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年种树

杜大强

2011年1月,《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诞生。

现在看创刊号封面,青涩而活力依旧。

当年的发刊词很平实,但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一颗种子萌芽时的跃跃欲试。

10年只是一瞬。

在大江大河奔流激荡,带来深刻巨变的10年,

这本杂志,从一株孱弱的幼苗,长成一棵绿荫葱葱的树。

在互联网浪潮澎湃,改变许多人和事的10年,

这本杂志,从婴儿,长成一翩翩少年。

这10年,我们亲历。

2012年那个早春,一份标号为中办发〔2012〕11号的“红头文件”下发。

3月,在著名的京西宾馆,我党首次召开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习近平指出“非公企业这样的一个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一会一文件”,开启一个新篇章。

这10年,我们见证。

减少“空白”,扩大“覆盖”。

10年前,近80%的非公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到2018年底,有158.5万家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26.5万个社会组织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

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强。

党建强、发展强,越来越成为共识。

这10年,我们探寻。

“党在哪里?”

面对质疑和困惑,我们在丰富的实践中寻找温暖而有力的样本。

走近李书福、周海江、徐冠巨等近120位中国非公企业的领军人物。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因为相信,所以坚持。

言谈之中,他们对执政党的敬重,发自内心。

这10年,我们求解。

“书记何为?”

10年前,“打工书记”“流动书记”“新手书记”令人忧。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被中央称为“当务之急”“长远大计”。

从温州的“红色CEO”、余杭的“红领职业通”到厦门的“非公党务领军人才”,我们关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者的成长成才,更关注各地专业化的探索。

先进的事业,让优秀的人去做。

我们深知,党建既然没有所有制之分,只有领域之别,就应该让优秀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人才在更大平台上“有位”“有为”。

这10年,我们聚焦。

年年岁岁花不同。

但有一个词一直高踞年度热词榜首:“实质作用发挥”。

嵌入与内生,引领与服务,协同与融合……

不当“花瓶”,不做“摆设”。

从企业到商圈楼宇,从园区到网络空间,我们在实践中求解执政党的“红色力量”如何转化成为治理效能。

10年倏忽,但有墨为证。

怀信仰之志,秉专业精神,抱人文情怀,记录这一群群人的热爱与专注,艰辛与执着。

尽管不敢轻言记录时代,但我们深知笔下力重千钧。

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在《援助的死亡》一书的结束语中说: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

10年,是下一个开始。

在时间的沃野上,我们一起躬耕其中…… uEkORgV441Kp9xUy30PDOxqHPW0OJfU7trAfw1IP6vDsIwyNH7QbIUYeEpVBGh7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