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一组疾病,起源于上皮的叫“癌”,起源于间叶组织的叫“肉瘤”。是一组人体在多种因素(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如遗传和外在因素如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作用下,导致机体细胞从量变到质变,并具备了过度增殖,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且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中医医籍里的“积聚”“癥瘕”“岩”等,涵盖了西医学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中医学中“癌”字最早见于12世纪东轩居士所著述的《卫济宝书》。
尽管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但目前已经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二位。我国癌症患病率处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的第1位。主要恶性肿瘤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1995年以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开展戒烟和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肿瘤的发病率已经开始下降。由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特别是术后辅助治疗和新药的开发应用,肿瘤死亡率也在下降,现在恶性肿瘤已经被定为慢性病。同时事实证实肿瘤不但可以治疗,也可以预防。
恶性肿瘤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疾病,发病后体质状况逐渐下降,病期越晚治疗就越困难,预后极差。由于肿瘤的早期几乎没有特殊症状,就诊时大多是中晚期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十分必要。肿瘤在发生发展中,因为侵袭和压迫机体的组织器官,会引起相关的局部症状比如肿块、梗阻、浆膜腔积液、出血、疼痛等,也会因为消耗、肿瘤坏死以及内分泌等原因出现全身症状比如发热、消瘦、恶病质、乏力、贫血、电解质紊乱等。
乳腺癌:常为无痛性肿块,肿块如累及乳腺悬韧带时可引起皮肤粘连,较大的肿块可有皮肤水肿、橘皮样变、乳头回缩或凹陷、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后期可出现皮肤卫星结节甚至溃疡。其他症状还有乳头溢液。晚期可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远处转移的相应症状。
肺癌:早期可以无症状,发生发展过程中临床表现很复杂,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包括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喘鸣等;肿瘤在胸内蔓延可导致声嘶、膈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Pancoast综合征等;远处转移中包括脑转移、骨转移、肝转移、肾上腺转移及其他器官转移的相应临床表现;肺外表现指与肿瘤侵犯或转移不直接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即肿瘤副综合征。
食管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吞咽异常,有一种阻噎感,晚期可出现完全梗阻。
胃癌: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酷似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黑便等,部分患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肿块。全身症状可出现贫血和消瘦。晚期可出现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腹腔转移和肝转移等。
肝癌:早期常无任何症状,肝癌由小变大,可出现肝痛、纳差、腹胀、乏力、消瘦、腹块、发热、黄疸等表现,但这些大多已属中晚期症状。肝癌结节破裂可出现急腹痛(内出血)。常见体征如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肿大、下肢肿等;如肝硬化明显,可有肝掌、蜘蛛痣或前胸腹部的血管痣、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
大肠癌:有大便规律改变、便血、腹痛等症状,可伴有贫血、消瘦等症状,便潜血实验和肠镜检查有助于早发现。
其他:如皮肤溃疡经久不愈要注意是否皮肤癌;黑痣突然发生变化都应该引起重视,排除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无痛血尿要警惕泌尿系肿瘤可能;绝经期妇女的阴道出血或接触性出血要注意宫颈癌和输卵管癌等妇科肿瘤。
肿瘤的诊断除了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更重要的还包括化学检查、物理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措施。
在各类肿瘤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等都十分重要。
肿瘤的X线诊治:主要是透视、拍片和体层摄影技术。如CR、DR的透视、拍片,是基本的常规检查,主要用于呼吸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在骨骼肿瘤的诊断中基本能明确定性的诊断,方便、快捷。在胃肠、泌尿系统,可以用造影明确肿瘤的大小、部位、形态。
CT:常用的有平扫、增强和碘油CT三种。平扫主要用于骨骼、尿路结石、胆系结石和增强扫描前。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病变,以显示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定位、定性。碘油CT是在动脉介入栓塞后30天左右的CT检查,特别是在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MRI类:常用的有MRI、MRA。MRI造影可以明确肿瘤的有无、数目、范围,肿瘤与非肿瘤组织的鉴别,内部结构,肿瘤与水肿的区别,术后的随访等。MRA类似于DSA的一种血管造影技术,主要用于肿瘤的供血,静脉引流,邻近血管的压迫、侵犯、包裹以及血管内瘤栓等的诊治。
B型超声:能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周围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血管、胆管等的内径、形态、走向等。彩色超声能显示血流速度、走向和肿瘤的关系,根据血流的有无和分布、类型等,对肿瘤的良恶做出判断。同时介入超声在肿瘤的诊治中有较好的价值。如超声介入细针穿刺、超声介入胆管造影、超声引导经阴道卵巢及盆腔肿块穿刺术、肝脏肿瘤无水酒精注射和抗癌药物以及放射性核素植入、手术时静脉介入栓塞肝癌等。
核医学检查:最常用于骨骼扫描,脑、肝、肾上腺、肾脏、心脏等的肿瘤和脏器的功能扫描。新型的功能成像技术是将放射性核素和CT、MRI相结合,利用放射性核素在恶性肿瘤所在部位的高度选择性聚集,形成与正常组织的对比来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方法,比如PET-CT,PET-MRI等。
由于人工智能和光导纤维的发明和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一些人体的腔道可以进行一些侵袭性的检查,比如鼻咽镜、喉镜、胃镜、结肠镜、小肠镜、阴道镜、膀胱镜、纵隔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多种诊疗设备。一方面通过光纤可以直视病灶的形态、分布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光纤所连接的器材进行活体组织检查,甚至进行微创外科治疗。超声和内镜相结合还衍生出了超声内镜等新型诊疗设备。
肿瘤标志范围非常广,根据生物特性分为生物学标志、遗传学标志、生物化学标志三大类。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如下: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癌胚抗原(CEA)正常值0~5ng/mL,CEA在许多种癌症中都有升高,特别是在结肠癌、乳腺癌及肺癌的诊断上发挥了作用,对复发转移的监测有重要价值;胰腺癌及胆囊癌的CAl99、卵巢癌的CAl25、小细胞肺癌的NSE、绒癌的HCG、前列腺癌的PSA、多发性骨髓瘤的本周蛋白等都广泛应用于临床。
利用体液(如痰液、尿液、宫颈刮片、胸腹水)中寻找脱落细胞,或者利用影像或内镜引导技术获取活体组织,包括手术切除后的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细胞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新型基因检测技术、遗传学检测技术等,使得肿瘤学迈入微观时代、基因时代、遗传学时代以及精准医学时代。
中医对肿瘤的发病原因可以概括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是指六淫之邪,或饮食不节,邪毒蕴结于经络脏腑。内因主要指正气虚弱,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等。
正气虚损是形成肿瘤的内在依据,而邪毒外侵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条件。从整体观念看,肿瘤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
中医对癌症的诊治法则首先就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准确地诊断,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
1.标本辨治
就全身而言,正气亏虚、阴阳失调是本,局部肿瘤是标。就肿瘤而言,肿瘤是本,由肿瘤所并发的一些症状是标。突然出现急症属标,其他症状属本。故应“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待急症缓解再扶正抗癌、标本兼治。
2.辨证与辨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属阴、属阳,属表、属里,属寒、属热,属虚、属实是辨证之所在。临证时明确病位,明确诊断,是谓辨病。仔细辨别病证的异同之处,分别施以扶正培本、化痰、化瘀、解毒、散结,佐以通阳、理气、祛湿等法。另外,西医手术、放化疗后的毒副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用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同时可以减毒增效,如减轻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损害、肝功能异常等,这已经得到公认。
3.注意局部与整体
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肿瘤与人体也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治疗肿瘤的同时必须重视调整全身的阴阳脏腑气血。祛邪而缩小肿瘤就可以改变全身状况,扶正同样也为祛邪缩小肿瘤创造条件。酌情调整扶正与祛邪的比例十分重要。中医治疗肿瘤主要采用扶正培本、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理气化痰、以毒攻毒、温阳散寒等法。另外,临床还可以借助单方验方、外用药物(膏丹散等外敷)、针灸、导引、药膳等治疗。其他如怡情、摄生、饮食禁忌等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可忽略其重要性。
肿瘤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重视机体和疾病两个方面,并且不排斥任何有效方法,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制订综合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衡量机体盛衰状况,权衡肿瘤的局限与播散,合理地、有计划地做出综合治疗方案,明确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与负担。同时了解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局部治疗不彻底,或者在不成功的治疗后复发;第二是远处转移播散;第三是机体免疫能力的降低给肿瘤复发播散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是早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常见的有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两大类。
这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属于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是利用X射线、 60 Co、电子线、质子-重离子等作为辐射源,分外放射和内放射治疗两大类。外放射治疗有普通放疗和精确放疗等;内放射治疗主要是如同位素和局部放射源插植。放射治疗有根治性放射治疗、姑息性放射治疗。姑息性放射治疗只能使得病情解除或症状缓解。放疗应该在放疗科医师和物理师规范下进行。
化学药物治疗是细胞毒药物对癌症患者的全身或局部用药。主要用于某些只用化疗就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的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白血病等;不能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手术及放射治疗的辅助治疗;复发转移的缓解治疗。化疗应该在肿瘤内科规范下进行,要求化疗根据分期、细胞类型、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分化时间、化疗时机、药物选择和量的大小、毒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等等,包括姑息治疗。
内分泌治疗的范围很广,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非治愈性的,但对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却可收到不同程度的疗效。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雌激素受体(ER)含量越多,其激素依赖性也越强。闭经前或闭经后发生的乳腺癌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如对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疗效:①去除雄激素的来源;②抑制垂体释放黄体生成激素;③抑制类固醇合成;④在靶组织内抑制雄激素作用等。常用的方法有睾丸切除术、雌激素治疗、抗雄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广义的分子靶点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周期、凋亡、细胞迁移、浸润行为、淋巴转移、全身转移等过程的,从DNA到蛋白或酶水平的任何亚细胞分子。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目前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抑制酶、蛋白活性的小分子药物、抑制蛋白翻译的反义RNA、与细胞内分子特异性作用的药物,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等。
近5年,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以及溶瘤病毒抗肿瘤疫苗为代表的新型免疫治疗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前景。
中医药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能够实现增效减毒、加速康复、预防复转的效应。晚期恶性肿瘤应用中医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症状、延长其生存时间。
如介入放射(射频、微波、动脉介入)、激光、冷冻、氩氦刀、高能聚焦超声、光动力、热疗等多种物理治疗手段控制肿瘤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阶段合理应用能够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常见的症状,大部分是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所致,也包括一部分与癌症诊疗相关,如穿刺活检、手术、放疗、化疗等引起的疼痛,以及与肿瘤相关但不是直接引起的疼痛,如副肿瘤综合征、褥疮、便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癌痛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止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辨证论治
(1 )风寒闭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止痛。
主方:小活络丹、消风散加减。
(2 )气机郁结证
治法:理气止痛。
主方:四逆汤、柴胡疏肝散加减。
(3 )痰湿凝结证
治法:化痰散结止痛。
主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4 )热毒凝结证
治法:清热解毒止痛。
主方:如意金黄散、龙胆泻肝汤加减。
(5)瘀血阻滞证
治法:活血止痛。
主方: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加减。
(6 )阳虚寒凝证
治法:温经散寒止痛。
主方:桂枝加芍药汤或人参加芍药甘草汤加减。
2.常用中成药
(1)延胡索止痛颗粒,用于气滞疼痛。
(2)新癀片,用于中晚期癌痛。
3.药物外治
(1 )痛块灵外用膏
将延胡索、台乌药、丹参、重楼、土鳖虫浓煎成膏剂,血竭与冰片用酒精溶化,按10%比例兑入,酌加赋形剂,总药物浓度调至每毫升1g左右。
(2 )消积止痛膏
樟脑、阿魏、丁香、白重楼、藤黄等份研末,按上药顺序撒在胶布上,贴于患处,50~60℃湿毛巾热敷半小时,每日3次,5~7天换药1次。
(3 )乳没止痛酊
乳香15g,没药15g,松香15g,血竭5g,冰片3g,共为细末,酒浸敷于患处,每次4~6g。治臂丛神经侵犯引起的上肢剧痛。
(4 )肾癌止痛散
冰片3g,藤黄3g,麝香0.3g,生南星2g,共为细末,酒醋各半调成糊状,外敷肾区痛处。
(5)香松散
麝香1.5g,蜈蚣10条,乳香30g,没药30g,生半夏45g,陈皮45g,硼砂30g,重楼45g,全蝎30g,紫花地丁45g,银朱9g,共为细末,荞麦面调糊,1~2日换药1次,外敷止肝痛。
(6 )天仙子散
天仙子、冰片各20g,研末混匀,温开水调糊摊纱布上,敷于痛处,每1~2日1次。
(7 )加减黄金散
大黄50g,姜黄50g,黄柏50g,皮硝50g,芙蓉叶50g,冰片20g,生南星20g,乳香、没药各20g,雄黄30g,天花粉100g,研极细末,取适量水调成糊,摊油纸上,敷于痛处,隔日1次。
(8 )软坚丹
穿山甲珠30g,制乳香、没药各10g,生南星10g,白僵蚕10g,制半夏10g,朴硝10g,红芽大戟20g,甘遂15g,蟾酥2g,麝香2g,蜈蚣30g,铜绿、阿魏少量,共为细末,凡士林调糊,摊于纱布上,贴于肝癌痛处,每日一换。
(9)速效镇痛膏
生南星、生川乌、生附子、马钱子、乳香、没药各20g,干蟾皮20g,芦根15g,皂角刺15g,穿山甲15g,雄黄30g,姜黄30g,山慈菇30g,麝香1g,冰片4.5g,研为细末,米醋和黑狗胆汁以4∶1调糊摊油纸上,贴于痛处,2~3日一换。
(10 )加味三生散
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冰片各等份,取上四味药总量的1/8,加生芙蓉适量捣烂混合调糊,敷于痛处,油纸纱布固定。
(11 )消肿止痛膏
制乳香30g,制没药30g,龙胆草30g,铅丹15g,冰片15g,公丁香15g,雄黄15g,细辛15g,煅寒水石10g,密陀僧30g,干蟾皮30g,姜黄50g,生南星20g,研粉调糊,摊于纱布上,外敷肝区痛处。
