偶有白痰,反复发作,偶有流涕、打喷嚏,大便稍干,小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已口服阿奇霉素及头孢克肟等15天,效果不佳,患儿仍反复咳嗽,因而来诊。查体:咽部稍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啰音,未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率103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5×10 9 /L,中性粒细胞47%、淋巴细胞38%、嗜酸性粒细胞12%,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计数440×10 9 /L。CRP7mg/L。PCT<0.1ng/mL。胸片:两肺纹理增粗。患儿此前有多次类似咳嗽病史。诊断:风咳(咳嗽变异性哮喘),风束肺络证。治法祛风宣肺、润肺止咳,金敏汤加减。

处方:蜜炙麻黄3g,蜜炙紫菀6g,天冬10g,桑白皮10g,五味子6g,炙乌梅6g,胆南星6g,黄芩10g,炙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8月8日二诊:患儿服药后咳嗽较前好转,仍时有咳嗽,鼻塞流涕减轻,无喷嚏,大便仍干,小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证属余邪未清,风痰内扰。原方加用全瓜蒌化痰通便、浙贝母清热化痰。

处方:蜜炙麻黄3g,蜜炙紫菀6g,天冬10g,桑白皮10g,五味子6g,炙乌梅6g,胆南星6g,全瓜蒌12g,黄芩10g,浙贝母6g,炙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8月16日三诊:患儿咳嗽显著好转,偶有活动量大后轻微咳嗽,纳食不佳,无鼻塞流涕,无喷嚏,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病情好转,继以前方出入。

处方:蜜炙麻黄3g,蜜炙紫菀6g,天冬10g,桑白皮10g,五味子6g,炙乌梅6g,胆南星6g,陈皮6g,黄芩10g,炙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8月21日家长来电,告知患儿咳嗽已止,其余症状均好转,自行停药。

按语: 根据患儿反复阵发性咳嗽1月余,干咳为主,夜间及晨起加重,偶有流涕、打喷嚏,诊断为风咳。患儿外感风邪之后,引动伏风,两风相合,肺气受郁,宣肃失司,阴津受灼,形成风咳迁延不愈。治疗以消风宣肺、润肺止咳为法,方选自拟经验方金敏汤。方中蜜炙麻黄为君药,宣肃肺气、消风止咳;蜜炙紫菀润肺下气止咳;天冬润肺清金止咳;桑白皮肃肺清金泄热;炙乌梅酸涩敛肺止咳,与五味子、炙甘草3药合用,酸甘化阴,敛抑伏风,润肺止咳;胆南星驱逐风痰;黄芩清泄肺热。二诊时患儿咳嗽已见转好,但偶有黄痰,大便仍干,证属余邪未清、风痰内扰,故加用全瓜蒌、浙贝母化痰。三诊时患儿咳嗽显著好转,偶有活动量大后轻微咳嗽,继服原方加减获愈。

2.风痰内蕴案

尤某,女,5岁。2018年5月7日初诊。

主诉:咳嗽1月余。

患儿1个多月前因受凉出现咳嗽,至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后予舌下脱敏治疗,症状仍时有反复。刻诊:患儿傍晚时咳嗽明显,白黏痰,鼻塞不显,清涕少许,喷嚏偶作,时有揉眼,纳食尚可,饮食过多则易吐,二便正常,夜寐尚安,汗出不多,稍有口气,咽红,舌苔薄白。心音有力,两肺呼吸音粗。患儿平素易感,曾患过多次“肺炎”。既往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病史,否认喘息史。其母既往有“鼻炎”“哮喘”病史。变应原检测:粉尘螨++++,屋尘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26×10 9 /L,中性粒细胞36.7%、淋巴细胞43.7%、嗜酸性粒细胞12.6%。CRP<1mg/L。诊断:风咳(咳嗽变异性哮喘)。辨证为风痰蕴肺,宣肃失司。治以消风化痰,肃肺止咳。

处方:炙麻黄3g,桑白皮10g,辛夷6g,紫菀6g,杏仁10g,款冬花6g,胆南星6g,广地龙6g,黄芩10g,拳参10g,五味子6g,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月21日二诊:患儿咳嗽明显减轻,仅晨起偶咳单声。再予上方出入14剂,咳嗽已平。

按语: 本案患儿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咳嗽1月余,伴揉眼、喷嚏,变应原检测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符合风咳特征。辨证为风痰蕴肺、宣肃失司,给予金敏汤减润肺之品,增化痰药物,以炙麻黄散外风、平伏风,桑白皮、杏仁、紫菀、款冬花肃肺止咳,辛夷、胆南星、广地龙、五味子消风化痰,黄芩、拳参、甘草清解肺热,收获良好效验。不少久咳患儿与伏风内潜有关,予常以消风之炙麻黄、辛夷、胆南星、广地龙、僵蚕、五味子、炙乌梅等纳于方中,其中炙麻黄散外风、平伏风,胆南星擅逐风痰,尤其常用。

