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杯酒释兵权”

北宋建隆二年 (961年) 七月的一天,正在京师开封统军的主要禁军将领,都接到宋太祖发出的入宫赴宴的邀请,他们包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归德节度使石守信、殿前副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高怀德、殿前都指挥使兼义成节度使王审琦、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兼镇安节度使张令铎等人。接到天子的邀请,这些大将们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大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实与他们有莫大关系。

在前一年的正月初一,当时还是后周显德七年 (960年) 的第一天,担任禁军统帅的殿前都点检兼归德节度使赵匡胤与驻守国都开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及张令铎等人暗中联合,发动了一场旨在改朝换代的兵变。在这一天,赵匡胤以北方契丹人与北汉大军共同南犯为由,向朝廷请命率军出征。当时,在位的周恭帝尚处幼年,朝政由垂帘的太后做主。接到赵匡胤的奏言后,太后与宰相范质、王溥不明就里,当即同意了御敌的要求。于是,赵匡胤领兵北上。

当大军来到开封以北数十里的陈桥驿时,精心策划的兵变随即展开。在赵匡胤胞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等人的积极安排下,军中诸将纷纷涌入主帅大帐,一致表示愿意拥戴赵匡胤称帝,并将早已准备好的一袭黄色龙袍加在都点检身上,遂上演了一幕“黄袍加身”的喜剧。随后,赵匡胤迅速带兵回师,守城的石守信等将领则开关相迎。于是,后周王朝在一场兵不血刃的政变中被葬送了。

与以往数十年间发生的残酷、剧烈的夺权改朝活动相比,“陈桥兵变”的确要顺利、平和许多,百姓所受的骚扰也小得多,而这一切不用说都是与诸将的鼎力支持分不开的。所以,新朝开国之后,被子孙们尊为“太祖”庙号的赵匡胤理所当然地要对参与兵变的武将大加封赏。在大宋朝诞生仅仅几天后,第一批受到奖赏的功臣名单便公布了:石守信由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升迁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高怀德由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江宁节度使迁为殿前副都点检、义成节度使,张令铎自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武信节度使迁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镇安节度使,王审琦从殿前都虞侯、睦州防御使迁为殿前都指挥使、泰宁节度使,另有张光翰和赵彦徽也都分别由禁军厢都指挥使升任侍卫亲军马军、步军都指挥使,官阶也由防御使迁为节度使。

大宋建立之初,国家军政制度仍然保持后周时的规矩,其中中央禁军的统率机构由殿前司和侍卫亲军马步军司构成。殿前司的正副官职为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其下有殿前正副都指挥使、殿前都虞侯等职,而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则由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马步军都虞侯掌管,其下分别有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等属官。通过这些军职的高低次序,可以看出石守信等将领因翊戴之功都获得了升迁。史书称:太祖超等迁任诸将,是“酬其翊戴之勋也”。 不久,领兵在外的慕容延钊、韩令坤等将领也都得到了安慰性的提拔,而立功最大的石守信又进一步转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的正职。

在石守信、高怀德等将领看来,拥立新朝天子改元建国,然后自己从中受惠是完全符合当时的法则的。自唐朝覆亡以来,数十年间王朝频繁更替,哪一个新登基的帝王不是如此对待部下的呢?所以享受加官晋爵,进而受到朝廷的重用,于心无愧,于理也不亏。至于与昔日的盟兄、今朝的皇帝欢聚于宫廷,饮酒取乐,固然属于非常恩典,但也大可坦然处之。

当被邀请的大将们穿戴好冠服,满心喜悦地准备赴宴之际,深居皇宫的宋太祖内心却并不感到轻松。大宋虽然已经开创一年半有余,但天下还未统一,北方时常受到契丹与北汉的联合进攻,而更为严重的是唐末五代以来形成的藩镇拥兵自重局面依旧存在,武将跋扈之风积习已久,天子的权威不仅在各地遇到挑战,而且即使在京城里发号施令,也得常常考虑带兵将帅的态度。长此以往,自己曾经主演过的“陈桥兵变”一幕,难保不会在他人身上重现。

出身军人世家的赵匡胤,本为行伍中人。 在武风甚烈的五代岁月里,赵匡胤像同时代许多人一样,崇尚的自然是以弓马博取前程功名。后晋时军阀安重荣就曾毫无愧色地说过:天子,兵强马壮者便可以做,哪里有什么贵种可言! 此话说得十分露骨,听起来也过分刺耳,有悖常伦,但却道出了当时武夫的心声。耳濡目染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逐渐从后汉时士卒升迁到后周朝藩镇的赵匡胤,戎马倥偬之余,心中也不免对皇位产生一番向往。不过,他不同于大多数骤然显贵起来的将领,眼光要长远得多,做事情考虑得周全细密,还有喜好看书的习惯, 而最后一点在当时武人中颇为罕见。由于有了这样威武加多谋的素质,赵匡胤在不失时机轻取帝位之后,并没有陶醉于巨大的喜悦和满足之中,而是苦心孤诣地筹划着如何巩固江山社稷。新朝初创,百废待举,需要处理的急务数不胜数,其中最令太祖赵匡胤焦虑的事莫过于怎样对待手握重兵的大将们。

建隆元年 (960年) 四月,也就是太祖入主开封皇宫仅四个月后,驻防河东南部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便起兵造反。据史籍记载,在烽烟点燃之前,李筠曾派长子去开封探察朝廷动向。太祖通过他向其父传话:我未做天子时,你们尽可以自作主张;我现在既然已经称帝,你们难道就不能稍稍让让我吗? 这话说得既坦率实在,又不无黑色幽默意味,正反映了太祖对悍将的某种无奈。当年六月,在天子亲征之下,李筠兵败自杀。但到九月时,屯兵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再度举起与朝廷对立的旗帜,又历经了两个多月的征讨,太祖才亲自镇压了这支异己势力。

