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22年秋,吴梅到东南大学执教,将曲学薪火带到金陵,这是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的开始。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这是南京大学戏剧专业建立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初创阶段。吴梅的首创使其有着一个很高的起点,此后经吴梅、陈中凡等前辈学人的不懈努力,南京大学逐渐成为戏剧研究的重镇,得到学界的高度认可。

在其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吴梅主要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执教。离开北京大学,南下金陵之后,虽然两地的气候、饮食、风物及人文环境大不一样,但吴梅本人治学和生活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他仍然以教学、研习曲学为业,在南京、上海、苏州的各个学府继续传播曲学火种。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使吴梅得以安心进行教学科研,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吴梅生活得较为惬意、快乐的一个时期。

对吴梅的南下,东南大学的学生们普遍持欢迎态度,他们仰慕这位曲学大师的文采风流,争相选修吴梅的词曲课程。由南京高师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编辑的《文哲学报》于1923年第3期刊发了吴梅的三首散曲作品,并加了这么一段编者按语:“自瞿安师北来主讲,同学之志词曲者,皆欣欣有向荣意,喧然若悬鹑者之暴朝日也。师于诗文词曲无不工,将集平生杰作,刻为《惆怅爨》,他稿又亟亟无暇录出,因抄此于本报,以表宗仰,而其缠绵清俊之致,亦于兹可睹云。”这显然是出自学生之手,字里行间,透出对吴梅的敬仰之情,由此可见看出东南大学学生对吴梅的态度和情感。

“吴中吴霜厓师(梅)新由北大移砚东南,诸生仰其文采风流,选读其词章之学者,盛况空前。” “盛况空前”一词固然有些夸张,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执教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期间,吴梅在曲学研究和曲学教学等方面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从曲学研究和曲学教学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在曲学研究方面,这一时期经吴梅等人的倡导和示范,词曲已成为各个高等学府普遍开设的课程,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吴梅在词曲领域的学术地位得到学界广泛、一致的认可,如1933年有人撰文称“近三十年来,曲学之兴起,风行海内,蔚然成观者,皆梅苦心提倡之功也” 。吴梅的治学也由此进入一个更为自觉的阶段,同时这也是其曲学研究的一个收获期,能代表其学术成就与水准的著述如《奢摩他室曲丛》、《南北词简谱》、《词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ABC》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与此前的各个阶段相比,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更精。这些著述构建了吴梅的曲学体系,形成了注重曲律的特色。如果说当年的《顾曲麈谈》、《词余讲义》是吴梅的成名之作,为其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则《南北词简谱》等著述奠定了吴梅在曲学领域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这些都是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的重要学术财富,是南京大学戏剧专业丰厚学术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4年,吴梅曾与其弟子谈及自己在治曲方面有三个大的心愿:“一集奢摩他室曲丛,以比《元曲选》与《六十种曲》;二定曲韵,以比《中原音韵》;三正曲律,以比《太和正音谱》。” 于此可见吴梅治曲的学术定位、主要兴趣与努力方向,事实上他也正是朝着这几个方向来用功的。

总的来看,吴梅在治曲方面的三大心愿,有的完成了,如正曲律,其成果为《南北词简谱》;如定曲韵,其成果为《曲韵二十一章》 ;有的则部分完成,如《奢摩他室曲丛》,尽管设想规模宏大,但只刊行了两集,因战事干扰而中断。此外他还在词曲的其他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有些并不是他特别看重的,但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在吴梅这一时期的著述中,以《南北词简谱》篇幅最大,也最为重要。这是吴梅凝聚了毕生心血的一部著述,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部著述。晚年避难期间,在写给弟子卢前托付后事的书信中,他曾专门谈到这部书:“《南北词简谱》十卷,已清本,为治曲者必需之书,此则必待付刻。”

吴梅之所以在其所有学术著述中最为看重这部书,这与其治曲的目的和特点有关。吴梅治曲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于创作与演唱,将理论探讨与艺术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但无论是创作和演唱,都需要有所依据,这个依据便是曲谱。以往虽然也有不少曲谱之作,但都不能让人满意。依照吴梅的看法,这种不满意有二:一是这些曲谱难以同时满足演唱和创作的需要,“仅可为歌者定字谱,不足为作家立正鹄也”,二是南北曲情况复杂,曲家歧见纷出,让人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即吴梅所描述的“元人散曲,文约而字简,杂剧则多用衬字,句读字格,从而紊乱;南词集曲,日新月异,甲乙互勘,动多龃龉,梳爬搜剔,辄废寝食。又北词借宫,纯在意会,而增句格式,迄无端绪,宁献所录,亦未得要领;南词新旧板式,轇轕淆乱,不可究诘”。找到了先前曲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也就明白吴梅写作该书的目的,那就是为歌者和作家的演唱、创作“立一定则,为学子导先路”

