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真宗赵恒第六子,在位四十二年,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可谓是“万事不会,唯会做官家” ,是个胸怀大度的仁君。他去世后,不仅百姓痛哭流涕,连辽国皇帝都为之悲伤。直到七百年后,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不过,这样一位仁君,也好色,也闹离婚,让我们看到皇上也有男人的苦恼。】
如果说古代的一起离婚案对当下仍有重要参考意义,那肯定有人反对,因为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上古今差别实在太大了。
古代男尊女卑,男人要想离婚通常比女性简单,如果妻子犯有“七出”之过,不需要对方同意就能离 ,这今天能参考吗?
通常来说,有权势的男性,选择权要比普通人大些。但想要随心所欲却不太可能,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得有诸多的考虑。
为何?原因无他,在古代人的心目中,皇帝是大君,皇后是小君,一阴一阳,都是国家的象征。那时候的人相信天人感应,俗话说天家无小事,一旦阴阳不调,弄到要离婚的份儿上,上天会降下灾难示警。
更现实的原因是,皇上的婚姻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常常是用来平衡朝局或者拉拢群臣的砝码,一旦离婚,便可能会带来现实的政治危机。
所以,如果皇帝露出废后,也就是要离婚的口风,便会有很多大臣前去谏阻,前仆后继,皇帝要和整个朝堂打擂台,如果不是心志坚定或者背后有谋士出谋划策,这种事儿是很难干成的。即便真的办成了,得罪了士林,朝政上恐怕也会出问题。可见,即使是天下至尊,皇帝要离婚一样要受到很多制约。
然而,宋朝的第四个皇帝,宋仁宗的离婚案却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明道二年(1033年),这位皇帝因与皇后感情不和要求离婚,最后还真离了,而且舆论普遍还站在了仁宗一边。
宋仁宗和郭皇后两人并不是自由恋爱,而且当时仁宗十分不情愿。因为他已心有所属,一位张氏小姐。但仁宗的养母,当时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却选中了郭皇后,仁宗不得不从。插一句,这位刘太后大家也并不陌生,她就是“狸猫换太子”中的那位太后。
婚后的郭皇后,酷似一个小辣椒,不让宋仁宗前往其他妃嫔处,还时不时给刘太后打小报告——这整个儿一个潜伏在皇帝身边的女间谍啊。
刘太后在的时候,仁宗也就忍了,但皇帝多亲近嫔妃是一种责任,这样才能及早诞生继承人。皇后阻止皇帝接近其他嫔妃,也算是犯了“七出”之一。以现在法律而言,这属于包办婚姻,感情破裂,调解不成,是要判离的。
说起来,这位皇帝和皇后的关系从一开始便不正常。郭皇后从辈分上说竟然是仁宗的表姨!
这并不是老萨编造历史,宋史中对于名人的族系都是有记载的,郭皇后的伯父郭守璘和仁宗的爷爷宋太祖赵光义是连襟,娶了同一对姐妹,从辈分上来说郭皇后是仁宗的表姨!如果在今天的话,这桩婚姻恐怕就不会出现!古代人虽然对近亲结婚不敏感,但辈分问题肯定是个大事儿……
既然如此,怎么能让两个人结婚呢?
这可能是出于政治考虑。刘太后选中郭皇后,一是郭皇后出自将门,是个女汉子,这丫头能帮自己看好皇帝不惹事,二是其显赫的家世。郭皇后的祖父郭崇威父祖皆是代北地区的酋长,而他本人也是北宋初年和契丹交战时的一员大将,代表着北方将门。北宋时皇室交好将门,是国策,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便是联姻。所以宋仁宗和郭皇后这段不甚合礼法的婚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若是二人离婚,很容易让将门误解为皇室的态度出现了转变,所以,这件事无法完全用律法解决。
皇帝要离婚,从来不是皇帝自己下决心就行的,所谓天家无私事,过不了朝臣这一关,那就不要想。
仁宗要离婚的原因是感情不和,从朝臣的角度来看皇帝离婚从来都是政治问题:皇帝离婚明显是把个人放在了国家之上。一旦涉及国家安定的大事,皇上就应该少给政府添麻烦,要相忍为国才对,所以如果不是皇后淫荡或是谋反,他们天生就是皇后的律师团。宋朝的大臣和明清不同,是和皇帝坐着讨论朝政的,战斗力超强,遇到这样妨害安定团结的事情,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
偏偏仁宗不是一个强势的皇帝。有一次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想让自己伯父张尧佐升个官,枕头风吹了无数,临上朝的时候还在谆谆嘱托。结果仁宗一提出来便遭到众官喊打喊杀。仁宗吃不消了准备跑路,竟还被包拯抓住衣袖苦苦劝谏,被唾沫星子喷了一脸。这位皇帝回去也只是唠叨了一句“险被臭汉熏杀”,也就没了下文。在朝堂这个大法庭上,作为原告,一贯好脾气的仁宗皇帝,怎么能打得赢这一朝“穷凶极恶”的皇后律师团呢?
