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时代使命。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逻辑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道路。任何普遍真理,当它应用于具体实践中时,都要经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渡,都要抓住和解决具体实践中的特殊矛盾。每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主要矛盾不同,马克思主义必须内化于该民族的具体实践中,形成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该民族的科学指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产生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倾向,一度妨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中国共产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既要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富于生命力和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毛泽东思想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要求、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来自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群众需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实质上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民族实践、时代实践、群众实践相结合,从而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深刻揭示中国具体实践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脉搏,创新发展富有当代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使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这样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实践标准,毫无僵化和停滞的气息,是紧扣当代问题而发出的时代声音,是深入现实世界而发现的发展规律,是恪守人民利益而拓展的创造之路,必将不断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成果,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境界。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旗帜指引方向、凝聚力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精神旗帜。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宣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命脉所系,是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是几千年人类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这条长河的优秀成果集成、理论精华结晶,众流汇聚、波澜壮阔、奔涌向前。马克思主义由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对建立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继续发挥着强大的说服力、影响力、感召力,由各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先进分子传承下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信服、奉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和高峰,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迄今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真理的价值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过时,科学的力量不因时代的变化而销蚀,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愈益醇厚、常学常新。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这个说法是武断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革命的、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不忘党的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坚守初心,以坚定的科学信仰走向未来。

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首先要打牢根基、真懂真信。有的在吸收借鉴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过程中,忘了老祖宗,不加分析把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得全面深透,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得自觉坚定,就不会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就能够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政治性,是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学说。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必然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关键是要反对采取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是有损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是要坚持立场、观点、方法,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在路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从来没有停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相继产生。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13亿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跃升,攻克极具艰巨性、复杂性的难题。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时代和实践呼唤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始终都把回答时代课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使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形成发展、与时俱进的。问题导向是客观导向、矛盾导向、求是导向、实践导向,提出新问题、大问题、真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创新源,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经济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的契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阐述的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始终是共产党人科学信仰的基石。当今时代发生了许多重大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要从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出发,揭示共产主义理想的合规律性、合现实性与合目的性,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服力。讲话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创新。大众化既包括理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又包括理论坚持人民立场、反映人民心声、表达群众需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人民的声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根本利益,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够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的最重大课题,表现为一系列密切相关、相互制约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的杰出典范。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八个不断推向前进”,是十八大以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系统阐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按照“七一”重要讲话的要求,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wQQFyZF8OfLoyo8n22jqStL7qyMiryJdllxMlmriFcL/TUhOfDWYxNCzT38F3+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