该书就其价值而言,主要有二:

一是该书不仅为作家和唱曲者提供了一个可以依据的规范,同时也讲明了其中的道理,让读者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因此较之以往的曲谱,更为方便、实用。全书还精选了一千多首符合格律、文辞精美的历代曲文作为例曲,所以还可以作为一部质量精良的大型曲选读本来阅读和欣赏。

二是该书对曲律的探讨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推动和发展,提出许多新见解,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以《道和》为例,这是最难订正的曲牌之一,因为它向无定格,“百无一同,实则增减处太多”,吴梅觉得“增损虽可自便,而格律须厘然不紊,非可乱次以济也”,于是“遍览元明诸谱,定一格式”。 全书类似这样的地方还有不少,对存在问题的曲牌,吴梅通常是先考察其历代创作的应用情况及前代曲谱的介绍,然后再进行辨析,阐述自己的看法,并拟定格式。

该书实际上是从曲律的角度对元明清各代创作及曲学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梳理和总结,因此该书也具有了集大成的性质。卢前曾将其放在明清以来的曲谱研究史中给予观照:“曲之有谱始于明,宁王《正音谱》兼收词,体不醇,李玄玉《北词广正谱》、沈璟《南曲谱》稍可观,庄亲王《大成谱》与《钦定曲谱》,根据李沈,无有发明。先生书最晚出,旧有疑滞,悉为扫除,其功远迈于万树之《词律》,驾诸八百年间词人之上,知音者无异言也。” 有了这种学术背景的介绍和比照,卢前对《南北词简谱》一书的评价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南北词简谱》之外,吴梅这一时期的重要著述要数《词学通论》。《词学通论》一书显示了吴梅在词学领域的造诣和成就。吴梅的词学研究与其曲学研究相比,在目的、方法上是基本一致的,即侧重于实际创作,将理论探讨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词学通论》体现了吴梅的这一研究思路和特色。全书共九章,前五章为词的平仄四声、用韵、音律、作法,后四章为概论,介绍从唐五代到明清时期词的发展情况。

该书有两个值得注意之处:

一是在探讨词学问题时,不时以曲学为参照。这是吴梅治学的一个优势和特点,他对词、曲都很精通,对词体、曲体的异同了解得非常透彻深入,因而产生这样的认识:“以南北曲之理论词,可领悟者不少。” 词体、曲体的辨析是词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不仅由此可以把握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内在演进脉络,也有助于对各体诗歌艺术的解读和鉴赏。但这一问题以往要么为人们所忽略,要么虽然意识到,但谈得不到位。吴梅对此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可见其不俗的学术眼光。由于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渊博的学识,他对这些问题谈得相当细致到位,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受其影响,其弟子卢前等也较为关注这一问题。《词学通论》之外,吴梅在其他文章中也多次从体式、格律、风格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异同。

二是对词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及对历代词家作品的评析占有较大的比重,达到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以上。与该书相比,《顾曲麈谈》和《曲学通论》两书则主要讲曲的创作和演唱,曲史的介绍及曲家的评析比重则不大。内容的变化可能是吴梅一种有意识的调整,不管是《曲学通论》还是《词学通论》,它们都是为配合大学课堂教学而写的,必须考虑学生的要求。尽管吴梅一再提倡创作,但学生未必都有兴趣,不少学生听课的目的在对词的了解和欣赏,因此必须考虑学生的这一需要。再者,词学通论不等于词的创作,在注重创作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曲学通论》到《词学通论》,两书论题相似,但各部分内容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从中可以看出吴梅顺应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的一种努力,不管这种努力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

《南北词简谱》、《词学通论》之外,吴梅的如下两部学术著作也是值得关注的:

一是《中国戏曲概论》。

该书上卷为宋金元时期的戏曲,卷中为明人戏曲,卷下为清人戏曲,介绍了从宋元到明清时期的戏曲发展情况,其内容正如王文濡在序言中所说的:“自金元以至清代,溯流派,明正变,指瑕瑜,辨盛衰,举平日目所浏览,心所独得者,原原本本,倾筐倒箧而出之。”

全书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全书篇幅虽然不大,只有五万来字,但从宋元讲到明清,是一部内容较为完整的戏曲通史。此前同类著作只有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因王氏对明清时期的戏曲评价过低,不愿涉及,该书只是一部戏曲断代史。《中国戏曲概论》不仅从宋元讲到明清,而且明清为其重点,弥补了《宋元戏曲史》的缺憾和空白。其后,卢前的《中国戏剧概论》内容更为完整,较之两书又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其次,该书卷上的诸杂院本和诸宫调部分受王国维影响较大,大部分文字系从其《宋元戏曲史》一书抄录而来。在戏曲产生形成的问题上,吴梅基本上接受了王国维的观点。

