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级后成规则的一般特性

我们现在是在一个更好的位置上考虑二级后成规则本身。各个规则在偏向曲线中促成两个要素。第一个是外显率(penetrance):使用一些给定类别的文化根——任何文化根——的倾向,无论该挑选是从多数还是少数之间被做出的。第二个要素是可用文化根之间的选择性。在图3.5的理想化选择曲线中,一个高外显率可被测量为空类别中个体的一个低频率,同时一个高选择性程度被反映在那些在文化根的一个或相对少数之上做出了挑选的个体的集中度之中(也请见附录3.1)。文化根传递中的外显率与选择性可能彼此独立地进化。进一步说,两者都能凭借不少于三个主要细胞系统的行动来被分开调节:初级感觉感受器与编码中间神经元,其决定特定文化根被以此知觉到的容易度;大脑皮层的联想中心以及海马中的注意与回想调解中心,其决定学习的容量;以及边缘系统与中脑的黑质中心,其影响强化(Oades,1979)。

来自发育心理学的数据指明,后成在婴儿期有着最低的外显率。在以后的生命中,背景依赖后成规则的行动在维持着高选择性的同时允许高外显率。出于模型建构的目的,我们相信,在至少更简单的文化根类别中,简化后成规则的相关部分为一个单独的过滤器,表示为转变概率的一个轮廓,是有效的。这些轮廓,或偏向曲线的大部分作为周围的文化以及物理环境中主要特征的一个函数而变化。有最大分析可处理性的那些,足够结实到保留一种可轻易识别的跨文化形态。

图3.5 四种想象中的使用偏向曲线,被选来说明后成规则的两种主要特性:外显率,给定类别的任何文化根 c k 为一个社会的成员们所使用而达到的程度(没有学到文化根的那些人保持“无知”);选择性,在那些可用的之间偏好一些文化根胜过其他的程度。该分布一致地由特定环境中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展示。

沃尔夫(Wolff)(1970)与赫斯(Hess)(1973)讨论了,在婴儿与儿童中,遗传指引学习的时间进程对于学习达标为真正的印记而言是太长了。(印记被动物行为学家们定义为一个在发育期间一个非常短的时期内发生的事件。)在后代依恋母亲的案例中,该易感时期在绵羊那里为2个小时,鸭与鸡为36个小时,狗为一个星期,大鼠为3天。很少人类行为有学习计划被限制在少于3个月的时期之内。人类婴儿与儿童参与无疑是被指导式的学习,但它是被集中在更长、更不好界定的时期中的。因此,儿童的初级社会化,尤其是对特定成人的依恋,被认为是发生在6个星期到6个月之间(Gray,1958)。相反方向上的纽带,母亲对婴儿的依恋,确实具备印记的特性,既然它发生在数小时或数天的一段敏感时期内,并且产生持续多年的后效应。

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被有效地看作一个聚焦的过程——在根据刺激类别,个体地从数日到数年持续的时期里,一段从一般到更特别种类刺激的通道。后成规则被表达为聚焦过程期间定向性程度的逐步变化。第一个阶段经常比一个对于特定的一组刺激相对于其他而言自动更强的吸引多不了多少。如同范茨(Fantz)及其同事们(1975)在其关于早期视觉发育的极佳说明中表达了该问题,知觉先于行动。换句话说,偏好某些提示,使婴儿与儿童暴露于最相关的可处理信息。进一步说,婴儿专注于图像,甚至是图像的小部分,比大一些的儿童更久(Kagan,1970;Salapatek,1973)。注意力因此是早期后成规则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而且因为它也是实验最可处理的,它提供关于基本后成过程最初的、有价值的一瞥。在表3.1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由范茨及其伙伴们所获得的成果。从上到下的序列,按其出现的顺序给出视觉的挑选。图3.6与图3.7展现的是实验期间使用的一些配置,与视觉偏好的时间曲线一道。这些数据指明婴儿的视觉挑选中至少三个关键步骤的存在。在一开始,挑选是在简单的及物式区分的基础上做出的,比如对于更大要素或对于更大量要素的一种喜欢。接下来,婴儿在相关的复杂样式之间挑选,带着被给予中度复杂性与对称性的偏好。最后,在一种与前两个策略相重叠的时间表中,婴儿发展出一种对于新奇图像的轻微偏爱。

