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绞股蓝

缠绕的心事

绞股蓝枝枝蔓蔓的植株形态看似心事重重,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她是病美人,看起来弱不禁风,却有着无法抑制的攀谈欲望。只要触手可及,绞股蓝便会伸出她们灵敏的卷须,任性地拉住随便哪一位邻居,要缠着你诉说心事。

绞股蓝,别名七叶胆、五叶参、七叶参、小苦药等,是一种葫芦科攀援类植物,喜阴湿温和的气候,多野生于林下、小溪边等荫蔽处。我国湖南、湖北、云南、广西、四川、陕西等地常见。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草”,因而它又有“南方人参”之称。不过,古人发现绞股蓝的过程十分有趣。虽说中医讲究的是药食同源,但不少本草植物,最初都是出于药用目的而被历代中医药学家一一发掘出来的。绞股蓝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却是得益于明朝的藩王朱橚(sù)。而朱橚关注到绞股蓝,是为了帮助人们应对饥荒,并不是拿来药用。

朱橚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第五子,早年曾在宫廷角逐中把自己折腾得遍体鳞伤。到了晚年,自感皇位无望的朱橚只得偏安一隅,夹着尾巴做人。他幼年时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功底,转而写诗作赋,钻研农学和医药学。

之后,朱橚组织人员编写了一部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救荒本草》。为了准确描述各种本草植物的性状,朱橚派人把采集到的野生植物移植到自己的植物园里,并仔细观察,以掌握第一手可靠资料。朱橚颇具科学实践的精神,广受后世的科学史家赞誉,其中包括美国植物学家李德,以及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英国药学家伊博恩等人。在《救荒本草》“绞股蓝”条目下,有这样一段文字:“绞股蓝,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似小蓝叶,短小较薄,边有锯齿;又似痢见草,叶亦软,淡绿,五叶攒生一处。开小黄花,又有开白花者。结子如豌豆大,生则青色,熟则紫黑色。叶味甜。”这段话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绞股蓝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有趣的是,在这段文字下面,朱橚又补上了绞股蓝的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等内容,以突出本书救荒主旨:“救饥:采叶煠熟,水浸去邪味涎沫,淘洗浄,油盐调食。”这是历史上最早关于绞股蓝的记载。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1406)刊刻于开封,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四百一十四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

或许是《救荒本草》中关于绞股蓝的介绍不够详尽,也受限于当时没有更加科学的分类方法,很多后人甚至部分学者都将绞股蓝和乌蔹莓混为一谈。产生这样的误会,多半是因为朱橚的《救荒本草》中有“五叶攒生一处”这种笼统的描述。但实际上,绞股蓝的叶片按数目可以分为3裂、5裂、7裂,甚至9裂,俗称三叶、五叶、七叶、九叶绞股蓝,而乌蔹莓的叶子只有5裂。而且,乌蔹莓是藤本植物,属于葡萄科,与绞股蓝相比,其茎更加粗壮,而且药性也有明显差异。

至于绞股蓝的药用功效,迟至20世纪70年代,云南省曲靖市的中西医结合小组才将绞股蓝应用于老年性慢性气管炎。随后,日本药用植物研究会会长竹本常松发现绞股蓝治疗偏头痛有良效。竹本最初只是想从绞股蓝中分离出甜味剂,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系列新物质。之后,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从各地采集的绞股蓝中发现了几十种绞股蓝皂苷,为绞股蓝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而竹本常松也被誉为“绞股蓝之父”。1986年,随着国内医学界对绞股蓝研究的深入,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又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

绞股蓝是五加科以外少见的含有人参皂苷的植物,因比人参或三七易于栽培而得到大面积推广。有些商家出于商业目的,片面鼓吹七叶绞股蓝、九叶绞股蓝的药效明显高于五叶绞股蓝,甚至推出所谓用绞股蓝卷须制成的“龙须茶”。但医学实验证明,这三者的叶片中所含的皂苷成分并没有明显差异,且叶片中的皂苷含量明显高于茎中的含量。若想通过绞股蓝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用叶片替代卷须才是最佳的选择。

在家庭园艺中,可以用绞股蓝替代家里的吊兰,药用与观赏兼得。选一盆绞股蓝,在室内墙角或书架的高处吊起来,进入花期后,绞股蓝的枝蔓上将缀满个性张扬的细碎五裂花瓣,晶莹剔透,黄白不一。等绞股蓝花落后,结出的豌豆大小的浆果会逐渐由绿色变成紫黑色,数月不坠。蜿蜒的枝蔓,或流畅或扭曲的卷须,以及舒展挺括的叶片中,那一粒粒圆圆的果实镶嵌其中,搭配是如此巧妙。

而说到绞股蓝这种攀缘类植物,有一种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它们也分左撇子 (左旋) 或右撇子 (右旋) 。自然界中的攀缘类植物,会通过它们的卷须螺旋向上攀爬。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植物的卷须各有不同的旋转方向。而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生存空间,使自己更加茁壮成长,植物茎尖会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于是,生长于南半球的植物的茎尖就会向右旋转攀爬,而生长在北半球的植物的茎尖则会向左旋转攀爬。至于起源于赤道附近的攀援植物,则因太阳始终当空,因而没有固定的缠绕方向。这种特性被植物的基因牢牢记住并代代相传,所以它们虽被移植到不同的地理位置,其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却仍固定不变。掌握了这样的原理,你不妨去查看一下绞股蓝,看它究竟是个左撇子还是右撇子。

绞股蓝

绞股蓝开花

绞股蓝结果

一帆 摄

绞股蓝的卷须

本草小百科

卷须

某些植物用来缠绕或附着其他物体的器官。有的卷须是从茎演变而成,称为茎卷须,一般都在植物枝干的顶端;有的卷须则是从叶子演变而成的,如豌豆的称为叶卷须。 WeHFXEo8L4GuUFjU3d47u3I7kRYKIbiOGF2jkNV7EzXdPj5mOIQT7/UIXIAaMW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