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喜马拉雅雪人之谜

20世纪中后期,喜马拉雅雪人与尼斯湖水怪、百慕大魔鬼三角、UFO(飞碟)并列为四大世界之谜,曾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几十年过去了,四大世界之谜的说法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为什么喜马拉雅雪人至今仍然被视为一个未解的世界之谜呢?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西藏背景。

与世界其他地方的野人不同,喜马拉雅雪人的发现史,从一开始就成了“发现西藏”链条中的一环。大约1000年前,西藏伟大的修行者米拉日巴,曾在一首道歌里提到,他有三个游戏伙伴,其中一只是长尾猴,一只是猴子,还有一只是一种似猿又像熊的野人“mi-dre(d)”。这可能是西藏关于野人的最早文字记录。在雪山下生活的夏尔巴人中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雪人力大无穷,它若想杀死一头公牦牛,就抓其角、扭其头,宛若卸螺丝般轻而易举。在人们的印象里,雪人时而仁慈、温柔,时而凶猛、剽悍。

18世纪,美国和英国的探险家,在喜马拉雅山区最早“发现”了雪人。19世纪50年代,沙皇俄国已出版了相关的研究专著《雪人》。20世纪50年代,随着尼泊尔对外国人的开放,以美国艾拔尼斯登山队1951年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雪人奇特脚印的事件为发端,西方世界一度掀起了寻找喜马拉雅雪人的热潮。曾有考察队在尼泊尔的寺庙里,发现过保存了300多年,据说是雪人的两张头皮,头皮上的毛发为红色和黑褐色(后经鉴定,为喜马拉雅山的一种毛皮微红的野羊皮所仿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样是慢了半拍,中国内地继西方之后,开始走上了自己的发现喜马拉雅雪人的道路。

雪人脚印。作为一个尚未被科学认定的物种,野人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称谓。在美国叫“大脚怪”,在俄罗斯和蒙古叫“阿尔其玛”,在澳大利亚叫“约威尔”,在非洲叫“×人”,在印度、尼泊尔和中国西藏地区叫“夜帝”(Yeti,夏尔巴语,意为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由于“夜帝”的主要生活区域在喜马拉雅雪山一带,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雪人”或“喜马拉雅雪人”。

神秘的喜马拉雅雪山。这里正是雪人传说的“藏身”之处,同时为其背景和原因。没有了雪山,雪人的神秘将无从附着。

中国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大量雪人存在的“证据”。当然,这些“证据”,与西方的到访者的收获一样,不外乎是一些雪地上“前脚有个像大拇指似的结构”的似人脚印,以及许多关于雪人的民间传说和层出不穷的当地人和登山者的目击报告。尤其是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的墨脱,给了人们最大的希望。据说,墨脱猎人在森林深处,多次看到一种似猴似熊的野人出没。当地的门巴人称野人中的雄性为“折波”,雌性为“折姆”,系“公熊”“母熊”之意。

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人们似乎已能够大致“准确”地勾勒出雪人的形象了,“高约1.5米到4.6米不等,头颅尖耸,红发披顶,常四肢爬行,步履快捷,能直立行走。没有尾巴,除面部、手心和脚掌外,遍体多毛。轮廓与人相似,只能发出呼叫和咆哮以表达喜、怒、哀、乐。不会生火,也不会使用工具,但偶尔能够运用石头、木棒等物。”

尽管雪人的形象已如此“清晰”,但质疑雪人存在的声音,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质疑者普遍认为,与“雪人是一个人猿之间的新物种”的假设相比,说它是某种已知的动物可能更接近事实真相。事实上,一些较为冷静的研究将雪人指向了喜马拉雅棕熊——雪人频繁出没的区域和棕熊的生活区域相重合;棕熊后足的趾垫和掌垫非常像人的脚掌,能够在雪地上留下像人的脚印;棕熊与其他种类的熊不同,它的两只后脚掌正好踏着两只前脚掌留下的脚印,因此它的足迹容易被人误认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所留。此外,棕熊本身也能够短时间直立行走;棕熊毛色变异较大,部分棕熊毛色呈灰白,容易被误认为白色雪人;在某寺庙附近发现的所谓“雪人皮”和“雪人头骨”,经鉴定是棕熊的皮和头骨;棕熊有时还会手执木棒而行。墨脱门巴人称雪人为“公熊”“母熊”,或可算是此种观点的一个极好注脚。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部分热衷于研究雪人问题的人,往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动物学家或人类学家,而是一些被冠以“神秘动物学家”或“野人爱好者”头衔的人。雪人的存在对他们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他们也许从开始加入研究行列的第一天起,就已将“成果”锁定在了肯定的答案上。他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寻找证据证明雪人的存在,因而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对否定的证据总是视而不见。许多关于雪人的耸人听闻的消息,大多出自他们的生花妙笔。因此,在探讨雪人问题时,我们有必要把这些“野人爱好者”与严肃的科学工作者区别开来。

无论如何,“野人爱好者”的执着和热情也值得人们嘉许一二。还有什么比雪人传说更能激发我们对西藏对雪山无止境的想象呢? jOwjlQhfc3MlTzvYb2io7NeH9d+/KikIHx9iHAbEPIq66xxqcwffdV1Ihorf8E6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