(12 )脐疗
将田螺肉、鲜七叶一枝花捣如泥,加冰片,敷贴肚脐,每日1次,治疗肝癌疼痛,疗效较好。
4.灌肠
手拈散(延胡索、没药、香附、五灵脂各10g)加味灌肠治疗胃癌疼痛。
5.西医治疗
癌痛的治疗包括三个方面。
(1 )抗肿瘤
对于肿瘤引起的疼痛,最积极的方法就是抗瘤治疗,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局部放疗: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脊髓受压、脑转移等情况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全身化疗: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造成的压迫或浸润神经组织引起的疼痛能迅速缓解。手术:姑息性手术切除肿瘤,缓解压迫,手术固定病理性骨折等能解除疼痛。
(2 )药物止痛
如果身体很差,不能耐受放化疗,或放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则需要使用止痛药物对症止痛治疗,以缓解疼痛。药物镇痛应遵循WHO的三阶梯止痛法:轻度疼痛选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类止痛药物;中度疼痛用弱阿片类止痛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止痛药物。
(3 )其他镇痛
如背神经根切除术、神经阻滞疗法、放射性核素治疗、双膦酸盐治疗、局部封闭、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恶性肿瘤胸腔转移或原发性胸腔恶性肿瘤所致胸腔内液体超过正常范围,导致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的一系列症状。根据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症状及古代医籍的描述,本病可归属为中医的“悬饮”范畴。
1.辨治原则
中医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要根据其病位、原发病灶、患者脏腑功能情况和胸腔积液病势的缓急而予辨证治疗。
2.辨证论治
(1 )饮停胸胁证
治法:逐水祛饮,降气化痰。
主方: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 )阴虚内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3.西医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以积极控制原发疾病为主,如果胸水量大,产生呼吸困难、咳嗽、胸痛、胸闷等呼吸及循环障碍症状,可采用胸腔穿刺引流术引流胸腔积液,以缓解症状。也可采用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生物免疫制剂或硬化剂治疗。
恶性腹腔积液即恶性肿瘤转移到腹膜或腹膜原发恶性肿瘤所引起的腹腔积液,前者发生率较后者高,占95%以上。恶性腹腔积液的出现提示病期已进入晚期,预后不良。
1.辨治原则
恶性腹腔积液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鼓胀”范畴。中医学认为,鼓胀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脉络壅塞,为形成鼓胀的基本因素。其次是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肾阳不足,气化失职,不能气化水液而导致水湿停滞,为形成鼓胀的重要因素。鼓胀早期时大多属实证,而晚期时则多属虚证,在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中医学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以攻补兼施为原则。
(1 )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消满。
主方:木香顺气丸加减。
(2)脾虚湿困证
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
主方:四君子汤合调营饮加减。
(3 )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4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主方: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加减。
(5)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利水消胀。
主方:六味地黄汤合补肝汤加减。
2.常用中成药
可选用木香顺气丸、中满分消丸、舟车丸(适用于体质尚好,能承受攻逐之力,脾肾未败者)。
3.西医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癌的抗癌治疗。腹腔穿刺引流腹腔积液只是一个姑息对症的治疗方法,在患者腹腔积液量较大、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较明显的时候进行。抽排腹腔积液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化疗药如顺铂、丝裂霉素、5-FU或生物反应调节剂如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等予腹腔内注射。
癌症恶病质是指由于癌症进展而出现的体重下降、厌食及衰竭三联征。癌症恶病质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病情进展、营养缺乏、蛋白质丢失、放化疗等有关,表现为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异常。恶病质影响手术、化疗、放疗的实施,降低治疗敏感性,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辨证论治
(1 )气虚痰湿证
治法:健脾利湿。
主方:小半夏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2 )阴虚内热证
治法:养阴益胃,凉血清热。
主方:麦门冬汤合一贯煎加减。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人参养营汤加减。
(4 )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益气养血。
主方:桃红四物汤合归脾汤加减。
2.常用中成药
根据病情可选用康莱特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或参芪扶正注射液。
癌性发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广义的癌性发热尚包括针对肿瘤的特殊治疗引起的发热。癌性发热常见于肿瘤的进展期,有广泛的肿瘤坏死或明显的肿瘤破坏。
1.辨治原则
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范畴,多由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偏虚,痰瘀湿毒内聚,蕴久化火所致,是正虚邪实亦即本虚标实的一种病理现象。采用益气养血、甘温除热、疏肝解郁、滋阴清热、活血散结、解毒清热等治法,多可获得良效。同时合理配合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则退热快而作用持久,同时可改善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
2.证治分类
(1)虚证发热
多为癌症患者患病日久,又经手术、放疗、化疗等长期消耗,正气亏损所致。体温呈低、中度发热,多持续2周以上,伴有气血阴阳亏虚之症。
①气虚证
证候:头晕乏力,自汗气短,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②血虚证
证候:面色不华,心悸失眠,唇甲色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③阴虚证
证候:午后或夜间热甚,或手足心热,骨蒸潮热,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干红,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青蒿鳖甲汤加减。
④阳虚证
证候:发热而形寒肢冷,面色㿠白,头晕嗜卧,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主方: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
(2 )实证发热
证候:身热稽留不退,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身痛,口苦,便秘,纳差,腹胀。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
主方:黄连解毒汤加减。
3.西医治疗
原则上应该进行抗肿瘤治疗,如全身化疗才是彻底治疗癌性发热的办法,但有时患者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时候,姑息性退热治疗以缓解症状也必不可少。以解热镇痛药为主,常用萘普生、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但其“汗出热退”对晚期体质虚弱、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可导致虚脱及电解质紊乱而加重病情;此外,这些药物还有胃肠道刺激、干扰凝血机制等副作用。另一类常用退热药为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激素退热虽有效,但不良反应也多,如出现免疫抑制、消化性溃疡、应激性出血等。
出血是肿瘤在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血可以是局部的,亦可以是全身性的因素。局部因素主要因为肿瘤生长相对过快,原发肿瘤坏死破溃或侵蚀主要血管引起出血。也可因肿瘤晚期,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全身广泛性、弥漫性出血。
1.临床表现
(1 )局部表现
①呼吸系统:肺癌,表现为血痰或咯血;鼻咽癌,常为血涕或鼻衄;胸膜间皮瘤,血性胸腔积液。②消化系统:少量出血患者常无明显症状,而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患者表现为呕血,亦可便血,常见于食管癌、胃癌、胆总管癌、胰腺癌等;下消化道出血量大主要以便血为主,颜色呈柏油样,常见于小肠肿瘤、结肠癌、结肠息肉;血色趋鲜红的也可见于直肠癌。③泌尿系统:表现为血尿,常见于肾癌、输尿管癌及膀胱癌。④女性生殖器官:宫颈癌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及绒毛膜上皮癌常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乳腺癌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以表现为乳头血性溢液。
(2 )全身表现
急性出血如一次出血量大,可表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患者可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神志恍惚、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临床上常见急性大量出血的肿瘤有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小肠平滑肌瘤及肉瘤;呼吸系统肿瘤如肺癌;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慢性失血主要表现贫血、消瘦、乏力等症状。
2.对症治疗
(1 )西药止血
①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如卡巴克洛、酚磺乙胺、垂体后叶素等。②促进凝血的药物,如凝血因子Ⅰ、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质、维生素K类等。③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如6-氨基己酸、抗血纤溶芳酸、氨甲苯酸等。临床应用时常将几种不同机制的止血药联合使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2 )压迫止血
比较大的血管破裂出血,药物治疗一般无效,要采用出血部位压迫止血的方法。如肝癌晚期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常采用插入三腔管进行胃底、食管气囊填塞压迫止血。宫颈癌出血,可以在局部用纱布、棉球填塞压迫止血等。
(3)冷冻、电烙、放射、手术、介入止血法
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破裂造成出血不止时,可以用冷冻、电烙、放射线照射出血点的方法,将出血的小血管闭塞以止血;膀胱癌出血不止,可通过膀胱镜行电烙术;子宫出血可用放射线止血;食管下端出血用三腔管气囊压迫无效时,可行外科手术,进行血管结扎;肝癌破裂出血还可行动脉介入栓塞止血等。
3.辨证论治
(1 )脾不统血证
证候:出血量较大,血色淡红;伴肢倦乏力,纳差脘闷。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益气健脾。
主方:归脾汤加减。
(2)血热伤络证
证候:血色鲜红或紫红;伴发热烦躁,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
主方: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
(3)瘀血阻络证
证候:血色紫黑,胸腹刺痛,痛有定处。舌青紫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止血。
主方:四物汤加减。
注意:无论出血量多少,一经发现,就需要把握病情进展,或送上级医院就诊处理,以免出现在社区处理大出血等急症。
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常由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引起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加之肿瘤病变本身感染、出血等原因而诱发或加重。
1.预防贫血的发生
(1)应积极治疗原发恶性肿瘤。
(2)积极控制感染(感染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加重贫血)。
(3)补充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铁、叶酸等(长期食欲不振,食道癌引起的吞咽困难、呕吐、腹泻致进食量太少或吸收不良而导致贫血或使贫血加重)。
2.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
(1 )辨证论治
①脾胃虚弱证
证候:面黄无华,食欲不振,体倦乏力,或大便溏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
主方:八珍汤加减。
②气血不足证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头发稀黄易脱,头晕心悸,气短音低,夜寐不宁,体倦乏力,纳少,唇口色淡,指甲淡白,或有头面及下肢浮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软。
治法:益气生血。
主方: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加减。
③脾肾虚弱证
证候:面色㿠白,唇口黏膜苍白,纳呆食少,肢倦乏力,或大便溏薄,精神萎靡,发育迟缓,囟门迟闭,方颅发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补脾益肾。
主方:菟丝子饮、二仙丹加减。
④气虚血瘀证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心悸,体倦乏力。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紧。
治法:益气活血。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⑤血虚毒盛证
证候: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发热,口干。舌淡苔白或黄,脉虚数。
治法:解毒清热。
主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2)西医治疗
①贫血严重,可予输血。
②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每次18000U,皮下注射,每周1次。
③注意事项:维生素B 12 及叶酸对此类贫血无效。因肿瘤失血而并发缺铁性贫血时,早期铁剂治疗对贫血有效,但若原因未查明时,不应贸然进行治疗,使诊断复杂化,并忽视了肿瘤的探查,造成严重的后果。
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是一个恶性循环,由于食欲不振、摄食减少,引起体力活动减少,全身衰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进一步造成厌食,最终导致体重下降,全身衰竭,影响预后。
1.营养不良的预防
(1)日常营养支持
①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包括两部分,即日常基本营养需要和因肿瘤生长、感染、贫血及治疗所需增加的营养需要,所以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要高于推荐量,特别是动物蛋白质量。②乳品类:包括各种形式的乳制品。该类食物是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及钙的主要来源,也可提供一定量的蛋白质。③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柑橘类为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深黄绿色蔬菜则可提供胡萝卜素。
(2)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
术前如果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能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术后有效的营养供给对机体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是通过静脉补充能量和氨基酸等的方法。
(3)非胃肠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援
手术前患者饮食以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高矿物质为主。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肉、鸡肉、鸡蛋、牛奶、豆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蔬菜。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2~3天起给予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一天给予流质饮食。患者术后的饮食量可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增多,由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和普食。
(4)化疗患者营养支持
所有的化疗药物几乎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从而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的饮食能预防和减少因治疗带来的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研究发现,某些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所以应该多补充,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营养素。
(5)放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
