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连

苦寒性味只为换取你安康

出自《庶物类纂图翼》,由日本户田祐之(1723—1779)绘制。《庶物类纂》是受命于江户幕府而编纂的一大本草书,是日本博物学史上的一部划时代之作。《图翼》有五百二十九幅彩绘图。此为日本安永八年写绘本。

歇后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由前后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说话的人即使只说出前半句,而“歇”去后半句不表,听者也会对他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心领神会,比如“哑巴吃黄连”。以黄连借喻其他事物的歇后语,多达几十条,黄连可谓最常用于歇后语的植物之一。中国人对黄连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与之接触的情形由此可见一斑。

国人之所以如此频繁地接触和使用黄连,与它具有的“苦寒”性味有直接的关系。中国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便已对黄连的药性、功效、产地等有过详细记述,可见黄连在中国药用历史之悠久。虽说迄今为止,相信《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氏所作的人仍不在少数,但近年来,学界通过语言学、地名学等手段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此书更可能是东汉早期之作。另一部较早记录黄连产地和品质标准等内容的文献当推《范子计然》,据考证,本书最有可能成书于“新莽时期”。然而,书中只提到“黄连出蜀郡,黄肥坚者善”,却对黄连的功效只字未提。黄连非常苦,几乎无法用作果腹食材,也便谈不上还有什么商品价值。它能在《范子计然》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还是它的药用价值。即,黄连被普遍药用,才是其作为商品流通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这两部著作成书年代孰先孰后,都无法否定黄连的药用历史早于东汉的事实。大概算一下,怎么说也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产地不同而分为味连、雅连、云连。味连产于重庆石柱等地,因其根茎分枝形似鸡爪而得名鸡爪连;雅连产于四川洪雅县及峨眉山等地,又称为三角叶连。二者因产地同在四川地区而并称川连。而产于云南福贡、腾冲等地的黄连,药效不及川连,俗称云连或滇连。

黄连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学名为小檗碱,也就是小时候曾让我们吃尽了苦头的那种黄色小药片“黄连素片”的主要成分。近代医学临床应用证实,黄连素对消化道感染、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症有明显的疗效。

到了唐代,苏恭在《唐本草》中称:“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 (即今长江以东) 者节如连珠,疗痢大著。”这里所说的“渴”即是现在所说的糖尿病,俗称消渴症。可见在中国古代,中国先民不仅已经认识到这种连现代医学都棘手的疾病,而且已经开始用黄连来对症治疗。

不过黄连素并不仅存于黄连科植物。在自然界,有4个科约10个属的植物中都含有黄连素。直到19世纪,英国科学家才从一种学名为Xanthoxylonclava的植物体中成功分离出黄连素。约100年前,美国科学家确定了黄连素的化学分子结构。有趣的是,由于黄连素具有金灿灿的色彩特征,因而也被作为一种天然的染料。在印度,人们至今还在用黄连素染制羊毛。

鸡爪黄连

受《神农本草经》中黄连有助于治疗眼疾的影响,自唐以来,文人墨客的诗文中,黄连常和眼目同时出现。白居易在患眼疾期间,曾作过一首题为《得钱舍人书问眼疾》的七言绝句:“春来眼暗少心情,点尽黄连尚未平。唯得君书胜得药,开缄未读眼先明。”也不知题中的“钱舍人”为何方神圣,得其一封问候病情的书信,开了封还未详读,乐天先生的眼疾便好像已经痊愈了。如此夸张,不过是在表达自己的喜悦罢了。

无独有偶,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期间,李公择路经来访。李公择到达徐州府衙时,苏轼正巧在城外监督修堤工程,于是李公择赋诗三题催其速速打道回府。但忙于公事的东坡居士一时无法脱身,便随手回题三首,遣人先行送去。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在第三首诗中,苏轼巧妙化用《庄子·天运》中的“播糠眯目”,表达自己政务繁忙的无奈心情,随后又说:“欲脱布衫携素手,试开病眼点黄连。”不难看出,病眼、黄连经常被古人组合在一起运用。与之相比,元末明初的诗人高启在患眼疾期间,便只能在“闭目洗黄连”过后,兀然独坐在幽深的厅堂内,听着窗外的鸟鸣打发时间。

