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幸福的晚年

20世纪40年代末,朱住在上海他的四女津筠家中。周恩来曾授意章士钊先生写信给朱,劝他留在大陆,不要去香港、台湾。1949年,周恩来即派文晋 将朱接回北京,并将他安置在中央文史馆任研究员兼任古代文物修整所顾问。北京市及中央有关部门经常征求朱对北京市政建设的意见。1957年,周恩来又访问了章士钊和他(他们住前后院),并详细询问朱的生活起居,关心他生活上有无困难。在朱九十岁寿辰时,周恩来送了一个大花篮为他祝寿,又在政协小礼堂为朱举行了一次小型祝寿宴会。席间,周恩来谈笑风生,并说朱家的菜很好吃。这样,朱启钤又邀请周恩来和邓颖超到他家去吃了一顿有贵州风味的家乡菜。这些,不仅表示周恩来本人,也表示了政府对朱启钤的尊重与关怀。

朱启钤六十六岁照片

朱启钤曾对他的家人说:“总理是我在国内外所遇到的少见的杰出政治家,也是治理我们国家的好领导。可惜我生不逢时,早生了三十年,如果那时遇到这样的好领导,我从前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一定能办到。”

朱启钤(前排坐者)九十大寿时与祝寿者合影(后排左起:王世襄、茅以升、周书廉、张书城、刘宗汉、梁思成、蒋君奇、马昭淑、马崇恩、章茂莹、黎明辉)

著名学者刘仙洲先生说:“朱启钤在学术方面的贡献,要比他在政治上的活动大得多。”朱启钤在中国建筑史上的贡献正如他自己所说:“启钤老矣。纵有一知半解,不为当世贤达所鄙弃,亦岂能以桑榆之景,肩此重任。所以造端不惮宏大者,私愿以识途老马,作先驱之役,以待当世贤达之闻风兴起耳。”

今天,我们重读朱启钤的这段出自肺腑,表达着他对祖国建筑文化的强烈热爱,表达着他对学术无私奉献的话语,不能不为之感动。他是研究中国建筑最早的先驱者。 AOp9B/k2gKw9XoCz4TprRC7DEGdeMtKfbzbJHbd2NHUR9Zygvk9skCl3oMFh1S5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