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如何计算失业

如果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如此复杂,想想政府的统计数字,那可是要算出数千万人民的生活指数以及消费物价指数等数字。以失业人口为例,我们何时会说某个人处于失业状态?一定要完全没工作才算吗?或是偶尔打打工也算?那要打几个小时的工才算?一周一小时、两小时,或十小时?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算吗?还是没有工作的人才算?像义工这类,有工作却没拿薪水,又该怎么算?光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 的保守党政府,就曾经二十三度更改“失业”的定义。

单纯又明确的抽象数字,到了现实世界却失去它的本质,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在数学的世界里,数字看起来既坚硬、纯粹,又闪闪发亮,在各方面都有棱有角。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最好把数字想得圆滑一点。这两者的差异就好像钻石与青豆泥的不同,而我们居然常常会忘记或忽略它们的不同,用计数来掩饰生活中的不精确,真是令人难以苟同。

在圆滑的现实世界里,将青少年定义为累犯或重犯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在这些罪行中,青少年最常犯的一项是攻击,如果有人因此而受伤,则称为“严重”犯罪。下列是该问卷调查中的问题:

你是否曾经故意对某人施暴,如抓、打、踢别人,或对他们丢掷物品,让他们因此受了伤?

然后,怪异的来了:

请将你的家人、你认识的人,以及陌生人包含其中。

结果显示,58%的攻击都是“推挤”或“拉扯”,36%的攻击对象是兄弟姊妹,所以只要推了哥哥或姐姐六次,即使他/她毫发无伤,你也算是“累犯”。而如果你推了弟弟或妹妹一下,让他/她的手臂瘀血,你就是“重犯”,因为你的行为导致他人受伤。你就是媒体说的古惑仔,可以和毒贩、小偷、谋杀犯,以及其他极端的少年精神病患者相提并论。

我们每次计数时,都得先定义到底要数什么东西,被数的东西必须符合标准才能够归在一起。但大多数我们想计数的重要事物都很混乱,就像人类一样行为奇特,彼此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它们不是恒常的,变化极大,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归在同一类,用一组数据代替呢?要用什么定义?如果无法厘清定义,我们到底又在数什么? 8ME0QScDh124WIoan2G9Dw++Ql74wUK3g+ITDpkv+phNMpTmTvYL6B6trCnycj2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