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什么是市场,我们就要把目光转移到商品本身了,因为我们需要的,就是商品。
这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我们购买商品时到底买到了什么呢?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奇怪,小朋友会说:“我买了一袋薯片,当然买的就是薯片啊!”那你为什么要买这袋薯片呢?是薯片的什么让你愿意花钱来购买呢?
买了薯片的小朋友可能会说:“是薯片好吃的味道让我愿意花钱买。”
没错!薯片好吃,就是薯片作为一种商品的效用,它能够让你在吃起来的时候感到开心,觉得满足。用专业的话解释就是:商品的效用,是指对商品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的评价,或者说,商品的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的时候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愿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愿望或需求的能力。因此,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是否满足自己需求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薯片是不是有商品的效用要看你是不是需要,你吃了会不会特别高兴、满足,这种感受是非常主观的,因人而异。比如小朋友的妈妈也许不会给自己买薯片,因为妈妈在减肥。吃了薯片会让她发胖,薯片对她就没有商品的效用。
所以,我们买东西本质上是在买这件东西的商品效用。下次你决定是否要买一件商品的时候,就可以考虑一下它对你有没有效用!
小朋友在和爸爸妈妈逛超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个难题:你想买薯片,还想买巧克力,可是爸爸妈妈怕你零食吃多了,只让你选其中一个。
对两个都想要的你来说,这真是一个艰难时刻啊!
没关系,只要你学会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就有办法啦。既然我们买东西是买商品效用,那不同商品的效用能不能比较呢?
其实,经济学家早就研究出了衡量商品效用的办法。他们使用了两个概念:基数和序数。
基数,是一、二、三……一百、三千等普通整数,基数可以做加法,并且可以求和。
序数,是表示次序的数目,汉语表示序数的方式,通常是在整数前面加“第”,比如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百、第三千。序数是不能相加求和的。
早在19世纪,西方经济学家便提出用基数表示商品的效用。支持基数效用的人认为,商品的效用就像长度、重量、体积那样可以衡量,并且可以求和计数。对效用来说,比较效用量,是有意义的。为了表示效用的大小,他们开始用效用单位来计量,比如:对某个人来说,吃一顿美食的效用是3个单位,听一场音乐会的效用是5个单位。这样,两种消费的效用之和是8个单位。
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到了20世纪初,序数效用越来越被经济学家们所接受。他们认为,效用是一个像好吃、好看这样的概念,很难用具体数字来表示其大小,应该通过比较不同商品的效用来排序,并从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程度中反映出来。
所以,对消费者来说,更应该考虑哪种效用排在前面,哪种效用排在后面。比如,消费者可以思考,对他来说,是更愿意花一小时去吃一顿美食,还是用这一小时去看一场足球赛。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当你面对薯片和巧克力不知道该选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给它们的效用排个序呢?看看对你来说,哪个给你带来的满足程度更高,效用第一呢?
有一天,妈妈给了马小跳一些钱,让他自己去吃早餐,他看到豆浆的售价牌上写着:第二杯半价。马小跳觉得很划算,就买了两杯。可是他吃了汉堡、鸡蛋、香肠,又喝了一杯豆浆,而那杯半价的豆浆他却怎么也喝不下去了。
看到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各位聪明的消费者,同样是豆浆,第一杯和第二杯的商品效用是一样的吗?
有的小朋友会说,当然是一样的呀,都是豆浆,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例子,假如你正在沙漠里走着,你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之前带的干粮已经吃完了,水也喝光了,现在的你又饿又渴,眼看就要晕过去了。就在这时,你恍惚看见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个小饭馆。
你一下子就又有了希望,很开心地往前踉踉跄跄地走着,你推门闯进去,先要了一瓶水和五个馒头。当第一个馒头吃到嘴里的时候,你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感到非常满足。
吃完第一个,你似乎还是很饿。于是,你抓起第二个吃了起来。当你接着吃完第二个、第三个的时候,你忽然觉得好像没有那么饿了,嘴里的馒头也没有那么香了。
这时对你来说,吃第四个馒头,就有一点勉强了,而第五个馒头似乎不吃也可以了。
那么,请问各位聪明的消费者,这五个馒头,对你来说效用一样吗?如果再让你吃两个、三个馒头呢?
聪明的你有没有发现,馒头带给你的满足感,下一个总是比上一个少呢?为什么呢?这里就要讲到一个经济学上的原理,叫“ 边际效用递减 ”。
什么是边际效用呢?先别急,咱们还是用刚才的馒头来举例,请看下面这个表。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在很饥饿的时候,吃下去的第一个馒头带给你的效用是最大的。
然后,当你开始吃第二个馒头的时候,这个馒头带给你的效用就开始减少。假如你的饭量就是两个馒头,那么,这时你已经吃饱了。如果你再吃第三个馒头,这个馒头对你来说就完全没有效用了。当你开始吃第四个馒头,这个馒头带给你的就不仅不是满足感,反而是反感了。
所以,“边际效用递减”专业的说法就是:在一定时间 内,在其他商品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同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满足感幅度)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其基本含义是当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这种效用,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同样有效,在经济学中叫“边际效用递减”,在社会学中叫“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了解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后,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当你再遇到“第二杯半价”的促销活动时,是不是就可以理性地思考一下,这第二杯对你来说,到底有没有效用。
其实,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像豆浆、咖啡、可乐等饮品,很多时候第二杯的边际效用已经有了很大的下降。除非你感到特别口渴,或者两个人一起拼单的时候,才比较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