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 咳嗽

1.风热轻证案

秦某,男,4岁,2019年1月10日初诊。

主诉:咳嗽7日,发热1日。

患儿7日前晨起稍有小咳,予中药煎剂口服。8日咳嗽加重,9日出现发热,体温37.6℃。刻诊:患儿咳嗽连作,喉间有痰,有时鼻塞,少许白黏涕,咽痛,纳可,大便今行1次、呈水样便,小便调,夜寐尚安,易汗,咽红,舌质淡红,苔薄白。心肺听诊正常。患儿有咳嗽、鼻鼽反复发作病史3年余。诊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证属外感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治以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处方: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前胡10g,桔梗6g,黛蛤散10g(包煎),辛夷6g,浙贝母6g,金银花10g,地锦草15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月17日二诊:患儿咳嗽已解,刻下易汗身凉,平时易于疲劳,咽红,舌质淡红,苔薄白。心肺听诊正常。证属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治以补肺益气、温卫和营。

处方:炙黄芪15g,白术10g,防风5g,煅龙骨20g(先煎),煅牡蛎20g(先煎),生晒参6g,桂枝6g,白芍10g,炙甘草3g,茯苓10g,辛夷6g,板蓝根12g。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后因他病来诊,诉感冒、咳嗽、鼻鼽皆已经少发。

按语: 本案急性起病,低热,咳嗽有痰,鼻塞咽痛,诊为风热咳嗽。“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以桑菊饮加减迅速获愈。但患儿既往常发咳嗽、鼻鼽,症见易汗身凉、易于疲劳,故咳嗽好转后当调其正气,予补肺益气、温卫和营,使患儿体质增强,发病减少。

2.风热重证案

胡某,女,2岁。2006年11月25日初诊。

主诉:发热、咳嗽半天。

患儿5天前发热,服药后热退。昨晚又发热,体温38.2℃,呼吸气粗,咳嗽频作,喉中痰嘶,鼻流黄涕,精神尚可。查体温37.5℃,咽红,舌苔薄黄,两肺呼吸音粗糙。血常规:白细胞总数6.82×10 9 /L,中性粒细胞31.3%、淋巴细胞63.7%。诊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辨证为再感外邪、风热犯肺、肺气失宣,治以解表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金银花6g,连翘6g,薄荷5g(后下),荆芥6g,桔梗5g,前胡6g,桑叶6g,黛蛤散(包)6g,远志4g,贯众6g,炙枇杷叶6g,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患儿服药3剂后热退,咳嗽明显减轻,继以宣肺止咳法治之,7剂而愈。

按语: 本案与上案同为风热咳嗽,但上案以风象偏重、本案热象较著,所以上案以桑菊饮加减、本案以银翘散加减,皆用宣肺止咳之品。另上案兼水泻加地锦草,本案倾向病毒感染加贯众,皆属经验用药。

3.风热夹痰案

季某,女,4岁。2019年5月18日初诊。

主诉:发热4天,咳嗽3天。

患儿4天前受凉后喷嚏时作,继而发热,体温37.8℃,伴较多黄涕。次日出现咳嗽,渐加重,自服阿奇霉素、小葵花肺热咳喘口服液、清肺口服液口服,未见明显好转。昨日至某医院就诊,摄胸片示:支气管炎。予雾化吸入治疗,夜间热势上升,T:38.8℃,予布洛芬口服2次,身热暂退。刻诊:患儿无热,咳嗽频作,可咯出黄脓痰,有鼻塞,少量黄黏涕,纳寐可,大便1~2日一行,质尚调,汗可,咽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舌质红,舌苔薄黄。心肺听诊正常。患儿既往有热性惊厥史,1~2岁间曾热惊发作5次,体温多在39℃以上,最近一次发于2018年6月。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9×10 9 /L,中性粒细胞67.1%、淋巴细胞24.5%、单核细胞5%、嗜酸性粒细胞2.8%、嗜碱性粒细胞0.6%。CRP 5mg/L。肺炎支原体抗体IgM(±)。诊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证属外感风热邪毒、痰阻肺络、肺气失宣,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处方: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后下),荆芥10g,桔梗6g,前胡10g,黛蛤散10g(包煎),天竺黄10g,虎杖12g,鸭跖草12g,远志6g,甘草3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月23日二诊:患儿服上药一剂后,热未再起。咳嗽仍阵作,喉间痰嘶,可咯出黄色黏痰,伴鼻塞流涕,纳可,寐安,二便调,咽红,舌质红,苔薄黄。心肺听诊正常。证属痰热阻肺、宣肃失司,治以清金化痰止咳。

处方:桑叶10g,桑白皮10g,辛夷6g,杏仁10g,前胡10g,远志6g,黛蛤散10g(包煎),浙贝母6g,天竺黄10g,金银花10g,黄芩10g,鱼腥草15g,甘草3g。9剂。每日1剂,水煎服。

6月3日三诊:患儿发热、咳嗽皆平,餐后易作呃逆,余无不适。患儿系反复呼吸道感染儿,自去年10月患支气管肺炎后,每月均有发热咳嗽。拟予补肺益气固表为主,兼以利咽治疗巩固。