由于放射治疗的部位不同,饮食选择亦有差异:头部放疗后,应多服滋阴生津、清热降火的食品,如苦瓜、胡萝卜、番茄、莲藕、海蜇等,主食以半流汁或软烂食物为好;如发生口腔黏膜干燥、味觉改变,要多饮水,保持黏膜湿润,忌烟、酒及一切有刺激性的食物;胸部放疗后,应多服滋阴润肺、补气养血、止咳化痰的食品,如冬瓜、丝瓜、核桃仁、白木耳、香菇、燕窝等;如有乏力、精神不振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少量多餐,一般清晨反应最轻,早餐应多进食;腹部放疗后,应多服健脾和胃、养血补气的食品,如薏苡仁粥、山楂、鸡蛋、猪肝、鲜鱼等;如果出现腹泻、大便带血等症状,应吃少渣食物,不喝牛奶及奶制品,腹泻次数多的患者应注意补液,饮用糖盐水,使电解质平衡。
(6 )中医药预防营养不良
该方法疗效确切,药膳在肿瘤患者的日常饮食中有较好的作用。
2.辨证论治
(1 )阴虚胃热证
证候:饥不欲食,胃中嘈杂,呕吐酸苦,口渴咽干,口有臭味,心烦不安。舌苔黄,舌质红,或红绛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胃。
主方:益胃汤加减。
(2 )脾胃虚寒证
证候:胃脘不舒,得温可减,得寒则甚,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散寒止呕。
主方:吴茱萸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3 )痰湿壅胃证
证候:脘闷不饥,恶心欲吐,头晕目眩、心慌,身重倦怠,泛泛作恶。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逆止呕。
主方: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4 )肝郁脾虚证
证候:嗳气纳呆,时叹息,胸腹胀满,心烦易怒,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虚数。
治法:疏肝解郁。
主方:逍遥散加减。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常伴发一些放射性炎症,应积极预防与治疗,以减轻放射性炎症对治疗的不利影响。
1.放射性口腔炎
指口腔黏膜受到电离辐射超过该器官阈剂量,6个月内引起急性口腔黏膜反应。
(1 )预防
主要是保持口腔卫生,可用洗必泰含漱。
(2 )西医治疗
①淡水及苏打水含漱,每3~4小时1次。②含利多卡因、硫糖铝、维生素B 12 等成分的漱口液定时漱口,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③并发细菌感染者,应静脉滴注抗生素;并发真菌感染者,可予制霉菌液含漱,同时全身使用氟康唑;并发病毒感染者,可局部使用抗病毒软膏。④口腔黏膜炎局部疼痛较严重,可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痛剂。
(3 )中医治疗
以养阴清肺、解毒利咽、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为主。
常用中药:玄参、生地黄、麦冬、牡丹皮、白芍、薄荷、贝母、生甘草等。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或少量含服。
2.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系由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1 )预防
①严格掌握放射剂量。②控制放射野,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③选择适当的照射速度。一旦发现本病,应尽早开始治疗,阻断病情的进展。如已发生广泛肺纤维化,则预后不良。
(2)西医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肺部继发感染则给予抗生素。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一般采用泼尼松40mg/d,分4次服,以后逐渐减量,3~6周为1个疗程。抗凝疗法治疗小血管栓塞无效。给予氧气吸入能改善低氧血症。
(3)中医治疗
以养阴清肺、清热解毒、凉血生津、止咳化痰为主。在放疗期间应用中药有防止和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作用。
常用中药:玄参、生地黄、麦冬、牡丹皮、桔梗、薄荷、川贝母、生甘草、胖大海、鱼腥草等。
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以养阴润肺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常用丹参、赤芍、桑白皮、杏仁、川贝母、麦冬、天冬、鱼腥草、沙参、桔梗、黄芪。
3.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食管炎常见于放疗开始后两周左右,表现为吞咽困难加重,进食疼痛或胸骨后疼痛,主要是因放疗引起的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所致。
(1 )预防
①注意饮食:进食不要过热、过硬,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酸、麻味等,进流食,细嚼慢咽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②保护食管黏膜:症状严重者可应用食管黏膜保护剂,如用氢氧化铝凝胶或得乐冲剂,于饭前半小时口服以保护黏膜,然后进食,可减轻炎症反应。也可用1%普鲁卡因加庆大霉素配生理盐水口服,消除食管局部炎症,起到黏膜麻醉作用,缓解症状。
(2 )西医治疗
①解除食管平滑肌痉挛和保护食管黏膜:硝苯地平(心痛定)、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硫糖铝。②抑制胃酸,防止酸反流入食管:H 2 受体阻滞药或质子泵抑制剂。③对症治疗:给予止吐、止血、镇静,预防感染。应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疑有穿孔需禁食、输液、抗感染。④皮质激素的应用:因大量照射治疗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故使用皮质激素可减轻放射损伤,改善病情。⑤增强细胞免疫。
(3)中医治疗
以养阴清胃、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为主。
常用中药:瓜蒌、半夏、麦冬、玉竹、石斛、地龙、竹茹、黄连、生甘草、僵蚕、赤芍等。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或少量频服。
4.放射性直肠炎
放射治疗引起的直肠炎性反应在放疗过程早期即可出现,但大多轻微,后期可在放射治疗后半年至2年内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大便疼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直肠镜检可见黏膜充血、水肿,肠壁可有增厚或溃疡,重者可出现肠管狭窄、穿孔,或出现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等。
(1)预防
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时,应避免进食纤维素多或对肠壁有刺激的食物,宜食用少渣、低脂及产气少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既润肠又补充维生素。还应注意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卫生以减轻症状。
(2 )西医治疗
可口服或经肛门应用消炎药物,如吡哌酸、庆大霉素、甲硝唑等。腹泻明显者,可用止泻药如思密达等。疼痛明显者,可用吲哚美辛栓,也可用庆大霉素、激素、0.5%~1%普鲁卡因配入生理盐水中灌肠。症状严重者,可暂停放疗,并大剂量应用维生素、输液补充各种静脉营养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3 )中医治疗
以清热解毒、利湿止泻为主。
常用中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半夏、木香、白芍等水煎服,每日1剂。有出血者可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等。
5.放射性膀胱炎
当放射线照射到膀胱、子宫、前列腺、结肠、直肠、卵巢或子宫颈等部位的肿瘤时,膀胱不可避免地出现放疗反应。在照射3~4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常出现放射性膀胱炎症状。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血尿等,可导致发热、下腹部坠胀、疼痛等。早期的放射性膀胱炎多可控制,患者能够耐受治疗,待放疗结束后可逐渐自行恢复正常。
(1 )预防
发生急性炎症时,首先要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起到膀胱自洁作用。
(2 )西医治疗
有合并感染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以缓解症状。出血明显者,应及时应用止血药物。
(3 )中医治疗
以清热解毒、凉血利尿为主。
常用中药:金银花、半枝莲、萹蓄、瞿麦、石韦、川木通、车前子、淡竹叶、桑寄生、灯心草、小蓟、白茅根等。
在肿瘤的治疗中,放化疗可引起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其损害是可逆的;反之则可导致持久性、不可逆性的严重后果。
1.心脏损伤
化疗药中主要为蒽环类抗肿瘤药,对心脏具有毒性作用。
治疗:可用ATP、辅酶Q 10 、维生素B 12 、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E及Ca 2+ 通道阻滞剂等对心脏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肝脏损伤
多数抗肿瘤药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如环磷酰胺、氨甲蝶呤、亚硝脲类(卡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长春花生物碱(长春碱、长春新碱、长春酰胺)、鬼臼毒类(依托泊苷、威猛)等。一般发生于化疗后7~14天,多数以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如做上腹部的放射治疗,因肝脏对射线的耐量较小,易出现肝功能的损害。
(1 )预防
为减轻放化疗引起的肝损伤,治疗中应注意:①治疗前进行肝功能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明确患者肝功能状态。②发现肝功能异常,根据肝功能损伤情况调整化疗药物剂量,同时在放化疗期间给予相应的护肝治疗。③对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者,积极给予抗病毒及护肝治疗。
(2)常用护肝药物
有葡醛内酯,易善复,甘草酸制剂:主要有强力宁、甘利欣和甘草甜素片等。
(3 )中医治疗
主要以扶正为主,在辨证基础上佐以护肝之品。
常用中药:白术、党参、茯苓、五味子、垂盆草、苦参、大黄、茵陈、柴胡、大青叶等。
3.肾脏损伤
某些抗肿瘤药物可导致肾功能的伤害,严重时可出现肾衰竭,如顺铂、氨甲蝶呤、亚硝脲类、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6-硫鸟嘌呤等,其中以顺铂最明显,肾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成正比;如做腹部的放射治疗,易出现肾功能的损害。
预防:①化疗前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最好是查肾小球滤过率。②尽量避免应用有肾毒性的化疗药物。③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计算化疗药物用量,尽量用较小的剂量。④化疗期间充分水化,保持足够的尿量。⑤必要时口服碱性药物及别嘌呤醇以防止出现高尿酸血症。另外,一旦发生化疗药物所致ARF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的患者提供身心方面的照顾、关怀和支持。临终关怀的宗旨是安抚患者,让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安详、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临终关怀的内容包含通过医疗手段及精神手段,使患者本人了解死亡和接受死亡。同时也使家属能够坦然地承受亲人死亡的事实。
临终关怀的实施时间是人生的终末期,不论是不治之症的终末期或是所谓“无疾而终”的终末期,总是有个濒临死亡的时间,这个临终的时间有长有短,短者几分钟,长者数月。肿瘤患者可以几天或十几天,无论时间长短,这个死亡前的阶段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是自然规律赋予人类无法回避的事实。
1.减轻临终痛苦
(1)尽量应用新药、新技术以缓解癌痛,对重度疼痛应及时应用强吗啡类药物。近年来止痛药物已有迅速发展,如吗啡控释片作用时间已达12小时,骨磷、阿可达、博宁等磷酸盐制剂可对多发骨转移癌痛有明显疗效,这都是以往所没有的。对于可能发生依赖性的中枢性镇痛药,对于癌痛患者,其主导作用仍然是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对于这类药物,吸毒者追求的是欣快感,癌痛患者却只求不痛,两者有本质的不同,从临终关怀目的出发,让患者忍着剧痛离开人间是不人道的。
(2)努力减少病情突然恶化,避免遗憾死亡。晚期肿瘤患者有时病情会突然恶化,以致迅速死亡,患者来不及安排后事,家属没有精神准备,措手不及,给临终关怀工作带来遗憾。例如:肺癌大咯血窒息、消化道出血或肝癌破裂出血休克、脑转移癌或原发性脑瘤引起脑疝、瘤栓脱落引起心梗或脑梗、放疗化疗引发的全身衰竭等,这些突然变化事前多难以找到前驱症状,尽管有些会有蛛丝马迹,但是总体上说仍是难以预料。
2.重视临终一刻的关怀
临终一刻是生命的终结,应该庄严、隆重而肃穆。病房抢救间设备应该齐全,在家属要求抢救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积极抢救,操作应该认真而有同情心,用自己的爱心和技术把癌症患者满意地护送到生命的终点,这也是医学的成绩,这与成功地做一个大手术同样具有医疗价值。医护人员到床边送别临终者会明显增加临终关怀的气氛。
保证尸体完整和清洁是对死者尊严的维护,例如擦净体表带颜色的药物、清理口鼻及排泄物、缝合切开的伤口、放出腹水。尊重死者也是对活人心灵的安慰。尸体离开病房时,医护人员应该送到病房门口或电梯口,有的国家要求医护人员应该向尸体鞠躬告别,尸体通过医院通道时,沿途行走的医护人员应肃立默哀,这无疑是高度精神文明的表现。
【概述】
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上皮、腺体和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多数国家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好发年龄在45~75岁。在我国大城市的肺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本病属中医“肺积”“肺萎”“息贲”“劳嗽”等范畴。本病因外感六淫或烟毒侵肺,内伤饮食、七情、劳倦,均可导致肺气阴不足,客邪留滞,津液输布不利,壅滞成痰,气血瘀滞,痰瘀互阻,聚痰成毒,日久形成肺积。病位在肺,常可累及脾肾。
【诊断】
1.临床表现
(1 )局部症状
①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以咳嗽为首发症状者占35%~75%。②痰中带血或咯血,以此为首发症状者约占30%。③胸痛,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5%。④胸闷、气急,约有10%的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多见于中央型肺癌,特别是肺功能较差的患者。⑤声音嘶哑,有5%~18%的肺癌患者以声嘶为第一主诉,通常伴随咳嗽。
(2 )全身症状
①发热,以此为首发症状者占20%~30%,发热原因有两种,一为炎性发热,二为癌性发热。②消瘦和恶病质,见于肺癌晚期。
(3 )肺外症状
以肺源性骨关节增生症较多见(主要表现为杵状指/趾,长骨远端骨膜增生,新骨形成,受累关节肿胀、疼痛和触痛)。另一类是与肿瘤有关的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约10%患者可出现此类症状,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其他表现尚有皮肤病变、心血管系统及血液学系统相应变化。
(4 )外侵和转移症状
①淋巴结转移:常见的是纵隔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②胸膜受侵和转移:可出现胸水,恶性胸水的特点为增长速度快,多呈血性。③上腔静脉综合征:头痛、颜面部浮肿、颈胸部静脉曲张、压力增高、呼吸困难、咳嗽、胸痛以及吞咽困难,亦常有弯腰时晕厥或眩晕等。属于常见的肿瘤急症。④其他器官转移,如肾上腺转移、肝转移、骨转移、中枢神经系统(脑、脑膜和脊髓)转移。
2.辅助检查
(1)肿瘤标志物
与肺癌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2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其他还有B超,ECT,PET-CT等。
(3 )组织学检查
如痰细胞学检查、穿刺活组织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获取肺癌组织细胞学诊断。
【治疗】
1.辨治要点
肺癌以痰、瘀、毒互结为标,局部为实,全身亏虚为本,早期以气阴两虚多见,后期以肺脾肾三脏俱虚为主。
2.证治分类
(1 )肺虚痰热证
证候:咳嗽不畅,胸胁胀满,胸痛,有时痰中带血。舌有瘀点,苔白,脉沉弦或细弦。
治法:益肺化痰清热。
主方:泽漆汤加减。
(2 )气阴两虚证
证候:干咳,或咳嗽少痰,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口干。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养阴益气清热。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3 )气滞血瘀证
证候:咳嗽不畅,胸胁胀满,咳痰不爽,胸痛彻背,痛有定处,有时痰中带血,气急,口干,便秘。舌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或细弦。
治法:行气化瘀解毒。
主方:复元活血汤加减。
(4 )脾虚痰湿证
证候:咳嗽痰多,纳少腹胀,大便溏泄。舌质淡或淡胖,可伴有齿印,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
主方: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 )阴阳两虚证
证候:咳嗽气急,动则喘促,腰脊冷,夜间尿频。脉沉细弱。
治法:温阳滋阴。
主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3.其他疗法
(1 )食疗
①薏苡仁汤:薏苡仁60g,大枣5枚,煮食。具有健脾益胃,祛湿散结抗癌之功。
②薏苡仁粥:薏苡仁100g,莲子(去心)30枚,粳米100g,白糖适量,煮食。具有健脾益胃,补肺益肾,养心安神之功。
③龙井鲫鱼汤:龙井茶30g,鲫鱼1条。鲫鱼除去内脏,茶叶放在鱼腹中加水炖服,不加任何佐料,每日1次。具有益气养阴利水,补充蛋白质作用,治疗胸腔积液伴低蛋白血症者疗效佳。
④肺癌气喘、咳嗽可选择萝卜、枇杷果或生梨。
⑤肺癌咯血者可选藕、芥菜或香杏、无花果等。
(2 )中药外治
足浴法治疗肢体麻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甘遂外敷治疗胸腔积液;癌痛膏外敷治疗癌痛;四妙勇安汤外洗治疗靶向药相关手足皮肤反应。
(3 )其他
针灸、拔罐等方法缓解相应症状。
【西医治疗原则】
1.小细胞肺癌
化疗是基础的治疗手段,放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起到巩固治疗的作用。仅有少数早期患者可以手术治疗。
2.非小细胞肺癌
Ⅰ期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高龄、拒绝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Ⅱ期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含铂两药辅助化疗。Ⅲ期可切除的推荐手术+辅助化疗或根治性放化疗,并可以考虑接受新辅助治疗。不可切除的推荐首选治疗为同步化放疗。Ⅳ期患者以全身治疗为主要手段,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开始治疗前应先获取肿瘤组织进行EGFR、ALK和ROS1基因的检测,根据以上基因状况决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全身治疗手段包括系统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最佳支持治疗等)。
