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衣对遥远北极的想象与渴望

英国哲学家休姆(Thomas Ernest Hulme)认为:“哲学是关于穿着衣服的人们,而不是关于人的灵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020年1月,以时装与皮具为主营业务之一的法国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总裁阿诺特(Bernard Arnault)取代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Jeff Bezos)成为世界首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服装行业正处在一场大革命的前夜。

故事,要从人类最北的一座城市——挪威的朗伊尔城说起。这儿离北极点仅1300千米,被称为“通往北极的桥头”。朗伊尔城很小,大约有居民3000人,只有一条街道,一座教堂,一家宾馆,一个商场,一所大学,但是充满了彩色的房屋。

朗伊尔城地处挪威属地斯匹次卑尔根岛,该岛是斯瓦尔巴群岛最大的岛屿。一位去过的朋友告诉我,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上,从机场到朗伊尔城区的大巴非常破旧,这一方面是因为从挪威本土空运大巴不太方便,更重要的是,大巴只要能用,就没必要变成垃圾,增加环境的负担。但是,朗伊尔城的生活质量并不低,这里每天有从北冰洋打捞的新鲜海鲜,城里的餐厅也有高档酒水出售,服务员有来自英国米其林餐厅的帅哥。近年来,一位来自波兰的年轻摄影师格西卡(Dominika Gesicka)多次来到这里,拍摄了系列作品《这不是真实的生活》。她喜欢裹着一条毛毯,在一扇窗户前呆坐几个小时,只为呼吸这儿新鲜的极地空气。

然而,这座美好的小城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判定死亡违法的城市,只有8个用于急救的床位,重症病人会通过直升机送回挪威本土的医院救治,除非猝死,否则无人有权死在这里。这儿生存条件恶劣,温度较低,地表下几乎都是冻土层,尸体不会腐烂,细菌也不会死亡。1194年,北欧海盗首先发现了斯瓦尔巴群岛,斯瓦尔巴在挪威语中意为“寒冷海岸的岛屿”;1596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Willem Barents)为探寻通往中国的海上捷径经过此处,用荷兰语“尖峭的山地”之意命名斯匹次卑尔根岛。

朗伊尔城的文明之光来自1906年。这一年,美国人朗伊尔(John Munroe Longyear)在岛上开办了第一家煤炭公司,煤矿企业和矿工们聚居在一起逐渐形成人气,朗伊尔城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位于朗伊尔城外的一个山洞里,挪威政府联合上百个国家建立了一座被誉为“植物诺亚方舟”的末日种子库,零下18摄氏度的地窖中保存着约1亿粒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种子,用以防止人类在大规模灾害发生时永远丧失某些农作物的基因。游客需要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才能进去参观,而种子库的外面则是一座煤矿、一个电厂,为种子库提供足够的能源供应。

北极熊是斯瓦尔巴群岛的标志。据说,这儿的熊比人多。约25厘米宽的大爪子是它们天然的雪地靴,约10厘米厚的毛皮可以隔热和储存尽可能多的能量。每一位游客在朗伊尔城都会收到这样的告诫:不要乱跑,因为你正住在北极熊家里。朗伊尔城平均每人拥有4把来福枪,法律规定,任何人出城探险必须携带来福枪,并且知道如何使用。这儿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地区,当地人戏言,因为北极海冰融化影响食物供应,有的北极熊已经瘦得快没熊样了。

剑桥大学有送年轻的地质学家到斯匹次卑尔根岛考察的传统,因为这儿有只在鸟类书籍的插图中才出现的各种鸟儿,资源丰富的海洋则是一部闪闪发光的动物学教科书。1967年,21岁的剑桥大学学生福提(Richard Fortey)来到这里,第一次拿起地质铁锤,叮叮当当地采集着三叶虫的化石。三叶虫曾经是寒武纪海洋王国中的统治者,但在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在一次采集标本时,福提抬头时恰好看见一只北极熊正从远处的海峡冲过来,不敢相信自己枪法的他一路狂奔,精疲力尽,以为自己马上就进入食物链了……其实,那只北极熊只是幻觉,是一块浮冰在海上移动,它顶端的碎冰像熊的轮廓而已。北极熊,会成为下一个三叶虫吗?