处方:黄芪15g,白术10g,防风5g,煅龙骨20g(先煎),煅牡蛎20g(先煎),党参10g,茯苓10g,桑白皮10g,陈皮3g,土牛膝12g,板蓝根12g,芦根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 本案初起为风热犯肺而咳嗽,以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治疗后热退而痰热之象显露,再用清金化痰止咳法获愈。风、热、痰三者为急性咳嗽常见病理因素,疏风、宣肺、清热、化痰法的应用孰轻孰重,是辨证选方用药的关键。

4.痰热咳嗽案

戴某,女,6岁。2019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咳嗽1月。

患儿1月前受凉后咳嗽,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93×10 9 /L,中性粒细胞52.8%、淋巴细胞41.7%、嗜酸性粒细胞0.4%。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咳嗽未见明显好转。至当地医院复诊,摄片报告:支气管炎。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3天,咳嗽有减。2月27日进食羊肉、鸡汤后咳嗽加重,再用上药雾化吸入治疗2天,效果不显。3月2日起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5天,咳嗽稍减。刻诊:患儿无恶寒发热,咳嗽以早晚为主,每咳二三声,可闻痰音,无鼻塞、流涕,喷嚏偶作,两耳内痒,无咽痒咽痛,纳佳,眠安,二便正常,上半夜出汗较多,咽红,舌苔薄白。心肺听诊阴性。平素体质较差,平均每3月感冒1次,2018年曾患3次肺炎。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阴性。诊断: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辨证为痰热蕴肺,宣肃失司。治法:宣肃肺气,清化痰热。

处方:炙麻黄3g,桑叶10g,桑白皮10g,杏仁10g,前胡10g,远志6g,浙贝母6g,瓜蒌皮10g,虎杖12g,黄芩10g,佛耳草15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24日二诊:患儿服上药后咳减而平,喉间仍有痰,无鼻塞、流涕、喷嚏,耳痒减轻,纳可,眠安,二便正常,出汗较多,夜寐齘齿,晨起口臭,咽后壁红,舌苔薄白,心肺听诊阴性。患儿咳嗽已平,一般情况可,既往经常感冒咳嗽,治疗转予补肺固表为主,佐以利咽化痰。

处方:炙黄芪15g,白术10g,防风5g,煅龙骨20g(先煎),煅牡蛎20g(先煎),党参10g,茯苓10g,浙贝母6g,瓜蒌皮10g,土牛膝12g,佛耳草15g,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咳嗽迁延已1月。就诊时虽然咳嗽有减而痰声明显,辨证为痰热蕴肺、宣肃失司,治以宣肃肺气、清化痰热,药后咳嗽平而痰热未清,故在利咽化痰同时给补肺固表,以图杜其后患。

5.气虚络闭案

赵某,男,18个月。2014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咳嗽,喘息2月余。

患儿2个多月前因发热、咳嗽、喘息至当地医院入院治疗,诊断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抗感染、抗炎、支持治疗21天后好转出院。5天后咳嗽、喘息再作,入院1周后咳嗽减轻,出院1天后咳嗽、喘息又加重,再次入院治疗,10余日未见明显缓解。转至北京某医院,经检查诊断为“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甲强龙等系统治疗后,好转出院。刻诊:患儿咳嗽,有痰,不能自行咳出,稍活动则喘息明显,喉间可闻及痰鸣音,揉鼻,流浊涕,喷嚏,无发热,无恶心呕吐,纳可,寐安,二便调,精神不振,语声低微,咽红,舌质淡,苔薄腻,指纹沉紫。两肺呼吸音粗糙,右肺广泛性细湿啰音,面部两耳湿疹,色红。分析认为患儿咳嗽、喘息已有2个多月,虽正气已伤,但邪实闭肺仍是目前主要病机,结合舌脉辨证,当属痰热内阻、肺络闭郁,治以开肺涤痰、清金通络。

处方:炙麻黄3g,射干6g,杏仁6g,款冬花6g,丹参10g,葶苈子10g,苏子10g,胆南星5g,黄芩10g,虎杖12g,广地龙6g,甘草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4月24日二诊:咳嗽、喘息减轻,剧烈活动后仍有,时有皮肤瘙痒,咽红,舌质干红,苔薄白,指纹沉紫。两肺呼吸音粗,右肺前部及后背底部湿啰音,全身散在湿疹,色红。遂在原方基础上去射干,加地肤子1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月5日三诊:喘息减轻,精神好转,咳嗽伴少量黏痰,服药期间复罹外感,出现咳嗽、呕吐,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指纹紫。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喘鸣音。在原方基础上增化痰通络之品。

处方:炙麻黄3g,射干6g,前胡6g,款冬花6g,丹参10g,葶苈子10g,苏子10g,胆南星5g,黄芩10g,虎杖12g,青礞石12g(先煎),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8月18日十二诊:5月5日三诊后在前方基础上加减,诊治8次后,精神状态显著好转,活泼,语声高朗,面部气色转润,偶咳嗽,喉中仍时可闻及喘鸣音,纳可,寐安,二便调,咽稍红,舌苔薄腻。呼吸音粗糙,右肺可闻及干啰音。患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已过半年,以开肺涤痰、清金化瘀通络治疗接近4个月,一周前改用开肺涤痰、补益肺脾、通络活血之品,扶正祛邪兼施,全身状况有明显改善。治以前法出入再进。

