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国天文学界的老一辈领军人、毕生热心科学普及的王绶琯院士为“科学家讲科学”丛书撰写的《前言》,议论是何等中肯,言词又是何其恳切!光阴似箭,如今将近 20 年过去了,王先生在《前言》中所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小学、初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依然重要而艰巨。

王绶琯先生出任“科学家讲科学”丛书主编时已经八十高龄,丛书的诞生,见证了他的亲力亲为,也见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工作者和出版人为执行上述任务而付出的辛劳。个中诸多感人细节,王先生在《前言》中未曾细说,时人颇有遗憾。如今尹传红君在《后记》中予以生动记叙,我以为当可满足读者期望,此处遂不赘述。“科学家讲科学”丛书侧重阐明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选材恰当,深浅适度,用旁注和跋作为导读,辅助正文画龙点睛,则更是别具一格,因此它问世后很受读者欢迎。

当代科学的进展日新月异,“科学家讲科学”亦当与时俱进。2019年,经尹传红君引荐,负责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工作的周琳老师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下简称科教社)就修订出版“科学家讲科学”丛书开展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最后确定由科教社正式承担修订出版这套丛书的任务。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科教社重点安排编辑力量,同编委会多次会商,明确修订的具体要求,删除部分内容已显陈旧的文章,甄选反映最新科技进展的科普讲演——上海科技馆“科普大讲坛”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落实全部作者的作品授权,明确全部图片版权,并新绘一批富有时代感的插图……两年多来,虽遭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又遇到重大突发事件——主编王绶琯先生在 2021 年因病逝世,但丛书编委会、全体作者与科教社在王绶琯先生的女儿王荧女士以及周琳老师等的大力支持下,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新版的“科学家讲科学”奉献于读者面前。

现在的“科学家讲科学”丛书分 5 辑,共收作品 111 篇。丛书在继承“书中文章各自独立、一事一讲”“不同学科之间在篇数上大致平衡”的方针,保持原有风格与体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精益求精,优化文章选题,既突出前沿的科学进展,又顾及经典的科学发现。其中经反复推敲新选录的一批佳作尤富时代气息,堪称脍炙人口。例如,汪品先院士的《深海探测——向深海更深处钻研》,欧阳自远院士的《红色火星的蓝色星球梦——从火星探测到火星改造》,王贻芳院士的《探索无穷——物质结构与宇宙》,舒德干院士的《从加拉帕戈斯到云南澄江——进化论的十大猜想与广义人类由来》,黎先平副总设计师和王冬的《什么样的飞机才是好飞机——C919 大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冯建峰教授的《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脑科学启发人工智能》,吕宝粮教授的《机器可以有情感吗——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等,莫不如此。至于既有的篇章,则均请原作者修订更新。

丛书即将付梓,但令人深感哀痛的是,主编王绶琯先生已于 2021 年 1月 28 日病逝,享年 98 岁。王先生是中国现代天体物理事业奠基者之一、中国射电天文学的开创者。他爱国敬业、高瞻远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胸怀广阔、为人谦逊、严于律己、博爱后生的人格精神,永远是后来者的楷模。2023 年 1 月 15 日将迎来王绶琯先生的百年诞辰,最新的“科学家讲科学”丛书恰在此际问世,正好作为纪念先生的一份佳礼。

王绶琯先生去世后,陈运泰院士众望所归,成为编委会的领军人。王先生晚年曾向我谈及,“科学家讲科学”丛书若有机缘再续新篇,盼我更多襄助。先生作古后,王荧也曾向科教社再表此意。对此,作为受王先生教诲数十载的后学,我自然义不容辞,竭尽绵薄。同时也应记得,我虽忝列编委会副主编,整个编辑出版过程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细致入微的工作。

“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奋斗在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乐于相携、便于咨询的伙伴。”王绶琯先生多年的期望,依然是“科学家讲科学”丛书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心愿。

是为序。


2022 年 10 月 24 日 QbBee50c2jN4Pl9EE2Z3sndTD/ubpYTEFk2X0jyh74+xk09CCAbzA0tDMIEDmC4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