【转诊原则】
1.对有可疑肺癌患者随时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放化疗后在社区康复期间,若出现白细胞低于3.0×10 9 /L,血红蛋白低于8g/L,血小板低于80×10 9 /L,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内科治疗。
3.肺部出现中度以上的感染、发热在38.5℃以上经治疗无好转、食欲明显减退、咯血、恶病质等情况者,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治疗。
【养生与康复】
1.情志保健
首先要调畅情志,增强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抗病能力的增强。
2.气功保健
术后、放化疗后均应适当练习各种气功,如五禽戏、八段锦、郭林新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缩短病程。
3.饮食健康指导
饮食宜进丰富而易消化的高营养品,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肥腻腥滑、生痰之物。生活习惯应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呼吸新鲜空气,戒除烟酒。
【健康教育】
现代研究认为:87%的肺癌发病与吸烟有关,约6%的肺癌发病与氡相关。石棉裸露吸入、慢性肺病、结核等肺瘢痕会增加肺癌的发生。家族史与遗传基因易感性及其他化学物质和稀有元素或金属等,为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应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病,减少或戒除吸烟,拒绝二手烟,加强劳动保护,远离辐射环境和物质,改善环境卫生,畅达情志,调节饮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防病抗病能力,定期开展肺癌的预防性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概述】
食管癌是主要起源于食管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鳞癌约占90%,腺癌约占10%。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也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食管癌在中医文献中多属“噎膈”范畴,又称为“膈噎”“噎塞”等。中医学认为本病以内伤饮食、情志不遂为主因,其病变脏腑关键在胃,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痰互结,津枯血燥而致食管狭窄、食管干涩是噎膈的基本病机。
【诊断】
1.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
一般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常反复出现,时轻时重,可有无症状的间歇期,持续时间可达1~2年,甚至更长。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时局部有异物感或摩擦感,有时吞咽食物在某一部位有停滞感或轻度梗阻感。下段癌还可引起剑突下或上腹部不适、呃逆、嗳气。
(2 )后期症状
①吞咽困难:这是食管癌的典型症状,在开始时常为间歇性,但总趋势呈持续性存在,进行性加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当出现明显吞咽障碍时,肿瘤常已累及食管周径的2/3以上。有约10%的患者就诊时可无明显吞咽困难。②反流:患者可以表现为频吐黏液,所吐黏液中可混杂宿食,可呈血性或可见坏死脱落组织块,反流还可引起呛咳,甚至吸入性肺炎。③疼痛: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疼痛常提示食管癌已向外浸润,引起食管周围炎、纵隔炎,疼痛也可由肿瘤导致的食管深层溃疡引起;下胸段或贲门部肿瘤引起的疼痛可位于上腹部。疼痛在进食时尤以进食热或酸性食物后更明显。
(3 )其他
肿瘤侵犯大血管,特别是胸主动脉而造成致死性大出血;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致呃逆;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致气急或干咳;并发食管-气管或食管-支气管瘘或肿瘤位于食管上段时,吞咽食物时常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呛咳。
(4 )体征
早期体征不明显。晚期营养状况日趋恶化,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失水和恶病质。可转移到颈部浅表淋巴结或肝脏等。
2.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钡餐检查(低张双重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检出较常规造影更有效。食管CT对食管中段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价值有限。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开始应用于食管癌的鉴别诊断和术前分期,它对良、恶性食管损害的鉴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判断有明显优点。
(2 )脱落细胞学检查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安全,患者依从性好,是食管癌高发区现场普查的重要手段。准确率可达90%以上,常能发现一些早期病例。
(3 )内镜检查
可在直视下观察肿瘤大小、形态、部位、范围及活组织细胞刷检查,是最可靠的食管癌诊断方法之一。辅以食管内壁上的染色有助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
3.临床分期
Ⅰ期:肿瘤局限于食管腔内,食管壁厚度≤5mm。
Ⅱ期:食管壁>5mm。
Ⅲ期:食管壁增厚,同时肿瘤向邻近器官扩展,如气管、支气管、主动脉或心房。
Ⅳ期:肿瘤有远隔转移。
【鉴别诊断】
1.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吞咽困难是本病的明显症状之一,但其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不再加重,情绪波动可诱发症状的发作。食管钡餐检查时,可见食管下端呈光滑的漏斗状或鸟嘴状狭窄;食管测压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食管良性狭窄
可由误吞腐蚀剂、食管灼伤、异物损伤、慢性溃疡引起的瘢痕所致。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狭窄、黏膜消失、管壁僵硬,狭窄与正常食管段逐渐过渡。内镜加直视下活检可明确诊断。
3.食管周围器官病变
如纵隔肿瘤、主动脉瘤、甲状腺肿大、心脏增大等均可造成食管不同程度的狭窄,食管钡餐等检查有助于鉴别。
4.癔症球
又称梅核气。多见于青年女性,时有咽部异物感,但对进食无妨碍。其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近来,随着食管测压检查的推广,有人发现,近一半的患者有食管上括约肌障碍,并非如以前所认为的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因此,本病患者除应做食管钡餐和内镜检查以排除食管的器质性疾病外,有条件者还应做食管测压检查。
【治疗】
1.辨治原则
本病初起以标实为主,重在治标,以理气、化痰、消瘀为法,并可少佐滋阴养血润燥之品。后期以正虚为主,重在扶正,以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为法,也可少佐理气、化痰、消瘀之药。在临床上还应注意治标当顾护津液,不可过用辛散香燥之品;治本应保护胃气,不宜多用滋腻之品。
2.证治分类
(1 )痰气交阻证
证候:吞咽时自觉食管梗塞不舒,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可减轻,精神抑郁则加重;尚可见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主方:启膈散加减。
(2 )津亏热结证
证候:吞咽梗涩而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食后大部分食物吐出;尚可见胸背灼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渴欲冷饮,大便干结。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津液,泄热散结。
主方:五汁安中饮加减。
(3 )瘀血内结证
证候: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下,甚则滴水难进,食入即吐,尚可见面色暗黑,肌肤枯燥,形体消瘦,大便坚如羊屎,或吐下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舌质紫暗,或舌质红少津,脉细涩。
治法: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主方:通幽汤加减。
(4 )气虚阳微证
证候: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㿠白或苍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尚可见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主方:温脾用补气运脾汤加减,温肾用右归丸加减。
3.其他疗法
常用中成药:增生平,对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有一定疗效。
【西医治疗原则】
1.早期食管癌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残留者需要配合放射治疗。
2.化疗用于不能手术或放疗的晚期病例,其疗效虽不满意,但对于预防和治疗食管癌的全身转移却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
3.联合化疗的疗效较单药化疗有提高,但其毒副作用也增加,故重症患者不宜应用,联合化疗期间还应密切注意肾、骨髓、心脏、胃肠道等器官的功能变化。
【转诊原则】
1.对有可疑食管癌患者随时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放化疗后社区康复期间,出现白细胞低于3.0×10 9 /L、血红蛋白低于8g/L、血小板低于80×10 9 /L时,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内科治疗。
3.出现吻合口狭窄需器械扩张治疗、严重食管-气管瘘、食管穿孔、食欲明显减退、咯血、恶病质等,需要进一步转送专科处理者。
【养生与康复】
不吃过热、过粗、过硬、辛辣、黏腻及发霉变质食物,吃饭要细嚼慢咽,尤其不可过快咽下粗糙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和乐观情绪。
【健康教育】
我国不少地区特别在食管癌高发区建立了防治基地,进行肿瘤的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学预防,包括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酸菜;改良水质,减少饮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推广微量元素肥料,纠正土壤缺乏硒、钼等微量元素的状况等。二级预防即发病学预防(或称化学预防),包括积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贲门失弛缓症、Barrett食管等与食管癌相关的疾病,同时积极应用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 2 及叶酸等治疗食管上皮增生以阻断癌前病变过程;对食管癌高发地区进行普查,对高危人群进行化学药物干预治疗。
【概述】
胃癌起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胃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死亡率变化不明显。本病属中医“胃脘痛”“反胃”“噎膈”“伏梁”“积聚”“癥瘕”等范畴中。胃癌的发病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使胃失和降,气滞血瘀痰结,最终聚而成形,导致胃癌。
【诊断】
1.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一般症状不明显或轻微,见上腹部胀满不适或隐痛、食欲下降、嗳气等,常常被误诊为胃炎或其他消化系统良性疾病,特别是青年人更容易被误诊。据统计在我国约80%的胃癌患者就诊时已经是进展期。
(1)上腹部疼痛
有70%~80%的患者可见疼痛症状,早期多为隐痛。进展期疼痛进行性加重,服药后疼痛不缓解,可伴有胀满、嗳气等症状,中后期上腹部出现剧痛,并放射至腰背部。
(2 )恶心、呕吐
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腐败臭味的宿食。如病灶位于贲门部,则食入即吐,并常伴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3)呕血、便血
侵及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即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疾病进展多表现为呕血、黑便,出血量通常不大。侵及较大血管或侵犯范围较大时会出现大出血。
(4 )食欲不振、消瘦乏力
这是胃癌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并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恶病质出现。
(5)其他症状
可出现腹水引起腹胀、腹痛;患者进食少、活动少、卧床时间长,服用吗啡类止痛药等原因均可导致便秘;腹泻,多为稀便。肝、肺、脑、卵巢、前列腺、骨髓等器官转移时会引发相应的症状。
2.体征
早期胃癌多数无明显体征,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上腹部饱满、闻及震水音。位于胃窦部的肿瘤可触及包块,质硬,呈结节状。当肿瘤侵及周围脏器或组织时肿块固定而不能推动。
3.辅助检查
(1)胃镜活体病理检查
胃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是目前胃癌的诊断方法中较直观、可靠的方法。近年有几种新型胃镜应用于临床,如色素内镜、荧光内镜、放大内镜等,提高了早期胃癌特别是微小胃癌的诊断水平。
(2)X线检查
X线钡餐检查可以对胃进行整体观察,特别是对病变部位的判断要优于内镜,可为进一步内镜诊断和活检提供准确的部位导向。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的转移癌。
(3 )超声检查
腹部B超有助于发现腹腔淋巴结和脏器,特别是肝脏的转移。
(4)CT检查
螺旋CT能准确显示胃癌部位、大小、形态及和周围脏器的关系,对发现其他脏器转移有重要意义。
(5 )实验室检查
与胃癌有关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A199、CA125等。肿瘤标志物在术后可降低,若再次升高提示肿瘤复发。部分患者大便潜血阳性,约50%患者可出现贫血。
【鉴别诊断】
需要与胃溃疡、胃息肉、胃平滑肌瘤、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胃平滑肌肉瘤、慢性胃炎等疾病相鉴别,胃癌转移还应该与相应部位的原发肿瘤相鉴别。
【治疗】
1.辨治原则
由于胃癌的临床表现繁多复杂,所以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和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阶段性的治疗策略。中医中药治疗可贯穿胃癌治疗的全过程。治疗以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扶正治疗与祛邪治疗相结合为原则,常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治法。
2.证治分类
(1 )瘀毒内阻证
证候: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吐血,便血,肌肤甲错。舌暗紫,脉沉细涩。
治法:解毒祛瘀,活血止痛。
主方: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西黄丸、小金丸、华蟾素、鸦胆子乳。
(2)痰湿凝结证
证候:胸闷膈满,面黄虚胖,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红,苔滑腻。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
主方:开郁二陈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平消胶囊、消癌平。
(3 )脾胃虚寒证
证候:胃脘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食谷不化,泛吐清水;肾阳虚甚则见形寒肢冷,畏寒蜷卧,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舌质暗淡,可见齿痕,苔白水滑或白腐,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温中散寒,兼温肾助阳。
主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参莲胶囊。
(4 )气血两亏证
证候: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自汗盗汗,或见低热,纳呆食少,胃脘可见肿块疼痛,或食后胃胀,或饮食不下,全身乏力,动辄气短,形体消瘦。舌淡或舌质暗淡,或见瘀斑,脉虚或沉细。
治法:气血双补,行气活血。
主方:八珍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八珍颗粒、参莲胶囊。
3.其他疗法
(1)蔗姜饮
甘蔗、生姜各适量。取甘蔗压汁半杯,生姜汁1匙和匀炖即成。每周2次,炖温后服用。具有和中健胃作用,适宜胃癌初期用。
(2 )红糖煲豆腐
豆腐100g,红糖60g,清水1碗。红糖用清水冲开,加入豆腐,煮10分钟后即成。经常服食,具有和胃止血作用。
(3 )陈皮红枣饮
陈皮1块,红枣3枚。红枣去核与陈皮共煎水即成,每日1次。适用于虚寒呕吐。
(4 )莱菔粥
莱菔子30g,粳米适量。先将莱菔子炒熟后,与粳米共煮成粥,每日1次,早餐服食。腹胀明显者可选用。
【西医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患Ⅰ、Ⅱ、Ⅲ期的胃癌,且无手术禁忌证者,可行手术治疗。
2.化疗
(1 )化疗的目标
胃癌对化疗有中等程度的敏感性。化疗的目标是使癌灶局限或减小或消灭残存癌灶,防止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2 )阶段化疗
按照化疗开始的时间可将其分为术前、术中、术后化疗。Ⅲa期或者更晚的晚期胃癌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可进行化学治疗。
(3)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许会给胃癌的治疗带来重大进展。
【转诊原则】
1.对有可疑胃癌患者随时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化疗后社区康复期间,出现白细胞低于3.0×10 9 /L、血红蛋白低于8g/L、血小板低于80×10 9 /L时,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内科治疗。
3.出现术后复发、消化道穿孔、食欲明显减退、恶病质等,需要进一步转送专科处理者均可以转诊。
【养生与康复】
1.心理保健
应鼓励患者增强自信,正确对待病情,从悲观绝望、愤怒的阴影中走出来,多与人交往,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不消极等待,做生活的主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饮食保健