说起来,仁宗也是有支持者的,这就是当朝宰相吕夷简。
吕夷简出身名门,所谓“大事不糊涂”的名相吕蒙正是他的叔父。不过他能够当上宰相,并不是因为家世,而是确有治世之才,后来的宰相王珪称赞他“聪明亮达,规模宏远”,但他也以善权谋、工于心计著称。
不是说大臣们天生都是皇后的律师团吗?吕夷简怎么不一样呢?
这是因为他和皇后有私怨。刘太后去世的时候,仁宗亲政,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要换上自己的班底,而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的大臣张耆、夏竦、晏殊等人纷纷被下放外地,这件事便是仁宗和宰相吕夷简商议处理的。然而,小辣椒郭皇后听闻此事,不以为然地对仁宗说:“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 意思是吕夷简难道不也是依附太后的人吗?他只不过是比较狡猾,善于随机应变而已。这么一说,仁宗觉得也有道理,第二天传达下放人员名单的时候,便把吕夷简也放进去了。吕夷简听到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特意外,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后来吕夷简在宫中的好友、宦官阎文应告诉他,是郭皇后说了坏话。
吕夷简是社稷之臣,不久仁宗觉得离了他还真不方便,就又把他召回来当宰相,但老吕和皇后的梁子,自然是就此结下。
不过,吕夷简虽然位居宰相,堪称“大律师”,但面对废后这样的事儿,他也不敢明确支持皇帝。
明眼人看来,皇上有理,皇后有势,虽然律师团里有皇帝的内应,但总的来说对皇帝不利。不过,仁宗皇帝在召见重臣们讨论离婚的事情时,一个小人物给他出了个绝妙的主意,彻底扭转了局面。
这个小人物,便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宦官阎文应,面对随时可能来哭谏,甚至死谏的大臣们,阎文应对皇上说:请您把领口解开给各位宰辅看看。当皇上真的把衣服一脱,满堂皆惊,鸦雀无声,人人心中不由自主地嘀咕着——那啥,不作不死啊。
宋仁宗性格宽和,他和郭皇后固然有种种矛盾,但这么多年夫妻过下来,也不是没有感情,当时甚至听了郭皇后的话把吕夷简给罢免了,这说明他还是挺信任自己这个老婆的。怎么就闹到要离婚的地步了呢?
原来是皇帝的尊严受到了挑战,这个至高无上的男人竟然遭遇了家暴!
那个时代,没有录音机也没有摄像头,皇上说皇后对自己家暴,能有证据吗?还真是有证据的——元刻版《宋史全文·仁宗卷》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写:“宫人尚氏、杨氏骤有宠。尚氏常于上前出不逊语侵后,后不胜忿,起批其颊,上亦起救之,后误批上颈。”仁宗宠幸宫中的尚美人和杨美人。尚美人恃宠而骄,在皇帝面前说对皇后不恭敬的话,皇后大怒,起来打她的嘴巴,仁宗赶紧跳起来去救,皇后误打了皇帝的脖子。
难怪仁宗要离婚,这实在是受不了啊。
要知道男人多少都好面子,写《梦溪笔谈》的沈括屡次被老婆家暴,有一次连胡子都被扯下一绺,却还要百般掩饰,留下“家中的葡萄架子倒了”这样的典故。把老婆抓伤的地方给大臣们看,仁宗这也是豁出去了。
看到皇帝脖子上抓痕的大宋臣子们,恐怕也不敢再替皇后辩论了——都是男人,如果给社会树立这么一个母老虎的典型,自己家的葡萄架子会不会倒?!这可是比政治问题更加严重的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众宰辅瞠目结舌之下,吕夷简大律师当即发难,要求法庭接受皇帝的离婚请求。
大概是平时被群臣欺负惨了,皇上还有点儿战战兢兢——“仁宗疑之”,但吕夷简马上发表了雄辩的公诉:“汉光武帝刘秀可算明主啦,他也有一个郭皇后,只是因为怨怼就被废掉,何况这一位伤了陛下您的脖子呢?”
果然,这件事很快在重臣中便达成了共识,唯一给郭皇后留有颜面的是将离婚理由从“家暴”改成了“无子”。
这一消息传出去之后,倒是有几个不明真相的言官出来打抱不平,而皇帝这回底气足了,只是让他们自己去见宰辅,由宰辅向其说明真相——皇上也不能见谁都脱衣服吧?结果好几个言官因为这事儿被下放外地——考虑到被下放的都是吕夷简的政敌范仲淹等人,恐怕是这位大律师趁机打击了一下政敌。
将门会不满吗?当然不会,难道他们家里没有葡萄架子吗?而仁宗皇帝定下的新皇后是大将曹彬的孙女,也是将门之后,大家自然更不会说什么了。
于是,这起离婚案顺利通过。
等等,本案被告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难道不值得同情吗?
