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完美的福楼拜

谭立德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到了十九世纪,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之间的较量反复、持续地进行着,政治事件层见叠出,法国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在这动荡的年代,法国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思潮、学说、流派、主义应运而生。在占有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法国文学空前活跃和繁荣,开始了它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在这星光璀璨的文坛里,福楼拜无疑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星星之一。

1821年12月13日,居斯塔夫·福楼拜出生于鲁昂的一个医生世家。祖父是名兽医,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院长兼外科医生,母亲也是一位医生的女儿。他的童年虽然可以说无拘无束,但医院的环境养成了他严肃、冷峻的性格。父亲指定长子习医,以继承自己的事业,安排次子居斯塔夫学习法律。可是,居斯塔夫·福楼拜自幼喜爱文学,还常常和小同学一起玩演戏的游戏。1832年进入鲁昂中学,两年后,十三岁的福楼拜便开始编辑一份手抄的报纸《艺术和进步》,并撰写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玛格丽特·勃艮第之死》。到他1840年通过中学会考之前,他已经写下十多篇小说,显露了这位少年作者出众的文学才华。在中学时代写作的小说中,《狂人回忆》(1838)是一篇自传体小说,既回忆了美好的童年生活,也记叙了他十六岁时对一位二十八岁的少妇所萌生的恋情。这一奇妙而纯真的恋情,在他稚嫩的心灵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甚至永生不能忘怀,后来在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一书中又做了描写。

1841年,按照父亲的意愿,福楼拜到巴黎大学注册学法律。不过,他对于法学并没有什么兴趣,而是念念不忘他钟情的文学,第二年就写出了中篇小说《秋之韵》(又译《十一月》),并开始创作《情感教育》。不久,因神经系统疾病的发作,父亲只得让他放弃法律学业。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1846年,父亲病故后,他同母亲一道住在鲁昂郊区的克罗瓦塞。在这风景明媚的小村镇,福楼拜勤于笔耕,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还在中学上学时,福楼拜就爱好旅行,并写下大量的旅行笔记。旅行为他带来灵感,并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他妹妹结婚那一年,福楼拜全家与新婚夫妇一起外出旅行,在意大利的热那亚,勃鲁盖尔的同名绘画使他萌发了写作《圣安东尼受试探》(又译《圣安东尼的诱惑》)的激情。1847年,福楼拜偕好友杜冈到布列塔尼和诺曼底地区游览,使他对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获得了深切的感性认识。

1848年2月,震惊法国朝野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福楼拜闻讯,立即同另一位好友布耶一起赶往巴黎,亲眼目睹当时发生的种种情景,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因此,在他后来再次撰写《情感教育》时,有关1848年革命的描述,尤其显得真实、生动。由于对社会现实深为不满和失望,翌年,福楼拜写完《圣安东尼受试探》后,便同杜冈一起离开法国,到近东旅行。他们经马耳他,到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等地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旅行。这次旅行开阔了他的视野,异国悠久的文明和别具一格的风光,使福楼拜激赏不已。

回国后,福楼拜开始投入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这期间,他同路易丝·高莱持续八年的恋情,终因双方志趣相异,宣告中断。福楼拜终身未婚。1856年4月,凝聚了作家的心血和理念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完成。同年10月开始,经大量删改后在《巴黎评论》上连载。但小说显示出来的锋芒,激怒了当局,福楼拜因此受到官方的指控,罪名是有伤风化。经过两个月的诉讼,法庭宣告此书不是诲淫作品。翌年,全书面世。《包法利夫人》的出版使福楼拜声名大振,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不过,这场获胜的官司和小说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未减轻福楼拜经受的心理压力。以后几年,他放下现实题材,转向创作古代题材的小说,着手撰写小说《萨朗波》(1862)。这部小说当时的题名为《迦太基》,为了把书写好,福楼拜特地奔赴北非,在古代迦太基的遗址实地考察了四天。小说面世后,获得广泛好评。1863年起,福楼拜又回到依然深深吸引他的现实题材上来,致力于写作他第二部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对年轻时撰写的《情感教育》做了彻底的改写。六年后,《情感教育》面世,但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于是,福楼拜着手修改《圣安东尼受试探》(1874),并撰写了一部不甚成功的剧本《候选人》(1874),同时,构思第三部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1875年至1876年间,福楼拜同乔治·桑发生文学论争。这场论争使得福楼拜写出了《三故事》(1877)中的《一颗简单的心》。