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不过快进食,不生气进食,少食腌制食物,少饮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饮食规律适度,应注意少食多餐,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并富于营养;另胃癌术后患者易见贫血,应注意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 12 。
【健康教育】
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避免进食生、冷、硬、烫、油炸、烟熏、烧烤等食物,不过快进食,不生气进食,少食盐腌食物,不抽烟,不饮或少饮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多饮鲜牛奶,常饮绿茶。饮食规律适度,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这些皆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概述】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肝细胞性肝癌占90%以上,其余为胆管细胞性肝癌和混合性肝癌。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恶性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原发性肝癌属中医“肝积”“癥瘕”“鼓胀”“黄疸”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肝癌是由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或邪毒内侵迁延留滞,致脏腑气血亏虚,脾虚不运,气滞、血瘀、湿热痰毒等互结于肝所致。
【诊断】
1.临床表现
肝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纳呆、乏力、时有腹痛、胁痛等。晚期则症状多种多样,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加重、恶心呕吐、呃逆腹泻、发热黄疸、消瘦乏力、鼻衄及黑便等。肝癌晚期可转移至肺、骨、脑等,引起相应症状。晚期患者还可出现肿瘤破裂出血、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2.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①首选B超检查,可发现肝内占位及其动脉血供,了解有无肝内播散、门脉有无癌栓,并可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等。②CT扫描。③核磁共振:MRI增强可作为肝癌诊断重要的手段。其他还有DSA,PET-CT等。
(2 )血液学检查
①免疫学检查:甲胎蛋白(AFP>400μg/L)对肝癌的诊断有特异性。②酶学检查: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90%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中,呈中度或高度升高。碱性磷酸酶(AKP)约半数患者可升高。
(3 )组织病理细胞学检查
对诊断不清者,可行肝穿刺以明确细胞学或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主要与转移性肝癌鉴别。转移性肝癌常有胃、肠、胰腺、乳腺、肺或恶性黑色素瘤等原发癌的病史或表现。B超见肝内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AFP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肝癌与肝脏的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等相鉴别。后者一般状况好,AFP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影像学上亦有其特点。
【治疗】
1.辨治要点
肝癌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脾气不足,正气亏损;标实即邪毒内蕴,气血瘀滞,痰湿蕴结。发病之初多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日久则气郁化火,湿热内生,瘀毒互结。临床可见积块、黄疸、鼓胀、疼痛等症。晚期由于邪毒耗气伤阴,正气大损,致肝肾阴虚,气虚不摄,血动窍闭,临床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等症。
2.证治分类
(1 )气滞血瘀证
证候:两胁胀满作痛,或肋下有癥块,脘腹胀满,嗳气反酸,恶心纳呆,大便失调。舌质暗,或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
主方:逍遥散合复元活血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若出现肌肤甲错而羸瘦者,可久服大黄䗪虫丸,每次3g,每日2次。
(2)湿热瘀毒证
证候:胁下癥块疼痛,脘腹胀满或腹大如鼓,肌肤黄染,口苦咽干,恶心纳呆,大便失调。舌质红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方:龙胆泻肝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3)脾虚肝郁证
证候:形体消瘦,腹大如鼓,腹胀纳差,大便溏泄,神疲乏力,胁下疼痛。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濡。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解郁。
主方:参苓白术散合逍遥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鳖甲煎丸,每次1丸,每日2次。本药对治疗肝区疼痛及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且对部分肝脏肿大者可起到控制和缩小的作用,长期服药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对已出现腹水的晚期肝癌则疗效较差。
(4 )肝肾阴亏证
证候:癥块膨隆,形体羸瘦,腹大如鼓,潮热盗汗,或高热烦渴,鼻衄齿衄,头晕耳鸣,纳差呃逆。舌质红少津,苔花剥或光亮无苔,脉弦细滑。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
主方:知柏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
随症加减:兼胁疼加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如兼呕血、便血,用大黄粉、白及粉、三七粉冲服,或汤药中加花蕊石、炒蒲黄炭、三七。兼腹胀纳差,加枳实、焦山楂、乌药。如兼黄疸,阳黄者加茵陈、垂盆草、田基黄;阴黄者加熟附片、黄芪。如兼脾虚泄泻,选用补中益气汤或真人养脏汤加减。
3.其他疗法
(1 )外治法
以缩瘤为主要目的者,可选阳和解凝膏或阿魏化坚膏掺黑退消贴敷。以止癌痛为主要目的者,可选宝珍膏经烘热软化后,以白酒1份,冰片2份调匀涂膏中,外敷肝区。亦可选活血解毒镇痛之品,如蟾酥、冰片、生半夏、生南星、全蝎、蜈蚣、水红花子、土鳖虫、木鳖子、地龙、大蒜等研末调膏外敷。
(2)单验方
①加味西黄丸:主要组成有麝香、牛黄、乳香、没药、熊胆、三七粉、人参。用法:共研细末,黄米浆为丸,如绿豆大,每次6g,每日2次。有行气豁痰,化瘀散结之功。
②退黄消胀方:石见穿、白花蛇舌草、丹参、八月札、垂盆草、郁金、小金钱草、半枝莲等。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肝癌出现黄疸、肝区胀痛者。
(3 )针灸
取肝俞、内关、外关、足三里、公孙、三阴交、肾俞、大椎等穴。
(4 )食疗
肝癌患者常服口蘑炖鸡、黄芪炖白肉、石斛生地黄饮、黄芪山药饭、当归黄花瘦肉汤、蕺菜鲤鱼汤等;对肝癌腹水可常服赤小豆鲤鱼汤、茴香花生饮等;对有出血者,可服荷叶藕节汁、黄芪粥等。
(5 )练功
肝癌患者情绪易波动,易焦虑,练功旨在稳定情绪。减轻焦虑,舒畅气机,缓解疼痛,宜选坐功、卧功。对肝癌术后,体质恢复者,可选站功、八段锦、太极拳等。
【西医治疗原则】
肝癌Ⅰ期~Ⅱa期患者尽可能手术切除;Ⅱb~Ⅲa期应谨慎评估,可选择手术,术后给予TACE治疗。有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患者可接受肝移植。其他局部治疗包括放疗、射频微波消融、无水酒精注射、氩氦刀等对于肿瘤小于5cm的肝癌且病灶不多于5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不适合局部治疗的复发转移的Ⅳ期肝癌患者可选择系统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转诊原则】
1.对有可疑肝癌患者随时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放化疗后在社区康复期间,若出现白细胞低于3.0×10 9 /L、血红蛋白低于8g/L、血小板低于80×10 9 /L时,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内科治疗。
3.出现中度以上的感染、发热38.5℃以上经治疗无好转、食欲明显减退、腹部突发剧烈疼痛、呕血、黑便、黄疸、腹水、恶病质等情况者也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养生与康复】
1.情志保健
要特别注意情志舒畅,增强信心,更多地关心他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抗病能力的增强。
2.气功保健
可以适当练习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3.饮食健康指导
饮食上宜进丰富而易消化的高营养品,戒除烟酒,多食新鲜蔬菜,避免辛辣、肥腻腥滑之品。生活上应注意劳逸结合。
4.调护
肝癌患者日常活动一定要缓慢,防止外伤造成肿瘤破裂出血。饮食一定要少渣,易消化,防止粗硬食物划破曲张的食管及胃底静脉丛而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晚期患者一定要慎用化疗药、镇静剂及利尿剂等,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肝昏迷。肝癌术后应每2~3个月复查1次,一般患者应每月复查1次。
【健康教育】
肝癌的发病与黄曲霉素、蓝绿藻、肝炎病毒等有密切关系。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落实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及改水、改厕等预防措施的实施。防止粮食作物中黄曲霉素污染、水中蓝绿藻的污染及防治病毒性肝炎,是预防肝癌发生的根本措施。
2.重视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防止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尤其对肝硬化患者要积极治疗,防止其进一步癌变。
3.对50μg/L≤甲胎蛋白(AFP)<200μg/L,在超过2个月以上者,要注意密切观察和随访。
【概述】
胰腺癌主要指胰外分泌腺腺癌,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0%。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恶性程度高,发展较快,预后较差。本病属中医“伏梁”“黄疸”范畴。本病病位在胰,与肝胆相关。气机不畅、脾湿困郁是本病主要病机。
【诊断】
1.临床表现
(1 )腹部不适或腹痛
这是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胰腺癌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钝痛和胀痛等。易与胃肠和肝胆疾病的症状混淆。
(2 )消瘦和乏力
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乏力、体重减轻,与缺乏食欲、焦虑和肿瘤消耗等有关。
(3)消化道症状
当肿瘤阻塞胆总管下端和胰腺导管时,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常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而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害可能导致腹泻。晚期胰腺癌侵及十二指肠,可导致消化道梗阻或出血。
(4 )黄疸
与胆道出口梗阻有关,是胰头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皮肤瘙痒、深茶色尿和陶土样便。
(5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持续或间歇低热,且一般无胆道感染。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糖异常。
2.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黄疸时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血清碱性磷酸酶、γ-GT、LDH等可升高。肝功能损害时ALT、AST升高。与胰腺癌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99、CEA、CA242等。
(2 )影像学及细胞学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尤其在小胰腺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此外,通过ERCP获取胰液、胰腺细胞学及组织学标本,进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及基因检测,可明显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腹部B超、腹部CT均可发现胰腺肿块。在CT、B超定位和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具有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1.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十分困难。用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FNA)或ERCP可以鉴别。
2.胆囊炎、胆石症
胰腺癌如以腹痛、黄疸及发热为主要表现时,可与胆囊炎、胆结石相混淆。进一步做B超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3.慢性胃部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慢性胃部疾病的症状常与胰腺癌的起病相似,胰腺癌的病程为进行性加重,并伴有明显的消瘦,而在胃部疾病中则无此表现。行胃镜、钡餐、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
1.辨治原则
本病是在正虚的基础上,由湿热邪毒瘀结而成。初期以标实为主,晚期由实转虚。证多见气郁、湿结、脾虚杂而为病,临证应辨明是本虚为主,还是标实为主,分而治之。
2.证治分类
(1 )脾虚气滞证
证候:上腹部不适,面色浮白,纳呆,消瘦,便溏,口干不多饮。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或细弦。
治法:健脾理气。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 )湿热蕴结证
证候:上腹部胀满不适,发热缠绵,口渴不喜饮,或见黄疸,口苦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
主方: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
(3 )气滞湿阻证
证候:上腹部胀满不适或胀痛,腹部肿块明显,胸闷气短,纳差,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濡细或细弦。
治法:理气化湿。
主方: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4 )阴津不足证
证候:上腹部胀满不适或胀痛,低热,午后颧热,盗汗,口干喜饮,便燥行坚。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主方:青蒿鳖甲汤合增液汤加减。
3.食疗
(1)栀子仁枸杞粥
栀子仁5~10g,鲜藕60g(或藕节10~15节),白茅根30g,枸杞子40g,粳米130g。将栀子仁、藕节、白茅根、枸杞子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加水煎煮;粳米下锅,下入药汁、清水,烧沸,小火煮烂成稀粥,可加蜂蜜适量调味即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除烦止渴之功。适用于胰腺癌上腹胀痛,腹部有块,食欲差,面色少华,倦怠无力,低热,衄血者。
(2 )薏苡仁汤
薏苡仁60g,大枣5枚,煮食。具有健脾益胃,祛湿散结抗癌之功。
(3 )猪胰海带汤
猪胰1条(约100g),淡菜30g,海带20g,肿节风15g,姜汁3g。肿节风切段,装入纱布袋,加水煎煮药汁。猪胰洗净,沸水内氽一下。淡菜去毛,海带温水泡发后洗净。锅热放花生油,猪胰片煸炒,下姜汁,加入鸡清汤、药汁、淡菜、海带、料酒、盐、酱油,烧沸,小火烧熟透,味精调味即可。具有补虚益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适用于胰腺癌,食欲不振,腹痛,发热,消瘦,腹内肿块者。
【西医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主要靠化疗或者放射治疗。
2.常用化疗药物
①吉西他滨:用于晚期胰腺癌治疗。它可以明显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相关症状。②卡培他滨:为5-FU的衍生物,视患者体力状态,单独使用或与吉西他滨联合使用。
3.胰酶肠溶胶囊
为多种酶的混合物,补充胰酶,用于消化不良、胰腺疾病引起的消化障碍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替代治疗。
【转诊原则】
1.对B超发现胰腺肿块、CA199明显升高可疑胰腺癌的患者,随时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胰腺癌患者化疗后,在社区康复期间出现骨髓抑制,以及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内科治疗。
3.出现梗阻性黄疸、腹痛加重、恶病质等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养生与康复】
1.情志保健
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其次要有忍受疾病治疗副作用的毅力和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抗病能力的增强。
2.气功保健
胰腺癌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力状态,适当练习各种气功,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颐养性情。
3.饮食健康指导
胰腺癌患者多有厌食、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饮食调理尤为重要。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可增进食欲。多食新鲜蔬菜,避免辛辣、肥腻腥滑之品。生活习惯应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戒除烟酒。化疗期间注意预防感染。
【健康教育】
现代研究认为: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为非吸烟者的1.5~3倍。慢性胰腺炎增加胰腺癌发病危险高达9~16倍,糖尿病、胆囊炎或曾做过胆囊切除术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危险。家族史与遗传基因易感性、高胆固醇饮食、高热量饮食、其他化学物质如多环芳烃等,为胰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减少或戒除吸烟,拒绝二手烟,积极治疗胰腺慢性疾病,加强劳动保护,远离辐射环境和物质,改善环境卫生,畅达情志,均衡饮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防病抗病能力。40岁以上的中年人,建议定期做健康体检,可发现一部分早期胰腺癌。