处方:炙麻黄3g,桑白皮10g,前胡6g,枳壳6g,胆南星6g,制僵蚕6g,丹参10g,黄芪12g,生晒参5g,白术10g,黄芩10g,虎杖12g,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11月10日十八诊:患儿自加用益气活血通络之品后,精神状态、喘鸣较前好转,咳嗽偶作,出汗较多,安静时呼吸平缓,活动则易喘。辨证当属风痰未肃、肺络郁闭、气虚血瘀,继续治以消风涤痰、开肺通络、益气活血。

处方:炙麻黄3g,杏仁10g,紫菀6g,葶苈子10g,细辛3g,丹参10g,生晒参6g,炙黄芪12g,煅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黄芩10g,虎杖12g,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以后长期使用以上治法方药加减变化治疗,病情尚属稳定。

按语: 患儿经过中药长期调治,咳嗽、喘息、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后患儿每隔半月仍来门诊复诊,期间2015年1月发生“支气管肺炎”短期住院,出院后继续门诊涤痰通络、益气活血、宣肃肺气治疗。其中生晒参与党参交替服用。病情基本保持稳定,精神食欲佳,偶尔咳嗽,仅活动较多后仍有气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属于儿科难治性疾病,患病时往往已经有细小气道增生、纤维化,治疗用药对证在缓解症状上可以收效,但因小儿往往体质较弱,易外感而致疾病反复,在病机方面痰浊、伏风阻络,气虚、血瘀相兼,证候复杂,难以痊愈。中医药治疗本病需要坚持长期随证处治,祛邪、扶正或二者兼施,同时应注重日常调护,以期减轻临床症状、稳定肺功能。

6.肺胃阴伤案

丁某,女,6岁。2019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2年,加重3周。

患儿近2年来进入幼儿园后经常咳嗽,且每发则迁延日久。3周前咳嗽又作,摄全胸片示:支气管炎。在外院予溴己新、沙丁胺醇,咳嗽稍减。刻诊:患儿夜间阵咳,咳甚则恶心,晨起及运动后咳嗽较剧,可闻痰音,无鼻塞、流涕、喷嚏,纳食偏少,大便偏干,夜寐打鼾,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舌苔花剥。心肺听诊阴性。有腺样体肥大病史。诊断为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辨证为肺热痰蕴,治以清肺化痰止咳。

处方:桑叶10g,桑白皮10g,杏仁10g,百部10g,远志6g,胆南星6g,浙贝母6g,陈皮3g,虎杖12g,蒲公英15g,蚤休10g,生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6月8日二诊:患儿服上药期间夜间咳嗽仍作,且有加重趋势。刻诊:患儿咳嗽白日夜间均作,干咳为主,未闻痰音,晨起鼻塞,无流涕、喷嚏,纳食欠馨,大便转调,寐前多汗,偶有梦呓、齘齿,打鼾仍作,咽红,扁桃体Ⅱ度肿大,舌苔花剥。心肺听诊阴性。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03×10 9 /L,中性粒细胞70.2%、淋巴细胞21.2%。辨证为痰热已化,肺阴不足,运化失职。治法:补益肺阴,扶助运化。

处方:桑白皮10g,南沙参10g,天冬10g,麦门冬10g,百合10g,百部10g,辛夷6g,浙贝母6g,五味子6g,虎杖12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7月15日三诊:家长诉患儿服上药后咳嗽已平。近日偶感外邪,声咳少痰,无鼻塞、流涕、喷嚏,活动后易汗,纳食改善,大便偏干,夜寐偶有打鼾、齘齿,无憋气现象,咽红,舌质红,舌苔花剥。心肺听诊阴性。患儿进前方后久咳已平,近日偶感外邪,偶作声咳,舌苔花剥,拟从补益肺胃之阴为主调理。

处方:南沙参10g,北沙参10g,天冬10g,麦门冬10g,百部10g,浙贝母6g,桑白皮10g,生地黄10g,玉竹10g,虎杖12g,甘草3g。21剂。每日1剂,水煎服。

此后患儿未再来诊。

按语: 本案患儿久咳不愈,初诊因闻少量痰音,故仍从清肺化痰止咳治疗。但复诊时患儿咳嗽加重,且以干咳为主,故认为乃久咳损伤肺阴,从补益肺阴治疗,取沙参麦冬汤加减,顿收效验。再诊虽感邪后又见偶尔声咳,仍依少痰、便干、舌苔花剥等症认为以肺胃阴伤为主,取补益肺胃之阴法治疗。临床久咳从阴虚治疗屡见效验,干咳无痰是辨证关键。 RqqGEEJP7n3/0hcjAeE9ybyF+pa/AAklhDnBXJogQlUJeZVxNTe150f25FX+cDc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