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编导言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西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之前数千年文明在此得到总结与整合,也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确立了基本格局。汉初学者在继承先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寻宇宙、人生之间的关系,《淮南子》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先秦以来文化的一次大总结。《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收集史料集体编撰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刘向、刘歆父子校订此书,定名为《淮南》,后世称《淮南子》或《淮南鸿烈》。《淮南子·要略》:“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淮南子》研究天、地、人三者的大道理,以“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为目标,融合各家之论,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汉初的社会思潮和学术特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我们考察上古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淮南子》全书二十一篇,结构完整,体系严密,除《要略》篇以外(《要略》篇是全书的序言),主要以“道”为主线,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位于全书之首的《原道》《俶真》两篇是全书的纲要,为第一层,主要陈说“道”的本质特征、起源、规律等。《天文》《地形》《时则》《览冥》《精神》《本经》六篇在全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二层,主要阐述“道”与自然以及人事之间的关系。其中《天文》《地形》《时则》三篇讨论自然,主要是对天、地、四时及宇宙构造的看法;《览冥》《精神》《本经》三篇讨论人事,主要讲宇宙的一般原则是如何与人的精神和本质相通。处于全书后半部分的《主术》《缪称》《齐俗》《道应》《氾论》《诠言》《兵略》《说山》《说林》《人间》《修务》十一篇,为第三层,是“道”在人间各个方面的具体实施。其中《主术》《缪称》《齐俗》《道应》《氾论》《诠言》《兵略》七篇主要讨论社会、政治等具体问题;《说山》《说林》两篇是格言性质的佳言隽语的汇集;《人间》《修务》两篇讨论人间之事。《泰族》篇为第四层,是全书的总结。

此编所选的八篇,选注者自云,“无非根据了选者主观的嗜好,并无若何深长之意义”。其中《俶真》篇探讨宇宙万物的起源及演化,主要以宇宙和人类的产生及发展演化的历史为主线。“俶”有“始”意,“俶真”指宇宙初始质朴的美好状态,即“道”的本真面目。《览冥》篇原题解云:“览观幽冥变化之端,至精感天,通达无极,故曰‘览冥’。”此篇主要探究自然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中万事万物间的相互关系。作者肯定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必须按规律办事;但对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用“至精感天”“通达无极”来解释,又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精神》篇论述了生命来源、生命要素、生命价值,探讨精神与形体、外物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精神对生命活动起支配作用,在精神与外物的关系上要以无为处事,不应以外物累身,《精神》篇也是《淮南子》养生论的核心篇章。《齐俗》篇原题解云:“齐,一也。”俗,包括礼法、礼仪、风俗、习惯等。作者认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礼俗,但最终都“以道论者,总而齐之”,以“道”齐“俗”。《道应》篇是《淮南子》集中论道的篇章,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可读性强。篇中五十多则故事,尽管大多有出处,但作者并非照搬,而是进行了取舍,很多片段描写十分精彩,对道家思想中抽象的哲理巧妙地进行了形象而具体的阐释。《诠言》篇的“诠”即详细的解释与阐明。此篇阐明精微之言以明事理,即用“道”去解释人事及治乱中的具体问题。《人间》篇主要讨论祸福,具体从主客观两方面阐述了祸福的根源。作者在阐释祸福产生的客观原因时,用丰富的事例论证了世界矛盾的复杂性,如是非、利害、得失、真伪、赏罚、成败等,论据丰富,层次清晰,说服力强。《要略》篇是全书的序言,也是全书的纲要。在序言里,作者详细地说明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写作目的、写作原则等。

《淮南子》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但全书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具有永恒的阅读价值。刘知几评价它“牢笼天地,博古及今”,胡适曾评价它是“绝代奇书”。书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不仅在两汉时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在当今时代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此略述一二。

《淮南子》的治道观,如《诠言》篇:“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淮南子》的治道观,首要强调的是“安民”,这里的“安民”是指社会秩序稳定,百姓生活安定,这是治国的目的。“足用与勿夺时”强调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存的根本,这在任何时代都必须强调。“省事节欲”强调社会安定,秩序良好,要节俭行事,不好大喜功,不奢侈浪费。“反性去载”即返回天性的根本在于抛弃外表的粉饰。《淮南子》主张,社会风气淳朴,主要源于虚静的人性,抛弃外表的粉饰就能达到虚静,如果人们追求浮华,就会遮蔽人性,社会就背离淳朴。

《淮南子》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它强调要顺天意,遵时序,以时禁发,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善待生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主术》篇:“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罦不得布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得入于水;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 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淮南子》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同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发展观是一脉相通的,可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及实施提供重要的借鉴。

《淮南子》书中返璞归真、静漠恬淡的生活方式是很多现代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的。《精神》篇:“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作者认为“大怒、大喜、大忧、大怖”皆有失平和,惟有心平气和,时刻持有平和的心态,并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才能宠辱不惊,从容淡定。

另外,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淮南子》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及文学成就。全书文辞丰富,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顶真、夸张、引用、对比等。多种修辞的运用使得《淮南子》对“道”的论述生动有趣,也使《淮南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性强,富有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其语言的表现力与说服力。《淮南子》立意高远,结构严谨,它承袭了先秦散文的创作方法,成为散、韵结合的典范。文章虽以说理为主,但并不是空洞的说理,而是用丰富的思辨,以及大量的历史事例、神话、寓言等来揭示“理”。《淮南子》还保存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等诸多古代神话传说。整体来看,《淮南子》无论是在汉初文坛还是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当居不可忽视的地位。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杂家”。它沿用了不少先秦时已有的术语,如“道”“无为”“德”等,但这些概念在《淮南子》里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淮南子》是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它虽然广泛吸收各家之论,但并非各种材料的拼凑,其思想是成系统的。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高诱在《淮南叙目》里提到:“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胡适在《淮南鸿烈集解序》里也提到《淮南子》是“结古代思想之总帐者”。张双棣说:“(《淮南子》)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军事、思想的重要典籍,也是探寻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物候、养生乃至文学、神话、民俗的宝藏。”《淮南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融合而为一家之言,它以兼包各家的综合性,具有先秦其他子书所没有的多元化色彩,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淮南子》一方面保存了先秦灿烂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纵观全书,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那就是部分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唯心主义,但这并不影响《淮南子》的阅读价值。 5BqeqFHH9Q55IMwz2Rey69VtXuEFe3pxV1jdgfkW0ItLdtfF/RU8s8k2l4oYCa8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