【概述】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依据发病的部位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为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升至第4位。本病属中医“肠蕈”“积聚”“脏毒”“便血”等范畴。外由寒气客于肠,内由饮食不节,或长久忧思抑郁,肠胃失调而致湿热邪毒蕴结,乘虚下注,浸淫肠道,气滞血瘀,湿毒凝结而成肿瘤。
【诊断】
1.临床表现
(1 )排便习惯的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是常出现的症状,包括便条变细、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稀便,甚至排便困难。病灶越低症状越明显,排便前可有轻度的腹痛。伴随轻度的肠梗阻时,可见稀便和便秘交替出现。
(2 )便血
包括便鲜血、黑便及仅便潜血阳性。肿瘤表面多呈菜花状,与粪便摩擦容易出血。左半大肠癌因粪便较硬,并且距离肛门较近,故鲜血便多见,出血量较多时,常为肉眼血便或便血。直肠癌常因肿瘤表面继发感染可有脓血大便。而右半结肠大便为流体状态,故出血量较少,且距离肛门远,血混于粪便中而使色泽改变呈果酱状,故肉眼血便较少见,大多数患者为黑便或隐血阳性。
(3)腹痛
腹痛早期可为隐痛,容易被忽视。直至肠管狭窄引起肠梗阻而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可伴有肠梗阻症状。肛门剧痛可由于直肠癌侵犯肛管引起,少数患者因肿瘤出现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晚期患者侵犯腹壁后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
(4 )腹部肿块与梗阻
肿瘤较大或者比较消瘦的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可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及腹痛等症状。位于盲肠及升结肠附近伴随感染者可被误诊为阑尾脓肿。肿瘤生长致肠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
(5 )贫血
贫血的原因主要是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所致。此时患者伴有消瘦乏力、心慌、低蛋白血症等衰弱表现。
2.辅助检查
(1 )直肠指诊
方法简单易行,是早期发现直肠癌的关键性检查方法,可发现距肛门7~8cm之内的直肠肿物。我国直肠癌患者中有75%以上肿瘤位于距肛缘7~8cm以内。
(2)纤维肠镜检查
可以观察肿瘤位置、侵犯范围、堵塞肠腔情况、病灶出血情况、瘤缘与肛缘的距离等,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
(3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诊断大肠癌的常用方法。能显示大肠癌病变部位、大小或者长短、形态。CT及MRI检查:可以了解肿瘤对周围组织浸润、转移情况,明确周围淋巴结甚至远处脏器是否有转移,判断病期,为制订治疗计划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B超检查:直肠腔内超声可探查肿瘤的侵犯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其效果明显优于CT和MRI,低位早期直肠癌选择保肛手术者可以行腔内超声检查,筛选病例。
3.实验室检查
(1 )大便潜血检查
此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作为大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诊断的辅助检查。
(2)血清癌胚抗原(CEA)及其他血清相关抗原检查
血清CEA水平与病变范围呈正相关。为大肠癌手术后监测提供手段。血清CA199、CA242、CA724等亦已应用于大肠癌的检查。
4.基因检测
检测肿瘤组织的K-RAS、N-RAS、BRAF、PIK3CA、HER-2等基因的表达情况,指导晚期肠癌患者的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西妥昔单抗的治疗,必须是上述基因全野生型才能使用。
【鉴别诊断】
由于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许多非肿瘤性疾病均可出现类似大肠癌的症状和体征。
1.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的症状,很容易误诊为“痔疮”,误诊的原因:①以往有“痔疮”病史,患者及医生均满足此诊断。②因痔疮是多发病,接诊医生凭主观诊断,而不做必要检查。③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肛门指诊及直肠镜检查。
2.贫血是肠癌常见症状,一部分结肠癌患者,尤其右半结肠癌,由于长期慢性失血,以贫血为首发症状。所以对于原因不明贫血者,特别是年龄较大者,应做粪潜血检查,必要时做肠镜检查。
3.少数患者可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或血吸虫病肉芽肿而延误治疗。
4.右半结肠癌可有右下腹痛、腹部包块等,有时需与阑尾炎、阑尾脓肿、肠结核、克罗恩病相鉴别。
5.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常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有相当部分患者因误诊为“痢疾”“肠炎”,甚至延误诊断达数月之久。对于脓血便患者,遇下列情况应做进一步检查:①非传染病流行季节。②粪便中血多于脓。③按炎症治疗效果不佳或见效后又复发。④患者年龄较大者。⑤粪便潜血持续阳性。
【中医治疗】
1.辨治原则
结肠癌在初期阶段多呈湿热内蕴,继则气滞血瘀的病理表现,故当正气尚存时应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为主。病至后期,可出现脾肾阳虚、气血亏虚的表现,因此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治疗以温补脾肾、补益气血为基本法则。
2.证治分类
(1 )湿热内蕴证
证候:腹部阵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胸闷口渴,恶心纳差,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清肠散结。
主方:地榆槐花汤合白头翁汤加减。
(2 )瘀毒内阻证
证候:腹胀腹痛,腹有包块,下痢紫脓血,里急后重,肛门下坠,大便困难,口干舌燥。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脉涩或细数。
治法:化瘀解毒,行气活血。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3 )脾肾阳虚证
证候:面色萎黄,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腹痛绵绵,喜按喜温,五更泄泻,或便溏、便黏液,纳差。舌淡,舌体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祛湿散寒。
主方: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4 )气血双亏证
证候:形体瘦削,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纳差食少,四肢浮肿,腹部胀满,时有便溏,或脱肛下坠,大便失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扶脾益肾。
主方:八珍汤加减。
3.常用中成药
常用中成药分成三类,可以根据辨证选择应用。
①祛邪类: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功效,如西黄丸、抗癌解毒胶囊、华蟾素片(注射液)、安替可胶囊、鸦胆子乳剂、消瘤片、平消胶囊等。
②扶正类: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功效,如参苓白术丸、加味保和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八珍冲剂、益气维血颗粒、施普瑞胶囊等。
③对症减轻症状:如具有止血功效的云南白药;止痛的延胡索止痛片、痛块灵口服液;止泻的四神丸;缓解腹水的实脾消水膏等。
【西医治疗原则】
1.手术
大肠癌患者应该积极争取手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包括初始不能手术的患者,也应该积极进行转化治疗,通过术前的新辅助放化疗,争取手术根治机会。
2.术后辅助化疗
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Ⅱ期及Ⅲ期患者,通过全身化疗,减少肿瘤复发与远处转移,提高生存期。
3.直肠癌根据分期可能需要配合放疗
包括术前新辅助放疗、术后放疗及同步放化疗等。
4.分子靶向药物
晚期肠癌患者在化疗时通常加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转诊原则】
1.对有可疑大肠癌患者随时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明确诊断后,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以放疗、化疗和中医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对于无手术指征的局部进展期及晚期患者,或者手术后需要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转送肿瘤内科化疗。
2.放化疗后在社区康复期间,出现白细胞总数低于3.0×10 9 /L、血红蛋白低于8g/L、血小板低于80×10 9 /L时,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内科治疗。
3.出现下列情况者也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大量便血、停止排气排便及剧烈腹痛可能提示出现穿孔、肠梗阻等急腹症,应尽快转入上级医院救治。发热、黄疸、腹水、恶病质等情况均提示疾病到晚期,病情进展,需要转诊。
【养生与康复】
1.心理保健
应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病情,增强自信,多与人交往,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不消极等待,做生活的主宰,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饮食保健
肿瘤患者在康复期的饮食以“四高一低”为原则,即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高无机盐和低脂肪。对于大肠癌患者,宜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玉米、瘦肉等,还要食用各种含维生素、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芦笋、白菜、萝卜等。少吃油腻和含有较多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健康教育】
目前认为,大肠癌的发病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饮食因素与大肠癌的发病关系密切,长期进食高脂肪食品与纤维素不足是重要因素;大肠腺瘤性息肉、炎性肠病等疾病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预防措施:一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大肠癌的发病,主要措施包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控制脂肪摄入、增加纤维素摄入,同时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对于大肠腺瘤应及时治疗并定期复查。二级预防主要是早发现、早治疗,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有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人群包括有肠道症状者、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群、大肠腺瘤患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炎性肠病患者和盆腔接受过放疗者,监测的项目包括定期大便潜血检查、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等。
【概述】
膀胱癌是发生于膀胱黏膜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多变,表浅癌容易复发、进展,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50%~70%的患者会复发。尽管目前使用表柔比星等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治疗能降低表浅性膀胱癌的复发和进展,但还是有10%~20%的患者最终会进展成浸润性膀胱癌,导致生存率大大降低。膀胱癌的发病率随年龄急剧增加,40岁以下发病少见,中位发病年龄65岁。吸烟及接触芳香胺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膀胱癌属中医文献中“溺血”“溲血”“尿血”“癃闭”“血淋”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膀胱癌的发病机理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病位在膀胱,涉及肝、脾、肾等器官。
【诊断】
1.临床表现
(1 )血尿
无痛性和间歇性血尿是膀胱癌的主要症状。临床上出现血尿者在90%以上,早期出现血尿者占60%。
(2 )膀胱刺激征
为膀胱癌的主要症状之一,约占70%,约有15%患者早期即可出现。
(3)排尿困难
癌肿位于膀胱颈、尿道内口处时,可导致尿道梗塞,出现排尿困难。严重时出现急性尿潴留。
(4 )其他
还可出现腹部肿块、腰骶部或会阴部疼痛及贫血等症。
(5)膀胱癌转移
晚期膀胱癌可因肺、肝等内脏转移及骨转移等出现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
(1 )镜下血尿
可能是膀胱癌的最早征候。
(2)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能检查尿内是否存在癌细胞。以晨尿或新鲜尿液的阳性率较高,肿瘤分级越高,细胞学检出的阳性率也越高。
(3 )经尿道膀胱镜检查
这是诊断膀胱癌重要的方法。能直接观察膀胱内部结构,明确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数目、生长方式及形态,并可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4 )超声
这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发现0.5~1cm的肿瘤,提示肿瘤的大小、数目、部位和肿瘤的浸润深度,还能了解局部淋巴结、肾脏、输尿管、腹盆腔情况。
(5)盆腔CT、核磁共振成像及PET-CT
能确定肿瘤扩散的范围、浸润深度和转移淋巴结的大小、邻近脏器受侵情况等。
(6 )尿路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
可了解上尿路是否异常、肾脏功能。较大的膀胱肿瘤可以表现为充盈缺损,输尿管受侵可以表现为肾积水。但对早期膀胱肿瘤诊断的阳性率不高,膀胱内的小肿瘤和原位癌不能被发现。
(7 )尿液流式细胞学检查
能快速定量分析细胞核酸含量和DNA倍体与膀胱肿瘤生物行为的关系,可准确估计肿瘤恶性风险。
【鉴别诊断】
血尿为膀胱癌的第一症状,但其他疾病如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泌尿系肿瘤等均可出现血尿。一般说来,急慢性肾炎会有血尿,但它多见于幼儿和青年,同时伴有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表现。泌尿系感染会有血尿,但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感染症状。泌尿系结石发作时除有血尿外,多有从腰部到小腹部的剧烈疼痛甚至绞痛。外伤性血尿则有外伤史。
至于无痛性血尿,泌尿系肿瘤如肾癌、膀胱癌都有表现,因膀胱癌较为多见,所以首先要警惕膀胱癌。通过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有利于发现病变所在。
【治疗】
1.辨治原则
首分实证与虚证,实证为湿热瘀毒聚于膀胱,虚证为脾肾气虚不能摄血,或阴虚火旺,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或气血两虚,血失统摄。晚期患者见癃闭,多由于湿热蕴结,脾气不升,肾元亏虚,肝郁气滞所致。
2.证治分类
(1 )肾虚证
证候:无痛性血尿,呈间歇性;伴腰酸腿软,神疲乏力,头昏眼花。舌淡红,脉沉细,尺弱。
治法:益气滋肾,收敛摄血。
主方:加味肾气丸加减。
(2 )湿热证
证候:血尿;伴尿频尿急,尿道疼痛,少腹作胀,纳呆,或有低热。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淋。
主方:八正散加减。
(3 )瘀毒证
证候:此型为膀胱癌晚期。尿血成块,尿中腐肉,恶臭,排尿困难或癃闭,少腹坠胀疼痛。舌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弦。
治法:化瘀解毒,清热通淋。
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化疗期间,血象下降明显者,可给予补养气血、健脾补肾,方用八珍汤加减。膀胱灌注化疗期间,有的患者出现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可给予清热利湿止血,用八正散加减。
3.其他疗法
(1 )白英猪苓瘦肉汤
白英(鲜品)30g(干品20g),猪苓20g,赤小豆50g,红枣30g,猪瘦肉150g。将猪瘦肉去油脂,洗净,斩块;赤小豆用清水浸渍半天,至发胀为度,洗净备用;其他用料洗净。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即成,调味供用。功效清利湿毒。适用于膀胱癌尿血,血色鲜红,属于湿热浊毒内侵,迫血妄行者。
(2 )膀胱癌血尿方
白花蛇舌草(鲜品)30g,小蓟(鲜品)30g,薏苡仁100g,兔肉150g,蜜枣5枚。将兔肉去油脂,斩块;薏苡仁用水浸软;其他用料洗净。将全部用料(小蓟除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放入小蓟,再煮30分钟,调味供用。有清利热毒,凉血止血之功效。适用于膀胱癌属于热毒内侵,迫血妄行者。症见血尿反复发作、血色鲜红,伴小便短赤灼痛、尿频尿急者。
(3 )膀胱癌莪术汤
莪术8g,三七8g,当归10g,红枣10枚,猪肉150g。将猪肉去油脂,洗净,斩块;三七切片;其他用料洗净。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5~2小时。有祛瘀止血,散结消癥之功效。适用于膀胱癌尿血暗红,有血块,属于血瘀内结者。
【西医治疗原则】
1.非浸润性病变(0期、Ⅰ期)
采用保留膀胱的治疗,即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TURBT),术后行局部灌注化疗、免疫治疗。
2.浸润性病变(Ⅱ期、Ⅲ期)
需要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包括选择性部分膀胱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术后辅以全身化疗。
3.转移性病变(Ⅳ期)
采用全身姑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放疗、中药、免疫治疗等,这部分患者预后差。
【转诊原则】
1.对于以血尿就诊而可疑膀胱癌的患者,应建议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膀胱癌放化疗期间,患者常需监测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若发现有骨髓抑制,以及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治疗,并与其肿瘤主治医师取得联系。
3.放化疗期间合并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发热在38.5℃以上经治疗无好转、食欲明显减退、严重腹泻、恶病质等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养生与康复】
1.情志保健