晚年,福楼拜的心情愈加忧闷、孤僻,健康状况愈益恶化,他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但始终执着于小说创作。1880年5月8日,福楼拜走完了他不寻常的文学创作旅程,逝世于克罗瓦塞。他的未完成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在他身后第二年面世。

福楼拜生活在法国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童年时,他最崇拜的作家是维克多·雨果,因而,在他早期创作的小说里,常常闪现出浪漫主义色彩。1836年,福楼拜跟随父母到特鲁维尔度暑假。一天,在海滨散步,他遇见了一位神秘而忧郁的女人,便狂热地爱上了她。两年后,这个默默单恋的少年,怀着浪漫的情感,真实地叙述了这份痴迷的激情和忧郁的情怀,写成了一篇自传体小说《狂人回忆》。1842年撰写的《秋之韵》可以说是他早期创作的终结。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苦闷的年轻人急切地渴望领略爱情的滋味,然而,他邂逅相遇的却是个妓女,分手以后,年轻人对妓女依然无法忘怀,最终忧郁而死。整篇小说充溢着苦涩、悒郁的氛围,抒发了福楼拜的忧思愁怀。

由于自小生活环境的影响,福楼拜对科学有着特殊的偏爱,因而,在他的小说中,也不乏惊人的真实描写。他的外甥女,高芒维勒夫人在她的《回忆录》里曾这样谈到他:“从他的父亲那儿,他接受实验主义的倾向,对事物观察缜密,为了了解最小的细节而花费许多的时间,他具有认识一切的爱好。他的母亲给他留下了易于感受的心性,几乎女性的温情,洋溢于他伟大的胸臆……”作为一名作家,不妨说,福楼拜既具有敏锐的感觉、丰富的感情,又有如同医生一般的冷静、理智的性格。1850年,福楼拜在出国旅行途中,阅读了奥古斯特·康德的《实证哲学》一书。实证哲学的学说对福楼拜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第二年,归国后,他着手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的创作,那就是《包法利夫人》。这时,他改变了创作路子。

实证主义融入了福楼拜的创作观念。浪漫主义色彩从他的作品中淡出,以艺术和科学的融合为基础的写实主义,成为他的创作的主潮。1852年,福楼拜在给路易丝·高莱的信中这样写道:“……越往前,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二者从底部分手,又在顶尖结合。”他认为,小说是生活的科学形式,因此,他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事物,描绘一切,剖析人生。1857年,始于1851年的《包法利夫人》面世。这部写实主义杰作分三卷。上卷共九章,中卷有十五章,下卷十一章。小说的副标题是“外省风俗”。女主人公爱玛是外省富裕农家的女儿,从小被送到修道院接受贵族化的教育。长大成人后,嫁给市镇医生包法利。然而,修道院里的教育使爱玛成为一个爱慕虚荣、游手好闲的女子,她向往所谓高雅奢华的生活,而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则使她满脑子充斥着诗情画意、风花雪月。爱玛对小镇的平淡无奇的生活和平庸无能的丈夫心生厌倦,憧憬着虚幻的爱情。她先后有两个情人,第一个情人是个品质卑劣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见习生。两个情人都弃她而去,爱情的幻影破灭了,而爱玛则因为靡费的生活而债台高筑,最终,她走投无路,服毒自尽。

