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教育援青”国家战略与人文学科基础建设

近年国家推进“教育援青”战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多民族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这项举措意义重大。西部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系密切。跨文化学对外研究世界各国多元文化,对内研究本国多民族优秀文化,可以在“教育援青”中发挥特殊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在这次“教育援青”中与青海师范大学携手,责无旁贷,编写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用书是实际行动之一。近期建立的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合作从事“丝路跨文化研究”的重大项目,正是诸项落实措施中的一种。这项工作的目标,是要着眼高端、立足长远、繁荣西部文化生态,认真总结西部多民族跨文化协同发展的历史经验,重视从西部高校培养具备跨文化对话能力的新型人才,促进西部高校教育的内生型发展,具体有三:一是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大局,辅助青海高原可持续社会建设;二是开拓内地重点高校与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学科建设的新基地,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三是纳入双赢机制,建设青海多民族凝聚力教育事业,满足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建立落实国家战略的“长效机制”

我国多民族千百年来和睦相处,建设中华文明,共同创造了极为宝贵的国家文化财富,这是我国的独特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中,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与平等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先进经验。在高等教育方面,20世纪以来,自五四运动、战争年代,至和平建设时期,北京多所高校专家学者投入民族社会调查和全国各民族民间文学搜集运动中,与西部高校师生携手,为今天国家大力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四十余年中,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多民族高等教育蒸蒸日上,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这引来西方霸权国家的恐慌,他们挑衅我国的主权,侵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权利,引起我国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的强烈不满。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动,我们要头脑清醒,坚持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援青”国家战略不是短期行动,而是长期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教授在2021年3月发表《构建中西部教育“结伴成长”机制》一文,明确提出了“长效机制”的理念。他总结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经验,从正在启动的高校“十四五”规划现实任务着手,指出“长效机制”应包括:第一,把西部高校建设当作国家重点高校自身建设的一部分,共建双赢;第二,选拔“学术水平要高、办学能力要强,而且还要肯干、投入”的优秀校长,派驻西部高校,带领当地领导班子携手创建共赢局面;第三,勤奋深耕,促进内外双循环发展,“深层次的帮扶,是要帮助西部高校实现由‘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总体说,这项重要的国家任务要重视吸引社会公益力量,加强内地重点高校与西部高校联手建设的对内影响力和对外辐射力,“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对口支援工作再结硕果”

“长效机制”理念的另一层深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多民族凝聚力教育的长期稳定模式,高校学者对此也有长期的认同和社会实践的传承。20世纪一批留学归国的学术大师,包括清华大学的费孝通先生、北京大学的季羡林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的周廷儒先生和钟敬文先生等,都曾为西部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费孝通先生留英归来,是西部社会人类学调研和高校民族教育的早期开拓者。季羡林先生留德归来,曾发表专题文章《少数民族文学应纳入比较文学研究的轨道》,指出:“我们对国内少数民族文学,包括民间文学在内,虽然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总起来看是非常不够的,而且也非常不平衡。” 周廷儒先生留美归来,是青海高原地理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先驱,并培养了门下第一位博士,即现由北京师范大学派往青海师范大学的史培军校长。钟敬文先生留日归来,是我国民俗学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他与费孝通、季羡林和周廷儒的看法相同,多年支持西部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还曾亲自致力于西部高校民族民俗学人才的培养工作 。这些学术大师都是钟情于祖国西部的“海归”,是广大后学景仰的名师楷模。现在他们的大学问需要转型,这就要求今人能够继承和发展。我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创建人乐黛云先生、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先生、法国跨文化学领军人物金丝燕教授、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和李国英教授、现代公益文化学开拓者陈越光先生、印度学和东方学学者王邦维教授、俄罗斯文艺学学者程正民先生和李正荣教授、文艺学和艺术学学者王一川教授、跨文化民俗学学者董晓萍教授等,都为此做出了贡献。他们也都高度重视西部高等教育

二、跨文化学在文化内部多民族相处与对外文化交流两端发挥作用

在我国,跨文化学不可替代的功能是,对外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对内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文化,在高校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新型人才,这对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教育援青”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加强西部高等教育,是一种必要的助力。

