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 4 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 5 读。
真源 6 了无取,妄迹 7 世所逐。
遗言 8 冀 9 可冥 10 ,缮性 11 何由熟 12 ?
道人 13 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14 。
澹然 15 离言说,悟悦 16 心自足。
1 诣:到,往。
2 超师院:指龙兴寺净土院。超师,指住持僧重巽。
3 禅经:佛教经典。
4 汲:从井里取水。
5 东斋: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6 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
7 妄迹:迷信荒诞的事迹。
8 遗言:指佛经所言。
9 冀:希望。
10 冥:暗合。
11 缮性:修养本性。缮,修持。
12 熟:精通而有成。
13 道人:指僧人重巽。
14 膏沐:洗沐,润泽。
15 澹然:恬静、宁静。
16 悟悦:悟道的快乐。
清 恽寿平 花卉十开
在一个早晨,诗人到龙兴寺净土院读佛经、悟佛理,这就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写的是诗人到达寺院后先做的事情——打井水漱口,拂去衣服上的灰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虔诚。做完了准备工作,诗人便手持佛经,走出东斋开始吟诵。“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是诗人的一些感想。佛经中的真意没人领悟,荒诞的事情却引人追逐。佛家的教义是需要深思的,怎样修养本性才能达到圆熟的境界呢?说完感想,诗人转向对周边景色的描写:“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这几句描写的是一幅幽静的晨间日出图,有宁静的寺院,有与竹子连成一片的绿色苔藓,还有苍翠的松树。面对此景,诗人觉得内心平静满足,所以发出了“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的肺腑之言。全诗不管是抒发感悟还是描写景物,皆透露出一种禅意,展现出诗人怡然自得、超脱尘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