《包法利夫人》的出版,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法国社会引起不小的风波。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女子的悲剧,鞭挞了腐化堕落的资产者社会。爱玛本是个普通的农家姑娘,修道院的教育毁坏了她的品格,她一心向往贵族社会的“高雅”,浪漫主义文学使她对爱情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她居住、生活的城镇里,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庸庸碌碌。对这种平淡、沉闷的生活的厌倦,更促使她要寻求“幸福的爱情”。于是,渐渐地,她的灵魂堕落了。然而,她遇人不淑,先后两个情人都抛弃了她。更可悲的是,高利贷者敲诈她,她求助的律师更要趁火打劫,现实生活一步步把她逼到绝境。如果说,爱玛的堕落是因为贵族教育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熏陶的结果,那么,她的毁灭则是冷酷的社会造成的。福楼拜并不是简单地把爱玛描写成一个堕落淫荡的女子;这是一个幻想过多的弱女子,但是,在她的身上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她不甘心在这平庸狭小的城镇里度过平庸的一生一世,不甘心与自己碌碌无为、感情贫乏的丈夫厮守终身,而她的悲剧也正出于此;她周围的人并不比她高明多少,正是这一个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逼她走上死路。福楼拜以冷峻、客观的笔触,勾画出一个个鄙俗、自私的“正人君子”,把批判的锋芒直指法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小说对社会的深刻揭露激怒了第二帝国当局,因此,作者受到指控,作品被斥为诲淫诲盗。然而,福楼拜对小说创作的革新却赢得文坛的一片赞扬。声望卓著的资深批评家圣勃夫,读了《包法利夫人》后,立刻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处处打着它出现的那个时代的标记”的作品,他写道:“我相信看出一些新的文学的标志:科学、观察的精神、成熟、力量和一点严酷。”文坛名宿波德莱尔在《艺术家》杂志发表文章,给予小说热情的称赞,说“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富于启发性的书,可以使人写出一大本评论的著作”。在他看来,爱玛“的确是崇高的,她尤其值得怜悯”。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马克思-埃威林认为,这是一本“完美无缺”的书,“在文坛上产生了类似革命的效果”。左拉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新的艺术法典写出来了。《包法利夫人》的清澈与完美,让这部小说变成同类的标准、确实的典范。”批评家布吕纳介在福楼拜身后,对他的创作进行全面评价时,强调指出:“在法国小说史里,《包法利夫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说明某些东西的结束和某些东西的开始。”

福楼拜开始创作《包法利夫人》的时候,巴尔扎克刚刚去世,他写信给好友布耶表示沉痛的哀悼之余,也表示了对当时小说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法的不满足。福楼拜认为,巴尔扎克“是个了不起的人,曾经透彻了解他的时代。他曾经对妇女有过深刻的研究,不料一结婚,就故世了。而他熟悉的社会,也开始瓦解。路易·菲利普一去,有些东西跟着一去而不复返。如今该唱唱别的歌了”。诚然,福楼拜同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一样,视文学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他追求表现真实的艺术,在他看来,“一件东西只要真,就是好的”,“艺术应当真实才是”,“丧失了真实性,也就丧失了艺术性”。但是,他并不墨守成规,步人后尘。福楼拜以独创的艺术手段写下了这部传世之作。

福楼拜写作《包法利夫人》的灵感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父亲的医院里,有一个名叫德拉马尔的学生,他的续弦夫人嗜好小说,生活奢华;她先后遭到两个情夫的遗弃,深受刺激,而且,由于借债供自己挥霍,结果债台高筑,不得不服毒自杀,遗下一个女儿。过了不久,德拉马尔也自杀了。这是发生在1848年的事,当时的报纸曾做过报道。应该说,这个故事并无什么新奇独特之处,女主角也只是一名平庸的女子。正如福楼拜在1853年7月给他的女友高莱夫人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同时遥望着那么多庸凡的事物,全要好好地写出来……”其实,故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如何运用、调度和布局。福楼拜是怎样把这些“庸凡的事物”造就成有价值的艺术的呢?

