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qiú),与朋友共,敝(bì)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中颜回很少出场,但每次出场都很重要。这段对话孔子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是很有名的一段对话。
颜回跟子路站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说说你们各自的志向?”
人的志向分很多种,想当一个什么样的官,想做多大的事业,想为世界带来什么贡献,等等。
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里的“轻”字,有的版本上有,有的版本上没有,我个人倾向于有。在《论语》中,“轻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子路的意思是,我愿意把我的好东西都分享给朋友们,用坏了、用破了,都没关系,无所谓。
每次只要孔子问问题,子路如果在,他都是第一个答的,他根本等不及别人。这段话体现出子路的特点是慷慨大方,在他眼里,外在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情。子路重情重义、率直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颜回说自己的志向是希望自己即便做了很多事,有很多的功劳和贡献,但不需要跟别人吹牛,只要觉得是自己愿意做的就满足了。颜回总是默默地闷头做事,他可能写了很多的文章,也可能经常做一些好事,但是不会表达出来,这符合颜回的特点。他博学、聪慧,但是很谦虚,不喜欢说话。
关于颜回还有个故事。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被困在陈、蔡两国之间,没有吃的了,好不容易有学生弄了点儿米,让颜回煮饭。不一会儿,饭香四溢,有个学生跑来跟孔子说,饭熟了,我看见颜回在偷吃,孔子说不可能。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人又说颜回偷吃……连着好几个人来向孔子告颜回的状。
总不能大家都陷害颜回吧?孔子也感到纳闷儿,就找到颜回,说,要用煮好的米饭先祭拜祖先。
颜回连忙阻止,说,刚刚我发现有灰尘掉进饭里,就把沾灰的饭取出来吃了,这饭已经不能用于祭祀了。孔子这才知道自己也错怪了颜回。
从这个故事也能看出颜回有些性格内向,他喜欢自己默默地做事,不愿意跟别人多交流。
子路和颜回各自表明了志向之后,子路就问孔子:老师,你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三个人的境界,一个比一个高。子路抛弃了外物,觉得外在的东西不需要留恋,他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颜回抛弃了名声,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注重于自我修炼,这是更高一层的境界;到了孔子这儿,他想到的是别人,是“我希望老年人能安度晚年,朋友之间能得到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顾与关怀”。
孔子的志向达到了仁爱无私的境界。他的目光既没有关注外在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关注个人的得失,而是落在对社会大众的关怀上。这种仁人,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世间万物,却不求回报。
这段对话,代表着这三个人希望达成的理想人格,子路是不恋外物,颜回是自度,孔子是度人。
志当存高远,我希望我们也都能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自己的志向。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交通极其不发达的春秋晚期,孔子靠什么周游列国呢?
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普通人出行主要是靠步行。对于贵族阶层来说,代步工具主要有牛车、马车。
据语言学家王力的研究,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因此古人所学“六艺”中的“御”,就是指驾驭马车。但并不是说没有牛车。古人说“服牛乘马”,就是说马车之外还有牛车。马车是供贵族出行和作战用的,牛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孔子身为贵族,应当也是乘坐马车出行。牛车虽然速度缓慢,但胜在行车平稳。魏晋南北朝时期,乘牛车出行甚至成为名士风度的重要标志,这或许与江南地区牛多马少有关。唐、宋两代,牛车依然盛行,只是不同阶层的人,在牛车的装饰上会有不同的规定。北宋时期,牛车的车厢宽敞,最多可以容纳六人,而且还可以租赁,简直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出租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