2004年,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了首个北极科考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北极的气候变化,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

2004年,电影《后天》讲述了北半球因为温室效应引起冰山融化,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进入冰河时代,人们所穿的加拿大鹅(Canada Goose)羽绒服历历在目。有人说,《后天》里,最大的赢家就是加拿大鹅。

2019年冬天,为了调研全球变暖对服装产业的文化影响,我来到了位于北京三里屯的加拿大鹅店。三里屯店里面循环播放着两个视频,其中之一就是挪威朗伊尔城熟悉的冰川。店里的一个画框内讲述着一个因纽特人的神话故事:每年的一个特殊日子,美丽的女妖会跑到村子里抢走一个孩子,由自己抚养成人。不知道这是不是和极地寒冷、人类生育率低有关系?

在美国作家洛佩兹(Barry Lopez)的笔下,因纽特人和北极熊是一个互为猎物、相互成长的关系。“与北极熊交手,拿整个生命去应对它,也是在和某种有个性的东西决斗。这种对决发生在一片静谧、致命而又崇高的旷野。如果你赢了,你会发现自己在提升,如雨后春笋似的,不可遏制。能走出角斗场,意味着你彻底胜了。同时,你对自己的生活充满自信。”

在因纽特人眼中,北极熊是力量赋予者。洛佩兹讲述了两个北极熊的故事。“十腿熊”的故事讲述了有一年冬天,去一个方向打猎的猎人总是无法归来。原来,他们被一只“十腿熊”迷住了,因为“十腿熊”每次只要把腿移动一点点,就会像冰面上的舞者一样。后来,“十腿熊”的魔法被人识破,惨遭杀害,至此,猎人方能平安归来。

而另一个因纽特人少妇的故事,则在心酸之余有点“羡慕嫉妒恨”的色彩。一只北极熊爱上了一位因纽特人少妇,少妇看到自己的丈夫在捕猎时总是空手而归,不得不告诉他北极熊的住处。北极熊从远方听到了少妇的告密,赶在少妇丈夫冲回来之前,悄悄来到少妇的雪屋外,愤怒地用双掌摧毁了少妇的雪屋,然后悲伤地离开。

在加拿大鹅看来,北极熊是冰山上的骑士、浮冰上的水手,它刻意强调“加拿大制造”,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将公司发展与加拿大北部环境密切相关的氛围。2007年,在加拿大鹅50周年庆典之际,公司出版了第一本《大鹅先锋》名册,介绍了来自全球的50位拥护公司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人士,他们通过冒险行动激励他人,积极弘扬“能行”的人生态度。在《大鹅先锋》中,既有登上地球三级(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的探险家,也有国际知名超模、演员,还有原住民领袖与前冰球运动员、艾美奖获奖导演、环保大使及教育家等。

同样在2007年,加拿大鹅邀请了两位因纽特人来到多伦多的工厂,帮助工人按传统的因纽特人缝制方法制作一件派克大衣。在这次访问期间,两人提出是否可以把生产中剩余的一些废布带给家乡的亲朋好友。受此启发,加拿大鹅从2009年建立了资源中心计划,迄今已向加拿大北部社区捐赠了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高科技面料。

2017年,加拿大鹅推出了独特的全息图标签,作为每件商品的防伪标识。标签上是一只北极熊的图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效果。在三里屯店,可以看到北极熊国际协会(Polar Bears International,简称PBI)的标志。PBI是唯一专门致力于保护野生北极熊的组织,其使命是通过媒体、科学和倡导来保护北极熊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海冰。店里,每一件具有PBI标志的衣服,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都要捐献给PBI。