福楼拜在艺术创作中遵循透彻理解现实、忠实反映生活的原则。他把故事背景放在七月王朝,但他着力刻画的是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社会风貌。小说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一幅幅法国外省的风俗的画面,描绘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人物。福楼拜对于事物的观察力极其敏锐精细,善于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刻画人物的个性,各种类型的人物在他的生花妙笔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即使一个不起眼的渺小人物,他也能用三言两语抓住特点,使其跃然于纸上。不过,福楼拜从不承认《包法利夫人》是根据某件真实的事件而写的,因为,在他看来,这部作品不是一般的写实小说,尽管故事是真实的。他在回答卡耶多的信中这样写道:“《包法利夫人》是纯粹的虚构。这本书的所有人物全是凭空想出来的。……呈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些个人,可是我所要写的,却是些典型人物。”他笔下的爱玛不只是一个失足的女子,更是受尽资产阶级社会凌辱和摧残的女性,她一生的梦想、追求、痛苦和遭遇都有着时代的烙印;她周围的人物,郝麦、罗道耳弗、赖昂、包法利等等,无一不是某一方面的典型人物。

福楼拜毫不隐讳他“为了故事更加易于了解和有趣起见,而创造了一个接近人性的女主人公,一个通常所见的女人”。为了塑造这个“通常所见的女人”,作家十分注重环境的铺陈。但是,他绝不孤立地描写环境,而是把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糅合在一起,常常通过人物的视线所摄取的景物来映衬人物的精神变化,让人和景同样处于动态中,互为因果。

然而,《包法利夫人》之所以成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于它的纯客观的艺术表现。福楼拜认为,小说家的态度,应该同科学家一样,是客观的。在他看来,“艺术不是用来描写例外的事物”,应该还事物以本来的面目。他在给乔治·桑的信中写道:“说到我对于艺术的理想,我以为就不该暴露自己,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大自然里露面一样。”在《包法利夫人》中,福楼拜始终置身于作品之外,笔触客观而冷峻,绝不流露自己的感情,更不会发表议论或介入主人公的生活。这是他与以往的现实主义作家最大的区别。为此,法国当代文学评论界把福楼拜奉为现代小说的先驱。他这种“纯客观”的艺术手法,对十九世纪后期的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生成具有极大影响。当代文学批评家、巴黎大学教授布吕奈尔在他的《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史》中这样评论福楼拜:“与他的同代人正好相反,他并不从他自身中找到作品,而在作品中找回自己。”这是再恰当不过的评价了。

《情感教育》是福楼拜第二部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福楼拜在1843年至1845年间,撰写了《情感教育》。到1867年,他重新改写,无论内容和结构都做了彻底修改。小说的副标题是《一个青年的故事》。故事以四十年代的巴黎为背景。作者叙述了主人公弗雷德利克·莫罗从青年到中年的际遇。出生于外省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的莫罗,是个好幻想、惰性重、碌碌无为的人。他来到巴黎上大学。一天,他偶遇画商阿尔努夫妇,对阿尔努夫人一见倾心。后来,又结识了交际花罗莎奈特,但是,他又眷恋着阿尔努夫人。为了跻身于上流社会,他又追求党布罗斯夫人,当党布罗斯夫人觉察到他心怀二意,同他绝交后,他又想返回家乡,去找曾迷恋过自己的姑娘路易莎,可是,路易莎已经成了别人的妻子。他只得孤单单地独自一人生活。

这部小说描写了1840年到1867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法国社会生活。这期间经过了1848年的革命、临时政府、1851年的政变,可谓风起云涌,跌宕起伏。《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简单的环境里的简单的故事,《情感教育》则是展现了发生在大都市里的种种错综复杂、瑰丽壮观的社会景观。作者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塑造了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典型人物,因此,这部小说并不仅仅是莫罗个人的遭遇,而是整个时代的写照,对于了解1851年以前的法国历史,具有极大参照价值。