3.风痰气虚案

张某,女,3岁半。2009年12月21日初诊。

主诉:咳嗽1月余。

患儿平素反复呼吸道感染,1月前复感2次,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口服后热退,但咳嗽迁延至今。现晨起咳嗽为主,伴鼻塞喷嚏,夜间醒后亦咳,连咳阵作,喉中有痰,咳剧可吐出痰液,纳可,大小便尚调,寐欠安,咽稍红,舌苔薄腻。心肺听诊阴性。患儿咳嗽已逾月,晨咳为主,咳时连作有痰,伴鼻塞喷嚏。诊断风咳(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痰内蕴证。证属风痰束肺、宣肃失司,治以宣肃肺气、消风化痰。

处方:蜜炙麻黄3g,桑叶10g,桑白皮10g,辛夷6g,杏仁10g,前胡10g,炙款冬花6g,胆南星6g,广地龙10g,黄芩10g,拳参12g,炙枇杷叶10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2月28日二诊:患儿咳嗽频次减少,以声咳为主,喉中有痰咳出,色白质稀,寐安。前方去广地龙,加法半夏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0年1月5日三诊:患儿咳嗽渐消,现仅偶有声咳,喉中少痰,但患儿感冒频繁,夜寐易汗,沾湿枕衣,咽部淡红,舌苔薄腻。证属肺卫不固、风痰留恋,治以补肺固表、消风化痰。

处方:炙黄芪15g,白术10g,防风5g,煅龙骨20g(先煎),煅牡蛎20g(先煎),桑白皮10g,辛夷6g,苍耳子6g,五味子6g,制僵蚕6g,胆南星6g,炙款冬花6g,拳参12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此后患儿未再来诊。

按语: 此例患儿初诊时属风痰内蕴、肺气宣肃失常所致咳嗽,予金敏汤加减,侧重消风化痰,调畅肺气。二诊患儿咳嗽减轻,然痰浊不清,故加法半夏燥湿化痰。三诊时患儿咳嗽向愈,结合素体易感,肺气虚弱,转予扶正消风化痰御风。风咳患儿最常因外感风邪引动伏风发病,故咳嗽缓解后当注意扶正御风以固本防病。

4.风泛肺肤案

田某,女,4岁。2018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反复阵发性干咳伴双下肢皮疹1月余。

患儿1个多月来,因过量食用海蛎子等海鲜食物,出现咳嗽,干咳少痰,活动量大及凌晨时加重,伴有双下肢散发性皮疹、瘙痒,无咽痛、咽痒,无明显鼻塞,无喷嚏,纳差,眠可,大便偏干,小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少许干啰音,心脏听诊阴性。既往有鸡蛋、海鲜过敏史。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62×10 9 /L,中性粒细胞47%、淋巴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16.2%,血红蛋白148g/L,血小板计数308×10 9 /L。CRP 1mg/L。PCT<0.1ng/mL。诊断:风咳、湿疹,风泛肺肤证。治法:祛风宣肺,化湿止痒。方取金敏汤加减。

处方:蜜炙麻黄3g,蜜炙紫菀6g,天冬10g,桑白皮10g,五味子6g,广地龙6g,全瓜蒌10g,黄芩6g,地肤子10g,蒺藜10g,白鲜皮10g,炙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18日二诊:患儿服药后咳嗽好转,仅有偶作,晨起为主,双下肢湿疹减轻,颜色变淡,瘙痒减轻,饮食增加,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数。守方继续调理。前方继服5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23日三诊:经治疗后咳嗽已平,无喘息,饮食可,皮肤湿疹明显好转,无瘙痒,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患儿诸证显著好转,改用玉屏风散加味御风消风方21剂以善后。每日1剂,水煎服。

4月13日四诊:患儿经前方治疗后咳嗽已平,皮肤湿疹消退。停用3天后,因食用虾仁水饺,当晚又出现咳嗽,以呛咳为主,次日晨起发现右侧下肢皮疹,瘙痒,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患儿疾病初愈,饮食不节,导致病情反复,仍以初诊处方治疗。

处方:蜜炙麻黄3g,蜜炙紫菀6g,天冬10g,桑白皮10g,五味子6g,炙乌梅6g,胆南星3g,全瓜蒌10g,黄芩6g,地肤子9g,炒蒺藜6g,白鲜皮9g,炙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患儿再服中药治疗1周,诸证皆愈,嘱慎防外感、饮食清淡,勿食海鲜等发物,不适随诊。再给补肺御表防风消风之剂调理,先后治疗2个月巩固疗效。

按语: 患儿以反复阵发性干咳伴双下肢皮疹1月余就诊,活动量大及凌晨加重,伴有双下肢皮疹,瘙痒。临床诊断风咳、湿疹,病机为发物引发伏风、泛于肺络、肌肤。治疗取祛风宣肺、化湿止痒,方选金敏汤加消风化湿止痒药物地肤子、白鲜皮、蒺藜等。经治疗患儿咳嗽已平,皮肤湿疹明显好转,后因食用海鲜导致疾病复发,再以原方继续调理治愈。可见本病除发病时及时治疗外,平时慎防外感、饮食清淡、避免发物亦不可忽视。

