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行胜于言

子曰:“君子欲讷(nè) 于言而敏 于行。”

注释:

①讷:意为谨慎。

②敏:勤勉。

“讷于言”,指说得少,不太会说话;“敏于行”,指行动快,执行力强,做事高效。简而言之就是少说多做。

作为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周围那么多学生天天找他请教,他每天都在输出知识和观点。因此,这段话更像是孔子的自我警醒,提醒自己少说话,多做事。

清华大学的广场上有一个日晷,日晷上刻着四个字:“行胜于言”。“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

这样的做法有心理学的依据。《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两本书里,都提到过一个故事。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教他们摄影。两组学生的考核标准不一样:第一组以拍摄数量的多少作为考核标准,第二组则以拍摄的最好作品作为考核标准。第一组学生天天拍很多照片;第二组学生花费许多时间在琢磨、研究理论、分析技巧上,他们拍摄的照片很少,最终选择一张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提交上去。

所有的作品被混在一起进行评选,最后发现,最优秀的作品几乎都出自拍得多的这组。为什么?因为练得多,所以成长快。

这就叫作“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想得再多,理论再丰富,远不如亲身实践一次。不管效果如何,动手操作至少很快能得到有用的反馈,因此我们要少一些高谈阔论,多一些实干精神。很多人批评北宋时期的文人,说他们不做实事,只是标榜自己忠君爱国。有一句话叫“无事(一作: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说他们每天只是把手笼在袖子里,谈论类似心性之类的观点,到国家危难之际,就跟着国家一起灭亡。

他们是坏人吗?当然不是!他们不爱国吗?似乎也不存在,毕竟都可以随时为国家捐躯。但为什么会广受批评呢?就是因为国家衰败的时候,需要能做实事复兴国家的人,而他们只能“袖手谈心性”。

其实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拖延症也是这个道理,比如有人给自己定下目标:坚持每天跑步。结果每天都给自己找不同借口,要么今天太累明天再跑,要么打把游戏再去跑,最终也不了了之,总想着明天再做这件事,殊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想一百遍,不如做一遍。

因此,不论你有什么想法,马上行动起来,在行动之前不要考虑是否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至少做一遍,让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本节打卡小知识

我们来了解一组人物对比——牛顿和莱布尼茨。

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个人是一辈子的敌人。牛顿不爱说话,用一个又一个的物理学研究不断地震撼世界,总是提出各种各样深入的、令人惊叹的理论和方法。

莱布尼茨是外交家出身,他非常活跃,特别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宴会,到处高谈阔论。虽然莱布尼茨也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但远没有牛顿对社会的实际贡献大。

这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案例。

其实,从古至今,关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名言非常多,比如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阳明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及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的理念。

给同学们出一个小问题吧:你想到了哪位名人说过类似的话呢?不妨写下来。 wJC+wUDHkIy/jEzIKgNEmxmnR1MVXFM2iVk7ahE7lkx0+mY8OxI/+EZrvmp6355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