图3.6 视觉挑选中的早期后成规则。曲线代表由婴儿表现出的对各种竞争且同时被展示的图案的相对关注。列举的时期为母亲上一次月经以来的时间。此间隔大约为怀孕以来的时间,而其使用具有消除用语差异的优势。(修改自Fantz et al. ,1975)

图3.7 婴儿在一套更复杂的图案构件之间的挑选。(修改自Fantzetal. ,1975)

表3.1 婴儿视觉偏爱发育中相续的后成规则。各竞争对中被偏好的挑选被首先给出。(基于Fantz et al.的资料,1975)

a计时取决于对比的样式。

这些以及类似的研究表明,除了从注意到学习行动的转变,还有一个关于被区别刺激的聚焦顺序问题。此顺序开始于对由感觉感受器与编码中间神经元所过滤的刺激的一个自动的限制,以及对于某些刺激相对于其他的一种偏好。它转到对一类对象的偏向式学习。它结束于对于特定对象的一种偏好(或厌恶)。如此,在视觉发育的案例中,婴儿将其注意力优先指向发现于一个非常宽泛的对象范围内的初等视觉图案,包括面孔以及相似的构造。其同时缩减其对相对于相似的样式有正常安排特征的面孔的偏好。最终,其学习并开始偏好其母亲的面容。在这三个层次的前两个之中,学习被遗传地偏向于某些种类的视觉样式。人类学习规则中的这一编程概念,至少与当前神经系统中的等级组织模型以及动物行为中的决策装置是一致的(Dawkins,1976b;Bentley and Konishi,1978)。

我们的印象(无法被可用数据严格检验),是人类物种遵循了一种后成规则进化中的简约性规则。在刚刚列举的程序等级中,导致着一种文化根上最终的经验聚焦,当该规则达到将满足的选择性的最低程度时,后成规则的进化停止。如此,婴儿拥有一种对于人类面孔的主要特征胜过其他、类似样式的天生的偏好,但还没有其偏好一个女性面孔,或者任何其他特定的大小、形状或颜色之一的证据(Jirari,1970)。基因规定乳糖酶生产的一种早期中止,在东方人口中高频率发生,而奶在东方烹饪中一般是被避免的。但是该厌恶似乎是基于胃肠不适,而非一种被编程在童年晚期出现的先天乳糖厌恶(Rozin,1976)。性固着(Sexual fixation)是一种有准备学习的强大形式,激活于青春期与成熟早期。它通常导致异性的配对结合,但在发育易感期的特异经验会部分地或整体地使个体转向同性恋或诸如恋童、恋物、尿色情、粪色情与恋尸等越轨实践,以后难以改变(Goleman and Bush,1977;VanDeventer and Laws,1978)。

如果简约性的原理是有效的,它会平行于其他进化模式研究中推论的新陈代谢守恒规则。例如,在进化的时间进程中,某些氨基酸变成“根本”,而其他分子则变成维生素,如果它们在正常饮食中被如此丰富地供应,以至于其独立合成的需要被取消了。以类似的方式,大多数强制性的穴居动物物种往往失去它们的眼睛与体色素。遗传学家给出的通常解释是,当生化合成特定途径的产物对生存与生殖不再必要时,它们消耗的材料与能量就构成一种亏空。任何消除该生物合成途径的突变则将具有一种选择优势;该现象已为E.O.威尔逊(1975∶160—161)所讨论。类似地,在社会行为的发育中,无论何时选择要求被减少或消除,特殊的编码装置都可被预见到衰退。不过,出于第1章中解释过的原因,编码装置极其不可能被全然消除掉。

