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9 08-23

浙江新闻奖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

“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

作者 (主创人员)/集体

获奖作品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名士乡”的绍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涵育,作出了独特贡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全媒体报道以20名近代以来的绍兴先贤为主角,采用“给先贤写信”的方式,讲述绍兴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告慰先贤,激励后人“绍先贤志、兴名士乡、圆中国梦”。系列报道充分发挥全媒体平台优势,围绕同一对象同步展开宣传。《绍兴日报》推出专版报道,新闻综合频道推出情景式人物报道,新闻综合频率采取由主持人朗诵书信的形式,“越牛新闻”客户端制作H5作品并开设专题等,极大地提升了传播力。

请扫码观看:

作品二维码

采访札记

地方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样本

文/王勤 李晓

2019年8月23日至9月30日,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中心旗下《绍兴日报》、新闻综合频道、新闻综合频率、“越牛新闻”客户端、绍兴网和绍兴发布等同步发力,开展大体量、长周期、多形态、立体式报道,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浓厚氛围,助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推进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陆续全部转载对20位先贤的报道。截至2019年12月底,该报道新媒体专题的总点击量已超过181.7万人次。《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和人民网、中国报协网、浙江记协网刊文推介该报道,《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1期刊发单滨新总编辑的业务研究论文《地方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绍兴“名士乡·中国梦”全媒体报道为例》。业界专家纷纷点赞鼓励,认为报道创意很好,组织精心,全媒体联动,区域特色与时代主题有机结合,为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成功案例。该报道荣获2019年度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策划创新奖。

2021年5月,对“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再次梳理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追寻光明》一书,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读本。

深耕地域文化,唱响时代强音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绍兴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名士乡”,文化灿烂,名人辈出。自鸦片战争以来,绍兴先贤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领域,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了重要贡献。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深耕“名士乡”独特的名人文化资源,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精神,精心选择近代以来20位在中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绍兴先贤作为报道对象。报道以时间为经,以领域为纬,20位先贤分五大系列依次推出,具体为:“著名英烈”——葛云飞、秋瑾、俞秀松、梁柏台、任光、何云,“文化先驱”——蔡元培、鲁迅、范文澜、胡愈之、谢晋,“经济巨子”——马寅初、孙越崎、经叔平,“科技大家”——竺可桢、赵忠尧、钱三强、徐光宪、潘家铮,“政治伟人”——周恩来。

绍先贤志,兴名士乡,圆中国梦。这组报道将党史、国史与“名士乡”的地域文化有机结合,从广阔的时空维度透视人物故事的中国元素、时代价值,从独特的个性维度展示人物故事的原创性、唯一性,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用个人命运映照大时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地域特征,是地方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创新表达视角,激发情感共鸣

主题报道的出新出彩,关键在于站位、角度。“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创新视角,摒弃人物通讯、解读家书等单一报道方法,以“人物通讯”和“后人书信”的组合方式展开。

《绍兴日报》对20名绍兴先贤的报道以专版形式呈现,版面设计了包含“毛泽东赞名士乡”和“习近平谈中国梦”元素的专题报道LOGO。“人物通讯”紧扣“中国梦”主题,以报道对象最突出的历史贡献为切入点,挖掘最感人的共情点展开报道,在史实还原中传递感情,在场景重现中引发共鸣,见人见事见场景。

“后人书信”则邀请先贤后人或先贤出生地的代表性人物执笔书写,以信件形式向他们讲述家乡70年的巨变,以告慰先贤“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引发共鸣,直抵心灵,也留下了一封封宝贵的当代“红色家书”。

“‘人物通讯’与‘后人书信’相呼应”这一创新报道模式,拉进了受众与历史人物的时空距离,使报道鲜活、生动起来,更富感染力。后人写信告慰先贤,不仅是后人和先人跨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借后人告慰信来展示绍兴发展成就,表达继承先贤精神、接续奋斗的决心态度,提升了报道的历史纵深感。

拓展传播方式,提升报道影响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利用全媒体平台优势,围绕同一对象,让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同步报道、各展所长,每周4期,使整组报道更加立体、更具声势。

《绍兴日报》以“人物通讯+后人书信+人物简介+资料图片”的形式,整版报道每个人物;同时推出《名士乡中国梦》《绍先贤志兴名士乡》等2篇长篇评论和“名士乡·中国梦”5篇系列评论,进一步提升报道的思想性。电视台以报纸人物报道内容为纲、以后人书信为线索,同步推出6分钟左右的情景式人物报道。广播电台同步播出优秀主持人的书信朗诵作品。“越牛新闻”客户端为每位先贤制作H5产品,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拉近与受众距离;同时创作集H5、纸媒报道、电视视频、广播音频于一体的融媒体作品进行推送。“越牛新闻”客户端和绍兴网还制作“名士乡·中国梦”专题,集纳纸媒、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报道,形成集聚效应,极大提升了传播力。

在实行线上全媒体推送的同时,注重线下活动化传播。中心专门制作“名士乡·中国梦”全媒体报道的宣传海报,随《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发行17万份,营造社会氛围。同时,还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委党史办、团市委、市教育局等部门单位联合组织“名士乡·中国梦”系列活动,开展以“20位绍兴先贤的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勿忘先贤”网络知识竞答活动,线上线下互动,提升报道传播力、影响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政治伟人”周恩来的报道推出后,记者又历时1个多月,辗转三省(市)六地——上海市嘉定区、长宁区和静安区,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和绍兴市,行程3500多公里,寻访5位绍兴电力职工后人、相关亲历者、见证人,还原80年前周恩来回绍兴指导抗战时与5位绍兴电力青年“绍兴夜谈”的珍贵史实,逐一查证周恩来当年赠送5位青年的、都带有“光明”两字的5幅“光明”题词下落。报道刊发后,再次引发热烈反响。2019年12月27日,绍兴市委宣传部、国网绍兴供电公司、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举行传承周恩来“光明”题词精神座谈会,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宜与会,5位电力职工后人代表在绍兴首次聚首并建立“追寻光明”微信群,以追寻“光明”初心,牢记“光明”使命,共绘光明前景。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决定建立“光明”纪念馆,将总理“光明”题词精神发扬光大。2021年6月10日,绍兴电力光明馆正式开馆,《追寻光明》一书首发。

