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求法圣地,通晓三藏

唐贞观元年(627年)八月,长安一带发生了严重的霜害,各地的百姓遭遇了饥荒,朝廷无计可施,只得“准许饥民随丰四出”。这对于多次提出西行申请却被驳回的玄奘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玄奘从瓜州(今甘肃瓜州)偷渡出发,开始了他期待已久的西行之路。

然而西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令人难以睁开眼的狂风黄沙,若隐若现的海市蜃楼,极度匮乏的水源和物资,都让玄奘西行的开端显得困难重重。然而怀抱着虔诚信仰的他,却义无反顾地迈入了沙漠。

在经历了无数海市蜃楼幻化的“妖魔鬼怪”后,玄奘终于抵达了第一个烽火台。正当他准备寻找些物资和水源的时候,两名士兵出现,并带着他去见了校尉王祥。王祥被玄奘单枪匹马的决心感动,帮他备了水粮,并为他指明了一条可直达第四个烽火台的捷径。然而,离开第四个烽火台后,前方就是方圆八百里的莫贺延碛——一个寸草不生的可怕流沙世界。

临行时,友人曾经告诉过玄奘,唯一可以补充水的地方叫作“野马泉”,就在一百里外。玄奘坚定地走了一百多里后,却发现根本没有看到传说中的野马泉,这无疑是迷路了。玄奘开始焦急起来,一不小心,就将仅剩的水都撒在了沙漠里。狂风卷沙,饥寒交迫,此时的玄奘渐渐感受到生命的流逝。“宁可向西死,决不东归生”,即使已经气息奄奄,玄奘依然坚定地向西行。赶了五天四夜的路,他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上天。唯一的伙伴老赤马却不听使唤地执意走向另一个方向,任凭玄奘如何拉扯都不动摇。最后,玄奘竟被拉到了一片绿洲前,他们在水池旁畅饮了一番,并休整了一天一夜,才重新出发。又经过了两天艰难的旅程,玄奘终于来到了伊吾国(今新疆哈密境内)的边境。

伊吾王听说玄奘到来,邀请他到宫中,盛情款待。那时的伊吾国已向西边的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境内)称臣,而玄奘到来时高昌国的使臣也正在伊吾国访问。使臣回国之后,便将玄奘到来的消息告诉了高昌王。高昌王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早在隋朝时就曾到过长安和洛阳,听闻玄奘是长安来的高僧,便马不停蹄地派人到伊吾国迎接。高昌王盛情难却,玄奘只好改变原定的计划,前往高昌国。

玄奘用了六天时间才赶到高昌国,到达的时候,高昌王亲自率领臣子们在宫外等候迎接。高昌王见到玄奘,激动不已,热情款待了玄奘十几天,每天一大早就去给玄奘问安,并令全国的高僧来向玄奘请教。高昌王如此费尽心力地讨好玄奘,无非是想留住他。然而玄奘早已下定决心西行取经,当然不能答应高昌王的请求。多次请求被拒后,高昌王恼羞成怒,威胁玄奘要将他扣留。玄奘不假思索地说:“我决不放弃西天取经,若您非要破坏我的计划,那我宁愿将自己的尸骨留在这里。”

高昌王为玄奘的决心震惊不已,便又低声下气地为玄奘提供美食,然而玄奘为表决心开始静坐绝食。整整四天,玄奘滴水不进,高昌王眼看他日渐消瘦,情急之下竟向玄奘叩首谢罪。高昌王恳求玄奘进食,表示再也不逼他留下,只是希望玄奘学成回国之时,能够在高昌停留三年,接受他的供养。

玄奘也被高昌王的一片诚心所感动,答应了高昌王的请求,还在太后面前与高昌王结为异姓兄弟。之后,玄奘又在高昌开坛讲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讲完了《仁王般若经》。高昌王为玄奘准备了三套袈裟和许多衣物,同时赠予玄奘黄金百两、银锭数万、绫绢五百匹、马三十匹、挑夫二十五人,还指派了四名青年和尚护送。高昌王的用心良苦为玄奘的西行提供了莫大的帮助,以“高昌王之弟”的名号出访也减轻了玄奘访问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令玄奘不仅可以获得寺庙、佛教王国的支持,还能够获得政治上的保护。

玄奘一行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西突厥帝国,这里的宗教与佛教互不相容,玄奘十分担心会在此受到可汗的为难,难以保障西行的顺利。可没想到,因身为高昌王之弟,西突厥可汗对玄奘非常热情,给了他很多的支援。

可汗安排了一位曾经住在长安的青年做玄奘的翻译,青年精通汉语和西域多国语言。他还写信给其所属西域各国的国王,送给玄奘袈裟一套、绢五十匹,还亲自送了玄奘十多里路。西突厥可汗的支持也为玄奘的西行之路保驾护航。

继续向西前行几百里,玄奘一行来到飒秣建国,也就是今天的撒马尔罕一带。这里盛行拜火教,对异教并不是很包容,城内的佛寺已经被废弃,也不允许佛教徒在那里逗留。飒秣建国的国王碍于西突厥可汗的情面而招待玄奘,玄奘为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佛法,使得他开始对佛教有了一些好感。然而与玄奘同行的两位年轻和尚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佛寺,引起了群众的愤怒,手持“圣火”将他俩包围,险些遇难。国王大怒,要惩罚那些百姓,却被玄奘阻止了。在玄奘的劝说下,国王释放了那些百姓。也是因为这个事情,很多当地人开始对佛教有了新的看法,并有人因此皈依佛门,佛寺也重现生机。

又经过了很多个国家之后,玄奘一行人来到了“活国”。在这里玄奘经历了一场家庭悲剧。这里的首领是高昌王的妹夫,自高昌王妹妹过世之后,首领又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王妃,这个王妃和首领的儿子合伙谋害了首领。政变导致玄奘在此耽误了一月有余,直至平息之后,玄奘才继续西行。

玄奘一行人穿过迦毕试国(今阿富汗东北部努里斯坦),来到了贵霜帝国(今中亚地区),终于在那里体验了佛教的荣光。渡过印度河后不久,他们来到了佛教曾经最著名的圣地——犍陀罗国,可惜佛教在此地已然凋零。

公元631年的夏天,29岁的玄奘终于抵达了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来到佛祖诞生的地方,玄奘看到的不是佛教的繁荣,而是断瓦残垣、荒无人烟、僧侣稀少。看着佛寺的倾颓、都城的废弃、佛塔的残破,玄奘睹物思情,不由得黯然神伤。佛教在诞生地的衰败令他情难自控,伤心不已。

公元631年的秋天,玄奘到达他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那烂陀寺相当于一所佛教大学,以大乘佛典为主,兼有小乘佛教的课程。寺中有僧侣10000人左右,寺内高僧大德严守戒律,700多年来未曾发生过任何违反寺规之事。来自大唐的高僧玄奘在此受到极高的礼遇,200多名僧侣和上千名拥护者欢迎玄奘,百岁高龄的戒贤大师还专门为玄奘开讲了《瑜伽师地论》。

玄奘在那烂陀刻苦学习了五年。他天生好学,加上那烂陀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玄奘对经书的学习愈发深入。除此之外,他对五明之学也有所涉及。在那烂陀学习的这段时间,为后来玄奘的译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RADQpm0YN+HcVMIlWtIqPvV1UAcyn6afHN7/pkdoiSWpcBPgw5WIpHj2guUO6H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