5.风痰咳喘案

梁某,女,10个月。2017年10月11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晨起咳嗽3月余,加重伴喘息3天。

患儿3个月前因家长喂食鲅鱼水饺后出现咳嗽,阵发性干咳为主,晨起为重,家长未予重视,咳嗽逐渐加重,家长给予口服头孢克洛胶囊等药,并辅助小儿推拿、穴位贴敷等治疗,效果不佳,患儿仍反复咳嗽。3天前受凉后病情加重,咳嗽较重并伴有喘息,偶有白痰咯出,鼻塞,大便稍干,小便调,咽部稍红,扁桃体无肿大,舌质红,苔薄白,指纹淡红显于风关。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偶闻喘鸣音,未及明显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55×10 9 /L,中性粒细胞21%、淋巴细胞58%,血红蛋白116g/L,血小板计数248×10 9 /L。CRP 5mg/L。PCT<0.1ng/mL。胸片:双肺纹理增粗。诊断:风咳(咳嗽变异性哮喘),风束肺络、宣肃失司证。治法:宣肃肺气,消风化痰,止咳平喘。金敏汤加减。

处方:蜜炙麻黄2g,蜜炙紫菀5g,百部5g,桑白皮5g,五味子3g,胆南星3g,虎杖6g,黄芩5g,辛夷3g,射干4g,地龙4g,炙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月16日二诊:患儿服药后咳嗽较前好转,喘息少闻,无明显鼻塞流涕,无喷嚏,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患儿病情好转,守方再进。

处方:蜜炙麻黄2g,蜜炙紫菀5g,百部5g,桑白皮5g,五味子3g,胆南星3g,虎杖6g,黄芩5g,姜半夏3g,辛夷3g,地龙4g,炙甘草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月22日三诊:患儿服药后仅偶有咳嗽,无喘息,纳食不佳,无鼻塞流涕,无喷嚏,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患儿经过治疗病情显著好转,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陈皮、炒白术健脾化痰、消风助运。

处方:茯苓5g,蜜炙紫菀5g,天冬5g,炒白术5g,五味子3g,炙乌梅3g,姜半夏3g,炒杏仁3g,地龙4g,陈皮2g,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月29日四诊:患儿服药后咳嗽已平,无喘息,饮食佳,无鼻塞流涕,无喷嚏,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患儿经过治疗病情已缓解,改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10剂以善后。

按语: 患儿以反复阵发性咳嗽3月余,加重伴喘息3天为主诉,结合相关症状、体征,符合中医风咳、西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治疗以宣肃肺气、消风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方法,方选金敏汤加减。患儿咳嗽频作,喘息明显,故加用射干、地龙止咳平喘。服药10剂后证情基本控制,再加健脾化痰、消风益气以善后。本病因常有伏风内潜,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易于反复发作,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值得重视。

6.肺脾气虚案

刘某,男,7岁。2018年4月15日初诊。

主诉:反复发作“咳嗽变异性哮喘”。

家长诉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史已3年,每年冬季及初春发作或加重,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经常无明显诱发因素出现咳嗽、干咳、少痰,运动后及食用寒凉食物后加重,时伴有咽痒、清嗓、鼻塞、喷嚏等症。刻诊:偶有运动后及进食凉物后咳嗽,纳差,不思饮食,汗多、活动及夜间更甚,大便稍干,小便调,咽部淡红,扁桃体Ⅱ度肥大,舌质淡,苔白,脉弱。听诊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率90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有头孢克洛、花粉过敏既往史。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32×10 9 /L,中性粒细胞47%、淋巴细胞31%,血小板计数233×10 9 /L。CRP1mg/L。PCT<0.1ng/mL。诊断:风咳(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脾气虚证。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御风。予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炙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5g,陈皮3g,茯苓10g,党参10g,蝉蜕6g,煅牡蛎12g(先煎),煅龙骨12g(先煎),大枣6g,炙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月1号二诊:患儿服药后饮食较前增加,汗出减轻,活动后已无明显咳嗽,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家长要求继续调理,效不更方。前方继服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患儿继续服药两周后,电话回访,诸证皆愈,嘱再服玉屏风颗粒2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 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病史3年,每年冬天及初春发作或加重,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综合诸症,符合风咳(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的诊断。目前不在发作期,治疗以扶正固本、补肺健脾、益气御风为主,给服中药4周、玉屏风散颗粒2个月,以图巩固疗效,预防再发。风咳一病,因有伏风内潜,故为夙疾,易于反复发作,甚至转为哮喘,是小儿风病顽疾之一。因此,在病情进入缓解期以后,仍需坚持治疗,以改善其过敏体质,预防外风、异物引发。中医药从调理脏腑、消除伏风、御其外风入手积极防护,确有改善体质、减少发作的效果。 py0g27628biV4oCjIp0iGzX2Ui7wwU4hX2tE8Qkl5Xj1st79/vUUPLscvlSpMNC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