树立坚定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是膀胱癌自我调养和康复的关键。首先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具备同癌症做斗争的毅力,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疾病的康复。反之,若过度焦虑、情绪紧张和心情压抑,可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削弱身体的抗病能力,既不利于治疗,又可促使病变发生和发展。
2.气功保健
膀胱癌患者于术后及放化疗后,应根据个人体力状态,适当练习各种气功,如五禽戏、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颐养性情。
3.饮食健康指导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肥腻之品,少吃牛羊肉、无鳞鱼、虾蟹等发物。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规律,适度锻炼,避免主被动吸烟,戒除烈酒。
【健康教育】
首先应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如改善染料、橡胶、皮革等工业的生产条件,提倡禁止吸烟,避免大量、长期服用可致癌的药物等。开展群众性的普查工作,尤其对高发人群的普查。膀胱癌的早期表现是无痛性血尿,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平时身体一向健康,一旦莫明其妙地出现血性小便,不痛不痒,呈无痛性血尿,则要警惕膀胱癌,须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表明,多饮水可以减少致癌物质与膀胱内壁接触的数量和时间,从而减少患膀胱癌的危险。
【概述】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占所有宫颈癌的90%以上。宫颈癌属于中医“带下”“崩漏”“癥瘕”“阴疮”“五色带”“虚损”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脏腑虚损、冲任失约、带脉不固、邪毒瘀阻血络和痰湿内结胞宫所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
【诊断】
1.临床表现
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晚期患者可以出现阴道大出血、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水肿、贫血、发热、少尿或消耗恶病质等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1 )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
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HPV检测是现阶段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初筛手段,目前主要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TCT)。HPV检测可以作为TCT的有效补充,两者联合有利于提高筛查效率。活体组织学检查有确诊价值。
(2 )阴道镜检查
适用于宫颈细胞学异常者,主要观察宫颈阴道病变上皮血管及组织变化。
(3)影像学检查
腹盆腔超声包括经腹部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宫颈局部病变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盆腔及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肾盂积水以及腹盆腔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盆腔MRI是宫颈癌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腹盆腔CT优势在于显示病变,评价病变与周围结构关系。
(4)肿瘤标志物检查
SCC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血清SCC水平超过1.5ng/mL被视为异常。宫颈腺癌可以有CEA、CA125或CA199的升高。
【鉴别诊断】
1.宫颈良性病变
如宫颈重度糜烂、宫颈结核、宫颈息肉伴微腺性增生、宫颈黏膜下肌瘤、宫颈腺上皮外翻和其他宫颈炎性溃疡等,宫颈活检及免疫组化等可明确诊断或辅助鉴别。
2.转移性宫颈癌
较多见的是原发子宫内膜癌转移至宫颈,宫颈活检及免疫组化等可明确诊断或辅助鉴别。
【治疗】
1.辨治要点
对于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围手术期中医防护促进术后康复,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转移,配合放化疗减轻不良反应。不适宜积极手术放化疗的患者中医药控制肿瘤,稳定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证治分类
(1 )肝郁气滞证
证候: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少腹胀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薄,脉弦。伴有接触性出血,色鲜无块,带下色黄。
治法:疏肝理气,凉血解毒。
主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2 )湿热瘀毒证
证候:带下赤白或赤色,或如米泔,气味腥臭,阴道流血量多色瘀,少腹坠痛,腰胁隐痛或刺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色黯,苔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数。本型多见于宫颈癌局部坏死溃疡、继发感染者。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主方:易黄汤合二妙散加减。
(3)肝肾阴虚证
证候:头晕耳鸣,目眩口干,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便秘尿赤。阴道流血量多色红,带下色黄,或如块状。舌红,苔少,脉弦细。
治法:滋养肝肾,解毒育阴。
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4)脾肾阳虚证
证候: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坠胀,纳呆倦怠,白带清稀而多,阴道流血色淡,大便先干后溏,舌质胖,苔白润,脉细弱。
治法:温补肾阳,解毒化湿。
主方:右归丸加减。
随症加减:头痛加川芎、白芷;失眠加远志、酸枣仁;肿块明显加鳖甲、生牡蛎;湿甚加土茯苓、薏苡仁;热甚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带下不止加鸡冠花、墓头回止带;病久滑脱加龙骨、牡蛎、海螵蛸固涩止带;脾虚甚加人参;带下多加补骨脂、煅龙骨、牡蛎温肾固涩止带。
3.其他疗法
(1 )中药贴敷疗法
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5g,紫草15g,硼砂30g,枯矾30g,梅片适量,以清热解毒,治疗早期宫颈癌。
(2 )中药纳药及栓剂
三品一条枪(明矾60g,白砒45g,雄黄7.2g,没药3.6g),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催脱钉(山慈菇18g,枯矾18g,白砒9g,蛇床子3g,硼砂3g,冰片3g,雄黄2g,麝香0.9g),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
(3)中药灌肠疗法
中药灌肠方(白头翁15g,地榆炭15g,乌贼骨15g,白及15g,黄连6g,三七3g,血竭3g),浓煎至200mL,保留灌肠,日一次。
(4 )针灸
气海、子宫、蠡沟、三阴交针刺。
【西医治疗原则】
1.ⅠB1、ⅡA1期
采用手术或放疗。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宫旁受侵、深间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需辅助同步放化疗,具有中危因素行术后放疗±同步化疗。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选择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术。
2.ⅠB2、ⅡA2(病灶>4cm)期
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同步放化疗;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术后个体化辅助治疗;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子宫切除术。
3.ⅡB~ⅣA期
同步放化疗。
4.ⅣB期
以系统治疗为主,支持治疗相辅助,部分患者可联合局部手术或个体化放疗。
【转诊原则】
1.对阴道接触性出血,B超或CT发现宫颈肿块、SCC明显升高可疑宫颈癌的患者,随时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在社区康复期间出现骨髓抑制,以及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内科治疗。
3.出现下尿路梗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恶病质等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养生与康复】
戒色欲,慎房事,保持外阴清洁。
调情志,节郁怒,保持乐观情绪,使患者较好的康复。
【健康教育】
对于新发宫颈癌患者应建立完整病案和相关资料档案,治疗后定期随访监测。具体内容如下:治疗结束最初2年内每3个月1次、第3~5年每6个月1次、然后每年1次随诊。Ⅱ期以上患者治疗后3~6个月复查时应全身MRI或CT检查评估盆腔肿瘤控制情况,必要时行PET-CT检查。宫颈或阴道细胞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提示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连续随诊5年后根据患者情况继续随诊。放疗后规律阴道冲洗,必要时使用阴道扩张器,尽早恢复性生活,均有利于减少阴道粘连。
【概述】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华南地区发病率最高。鼻咽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进食腌制食物和居住空气受污染的环境等有关。在中医学文献中,鼻咽癌属于“鼻渊”“控脑砂”“耳鸣证”“上石疽”“失荣”等范畴。其病因外因多责之感受时邪热毒,内因多责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正气不足。
【诊断】
鼻咽癌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以颈部肿块表现,有些仅通过体检时的EB病毒血清学的普查,怀疑鼻咽癌后经鼻咽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咽癌。
1.临床表现
(1)鼻咽局部病变引起的症状
头痛、鼻塞、鼻衄、涕血、耳鸣、听力下降。
(2 )颈部肿块
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86%,其中以上颈淋巴结转移最多,双颈淋巴结转移也达30%~50%。
(3 )鼻咽肿物局部侵犯与临床表现
口咽受侵:吞咽受阻,呼吸不畅,张口可见肿物或黏膜下隆起;鼻腔侵犯:从后鼻孔侵入鼻腔,有鼻塞、鼻衄,呼吸不畅;眼眶侵犯:视蒙、复视、视力下降、眼眶胀痛、眼球外突;颞下窝受侵:从咽旁蔓延至颞下窝,可致面麻、张口困难和颞区隆起。
(4 )鼻咽肿瘤局部继发感染
可有脓血涕、臭味、头疼、出血、发热等。
(5 )鼻旁窦、颅底骨和颅内侵犯
主要是以头痛和12对脑神经受累相应部位神经麻痹为表现。
2.辅助检查
(1 )鼻咽活检
①间接鼻咽镜活检。②直接鼻咽纤维镜活检。③鼻咽细针穿刺。
(2)EB病毒血清学检查
EB病毒壳抗原(VCA)滴度≥1∶10;EB病毒早期抗原(EA)滴度≥1∶5;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酶(DNA酶)滴度≥25%等,可协助诊断。
(3 )影像学检查
首选MRI扫描检查,应包括鼻咽、颅底及颈部。对不能做MRI检查的患者行CT检查。
(4)其他检查
包括肝脾、腹部肿块超声波检查,胸片或胸部CT,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鉴别诊断】
1.慢性鼻咽炎
检查可见鼻咽黏膜充血、增厚,咽侧索可增厚,且有稠厚黏液或黏脓性或薄痂。临床诊断困难时,应当活检病检区别。
2.颅咽管瘤、混合瘤等
颅咽管瘤属先天性良性肿瘤,为颅咽管封闭不全,残留上皮潴留所致,较少见。鼻咽混合瘤也很少见,肿瘤生长缓慢。鼻咽镜:在鼻咽顶后壁见半圆形肿物,混合瘤有时为结节状,靠组织病理学诊断,CT、MRI可了解病变范围。
3.鼻咽恶性淋巴瘤
可有鼻塞、涕血、头痛、颈部肿块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咽淋巴环病变合并非引流区的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可能。鼻咽镜活检病理可以确诊。
4.不明原发灶的颈转移癌
颈转移癌还有16%在尸解中仍无法找到原发灶。颈转移癌大多为实质性,也有少数原发灶在头颈部的颈转移癌为囊性。诊断方法包括转移灶的病理诊断。
【治疗】
1.辨治原则
鼻咽癌在接受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放疗同时中医给予清热通窍、活血解毒、益气养阴等措施,术后化疗后给予扶正固本。单纯中医治疗者辨证论治,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证治分类
(1 )热邪犯肺证
证候:鼻塞涕血,微咳痰黄,口苦咽干,时有头痛,尿黄便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主方:清气化痰丸加减。
(2 )痰凝气滞证
证候:胁肋胀满,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头晕目眩,颈核肿大,时有涕血,舌质淡红或舌边红,舌苔薄腻,脉弦或滑。
治法:行气化痰。
主方:消瘰丸加减。
(3 )瘀血阻络证
证候:头晕头痛,痛有定处,视物模糊或复视,舌歪面麻,心烦不寐,舌质暗红、青紫或见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薄黄或棕黑,脉细涩,或细缓。
治法:活血祛瘀,祛风通络。
主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4 )气阴两虚证
证候:口干咽燥,咽喉不适,间有涕血,耳鸣耳聋,气短乏力,口渴喜饮,舌质红或绛红,苔少或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或数。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
随症加减: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或溃破,加黄连、黄柏、虎杖煎汤外敷;放疗后热毒明显可加普济消毒饮及桃红四物汤,鼻塞加苍耳子、辛夷;涕血加仙鹤草、侧柏炭;颈核肿大加生南星、生牡蛎、夏枯草;面麻,舌歪,复视,加蜈蚣、钩藤;高热不退加水牛角、白薇、紫雪丹;头痛头晕加牛膝、泽泻。
3.其他疗法
(1 )外治法
鼻咽癌吹药:甘遂末、甜瓜蒂粉各3g,硼砂、飞辰砂各1.5g,混匀,吹入鼻内,切勿入口。
(2 )针灸
头痛者针刺,巨髎透四白、合谷、支沟穴。耳针:取上颌透额,肾上腺透内鼻,神门透交感。放疗期间,可以针刺太阳、攒竹、阳白、鱼腰、四白、鼻通、迎香、下关、颊车、承浆、合谷、太溪等。
【西医治疗原则】
鼻咽癌治疗的目的是有效提高鼻咽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控制率,减少局部肿瘤的复发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围绕这个目的,其综合治疗的原则是以放射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治疗、手术治疗。临床可以根据初治或复发鼻咽癌不同的TNM分期选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
【转诊原则】
1.当患者有头痛、鼻塞、鼻衄、涕血、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怀疑是鼻咽癌应随时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放化疗后社区康复期间,出现白细胞低于3.0×10 9 /L、血色素低于8g/L、血小板低于80×10 9 /L及放疗后患者出现咳嗽不止无法控制或气急者,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内科治疗。
3.出现下列情况者也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出现中度以上的感染;发热38.5℃以上经治疗无好转;出现颅底转移等情况。
【养生与康复】
节饮食:鼻咽癌尤其是接受放疗的患者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肥腻之品。
【健康教育】
1.注意气候变化, 预防感冒,保持鼻及咽喉卫生,避免病毒感染,减少与危险因素接触
2.鼻咽癌高发地区和有鼻咽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鼻咽癌普查。
【概述】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总称,指原发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依据病理、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将ML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HL的组织病理学形态特征为具有诊断意义的里-斯(R-S)细胞。NHL是一组具有较强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总称,起源于B细胞、T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HL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占所有ML的30%,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占全部ML的10%~20%,HL发病与年龄相关,15~34岁和50~60岁之间是两个发病高峰。NHL发病多在51~60岁。其确切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EB病毒、嗜人T淋巴细胞Ⅰ型病毒(HTLV-Ⅰ)、幽门螺杆菌、人疱疹病毒8型等感染;某些物理化学因素会增加淋巴瘤患病风险,如放射性物质、核辐射、多氯联苯、除草剂、石棉或砷等化学品的接触;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皮质激素等药物的长期应用,如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导致恶性淋巴瘤;遗传性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可致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增高。此外,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长期焦虑抑郁状态亦会使免疫功能发生紊乱或功能低下。本病属于中医“石疽”“恶核”“失荣”“瘰疬”“痰核”“疵痈”等范畴。其发病与禀赋不足、脏腑失调、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外感六淫等有密切关系。虚、痰、毒、瘀等相互交织,致使脏腑亏损、气血虚弱、阳气衰耗、痰毒凝结、气滞血瘀、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留著于经络肌肤,生为本病。病位涉及五脏、六腑、经络以及肌肤等全身各处。
【诊断】
凡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者要考虑ML诊断。完整诊断包括病理定性诊断、分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与病理学检查做出综合诊断。
1.临床表现
(1 )淋巴结肿大
