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殷墟掘出的卜辞,系盘庚至帝乙时所刻, [52] 这也许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那几个商王的住地 (阳甲是盘庚之兄) ,的确不在安阳。然而祖乙既不是迁耿和迁邢,则《竹书纪年》所载祖乙至祖丁居庇,南庚、阳甲居奄 (引见前) ,自大增其信值。李斐然曾提出过庇即《毛诗》之邶,奄即《毛诗》之言, [53] 可惜未见详说。
庇,中古音pji,邶音b‘uâi,在言音上有转变之可能。邶又作鄁,《说文》:“邶,故商邑,在河内朝歌以北是也。”郑《诗谱》:“自纣城而北谓之鄁。”《后汉书·郡国志》也称朝歌北有邶国。按《诗·伯兮》,“言树之背”,《毛传》,“背,北堂也”,则邶实以在北方而得名。唯其居在朝歌的北方,便会和狄族发生冲突,庇即邶的解释是跟前项败于邢地的解释相应的。复次,《孟子杂记》:“王子干封于此,故曰比干。” (程大中《四书逸笺》四引) 按“比”“庇”同音,也许是“邶”的音转。
奄在甚么地方,据《尚书·多方》郑玄注说,“在淮夷之旁”,《说文》《后汉书·郡国志》和《括地志》都以为在鲁国或即曲阜。李斐然所提之“言”,应即《邶风·泉水》篇之“出宿于言”,据上一章“出宿于泲”来看,泲即济字,则“言”可能在济水流域, [54] 但“言”“奄”古读的发声和收声均不相同,很难牵合。詹桓伯说:“蒲姑、商、奄,吾东土也。”拟为安阳地域之东南,似不致大误,或者商族因受狄人压迫暂时将牧地转移到东南方去吧。至王国维《北伯鼎跋》谓邶即燕,鄘即鲁,鄘、奄声相近,引成王克殷践奄,乃封康叔于卫,封伯禽于鲁,封召公子于燕以证。 [55] 按践奄而封卫、鲁、燕三国,不能作为卫、鲁、燕即卫、鄘、邶之有力证佐。如果鄘就是鲁,春秋时的鲁国人及吴季札应该晓得,为甚么季札听着歌邶鄘卫的时候,只说“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光把“卫”来概括“邶鄘”,那可见王氏这一宗翻案没有多大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