鸡爪黄连性喜阴凉,只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适当控制温湿度,大都可以盆栽成活。与鸡爪黄连相比,鸭脚黄连是一种更适宜家庭园艺的本草。鸭脚黄连也属毛茛科植物,得名于它形似鸭掌的叶片,这也是它异于鸡爪黄连的观赏价值所在。鸭脚黄连的叶片轮廓状若五角形,看上去与一只张开的鸭掌有几分相似。其叶片上布满明暗不一的斑纹,以及质感强烈的厚度,常让人怀疑其是否为革质制品。

出自《金石昆虫草木状》。

出自《本草图谱》,现藏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由日本本草学家岩崎常正(1786—1842)编著。全书共存九十二卷,收录植物近一千九百种。本书出版于江户晚期,被认为是日本首部全面介绍药用植物的图集。

鸭脚黄连在我国分布较广,湖南西部、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以及贵州、云南东南部的文山地区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黄连如此出名,自然也有不少亲戚。不过这些假借黄连之名盛行于世的本草植物,大多与黄连并不相干。比如鲜黄连,其实是一种小檗科植物,其药效和形态都迥异于黄连,但也是一种难得的本草家庭园艺素材。而岩黄连则属于罂粟科植物,植株高大且容易萎软,所开花型也是总状花序,与黄连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

鸭脚黄连

最后,不妨这样归纳一下黄连的品性:与梅花不同,黄连在经年累月吸收了天地精华之后,根本不屑于升华出沁人心脾的暗香,反而以由内而外透出的苦寒为荣。真可谓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

黄连开花

本草小百科

毛茛科

北温带的大科,大多数毛茛科植物都是草本,极个别的品种是小灌木,比如槭叶铁线莲。毛茛科植物多是有毒植物,通常全株都含有生物碱,尤其是根部,不可随意食用,否则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花朵分雌雄两性,花萼和花瓣呈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之上。

出自《梅园百花画谱》,日本德川幕府御书院官员、博物学者毛利梅园(1798—1851)的著作。全书收录了约一千三百种花草的图谱。现藏于东京国立国会图书馆。

医案 黄连

《药鉴》,明代杜文 撰。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气寒味苦,气薄味浓,无毒,沉也,阴也。手少阴药也。以姜汁炒用,则止呕吐,清心胃。且治一切时气,又解诸般热毒秽毒,及肿毒疮疡,目疾之暴发者。盖黄连得姜汁制,则和其寒而性轻折,且少变其性,以引至热处,而使之驯化,正经所谓热因寒用是也。与木香同用,为腹痛下痢要药。与吴茱萸同用,乃吞吐酸水神方。同枳壳治血痔,同当归治眼疾。

佐桂蜜,使心肾交于顷刻。入姜辛,疗心肺妙于须臾。欲上清头目口疮之类,酒炒为佳。欲泻肝胆之火,猪胆蒸之为妙,取其入下部而泻之也。欲解痘疮之毒,桔梗麻黄汁炒之,取其达表而解之也。实火同朴硝,虚火用酾醋,痰火用姜汁,伏火用盐汤。米食积泻者,壁土炒之。赤眼暴发者,人乳浸之。东垣以为浓肠胃者,何也?盖肠胃为湿热所挠,而为痢为痛,得此苦寒之剂,则湿热去而痛止,则肠胃自浓矣。又曰,与木香同用,治心下痞满,并伏梁心积,宜矣。若停食受寒,及伤寒下早所使者,则不可用。又曰,除肠中混杂之红,宜矣。

如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脾者,概用之乎。又曰,治五劳七情,定惊悸,止心腹痛,皆未分寒热而混言之,用者宜斟酌可也。 aWFGvtHdMBHZ881d961t8x/77hbx8rxkK6WnlwIO3xOG44m635I3jsDoUYUOEgj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