弘扬工匠精神,锤炼队伍“四力”

“名士乡·中国梦”全媒体报道题材重大,全媒联动,是对采编人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一次大考。整组报道从2019年4月就开始谋划,反复论证、修正报道方案。全体采编人员弘扬工匠精神,克服许多困难,努力把每一篇报道、每一个版面、每一件作品做精做美,交出了满意答卷。

重点是突破“六大”难题。一是着力突破对象甄选难。中心深入研究史料,邀请专家论证,从灿若星辰的绍兴名士中遴选近代以来“最中国”的20位绍兴先贤。二是突破主题提炼难。请教相关专家学者,找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闪光点,精心制作标题,准确呈现历史人物形象。三是突破联系寻访难。多方联系寻找在海内外的亲属和后代,实地寻访先贤生活地、工作地。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周秉德,竺可桢儿子竺安,徐光宪远在美国的女儿徐放等,都欣然撰写书信。四是突破资料裁剪难。从先贤大量事迹材料中披沙拣金,以小见大,重点呈现。五是突破表达创新难。力戒堆砌史料、平铺直叙,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充分展示报道特长,见人见事见场景。六是突破书信写作难。与书信作者反复沟通,从符合时代主题、切合人物身份的角度入手,呼应先贤的中国梦,拉近距离,引发共鸣。

突破这“六大”难题,使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得到锤炼、心灵受到洗涤,也为今后坚守新闻初心、积极践行“四力”、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范例。

专家评析

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文/李蓉

“名士乡·中国梦”系列全媒体报道,是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助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大型新闻行动。主题报道紧扣国家政策,意义突出;精心选择先贤,形式特色鲜明;大屏加小屏,实现全媒体联动,堪称是媒体积极践行“四力”、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成功范本。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经纬交织:以名士故事表达时代强音

“名士乡·中国梦”这组全媒体报道以时间为“经”,精心选择近代以来20位在中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绍兴先贤作为报道对象;以领域为“纬”,按照先贤在各个不同领域所作的贡献,分系列专题报道,如“著名英烈”中的秋瑾,“文化先驱”中的鲁迅、谢晋,“政治伟人”中的周恩来等。主题报道只是一条线索,深层次的中心是反映中国梦的时代精神。因而报道围绕两条线开展:明线是报道“名士”人物事迹,而暗线则是将人物与“名士乡”地域发展以及党史、新中国史有机结合,以人物的时代命运这一小切口表现中国梦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因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意义深远。

同频共振:多媒体同步报道彰显集聚效应

整体报道在传播形式上突破传统,仔细看报纸能够发现,在每一专版的“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一封信”全媒体报道标题字眼下方,有两个二维码:其一是绍兴“越牛新闻”客户端为“名士乡·中国梦”主题报道专设的阅读专栏,专栏集纳了人物通讯以及评论等文章,便于读者横纵双向阅读:横向是指阅读同一领域内对其他先贤的报道,纵向则指便于浏览不同领域名士的文章;其二是“越牛新闻”对本专版人物报道增添的拓展阅读。除纸媒报道外,还为每位先贤制作了集H5、书信音频、新闻视频以及纸媒报道为一体的融媒体作品,使得人物通讯的魅力得以从声音、图像等细节立体展现。

共情传播:朴实无华的语言直抵心灵深处

整体而言,报道的语言风格较为朴实,但正是这种朴实,使得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后人对先贤的敬仰以及缅怀。“后人书信”相当于是一封红色家书,其中诸如祖姑母(秋经武对秋瑾的称呼)、爷爷(周令飞对鲁迅的称呼)、伯伯(周秉德、周秉宜对周恩来的称呼)以及小老乡(顾志坤对谢晋的称呼)等称谓便使得文章更为亲切感人,具体的书信内容更能引发读者共鸣,直抵心灵。“人物通讯”的撰写则较为客观,以时间顺序展开,回望仁人志士的奋斗历程,内容言简意赅、凝练有力。值得一提的是,谢晋以及周恩来专版的人物通讯中,有几段用楷体撰写的镜头片段。这些片段内容鲜活,能够让读者在史实还原、场景重现中产生情感共鸣。

隔空对话:别具一格的家书体版面设计

全媒体人物报道以专版呈现,版面设计大气恢宏。版面囊括了“毛泽东赞名士乡”“习近平谈中国梦”以及“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一封信”的专题报道LOGO,并以“人物通讯+后人书信+人物简介+资料图片”的组合方式充实版面,整体内容翔实丰厚,排版紧凑有序。其中,“人物通讯+后人书信”的报道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通讯部分是记者利用时间顺序讲述先贤故事,纵深展现了先贤的贡献;信件则由先贤后人或先贤出生地的代表性人物执笔书写,讲述绍兴70年的沧桑巨变,表达了后人对先贤的告慰以及对其精神的继承。通讯与书信相呼应,仿佛是先人与后人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感染力极富、穿透力极强。

综上所述,这组全媒体报道主题鲜明、创意出彩、组织精心、内容翔实,树立了媒体报道与时代元素结合的典范。

(点评者系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jkZdPNpR/ozahL1NpeGu35hk1P34y+/0xnswNFw4MFk5Mh1z8V/ZqT3y2C1xgj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