早在青年时代,福楼拜就酝酿要写一部关于两个抄写员的故事的小说,然而,这个计划一直拖到晚年才开始实施。遗憾的是,小说尚未完成,作者却因劳累过度,突然离去了。这部小说就是遗著《布瓦尔和佩居榭》,它堪称是《情感教育》的姐妹篇,主要描写1848年革命在外省引起的反响。

小说叙述两名抄写员布瓦尔和佩居榭退休后在乡下的隐居生活。他们研究文学、历史、化学、史学、考古学,以作消遣。但是,他们天性愚拙,根本无法理解这些高深的学问,遂一一放弃。1848年,二月革命消息传来,引起剧烈的反应。后来,他们又想从事别的学科的研究,结果还是一事无成。最后,他们还是重操旧业,终其余生。

福楼拜在这部小说里,着重揭示保守、闭塞和落后的外省生活。同《情感教育》一样,通过对政治事件的真实描摹,刻画人物性格,针砭社会现实。

在现实题材方面,福楼拜还有一篇短篇小说写得极其成功,那就是短篇小说集《三故事》中的《一颗简单的心》。故事叙述了女仆全福的一生。失去双亲的全福,自小给人打工谋生。长大后,经历了一场痛苦的爱情,离开主家,到欧班太太家当厨娘。她勤俭能干,日夜操劳,对欧班家倾注了全部的爱心。由于她的机智勇敢,使险遇疯牛的主妇一家安然生还。孩子们长大后都离家去学校住宿,全福便把感情转移到外甥身上,可是,外甥随船去了美洲,并在那儿染病死去。几年后,她得到一只鹦鹉,于是,她的感情落到鸟儿身上。鹦鹉死后,制成标本,伴随着她。

《一颗简单的心》里充满了作者童年的回忆。福楼拜的外甥女在《回忆录》里写道:“这个简单的故事里,所有的细节是如此真实,如此明晰,具有一种惊人的正确。”这是一部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作品,它描写一名女仆平凡而感人的一生,她的一颗简单而纯洁的心。小说的结构非常紧凑。虽然福楼拜在撰写这篇小说时,带着对母亲的温情的回忆,但是,同其他作品一样,作者深藏起来,并不介入小说,根本不流露他个人的情感。他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体验。作者娴熟地运用冷峻的白描手法,用抓住特征的三言两语,再现环境以及这环境造就的人物。种种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不是停留于平面,而是向着精神世界的纵深掘进。

除了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福楼拜的创作中还包括古代历史传说题材。

1862年7月,福楼拜在给桑多夫人的信中写道:“为了消遣《包法利》给我引起的厌恶,我选了一个古代题材。”那就是《萨朗波》。

福楼拜截取了公元前三世纪迦太基和罗马争斗的一段历史,作为《萨朗波》的情节主线。迦太基的雇佣兵在马铎的带领下,举行哗变,并夺走了代表迦太基命运的神器。保管神器的是迦太基统帅的女儿萨朗波。为了忠于迦太基,萨朗波来到起义军中见马铎,牺牲色相,趁乱获得神器。最终,起义被镇压了,马铎被俘处死,而萨朗波也倒地死去;因为,她早已深深爱上了马铎。作者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的历史场景,给人一种荷马史诗式的片段的感觉。

另一部历史传说题材的小说是《圣安东尼受试探》。这部小说被罗曼·罗兰誉为“法国的《浮士德》”。

十六世纪佛来米大画家勃鲁盖尔的绘画给予福楼拜创作的灵感,他从1846年起开始写作《圣安东尼受试探》,三易其稿,历时二十七载,直到1874年,才得以同读者见面。这是一部具有戏剧形态的小说,叙述了中世纪隐修士圣安东尼经受魔鬼试探的传奇故事。全书共分七个场景。从安东尼回忆开始,作者逐一描摹了食物、知识、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欲望对安东尼的诱惑。最后,魔鬼亦即科学的化身挟着安东尼,让他阅遍大千世界的众生相,从而认识宇宙,认识自然,返回自然。

