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5 述评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关于社会风险的敏锐洞察力正在转型期的中国不断得到印证。许多学者发现,伴随全球化浪潮和中国各项改革的深入,社会风险已经悄然地、隐秘地渗透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角落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且这种不确定性越来越难以控制,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了严峻挑战。

快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自然也逃脱不了社会风险的侵蚀,随着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在校生人数增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绝对数和比例都明显上升。高校在满足了大众上大学的同时,被卷进了高风险的漩涡。学界从不同视角研究得出高校风险已逐渐趋热,但现有文献更多局限于学校基本建设、财务借贷、资产管理、教育公平、人才培养与就业、制度政策设计等,上升到学校系统或教育系统风险高度来思考的研究成果不多见。

关于学生意外伤害的概念,现有文献更多是从医学、流行病学、保险等视角来定义,强调“个体”“非本意”“外力强加”等,而忽视了从学校管理学的角度来审视。本文认为,从学校管理者的视角来看,学生意外伤害既包含学生个体也包含学生群体,如突发车祸造成的群死群伤、自然灾害等,瞬间同时发生,来不及反应。这是一个独立事件,但面临的是一群学生。同样,学生意外伤害非学生主观本意,如自残、自杀,在高校学生伤害事件中占很大比例。我们在分析学生伤害案例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伤害事件的主体是有主观计划的,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并不意外,但对管理者来说却是非本意的、预想不到的和不愿意看到的。而且由于特定文化环境的影响,通常一旦发生了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对学校也多是负面评价。

关于学生意外伤害的研究方法,从查阅的文献中发现,虽然逐渐重视定性和定量分析,但总体上还只局限于小样本问卷调查,简单的统计分析,多以经验判断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和因素本身的变化趋势服从何种分布等,严格的假设往往使得研究结果与客观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而如何采集学生意外伤害的大样本数据,特别是对采集到的数据,借助无任何假设前提的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进行多因素关联分析,从中发现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探究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的规律性,破解学生意外伤害不可预测难题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

关联规则的应用虽然越来越广,但研究案例所涉及的挖掘项一般较少。因为挖掘项达到60多项时,将会得出海量的关联规则,研究者可能对如何提高挖掘效率、减小存储空间和缩短挖掘时间,以及如何从海量的关联关系中分拣有用信息、进行知识表示等感到束手无策,望而却步。

把风险管理理论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特别是学生意外伤害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充分。由于办学体制和社会公共管理运行机制的不同,国外专门讨论有关高校学生意外伤害风险管控的研究文献较少,且成果不具有参考价值。而国内直到2016年前,将风险管控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的文献也不多,现有研究成果也仅局限于某些特例或个别因素的分析,缺乏整体性和关联性,对制约学生意外伤害风险的内部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量度、风险策略、控制行为、信息沟通、风险监控等要素虽有涉及,但分析并不深入。特别是引入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并运用于高校安全管理,构建高校意外伤害风险管控体系的探讨更少。 HOUhwvmTrUfssdwU325W0aLnpTofUMobt3NS0HShReVBUCJjAl7SGS0R6Xa8usB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