公开的叛乱并不可怕,经过一番调兵遣将,总能将对手消灭。然而,暗中存在的夺权阴谋却往往使人难以察觉,而这又是太祖最为忧心的事情。于是,在平定第二次藩镇反叛之后,天子经常微服私访,暗地里了解部属的态度及举动。考虑到这种行动所冒的风险,臣子们曾劝谏天子终止私访。在劝谏无效的情况下,一位忠心的亲军军校向太祖密献一柄特制的手挝。这种手挝看似普通手杖,其实内中藏有利刃,平时可以充当手杖,关键时刻又能发挥兵器作用。据说,天子最终并没有接受这份好意。 当时的这些记载,都说明了开国君主对臣下的戒备心是很重的。就在这一时期的某一天,太祖召见了亲信谋士、枢密副使赵普,双方谈话的中心内容是有关稳定政局的问题。太祖问道: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共变换八姓,战火不息,生灵涂炭,其原因何在?我想熄灭兵火,使国家得到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赵普早已深思熟虑过这一问题,故随即答道:此非其他缘故,而是因为藩镇权势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现在要治理的话也无别的良策,只有逐渐剥夺节度使之权,收其精兵,制其钱粮,如此一来天下自安。赵普还没谈完自己的意见,天子便说:不用多言,我已明白。 赵普一席话,可以说与赵匡胤思考已久的想法不谋而合,君臣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以收兵权和削藩镇作为施政的核心任务。

建隆二年 (961年) 闰三月间,太祖先罢免了禁军中地位最高的两位将领的军职,他们是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韩令坤。在解除二人禁军统领之职后,将他们分别调为山南东道和成德节度使。 慕容延钊和韩令坤毕竟不是太祖亲信,又没有参与陈桥兵变,地位虽高,实际却没有控制多少军队,所以首先解除其军职,自然便在情理之中。真正握有重兵的将领则是拥戴太祖称帝的功臣们,其中尤以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和张令铎四人身份最为重要。要完全收回兵权,就必须对此四将也采取同样措施。于是,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之后,太祖皇帝向功臣大将发出了宴会邀请。

在约定的时间到来后,石守信等人进入宫廷。皇家宴席的排场规模自不用说,席间宾主饮乐的气氛也异常热烈,一面谈古论今,一面也不免共忆昔日兵变的一幕幕过程。当客人们酒酣饭饱之时,太祖屏退身边左右,然后对功臣们说:我如果没有你们的出力,也不会身处此地,我总在感念诸位的好处。但是,当天子也太艰难了,真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夜都不敢安枕而卧。听了这些话,石守信等大将还没悟出话中深意,于是都问道:何故?天子说:这不难理解,谁不想做皇帝呢?听罢此言,诸将都顿首表白: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谈话到了关键时刻,太祖从容地说道:不然,你们虽无别的想法,不过你们的部下欲求富贵,一旦用龙袍加于诸位,那时你们纵然不想干,恐怕也无法避免。此话一出口,诸将才明白了今天参加的是一场“鸿门宴”。在前代历史上,开国君王为稳定帝位而杀戮功臣的事,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的古训,对不懂多少文墨的武夫来说也并不陌生。想到春秋时越国文种、汉初韩信及英布等人的悲惨结局,石守信等大将恐惧万分,于是立即顿首涕泣道:臣等愚昧,原没有想到这些,现在只有请陛下怜悯,指示我们一条生路。话已至此,太祖便将考虑成熟的想法对众人说了出来: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所图的只是“富贵”二字,不过多积金钱,优游享乐,使子孙免于贫困而已。你们何不解去兵权,出守大藩,置买上好田宅,为子孙留下牢靠产业,多养歌儿舞女,天天饮酒作乐,以此而终天年。我再以皇室与各位联姻,如此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是很好吗!听完天子这番话,知道无杀身之祸,而大局已不可挽回,石守信便带头拜谢,众将也都接受了太祖提出的条件。

第二天,参加宴会的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和张令铎等人同时上表称病,请求解去军职。接到这样的请求,太祖立即予以恩准。于是,高怀德改任归德节度使,王审琦调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转为镇宁节度使,三人原任的禁军统领之职同时解除。石守信则因为功勋卓著,又善于体察上意,所以改任天平节度使,形式上依旧兼有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其实兵权不在也”。

当然,太祖皇帝最重信义,不会不承兑自己许下的诺言。在下达以上任免诏书之日,他便对诸将厚加赏赐。至于联姻,开国初,太祖同母妹、燕国长公主已下嫁高怀德。收兵权后,太祖为皇弟、兴元尹赵光美聘娶了张令铎之女。以后,太祖又将自己的女儿延庆公主下嫁石守信次子石保吉,将昭庆公主下嫁王审琦长子王承衍。另外,后周主管军政的魏仁浦在国初也受到礼遇,其第三子也与太祖幼女永庆公主结婚。 于是,在一片喜庆气氛之中,太祖皇帝通过怀柔的方式解决了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将帅问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当突出、成功的范例。换句话说,就是通过“赎买”的方式完成了收兵权中关键的一步工作。 h4X0zqhtMEYuGVl8aaGBkPZHVA8RaSTy9SyFikFH/kaHrxWfZY/AB8z+yoyTfXA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