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和叔齐谦让王位的故事得到伟大的孔子的大力宣传,成为一个流传很广的美谈。按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伯夷和叔齐妥妥地都该成为大家的道德榜样啊,可是司马迁在写《伯夷列传》的时候,却发出了一点儿与他自己所处时代不太协调的声音。
司马迁写完伯夷和叔齐的故事,突然笔锋一转,发出了一段议论。他疑惑地问:“都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既然天会保佑善人,那像伯夷和叔齐这样品行高尚的善人,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呢?还有孔子最出色的学生颜回,好学不倦,也是一位仁人志士,却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不幸早死。春秋时有个穷凶极恶的匪徒叫盗跖(zhí),他带着几千手下打家劫舍,甚至挖人肝、吃人肉,无恶不作,可是这样的‘魔王’竟然无病无灾,得以善终。好人没有好报,恶人也没有恶报,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这真是一个灵魂的拷问。
圣人孔子对伯夷和叔齐都有定论了,但是司马迁就敢“离经叛道”地发问:“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天道’,那这‘天道’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为什么司马迁会大胆地挑战圣人的评价呢?
在伯夷和叔齐身上,孔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四处碰壁的遭遇。司马迁和孔子一样,也从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中读出了自己经历的痛苦:为什么自己会蒙受天降横祸——遭受腐刑这种奇耻大辱呢?自己究竟做了什么违背良心、违背道德的事,要承受这样的惩罚?
司马迁努力地为自己的人生悲剧寻找答案。他还是引用孔子的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在顺从自己的志向。有的人愿意追求富贵,有的人愿意坚守理想,有的人会不择手段,有的人宁愿饿死在荒山。也许举世混浊,就是为了凸显、反衬那些贤人的高尚德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挺拔常青的品格,不正是在大雪严寒中才显得更加值得人们赞叹、佩服吗?
这就是“灵魂拷问”的最终答案吗?司马迁是否也像孔子一样,找到消除内心怨恨的方法了呢?我们透过历史的“三棱镜”,并不是要寻求廉价的心灵鸡汤,而是引发严肃的提问与思考。这样的“灵魂拷问”虽然未必能消除内心的困惑,却是一堂帮助我们塑造有深度的灵魂的必修课。
释义:形容畅行天下,不受阻碍,也形容东征西战,四处示威,没有对手。
《伯夷列传》原文: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例句:他的厨艺非常厉害,在美食界横行天下。
释义:无法计算详细数目,形容非常多,难以统计。
《伯夷列传》原文: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例句:天上的星星不可胜数。
释义:磨砺品德和行为,建立功名。
《伯夷列传》原文: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例句:有志向的年轻人砥行立名,将来必有一番成就。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① ”,亦各从其志也 ②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 ③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④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 ⑤ 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 ⑥ 曰:“贪夫徇 ⑦ 财,烈士 ⑧ 徇名,夸者 ⑨ 死权,众庶冯生 ⑩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 ⑪ 而万物睹 ⑫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 ⑬ 舍 ⑭ 有时若此 ⑮ ,类名 ⑯ 堙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 ⑰ ,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注释:
①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处世态度不同的人,不可能为对方想出适合对方的办法。
②亦各从其志也:也就只好按照各自的人生方向走了。
③执鞭之士:执鞭,代指赶马。执鞭之士指马夫。
④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说不能求得,那么我就按照我的意愿生活。
⑤疾:担忧。
⑥贾子:贾谊。
⑦徇:通“殉”,为追求某种东西不惜牺牲生命。
⑧烈士:想要建功立业的人。
⑨夸者:好威风的人。
⑩冯生:贪生。冯,同“凭”,仗恃。
⑪作:显现。
⑫睹:彰显。
⑬趣:同“趋”,指出仕。
⑭舍:退隐。
⑮若此:和伯夷等人的行为一样。
⑯类名:好名声。
⑰闾巷之人:平民。
《伯夷列传》是“列传”部分的第一篇,里面提到了一个神秘的国度——孤竹国。关于孤竹国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在今河北卢龙、迁安一带和辽宁西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也有关于孤竹国的铭文。在文献中,除了《史记》提到了孤竹国,《国语》《管子》《韩非子》等古籍中也有这个神秘古国的相关记载。
根据文献记载,孤竹国建于殷商,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被公认为“冀东地区文明史的开端”。创建孤竹国的国君是商部落始祖契的子孙后代。商部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把孤竹国所在的地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商汤推翻夏桀之后,建立商朝,就把孤竹国建成了一个同姓诸侯国,专门管理北方。根据考古学家多年实地考察取得的成果显示,孤竹国实力最强时,领土至少包括今河北省东北部和辽宁省西部。
商朝灭亡之后,孤竹国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逐渐陷入被动。它虽然归顺了周朝,却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周王朝在紧邻孤竹国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北京一带建立了姬姓诸侯国——燕国。生活在辽西、冀东山区的土著民族逐渐脱离孤竹国的管辖,形成山戎部落。孤竹国的西部地区也被分化出去,建立了令支等国。春秋时期,孤竹国与山戎、令支结盟。山戎经常带领同盟军队侵扰燕国。燕国不胜其扰,请求齐国支援。齐国在公元前663年将孤竹、令支和山戎一起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