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版序言

每当为朋友们的慷慨与热情所支持,置身于科学前沿的探险总是会得到保佑。至此为止,过去这些年我们的人类社会生物学探索得到极大的保佑。时任美国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策划编辑的刘(Stanley Liu)提出,为了向新一代人文科学学生与学者展现《基因、心灵与文化》初版原貌,并检验那些重塑我们对人性全方位理解的重大进展,该书再版时机业已成熟,我们不由得欣喜万分。我们也要感谢哈佛大学出版社对这次再版的支持,允许该书以1981年版的原貌再现。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哈佛大学出版社附属专有权部门的巴克霍尔茨(Claudia Buckholts)那彬彬有礼而又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对促成这一安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如既往,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的制作团队娴熟而高效地完成了整个计划。在刘以及新加坡的制作编辑奎克(Joy Quek)的热情关照下,《基因、心灵与文化》得以赶在2006年初版25周年纪念之际再度推出。在再版过程中,我们也受惠于多位学者的积极呼应,在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他们再次慷慨地允许我们使用其已出版作品中的图表与插图。在相关图片的标题及文字段落处,我们会逐一致谢。在新版的致谢部分中,我们也必须重提这些专家的名字。

伍尔里奇(Nicholas Woolridge),一位艺术家兼学者,也是我们的同事和朋友,在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通信系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想方设法地抽出时间来,为我们这本书的再版设计了漂亮的新封面。我们还要表达对阿什福德(Amanda Ashford)的感激之情,她在谈笑之间从容打点着合同续订的繁琐事务,并在每周纷至沓来的文件面前应付自如。

岁月的流逝平息了那些令我们怀念的话语,有些来自本书的支持者,有些则来自它最严厉的批评者。《旧约·箴言》二十七章十七节说:“铁磨铁,磨出刃来。”前沿科学不是甜蜜共识的退潮,它是随着发现与解释被检验与提炼、讨论与辩论的噼啪作响。在这方面,《基因、心灵与文化》中呈现的程序性优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这个新世纪于此寻得一点把握人性之未来所需的能量,并怀着智慧与谦卑展现这一未来,我们将不胜满足。

查尔斯·J.拉姆斯登
爱德华·O.威尔逊 TIvo0Y1r3P2AvFqlQqIFAUpL8SCwCVL1yoe35UZiQLTLzZGWmVc2efu6mZXF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