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侵华以后,江朝宗出面联合一批旧官僚组织“维持会”,江任会长兼“北平特别市”市长。1937年底,在日本侵略者操纵下,以王克敏为首的伪临时政府成立。但日本人认为王克敏资望不够,压不住阵,欲请朱启钤这样北洋时期的首脑人物出来捧场,因而对朱施展了种种威胁利诱的手段,但朱坚持不就伪职。由于朱一直不肯就范,于是敌伪对朱加紧迫害。先是派特务监视朱的住宅,朱仍未屈服,继之又以朱住的赵堂子胡同是警备地区,一般人不宜居住为由
,强行用低价征购了朱在赵堂子胡同的住宅(共有八组四合院和全套家具)。朱被迫移居北总布胡同,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一直装病在家,始终未与日伪同流合污。1939年,天津水灾,学社存在英资麦加利银行库中的全部调查测绘资料惨遭损毁,朱立刻电告梁思成、刘敦桢设法抢救出这批资料。遗憾的是胶片被水泡坏已无可挽回。
朱与原学社职员乔家铎、纪玉堂等人一起将这批图纸、胶片逐张摊开整理晾干,作为原始资料留存。由于底片已毁,朱又指导乔等人将过去洗印的照片重新翻拍,复制了一套底片妥为保存。还有大批古建筑的测绘图稿,凝聚了全部学社成员多年的辛勤劳动,因纸薄又经水泡,稍不小心即被碰破。朱更是对乔等人千叮咛万嘱咐,小心翼翼地将它们逐页晾干,重新裱在坐标纸上,生怕碰损。当笔者整理学社的这批珍贵资料时,看到一千多张被水泡坏的测绘图稿,特别是已被水泡得支离破碎、几乎成烂泥似的那部分稿子被精心贴裱起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今天,凡是见到这批图纸的人,无不为之深深感动,人们会加倍地爱护它们。
这批测稿现在珍藏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为了支持梁思成、刘郭桢二人在大后方的研究工作,他又从这批复制胶片中选出了最重要的一批古建筑图片各加印两套,各寄一套给梁、刘二人。梁思成能够在四川撰写《中国建筑史》,就因为手边还有这样一套重要的参考资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依靠的也主要是朱整理出来的这批资料。
营造学社的部分测绘图稿
在敌伪强暴的威胁下,在敌伪名利的引诱下,朱启钤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坚忍不屈,默默地为保护祖国的建筑文化遗产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