这件事还有后续——仁宗是个重感情的皇帝,离婚后再娶了曹皇后,过了一段时间偶然在宫中看到郭皇后用过的轿子,顿时忆起小辣椒的种种好处,不觉想念起来,于是派人探望已经废为净妃,幽居长宁宫的郭皇后,赐以乐府。此后,还想召她回宫。结果,这位前皇后回答说:“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 也就是说,让我回来可以,需要百官出席,重新册封我为皇后才行。
这么一来,宋仁宗也不好做什么了——你派人探望前妻,送东西,曹皇后都没有说什么,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现在若是照着她的要求来,把人家曹皇后放在哪儿啊?
于是,这件事只能就此作罢。
话说这位宋仁宗,也是一位比较有意思的皇帝。说起宋仁宗,大家可能一时没反应过来,毕竟中国历史上建有丰功伟业的帝王太多了,而在历史的记载中,仁宗一生似乎没有多少像样的功绩。
大家一定听说过《狸猫换太子》,这位宋仁宗就是那个狸猫太子。据《宋史》记载,其母李氏生下仁宗后,被刘德妃窃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氏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成了《狸猫换太子》。戏里的刘太后是个老刁婆,历史上她虽然有夺人之子的残忍,治国倒是很有一手,宋仁宗早期就是她“垂帘听政”,天下太平得很。
仁宗时期,于内,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无疾而终;于外,偌大的大宋,竟然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几十年没有改变,大伙儿觉得这位皇帝窝囊了点儿。
不过,宋仁宗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哪怕是对他的私生活妄加非议,也从不挟愤报复。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中有仁字的皇帝。他的很多事情被生动地记录下来,这些趣事让我们时隔千年,仍能感受到这位皇帝是怎样的一个人——
仁宗的才华:
宋仁宗深受祖辈熏陶,和宋徽宗一样,也是一位附庸风雅、爱好书画的皇帝。他擅长飞白书法。宋欧阳修云:“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
仁宗好色:
仁宗喜欢女色被写入史书,看来不假,奇怪的是却没有后代,生了三个儿子都是早夭。他的飞白书法,其实是和皇后一起研究的。曹皇后是北宋大将曹彬的女儿,虽然出身将门,却熟读经史,也善飞白书,又和仁宗一样喜欢节俭,亲自带领宫嫔们在苑内种植谷物,采桑养蚕。两口子一起写写字,谦谨节俭,是模范夫妻。
可是仁宗确实好色,于是,有个大臣王德用就进献了美女,皇上很受用。
但是马上就有那种死羊眼的大臣来劝谏了。来的这位叫王素,他老爸王旦也是宰相,父子都是敢于对皇上扔砖的——请皇上以国事为重,不要贪恋女色,等等。仁宗皱着眉头听着,很舍不得的样子,最后还是咬着牙同意了。王素虽然死羊眼,却不是没情商,看皇上这个样子,就说:“皇上知道错了,也就罢了,这女子既然已经进宫,过几天再送出去也不晚。”这么一说,皇上的眼泪就下来了,说:“朕虽然是帝王,但也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若是让她待久了,有了感情,朕就舍不得赶她走了啊。”
仁宗的节俭:
有一天早上起来,仁宗对亲信太监说:“昨天夜里想吃烤羊腿,馋得睡不着,给朕烤点儿来吃。”那太监笑道:“皇上昨晚干吗不招我来办呢?”仁宗道:“假如让你去办,以后大家知道了,就要每晚预备,那要杀多少羊呢?浪费。”
又有一天,仁宗吃高兴了,对身边的人说:“今天的这个蚝,很好吃呀。”仆从高兴地回道:“当然了,皇上,这是海边送来的呢。”皇上就问:“那要不少钱吧?”仆从回说:“一个运过来要二百钱呢。”仁宗当时脸就绿了,说:“朕这有十个蚝,一吃就是两千钱,朕吃不下了。”
仁宗怕大臣:
据《邵氏闻见前录》记载,有一天,宫里做道场,皇上觉得热闹也要去看,看完挺高兴,吩咐说:“赏每个和尚一匹紫绸子。”和尚们喜出望外,连忙谢恩。这位皇帝却顾不得会不会丢份了,认认真真地说:“明天你们从东华门出宫,把紫绸子都藏在怀里,别让人看见了。”至于原因,他也如实道来——“恐台谏有文字论列” 。
仁宗爱和平:
有一次,大臣报告,说高丽国越来越不像话了,送来的供品越来越少,索要的回礼却越来越多,明摆着不把大宋当回事,请仁宗派兵把它灭了吧。仁宗语重心长地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百姓却会因此遭殃。”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统治期间国内富庶。1063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
讣告送到敌对国家辽国,那时辽国的皇帝是《天龙八部》里面萧峰的大哥耶律洪基,得知此讯,耶律洪基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一时竟然“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 ,可见受惠于他的不只是宋朝百姓。
看看仁宗这一生,就忍不住叹息一声:“这皇上,也是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