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1年,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拿着当时教皇给忽必烈大汗的复信和礼物,带着17岁的马可·波罗一起向东方进发,再次前往中国。
他们从威尼斯乘船进入地中海,然后经黑海、两河流域到达古巴格达。但他们在那儿遭遇了强盗,并无应对经验的几人被洗劫一空,并被关押了起来。半夜,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并请救兵救出了叔父。由于财物已经所剩无几,他们只能去霍尔木兹。可等了整整2个月,也没有碰上前往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
那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多少探险家都望而却步,即使这样,也没能动摇马可·波罗一行人前往中国的想法。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伊朗沙漠,跨过帕米尔高原,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中国新疆。新疆的美景令马可·波罗叹为观止,更激发了他游历中国的信念和决心。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古城敦煌,瞻仰了他们闻名已久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经玉门关、过河西走廊到达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
一路上,寒风暴雨、疾病困苦、强盗猛兽都未能阻挡马可·波罗一行人。离开祖国整整4年后,他们终于到达中国。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向忽必烈大汗献上了教皇的回信和礼物,忽必烈非常开心,也因此记住了马可·波罗这个年轻人。忽必烈请马可·波罗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带他和他的父亲、叔父返回大都,让他们留在大都居住。
13世纪末,忽必烈统治下的中国,政治稳定、军事强大、商业繁荣、科学技术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忽必烈的形象在当时的欧洲人,尤其是威尼斯人的眼中非常威武,被称为大可汗。传说中,忽必烈身材高大,脸色白皙,举止优雅,这让很多威尼斯人对元朝充满了想象。
事实上,忽必烈的确是一个非常具有包容性的君王,他是著名的文学支持者,支持各种文化、文学体裁的发展;他本人比较偏爱佛教,但他在位期间却允许所有宗教的存在;他接受海外文化的输入。忽必烈开放包容的态度,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行奠定了基石。
马可·波罗被忽必烈任命为特使,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因此走遍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云南、北京等地,还到越南、缅甸等国出使。每到一个地方,他必会详细地观察各地的风俗、地理、人情等风貌,然后回到大都向忽必烈详细汇报。由于马可·波罗勤奋好学,不断地学习与元朝相关的历史和知识,钻研当地语言,很快就掌握了在元朝做官的方式和方法。忽必烈也愈发信任他,委任他做扬州地方的小使官,派遣他前往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参访。在担任可汗特使的3年期间,马可·波罗广泛地记录了中国各地与周边各国的民风、习俗和文化。
就这样,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在中国度过了整整17年。1290年前后,年纪越来越大的马可·波罗思乡之情愈发强烈。1291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父在忽必烈大汗的允许之下,以护送阔阔真公主到波斯成婚为由,离开元朝,转路回国。他们从泉州港离开中国,经苏门答腊、霍尔木兹,在波斯上岸,于1295年年底回到威尼斯。
马可·波罗离开威尼斯已经20余年,回到祖国的他不断向人描述自己在中国看到的繁荣景象,他的同胞们不肯相信,反而认为他是叛徒和卖国贼。事实上,马可·波罗对家乡非常热爱,他回国后曾担任战船船长,与长期对抗威尼斯的热那亚作战。在一次战争中,他负伤被俘,囚禁在狱中。这让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回忆自己在中国所经历的事情,写下那段史诗般的探险经历。不过,这段经历其实是由马可·波罗口述,请他的狱友帮他写下的。这就是后来闻名欧洲的《马可·波罗行纪》。
出狱后,马可·波罗过上了平淡安静的普通人的生活。他结婚并且有了两个女儿——莫雷塔和范蒂娜。公元1324年,70岁的马可·波罗在自己的家乡过世,被葬在圣洛伦佐教堂。传说,这位伟大的探险家在临死前,还被要求承认自己的书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但他始终坚持书中所描述的事情,甚至没有自己目睹的一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