吴梅有关戏曲史较为全面系统的著述仅此一部,这并不是他对戏曲发展演进及作家作品的全部见解,还有很多精辟的意见散见于其戏曲题跋及为他人著作所写的序言、书信中,需要进行概括和归纳,这也是要提起注意的。

二是《元剧研究ABC》。

对该书的内容,吴梅在例言中进行过简要的介绍:“本身分上下两卷,共计十章。上卷研究元剧的来历,现在元剧的数目,以及元剧家。下卷将元剧剖解,并及元曲方言,务使读者得到元剧最正确的知识和研究元剧的方法。”

该书由世界书局于1929年7月出版,卷首有例言三则,但正式出版的只有上卷,下卷没有出版。据卢前介绍:“世界书局出版之《元剧研究》下册,先生曾嘱余代作者。” 据出版者的介绍及吴梅的例言,他本来是写有下卷的,不知何以让卢前代写,而卢前后来似乎也没有写。

上卷部分除序言性质的绪论外,只有四章,第一章为元剧的来历,第二章为元剧现存数目,第三、四章为元剧作者考辨。第一、二章的内容与《中国戏曲概论》相关大体一样,全书最重要、最出彩的部分为第三、四章。作者对一百八十七位元代作家逐一进行考察,考其生平,论其作品,这对读者了解元代戏曲的全貌还是颇有参考价值的。

需要强调的是,吴梅的词曲研究建立在丰富文献的基础上,这些文献多来自其本人的珍藏。吴梅以毕生精力制曲、度曲、论曲、教曲,他同时也十分喜爱词曲及相关书籍的收藏。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蔚然可观,其藏书总量约有五六千种,数万册之多,有不少珍本秘籍。

词曲类书籍是吴梅的特色收藏,数量大,质量精。藏曲数量据其本人介绍:“旧藏剧曲,几及六百种。” 当时国内藏家在此方面能与之媲美者只有郑振铎、傅惜华等少数几人。人们或称其“藏曲之富,一时无两” ,或称其“藏曲最富且精,为海内冠” ,或称其“藏曲为海内第一” ,或称其“有关戏曲方面的书籍,以及精本、善本、孤本在全国居于首位” 。至于吴梅的藏曲是否真的能居海内首位,还须进一步核实,不过其藏曲以富和精著称则是毫无疑问的。

利用个人的丰富藏书,吴梅在撰写学术著述的同时,还编校刊印了一些词曲方面的总集和选本,将珍贵资料与学界同仁共享。在吴梅编印的戏曲作品集中,其中以《奢摩他室曲丛》规模最大,质量最精,社会影响也最著。

对《奢摩他室曲丛》的编印缘起,吴梅是这样介绍的:“少好度曲,辄搜罗元明以来院本,历二十年,所积日多。晚近学者以为曲虽小道,而模写物态,雕绘人理,足以鉴古今风俗之变,深合于国风、小雅之旨,因怂恿印行,以广其传。计余旧藏剧曲,几及六百种,遍刊则值必巨,寒畯之士或且敛手矣。乃徇友人张君菊生之意,先印一百五十有二种。”

该书从1928年起由商务印书馆刊出,但只出至第二集,由于日军的轰炸,商务印书馆藏书楼被毁,吴梅珍藏的用作底本的珍籍二十七种毁于战火,工作被迫停止。

已刊出的《奢摩他室曲丛》一、二集共收录戏曲作品三十五种,还不到计划的四分之一,对所收作品,皆在后面写有题跋,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创作缘起、作品特色及刊误之处。“作者寓意,不厌详求,遗事轶闻,附书简末” ,“于掌故、文字、音律、排场,不辞劳瘁,言之娓娓,足为读者南针,亦即先生曲学之一种。题跋之精,得与吴江沈氏、南海伍氏后先骖靳焉”

该书的特点依据吴梅好友王季烈的总结,有“三善”:“选择之精,其善一也”;“刊印之良,其善二也”;“不求善价,以速流行”,“取值之廉,其善三也”。 这一总结还是比较合乎实际的,从王氏所说的第三善颇可见出吴梅刊印戏曲作品与前人的不同之处:首先,其目的不在牟利,而在普及推广,使珍本秘籍走上研究者的案头,为曲学研究提供便利。其次,将戏曲研究与文献的整理刊印结合在一起,具有明确的学术目的。 EC916KPhGmnE5qQW5HzWg5rc1DjmkZhEU3qULN4OCwNPQB8T/0RCwWZ+LqPh0q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