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终于出版

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6岁,遗憾的是,此时《本草纲目》尚未完成出版。直到1596年,李时珍去世3年后,在子孙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本草纲目》终于得以出版,也算告慰了李时珍的在天之灵。然而李时珍的另一个愿望——得到官方认可——却未能实现,从嘉靖到万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没有得到官方的肯定。

《本草纲目》约190万字,共52卷,共记录1892种药物的信息,其中374种为李时珍首先确定的新药,此前的其他古医书从未记载。《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这些药物的名称、产地、种类、形状、加工、性质、味道、作用和适应证 等。与此同时,还列出它们应用的11096种处方。为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识别和理解,书中同时辅以1160幅插图。

《本草纲目》已具有物种分类的雏形。李时珍一改传统的编排方式(以主观为主,根据药性分为上、中、下三等),而是根据药物属性进行客观分类,如植物药(1094种)、动物药(444种)、矿物药(275种)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16个部,如水、火、土、金属和矿物、草、谷物、蔬菜、水果、木材、昆虫、鳞片、蟹壳、鸟类、动物和人类等;某一类下面还会细分,如根据生长环境将草进一步分为水生和陆生,将有香味的植物归为一类等。这些知识说明李时珍已萌发物种分类的思想,对将来科学分类法的提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时珍拥有高超的记录和表述技巧。为弥补以往古医书的缺陷,《本草纲目》对每一种药物都进行了清晰编排和分类,每个条目下都涉及多方面信息:以前药物的错误信息;生僻名称;按年代顺序收集的药材注释信息,如来源、外观、时间、药用部位、与其他药材的相似性等;药材制备方法;疑点解析;更正信息;味道和特性信息;药材应用处方等。如此丰富的信息量无疑提高了药材的辨识度和应用的正确性。与此前的药物学著作相比,《本草纲目》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数量扩大化;二是名称标准化;三是分类科学化;四是描述客观化。 qHYbNAVyioOVVpwdWCyhxZbHcadWbLHLNqKXdmOowsYC06tCDA2Tr8JyPhQiGC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