2020年2月27日,也就是国际北极熊日,加拿大鹅和PBI正式推出纪录片《裸露的存在》( Bare Existence ),讲述了PBI科学家团队在北极熊之都——加拿大丘吉尔镇,保护野生北极熊栖息地的故事。

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保护北极熊,保护朗伊尔城,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时尚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目前,服装主要来自化石燃料衍生的合成材料,而制造这些材料的过程需要大量消耗碳。

2018年12月8日,在波兰卡托维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届缔约方大会(COP 24)上,43家时尚和奢侈品行业的品牌和组织共同签署了《时尚业气候行动宪章》( Fashion Industry Charter for Climate Action ),提出温室气体2050年净零排放的愿景和2030年减少30%的目标,并强调优先使用低碳材料,加快推进循环经济。

减少时尚行业的碳排放,需要增加行业透明度,进而改变每个人的消费习惯。拥有古驰(Gucci)等多个名牌的开云集团在微信中开发了“开云集团创新奢侈品实验室”小程序,每个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产地等选择,计算夹克衫、戒指、手提包和鞋子4种产品的环境损益表(EP&L)。我自己试验了一种夹克衫,环境损益值是3599元,其中碳排放1550元,土地使用1704元。

在三里屯店,我仔细观察了一件女式羽绒服和一件儿童羽绒服的标签,填充物是含绒量80%的白鸭绒,帽子上的毛是天然丛林狼毛皮,而面料则是棉花和聚酯纤维、锦纶、氨纶这些石油化学合成材料。自1968年美国阿拉斯加发现石油后,加拿大也加快了北极地区的油气开发。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中,石油工人顶着寒风在冰层上钻井,成为北极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一部分,也因为环境问题受到高度关注。而随着油砂这种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发现,开采过程中的高碳排放更处于风口浪尖。时尚行业的面料能够更加高科技一点,在真正实现全产业链低碳排放的同时,保护好人类宝贵的土地资源吗?

这不仅是加拿大鹅面临的难题,也是全人类的难题。从新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看,通过人造纤维、维尼纶、石油化工三个阶段的艰苦努力,14亿中国人民已经从“筚路蓝缕”走向“衣被天下”。解放初期,当时靠农业供应的纺织原料占了纺织用原料的百分之百,包括棉花、羊毛、黄麻和蚕丝,其中主要是棉花。生产棉花要占用大量耕地,增加生产势必多用农田,这就与解决吃饭问题发生了矛盾。20世纪60年代,中国建成一批人造纤维工厂,但当时的原料只能用一种在大兴安岭北坡生长的、纤维素较好的白松,同时,人造纤维设备中的计量泵和喷丝板必须耐碱液腐蚀,要用很宝贵的白金做材料。木材原料的限制制约了人造纤维工厂的推广,1964年中国开始以矿物质电石为原料生产一种叫“维尼纶”的纺织原料,并从日本引进了相关成套设备,到20世纪70年代末,维尼纶产量大幅度增加,部分填补了纺织工业对原料的需要,但是维尼纶用作纺织原料穿在身上发涩、不舒服。1972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达到4567万吨,为大规模开发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纤维提供了宝贵资源,于是中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成套技术设备,用石油、天然气做原料,大量生产涤纶、腈纶、锦纶等服装产品。如何在全球变暖的形势下,实现穿衣的转型升级,是一篇大文章,也可能是时尚行业下一个世界新首富诞生的领域。

走出三里屯的加拿大鹅店,几个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北京五道口的一家中国羽绒服品牌店,宣传海报上显示该品牌畅销全球多个国家,而背景则是一座冰川。当三里屯的“冰川”和五道口的“冰川”在我脑海中剧烈碰撞的瞬间,我想到了一次会议上,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官员引用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去给他们分配任务,而是要去激发他们对浩瀚的大海的渴望。” 86Eglj59XtOhwhHud3cKWpq9YHDUz31Dkkz7kgyCtYLQPFRmHbAN5IH1yUaN9kq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