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消化道由喙、口腔、咽、食道、素囔、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泄殖腔、肛门组成。鸡没有牙齿,而有坚硬的喙和贮存食物的嗉囊,有腺胃和肌胃。食物在口腔中很难消化,因为通过速度很快。嗉囊的作用是贮存食物,没有消化功能,但口腔分泌的唾液可在嗉囊继续对食物进行消化 [37] 。腺胃中的腺细胞呈突起状,腺细胞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食物在腺胃中的消化量很少,因为食物通过腺胃的速度较快。肌胃也称砂囊,可以磨碎食物。胃液中的酶可以在食物进入肌胃后发生硝化作用。家禽的肠道很短,饲料消化利用很不完全,小肠壁可以分泌少量酶对蛋白质和糖类进行消化 [38] 。
肉鸡主要通过肉用型鸡的杂交配套选育成肉用仔鸡 [39] 。肉用仔鸡体型大、体躯宽,胸部肌肉发达,外形像一个方筒状;冠小、颈短而粗;肌肉发达,性情温驯,动作迟缓,生长迅速且容易肥育。肉用仔鸡公母混合饲养,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早期生长十分迅速。一般2周龄体重可达0.35 kg,4周龄1.00 kg,6周龄1.80 kg,7~8周龄达到2.00~2.50 kg,大约是出壳重的50倍。
肉用仔鸡的饲料转化率较高,品种不同转化率也有一定的差异 [40] 。肉仔鸡7周龄上市,可进一步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经济效益。肉鸡饲养周期短,劳动效率高;饲养密度较大,喜安静,特别是饲养后期体重迅速增大,活动量更加少。
对于肉鸡,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要的最适饲料粉碎粒度不同 [41~42] 。Healy等 [43] 采用粉碎粒度为900μm、700μm、500μm、300μm的玉米饲喂1日龄的肉仔鸡到21日龄,研究了玉米的粉碎粒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发现对于1~21日龄肉仔鸡而言,玉米的适宜粉碎粒度为700μm。Parsons等 [44] 选取21日龄肉鸡饲喂到42日龄,采取玉米-豆粕型日粮,把玉米粉碎成781μm、950μm、1042μm、1109μm、2242μm,结果表明随着粉碎粒度的增加,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加,但是当玉米粒度超过1042μm时,肉鸡的生长性能下降,能量代谢降低。对于21~42日粮肉鸡最适粉碎粒度为950μm左右,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加,适应较粗的玉米日粮。
以上研究表明肉仔鸡对玉米的最适粒度为700μm,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加,玉米的最适粉碎粒度也增加。如果玉米饲料粉碎过细,粉尘料数量增加,易黏附在肉鸡喙部,造成浪费,而且通过肌胃的速度较快,营养物质滞留在小肠,导致小肠肥大,发酵增强,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增加,继而影响采食,导致生长性能下降。
饲料熟化就是饲料通过一定时间的湿热、高压处理,使其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改善饲料的适口性、稳定性,提高消化吸收率的过程。在饲料筒体内,饱和蒸汽和物料接触,蒸汽在物料表面凝结时放出大量的热,被粉料吸收使粉料温度大幅上升。在热量和水分的共同作用下,粉料开始吸水膨胀,直至破裂,使淀粉变成黏性很大的淀粉糊状物,有利于颗粒内部相互黏结,同时物料中的蛋白质变性,分子成纤维状,肽键伸展疏松,分子表面积增大,流动滞阻,因而黏度增加,有利于颗粒成形。
饲料原料通过调质、制粒等热加工过程能够杀灭饲料中微生物,使卫生质量得到保证,还可以钝化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改善饲料营养价值,同时热处理能提高饲料淀粉糊化度、使蛋白质变性,提高动物适口性,进而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45] 。饲料制粒可以提高鸡的采食量和缩短采食时间,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而原料调质是制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肉鸡的消化吸收,还会影响加工成本和产品质量 [46] 。
张现玲等人以玉米-杂粕型全价配合饲料为肉鸡试验饲粮,研究调质温度和粉碎粒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选取1.5 mm、2.0 mm、2.5 mm和3.0 mm4个不同的筛片孔径,调质温度为75℃、85℃。结果表明:肉鸡1~3周龄采用85℃调质饲料,粉碎粒度选择911μm(3.0 mm筛片)效果较好,4~6周龄选择75℃调质饲料,粒度为901μm(3.0 mm筛片) [47] 。张亮等人选择1日龄AA肉仔鸡研究制粒和粉碎粒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制粒是饲料成形的过程,成形之前要先进行调质,结果表明,肉鸡饲喂调质之后的颗粒饲料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48] 。
Parsons等 [44] 选择781μm、950μm、1042μm、1109μm和2242μm的玉米颗粒制成软、硬两种颗粒,从3周龄饲喂肉仔鸡到6周龄,结果表明,饲喂硬颗粒可以提高活重、鸡采食量及养分利用率。Abdollahi [49] 选择玉米和高粱为原料,研究了调质温度对肉鸡表观代谢能(AME)、淀粉和氮回肠消化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60℃、75℃和90℃三种条件温度,处理肉用鸡初饲粮制粒,结果表明喂食60℃组饲料与喂食90℃组饲料的体重增加相似,但是体重与采食量均高于喂食75℃饲料组(P<0.01)。颗粒硬度随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玉米饲料中,75℃时氮的回肠表观消化率较60℃和90℃显著降低(P<0.05),75℃时AME较60℃和90℃高。结果表明,调节温度对肉鸡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它们对养分利用率和颗粒饲料的质量作用来确定的。
Abdollahi等选择60℃和90℃两种不同的温度处理小麦基础日粮,研究其对生产性能、表观代谢能和氮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0℃相比60℃的温度,在1~21日龄显著降低了采食量、体增重,但是22~35日龄,对采食量和体增重差异不显著;整个时期60℃体重大于90℃的体重,但是料重比和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50] 。
适宜的调质温度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降低饲料加工成本,因此深入研究饲料熟化条件,获得最佳的饲料加工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