福楼拜运用同样写实的手法,一丝不苟地叙写圣安东尼的梦境,让主人公的意念驰骋于广阔的想象空间,七个场景蔚为壮观。然而,这部小说与他以往的小说相比,具有更加“现代性”的特色。如怪诞的梦境,神秘的暗示,非理性的潜意识活动,尤其是人物的自我异化,更是诡谲颖异。书中写到安东尼梦见自己变成了尼布甲尼撒,“心血来潮想干一番卑鄙事”,想到“世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野兽更卑贱的了”,于是,他开始“在桌上像野兽那样爬行,像一头公牛那样哞哞直叫”。这种表现人的异化的手法,对日后现代派作家产生了极大影响。无怪乎卡夫卡称自己是福楼拜“精神的儿子”,“新小说”派作家们称福楼拜为他们的“保护神”。此外,我们在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无神论者斯宾诺莎对福楼拜思想的影响。

短篇小说集《三故事》的另外两篇小说《希罗迪亚》和《修道士圣朱利安的传说》,也是古代历史传说的题材。

福楼拜是位高超的艺术家,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发展了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崇尚写实,但他不是摄影师,而是画家。他通过观察和体验,赋予他的画笔以灵性和风格。在他的心目中,艺术犹如高洁的女神,容不得丝毫的亵渎。他曾给他母亲写信说:“用艺术来挣钱,谄媚读者,售歌卖笑来弄名声或者弄几文钱,是最卑贱的职业。”为了艺术上的追求,他放弃了对一切欲望的企求,甚至爱情。艺术是他的生命,是他永生的情人。

艺术的目的在于美,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形式和内容的和谐与统一。1876年3月,福楼拜在给乔治·桑的信中曾写道:“我相信形式和内容是两种细致的东西,两种实体,活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在他看来,形式和内容“仿佛灵魂与肉体”,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他在创作中,不仅讲究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一字一句,他还孜孜追求理想的散文风格,他要把诗的韵律注入散文,为作品的内容服务。他认为,“表现方式越切近思想,用词越贴切,并融合于思想,就越美”。为了达到艺术的完美,福楼拜在遣词造句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达到了近于苛刻的地步,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经过苦心的锤炼。文笔对于他,好比是音乐。他常常高声朗读自己写下的文字,听听它们的音韵和顿挫。稍不合意,就重新修改,甚至把已经完稿的作品整篇整篇地删改掉。他给自己规定,在同一页里,不得重复同一个形容词,在一个句子里,不容许用两个que和de来连接三个名词。他对乔治·桑说:“我在我的句子里头发现一个拙劣的同声字或者重复的时候,我就确信自己陷入错误了。”可以说,福楼拜的小说在意境、词句、结构等方面都达到了美的极致。因此,我们说,福楼拜不仅是出类拔萃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文体家。他的小说被视为法语的典范。

福楼拜一生勤于笔耕,但是,他并不以数量见长。然而,正如法国评论家古尔蒙(1858—1915)在他的《文学漫步》中所说的那样,“福楼拜写的书,无一不是一流的杰作,典型的杰作,一种特殊的文学种类的典范,是开始从事创作的年轻作家的榜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福楼拜的成功,并不是依靠他的天才和聪颖,是以他的勤奋不辍和笃行不倦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1998年5月西坝河

献给路易·布耶★★★路易·布耶(Louis Bouilhet,1822—1869)是福楼拜的挚友。◆◆◆ oNM66cbThuHOdtUxRwk70ehAAzhK4uRZimMRs/zaBdWVeyKXwkY5C6rugzGDAvA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