后成规则中低程度的选择性,可被预见到创造社会互动中的几个重要效应。我们已经列举了婴儿发育中印记与关键时期的稀有性。另一个可预料的结果,是正常的行为发育对高水平的社会化以及因此日复一日的遭遇,而非更近乎自动、与生俱来的反应的一种更大的依赖性。哈洛(Harlow)与其他人对恒河猴的经典研究揭示出,当此物种的婴儿在早年生活期间被剥夺母性与同伴刺激时,它们以后就会在性表现与养育方面有所无能(Harlow et al. ,1966;Hinde and Spencer-Booth,1969)。在一种也许是平行的关系中,斯蒂尔(Steele)与波洛克(Pollock)(1968)曾发现,在60个家庭中卷入严重儿童虐待的所有父母,他们自己都曾在其童年期间被剥夺了父母身体爱抚的机会。他们一般也受过抑郁之苦,并曾有困难建立起适合于其年龄的自我认同。

低选择性的一个最终可预料的效应,是超常刺激的存在,其引出比通常由个体在交流期间所产生的信号更强烈的反应。例如,银鸥更喜欢实验者提供的假木蛋胜过它们自己的蛋,只要该替代品在尺寸上更大——事实上,越大越好。这似乎是一种简单的先天决策规则,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允许蛋从石头与其他无生命物体中的正确分离。以一种相似的方式,人类有时也更喜欢那些超出社会化期间所经验的规范之外的刺激。例如,在成年人这边的初始遭遇中,他们更强烈地反应于唤起性或父母兴趣的超常视觉图像,诸如那些展示女人非常巨大的胸部或孩子们异常宽大的眼睛与异常小的鼻子的(Eibl-Eibesfeldt,1975)。该现象似乎可确保对确实在事实上特化绝大多数女人与小孩的更普通特征的更大注意。

后成进化中的另一个趋势,可以被称为透明原理:对一个行为类别的遗传适合度的影响越取决于环境状况,有意识的心灵越清晰地知觉其关系,其反应也越灵活。在极端的情形中,该行为被修改为适合各种特殊的偶发性,遵从着对状况有意识的反映。有可能的是,一旦背景被指定,反应的形式就是完全可预测的。我们可以将这样的行为说成既是灵活的(根据背景变异着),又是选择性的(在给定的背景之内不变),或者该行为可以既是灵活的,又是相对非选择性的——换句话说,它变异于不同的背景,既在之间,又在之内。

重要的一点在于,当对此类行为遗传适合度的影响取决于背景时,心灵更有可能知觉该关系并根据此知觉决策。如此,经济行为,包括能量采集与互惠往来的程序,具有根据周围环境与社会组织的特殊性而直接妨碍到生存的效应。这些关系以或多或少的清晰度被直觉地理解并服从于有意识的思考。经济行为是相对灵活的,文化则在其表达上变异极大(Haggett,1972;Boehm,1978;Clarke,1978)。在相反的极端,对遗传适合度的影响,在大多数或所有可能的状况中保持近似恒定。在此情形中,心灵典型地意识不到行为与遗传适合度之间的关系,而行为也不根据背景而变异。相应地,深层语法(连贯的、快速的句子形成)、乱伦回避(近交衰退的减少),以及糖消耗(含异常高的热量)的适应意义,在过去200年间,只为少数科学地研究了它们的社会所理解(Katz et al.,1974;Rozin,1976;Katz,1980)。这些行为被自动并入到强大的、选择性后成规则引导下大多数或所有的人类社会之中。如果透明度与背景依赖之间的相关性被证明是普遍的,它就是与前面提出的简约性原理相一致的,就是说,后成规则进化到它们达到最小充分程度的选择性为止。

认知发育与成人决策方面的一系列案例研究,将说明二级后成规则与刚刚提出的原理的多样性。此分析模式还在发展的最早阶段,而同时,其结果对于社会科学的未来来说显然注定是异常重要的。 wTSdy8r6rzVJdmtAPSfgXb165RkKHbSh8oC1OynNYUmOCGW7j3eiiLTUqEEj3y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