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我约束的人,才是最自由的人

子曰:“以约 失之者鲜 矣!”

注释:

①约:有两种解释,一说法为约束,谨慎;另一说法为节俭、节约。

②鲜:读xiǎn,意为很少。

此处理解为一个人过分地约束自己,或者过分节俭而导致自己犯错,这样的情况很少见。

要想理解“以约失之”,不妨延伸一下,除了“以约失之”外,还存在很多“以……失之”。如“以奢失之”是因为过度奢侈而犯错,“以荡失之”是过度放纵而犯错。凡事都讲究适度原则,不论你过度做什么,几乎都容易出现问题,唯独自我约束过度,会少很多问题。

孔子的这句话并不代表“约”就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孔子自己就不喜欢太过拘谨,他喜欢自然、舒服、惬意,喜欢合乎中道。他的观点是:因为自我约束而犯错的人,犯错的可能性要比奢侈的人、放荡的人、纵容自己的人小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约”不是刻意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孔子一直以来所提倡的最终目标是进入舒服、合适的状态,不放纵自己,也不需要过分地约束自己,将“约”养成习惯,变成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所以,这句话描述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境界,而是认为与那些对自己要求不严的人相比,懂得自我约束的人要更好。

我认为自我约束包括心智与实践两个维度,在心智上做到自我约束,不会想着去做一些放纵的事情,可以坚定自己的志向;在实践中做到自我约束,不做奢侈无益的事情,能防止浪费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自我约束是一种需要花费时间磨炼的品质,在这里,孔子只是提倡人应该对自己有一些约束。你可能还达不到中庸之道,还无法找到最舒服、最合适的状态,但在这之前,你可以先尝试着对自己有一些约束,慢慢培养这样的品质,至少比放纵自己要好。“以约失之者”毕竟是少数,给自己定一些规矩,不会有什么错。

本节打卡小知识

许衡是元朝末年的一名思想家,有次和朋友们赶路时发现一棵梨树,朋友们纷纷上前摘梨子吃,许衡却静坐在树下不为所动。

朋友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乱摘?”

朋友笑他:“乱世之中,这梨树哪来的主人?”

许衡反驳:“梨树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吗?”

自我约束其实就是许衡说的“心有主”,心中有原则和底线。 i+opLKWk5rXe3Q8ZKai5qUGhXakxm0QNnjoSUPCtYo+42gPNnmiRiJK0g/qHG8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