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崭露头角

1854年,32岁的巴斯德离开斯特拉斯堡,加盟里尔大学,并担任科学院院长,开启了新的研究征程。当地一位葡萄酒制造商的儿子是巴斯德的学生,这位学生告诉了巴斯德一个困扰父亲乃至整个酿酒界的大问题——糖通过发酵产生酒精,但操作失误往往会造成酒精产量过低,有时还有变酸情况发生,人们苦恼于找不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良策。巴斯德对此很感兴趣,决定探索发酵背后的奥秘以找到破解工业难题的方法。

巴斯德首先查阅了发酵的相关资料。当时普遍的观点是发酵是糖类物质的简单分解过程,而德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西奥多·施旺则认为发酵是活酵母代谢的结果。巴斯德决定用事实来判断两种理论的正确与否,随后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观察发酵过程方面。他经过几年的深入研究,最终于1858年得出结论:活酵母负责将糖转换为酒精,从而用事实支持了施旺的观点。巴斯德还发现自然界存在多种类型的酵母,不同的酵母功能各异,如可将牛奶中的糖转变为乳酸的酵母,如果葡萄酒被这种酵母污染,葡萄酒发酵则会产生变酸的后果。1861年,巴斯德又发现,在酿酒过程中若酵母暴露于空气中,则发酵过程会受阻,酒精产量相应降低——后人将氧抑制糖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巴斯德的这些发现,推动了人们对发酵过程的理解,更推进了法国酿酒工业的发展,葡萄酒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极大提升。今天,众多国际驰名的法国葡萄酒品牌的背后都有巴斯德的贡献。

1857年,35岁的巴斯德回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并被任命为科学研究部主任。巴斯德虽然担任“要职”,但面临重大挑战,那就是既没有实验室可用,又缺乏政府资金支持研究。致力于科研的巴斯德亲自出资,一方面把学校闲置空间改建为实验室,另一方面也方便自己的工作。

巴斯德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微生物对人体产生的效应可将其分为两大类: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如酿酒的酵母就属有益的,而啤酒、葡萄酒和牛奶等变质的原因则在于被有害微生物污染。基于这一发现,巴斯德于1862年开发出一种防止液体产品变质的工艺,那就是将它们短暂加热到60℃至100℃之间,就可基本杀死可造成产品变质的有害微生物。这一方法被命名为“巴氏高温消毒法”,尽管后来有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但基本原理仍然是巴斯德提出的。

巴氏高温消毒法的发明和应用,无论对工业发展还是人类健康,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b8X6r4LQVXFefrtM8O5kFOX8jpD9fW/zZL4CJfmbNA5vWeWdzZJTMK+S7oZrQC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