ML好发于淋巴结,90%的HL患者早期以体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绝大多数首发于颈部、锁骨上淋巴结,也可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纵隔、腹膜后肠系膜等部位的淋巴结;其中,有60%~70%患者发生于锁骨上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占30%~40%。NHL以体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50%~70%;40%~50%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和器官。肿大淋巴结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扪之质韧,均匀、饱满;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晚期可相互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形成溃疡。淋巴结肿大多为渐进性,如HL和惰性淋巴瘤,部分患者在确诊之前常有数月甚至数年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病史。肿大的淋巴结时常经抗炎或抗结核治疗后有一定程度缩小,停止治疗后又复增大。高度恶性ML患者淋巴结肿大迅速,往往在短时间内明显肿大,过一阶段又相对缓慢或稳定,造成局部压迫症状。纵隔病变最初发生于前中纵隔、气管旁及气管与支气管淋巴结,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气管、食管、膈神经受压的症状,如干咳、气短、吞咽困难,甚至发生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颜面颈部肿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颈胸部表浅静脉怒张等。
(2 )不同部位的表现
原发于肝脏的淋巴瘤罕见,肝侵犯多继发于脾侵犯或晚期病例,表现为肝脾肿大。
病变可侵犯由口咽、舌根、扁桃体和鼻咽部组成的淋巴环,也称“韦氏环”是ML好发部位。韦氏环淋巴瘤约占结外NHL的1/3。扁桃体淋巴瘤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肿块可阻塞整个口咽,也同时或先后合并胃肠道侵犯。
原发鼻腔淋巴瘤多数为NHL,多有长时间流涕、鼻塞,也可鼻血、鼻腔肿块而影响呼吸。鼻咽部淋巴瘤以耳鸣、听力减退症状明显。
胃肠道是NHL最常见的结外病变部位。以胃原发病变较多,以小肠,尤以十二指肠、回肠及回盲部多见。胃淋巴瘤病变源于胃黏膜下淋巴滤泡,早期无临床症状,伴随疾病进展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在病变进展过程中也可出现呕血、黑便、上腹部包块、贫血等。肠道ML多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腹部肿块、贫血、消瘦等。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因肿瘤阻塞肠道而出现肠梗阻,甚至出现出血或穿孔,需急诊手术。
NHL病例可原发或继发于皮肤侵犯,皮肤蕈样霉菌病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瘤,病程缓慢,恶性程度较低,受侵皮肤相继出现红斑期、斑块期、肿瘤期的病理改变并逐渐侵犯淋巴结,晚期可累及内脏;可表现单发或多发皮肤结节,或与周围皮肤界限不清,表面皮肤呈淡红色或暗红色皮肤结节,伴有疼痛,或见破溃、糜烂。
骨髓常受侵犯,骨髓象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
NHL可原发或继发于脑、硬脊膜外、睾丸、卵巢、阴道、宫颈、乳腺、甲状腺、肾上腺、眼眶球后组织、喉、骨骼、肌肉软组织等。
(3 )全身症状
有发热、盗汗、消瘦、贫血、食欲减退、疲乏等。可伴有一系列皮肤、神经系统非特异性表现。皮肤病变可见有糙皮病样丘疹、带状疱疹、疱疹样皮炎、结节性红斑、皮肌炎、皮肤瘙痒等。神经系统病变可表现为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肌病、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变。HL患者约1/3起病时伴有全身症状。NHL患者全身症状明显者多为疾病中晚期表现,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瘤负荷大者全身症状多明显。临床分期中,定义不明原因的发热(>38℃)、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半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0%)和盗汗为“B”症状。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可能提示疾病复发进展,预后不佳。部分患者可无全身症状。
2.体征
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特征,其他如肝脾肿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如侵及胸膜、心包,出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根据病情发展,临床可见相应体征;如侵及骨骼,可有局部按压痛、病理性骨折;如侵及皮肤,出现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丘疹、斑疹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引起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1 )病理检查
形态学(细胞大小、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结构)、免疫组化(T、B细胞分型)及细胞遗传学检测,部分类型需要骨髓或外周血流式细胞学检测辅以诊断。NCCN指南对淋巴瘤病理诊断中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方面有相应规定。
(2 )实验室检查
①血象变化发生较早,常有轻或中度贫血,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②血乳酸脱氢酶指导预后评估。③胃淋巴结瘤行HP(幽门螺杆菌)检查。④诊断淋巴瘤时应查骨髓穿刺及活检,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查。⑤病毒学检查,包括HBV(乙型肝炎病毒)、EBV(Epstein-Barr病毒)、HSV(单纯疱疹病毒)、CMV(巨细胞病毒)等。⑥脑脊液检查:对于伯基特淋巴结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继发中枢侵及的概率80%以上,须常规性预防性腰穿鞘注化疗,送检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
(3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包括淋巴结、腹部、乳腺、甲状腺、盆腔等处B超以及超声心动图等。颈、胸、腹、盆腔的增强CT是完善分期与评价疗效的必要检查。对于可疑脑骨等结外受侵,可依部位选择进行MRI检查。对于胃肠道受侵,可行胃镜、肠镜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PET-CT)作为功能显像,有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一般采用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2.5作为区分良、恶性病变的界值,其敏感性与特异性高,有助于淋巴瘤准确分期,如经济条件允许可准确用于疗效评价。
【鉴别诊断】
1.淋巴结炎
急性炎症多有原发感染病灶,局部肿大的淋巴结有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慢性时淋巴结多无进行性肿大,形状较扁,体积较小,质地柔软。
2.淋巴结结核
常合并有肺结核,PPD试验阳性,局部病变时淋巴结可呈局限波动感或破溃通常抗结核治疗有效。
3.淋巴结转移癌
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被带到远隔部位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临床表现多有原发肿瘤病灶所引起,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找到肿瘤起源。
4.Castleman病
病理检查可见淋巴结内血管增生伴管壁周围组织玻璃样变,淋巴细胞可环绕中心呈层状排列,生发中心消失,呈透明血管型;或淋巴滤泡间组织有浆细胞浸润呈浆细胞型,也可呈混合型。
5.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有进行性贫血、衰竭、发热等症状。外周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或淋巴结活检可见异质性恶性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无R-S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CD68阳性。
【治疗】
1.证治分类
(1 )寒痰凝滞证
证候:颈项、耳下或腋下等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或见内脏痰核,癥积;并见面色无华,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呕恶纳呆,头晕目眩。舌质淡或淡暗,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温阳益肾,散寒通滞。
主方:阳和汤加减。
(2 )气郁痰结证
证候:颈项、耳下,或腋下等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或见内脏痰核,癥积;并见烦躁易怒,胸腹闷胀,或有胸胁满闷,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质暗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主方:逍遥散加减。
(3 )痰热阻肺证
证候:颈项、耳下、腋下等多处肿核,不痛不痒,皮色正常,坚硬如石;或见内脏痰核,癥积;并见烦躁易怒,胸胁疼痛,胸闷气短,咳嗽气逆,心悸喘息,头晕乏力。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解郁散结。
主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4)痰瘀互结证
证候:颈项、耳下、腋下等处肿核;或见内脏癥积,时而疼痛;伴见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腹大如鼓,午后潮热,大便干结,或有黑便。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黄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方:膈下逐瘀汤加减。
(5 )气血两虚证
证候:颈项、耳下、腋下等处肿核,或见内脏癥积;伴见面色无华,语言低微,倦怠自汗,心悸气短,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补血,清热解毒。
主方:八珍汤加减。
(6 )肝肾亏虚证
证候:形体消瘦,消谷善饥,潮热汗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两胁疼痛,遗精或月经不调;兼见颈项、内脏多处肿核。舌质红绛,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软坚散结。
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2.其他疗法
专病专方是疾病的辅助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山土合剂
由山豆根、土茯苓、连翘、牛蒡子、柴胡、土贝母、露蜂房、板蓝根、天花粉、玄参、鬼针草、地锦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治疗ML热毒互结证。
(2)四物消瘰汤
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玄参、海藻、夏枯草、牡蛎、重楼、黄药子组成,具有清热凉血,化痰消瘰功效,治疗ML痰热互阻证。
其他如天门冬注射液(或天门冬冲剂)、白花蛇舌草注射液(或白花蛇舌草片)、艾迪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康赛迪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安替可胶囊、片仔癀胶囊、牛黄醒消丸、大黄䗪虫丸、鳖甲煎丸、小金丹夏枯草膏等中成药对ML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临证时可辨证选用。
【西医治疗原则】
恶性淋巴瘤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的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病例类型、分期、一般状况、有无巨块及免疫功能状况,进行多学科协作制订综合治疗计划,以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保护机体正常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率,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既往已经治疗而又复发病例,应对其既往治疗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抓住主要问题,兼顾全面,做到合理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策略包括第一阶段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第二阶段应重建骨髓和免疫功能;第三阶段应强化肿瘤治疗,以消除残留肿瘤细胞;第四阶段应提高免疫功能,巩固疗效。
1.手术治疗
手术是病理活检、位于消化道等较局限的原发淋巴瘤或发生梗阻、穿孔以及开胸或开腹探查等必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胃肠道淋巴瘤,若溃疡较大且深,或有活动性出血者,可先行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ML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如HLⅠ、Ⅱ期和低度恶性NHL的根治性放射治疗效果理想。Ⅲ、Ⅳ期病例待全身疾病得到控制,对局部残存病变进行局部放疗,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化学治疗
恶性淋巴瘤远期生存效果与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各种支持治疗以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的应用,提高了化疗效果,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化疗用于:①不适于单用放疗患者,即Ⅰ、Ⅱ、Ⅲ及Ⅳ期患者。②在紧急情况下需迅速解除压迫症状,如脊髓压迫症、上腔静脉综合征等。③作为局部放疗的全身治疗。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L常用方案包括ABVD、MOPP方案;NHL常用方案包括CHOP、R-CHOP、ECHOP、GDP等方案。
4.生物治疗
包括干扰素、细胞因子、多种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应用,尤其是干扰素治疗低度恶性淋巴瘤,有效率可达到46%,CR率达11%,与化疗并用疗效更高。NHL大部分为B细胞性,后者90%高度表达CD20。淋巴细胞为主型HL,也高度表达CD20。凡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均可用抗CD20单抗(美罗华,每次375mg/m 2 )治疗。与化疗联用可明显提高CR率并延长无病生存时间。抗CD30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SGN-35)是抗体-药物偶联物,对复发或难治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疗效显著。
5.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55岁以下,重要脏器功能正常,如属缓解期短、难治易复发的侵袭性淋巴瘤,4个周期CHOP方案能使淋巴结缩小大于3/4者,可考虑全淋巴结放疗及大剂量联合化疗后进行异基因或自身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期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取得较长期缓解和无病生存。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侵袭性淋巴瘤40%~50%获得肿瘤负荷缩小,18%~25%的复发病例被治愈,比常规化疗增加长期生存率30%以上。
6.新型治疗药物
随着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淋巴瘤治疗日趋个体化。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类如克唑替尼可能成为ALK阳性ALCL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药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是组蛋白去乙酰化、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强效诱导剂,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的作用,影响染色体结构,从而激活被抑制的抑癌基因发挥作用,代表药物是西达本胺。
【转诊原则】
1.对于以淋巴结肿大就诊而可疑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应建议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恶性淋巴瘤放化疗期间,患者常需监测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若发现有骨髓抑制,以及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需转送上级医院肿瘤专科治疗,并与其肿瘤主治医师取得联系。
3.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脊髓压迫症、心包积液、上腔静脉综合征、气管受压窒息等及发热38.5℃以上经治疗无好转、放疗后的感染、食欲明显减退、恶病质等需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养生与康复】
1.情志保健
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是自我调养和康复的关键,有利于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并助于疾病康复。
2.饮食健康指导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肥腻之品。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规律,适度锻炼。
【健康教育】
首先应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如改善染料、橡胶、皮革等工业的生产条件提倡禁止吸烟,避免大量、长期服用可致癌的药物等。现代人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亦是危险因素,应积极调节改善,避免长期处于电子辐射或放射性环境中自我解压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恶性淋巴瘤的早期非特异性表现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和(或)淋巴结肿大,要警惕恶性淋巴瘤的可能,须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