此时特别要提到语言学、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东方学和社会学的贡献。五四以后,在我国传统国学中,从文史哲三门,发展出上述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在新中国时期,在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建成了相应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自20世纪60年代人文思潮革命后,国际上出现跨文化历史学的研究倾向。我国在扩大改革开放和深化对外交流后,转向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再转向跨文化中国学教育 ,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在这次实施“教育援青”的国家战略中,跨文化学的介入,可以对西部高等教育带来以下促进发展的新视点:

一是纳入多元文化交流机制,提升健康文化生态的建设水平,补充多民族凝聚力教育事业的新个案。在中华文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上层与民间、汉族与兄弟民族、中国与外部世界,彼此互动,形成了和而不同、和平共处的中国模式。这是一种中国模式,它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独立呈现,并友好共享。今后还要在新的层面上建设,并将之综合运用到跨文化对话之中,以便更加有利于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二是纳入文化生态平衡机制,筑牢内地高校与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基础。文化生态资源的差异化,与国家教育事业多元统一的格局,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但当今世界变局又说明,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前提下,重新认识这个矛盾统一体,建立平等、尊重和优势共享的教育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搞好世界治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国历经数千年而稳定发展的奥秘,就在于用心构筑和创新维护这个矛盾统一体。当然,世界发展到今天,我们还要补充建设跨文化知识体系,耐心观察和认真建设单一文化与多边文化的接触点与交流点,精准发力,营造新时代的优秀人文文化,用现代汉语说叫“对口”。具体到北京师范大学与青海师范大学的合力共建、扎实落地的一步,就要进行学科“对口”建设支援,这样才能掌握差异中的平衡点,打造共赢空间。

三是纳入未来价值机制,辅助青海可持续发展,提升服务于“十四五”规划的大局意识。内地高校与西部高校虽不乏差异,但双方也长期拥有共享价值,即中华民族共同体价值观。中国儒家文化最早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价值文化,而这种古老的关系价值还要依靠充分吸收我国多民族跨文化相处的历史智慧和现代经验,并提炼新思想,才能构建未来价值观。

在高等教育方面,跨文化学教育的特点,就是强调跨文化中国学教育,高度重视我国多民族文化资源、教育经验及其社会功能。当代内地高校与西部高校的共建活动,已不再是少数精英的单边意愿和单向的教学输出活动,而是多边行动。跨文化中国学教育要通人脉、爱和平,教育各民族新一代大学生和研究生,在现代社会中掌握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做到文化间的互相欣赏、忍耐差异、宽容彼此和尊重他者,成为新型国际化人才。今日求学,明天放飞。

三、西部高校“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著作的特征

自2018年起,随着“教育援青”工作的推进,在青海师范大学方面,已将青海地区的社会发展、多民族高等师范教育与“两弹一星”精神教育三位一体进行建设。2021年以来,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携手合作,共同从事“丝路跨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在该项目的教学科研成果中,专门设立“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拟于2021年年内完成,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于2022年春季和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的定位是,促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格局下的跨文化中国学教育事业。

这套“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的理念是,服务于“长效机制”的基础学科建设,而不是编制短期支教的培训班方案。作者都是人文科学领域有代表性的学者、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具有几十年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经验。他们以无私奉献的情怀投入这项工作,针对西部高校学科建设的实际需求,提供跨文化中国学的教育成果,同时输入国际前沿学术信息,做到高端教育与对口帮扶相结合,专业需求与交叉研究相结合,以及内地高校优势教育资源与青海多民族特色资源保护吸收相结合,人人争取在“教育援青”中多出一份力。

“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的适用学科,包括汉语言文字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民族学、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中印比较佛学、东方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及其他相邻学科和注意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的自然科学学科。

“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的使用范围,适合高校的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使用,也为西部高校利用这套教学用书再去培养下一代人才做好准备。

“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的撰写和出版,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商务印书馆学术编辑中心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北京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给予充分重视,在此一并郑重致谢!

董晓萍 李国英
2021年6月25日 l8kjiXcHrInuh/1nqGmCYZL9qTGoNOUGMAJYC/5+1TvPlQnssHAEJyZSjhOW8i6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