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暮色里的贵族世家

高贵的终归衰微,聚集的终于离分,积攒的终会枯竭。今日果然!

——阿旺伦珠达吉《仓央嘉措秘史》

自欧洲文艺复兴始,“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现代社会民主政体下普遍推行的选举制,逐渐淡化乃至最后终结了曾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存在过的贵族统治。作为一个主宰国家的社会阶层,贵族在现代社会已寿终正寝。作为一个曾经辉煌的词汇,贵族已然黯淡无光。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大约在3000多年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种姓制度,把人明确分为贵贱有别的四个等级。2500年前,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然而,任何人都无法超越他所置身的历史环境。在佛教里,佛、菩萨本身即有等级之分,六道轮回里的众生亦有高下之别。后来,佛教传入西藏,也丝毫没有给雪域大地带来所谓的众生平等。

与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自产生了阶级分化后,西藏形成了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局面。提倡众生平等的佛教,却给西藏后来的政教合一制度和贵族统治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西藏的地方统治者,以佛教的“轮回说”和“业力(羯磨)说”解释贵族何以成为贵族,奴隶何以成为奴隶。佛教宣扬的宿命主义观点,在全民信教的雪域可谓深入人心。笃信佛教的奴隶阶层,曾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样的解释,而把解脱苦难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来世。于是,在贵族和奴隶这两个对立的阶层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在森严的等级下,两个阶层竟能数百年“和睦”共处,相安无事。

康松思轮(也叫威镇三界阁)是游人进入罗布林卡正门后首先看到的一座二层亭台建筑,坐西向东,是达赖喇嘛看藏戏的地方。二层为看台,楼前为戏台。每年雪顿节这里都要演藏戏。

西藏贵族亚谿·朗顿·贡噶旺秋夫妻和女儿摄于20世纪40年代的旧照片。

意大利藏学家毕达克在《西藏的贵族和政府》一书里,对西藏贵族群体的来源做了以下描述:“与其他所有的贵族一样,西藏贵族亦历经沧桑巨变。吐蕃王国时代的显贵家族在王国分崩离析、佛法遍弘蕃地之后销声匿迹,一些新的显贵家族取而代之。近代贵族只有寥寥数家可将祖先追溯到王国时代……追溯十三世达赖喇嘛时代西藏贵族阶层的产生,似乎除了一些继续延续吐蕃、萨迦、帕竹时期的家庭之外,大部分显贵家庭产生于18世纪上半叶,可以说是颇罗鼐统治长久的产物。”西藏最早的贵族,大致可追溯到藏王聂赤赞普年代,那时吐蕃第一次有了君臣之分,出现了阶级分化。藏王聂赤赞普的后裔也成为神圣的家族、最早的贵族。到了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出现了诸如“香伦”“公伦”“齐伦”等享有特权的阶层,西藏的贵族阶层已初步形成。但随着吐蕃王朝的全面崩溃,西藏陷入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直到17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植下,统一了西藏地区,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从此,一个以高贵的血统自居,拥有世袭祖传的庄园和奴隶,享有政治特权的贵族阶层正式出现,并左右了西藏此后300多年的命运。

具体而言,300年来统治西藏的贵族世家,主要由西藏地方政府所属贵族、班禅拉章所属贵族、萨迦法王所属贵族以及地方性小贵族等组成。这些贵族中,以财产和权势的差别,分为“亚谿”“第本”“米扎”和一般小贵族等几个高低不同的系列。值得一提的是,与欧洲和别的地方以血统为核心的贵族身份传统不同,西藏贵族世家延续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土地庄园,而非血统。西藏贵族的家族血统观,主要针对外部,在家庭内部并不严格。如果家族内无男性子嗣,贵族们为了家族之延续,允许以离婚、再婚、入赘、养子等方式,引入男性继承人。

居于西藏贵族体系最高层的是“亚谿”家族。“亚谿”意思是父亲的庄园,是对达赖喇嘛家族的尊称。达赖喇嘛家族作为贵族,始于七世达赖时期。七世达赖的父亲索朗多杰被清朝皇帝加封为公爵,从此凡达赖喇嘛家族都被封为公爵,并赐给大量的庄园和奴隶,成为西藏特殊的大贵族家庭。随着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认定,亚谿家庭不断出现。300多年以来,先后共出现过6个亚谿家庭,即七世达赖喇嘛家庭“桑珠颇章”、十世达赖喇嘛家庭“宇妥”、十一世达赖喇嘛家庭“彭康”、八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家庭“拉鲁”、十三世达赖喇嘛家庭“朗顿”和现在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家庭。

“第本”是尊荣显贵仅次于金字塔尖“亚谿”的大贵族阶层。这些家族的祖先,或曾立过大功,或是名门望族。属于第本家族的贵族只有5家,其中高贵血统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或更早年代的有3家,在清朝发迹的有两家。这5家分别是:1.拉嘉日家族,自称吐蕃赞普后裔,居住在山南拉嘉日地区。2.吞巴家族,据说该家族是吐蕃时期四个著名的“公伦”(大臣)之一吞米·桑布扎即藏文创始人的后人。吞巴是该家族在拉萨宅第的名称。家族自称“拉让宁巴”,“拉让”是活佛居住地,“宁巴”为古旧。3.热咯夏家族,也叫“多卡哇”。据说多卡哇是达隆酋长的后裔,与拉嘉日家族一样是王室的后裔。热咯夏是家族在拉萨宅第的名称。4.多仁家族,噶锡哇是家族名称,多仁是该家族位于拉萨宅第的名称。家族创始人康济鼐·索朗杰波是1720年驱逐准噶尔势力的功臣,皇帝赐封贝子,委任为平息准噶尔事件后的第一任总理西藏地方事务的首席噶伦。5.帕拉家族,又称“仲孜哇”,全名为“帕觉拉康”。帕拉是该家族最大的庄园之一。帕拉家族是从不丹移居西藏的一名僧人的后代,家族在延续过程中先后出过五个噶伦。

在大贵族阶层中居于第三层的是被称为“米扎”的家庭。米扎家庭的突出特点是该家庭内至少有一人现在或者曾经担任噶伦一职。米扎家庭约有30多家,这些米扎家庭基本上掌握着各时期的西藏财政大权。主要的米扎家庭有“擦绒”“厦扎”“索康”“霍康”“阿沛”等家庭。

帕拉家族是西藏著名的贵族世家,属西藏五大“第本”贵族世家之一,这些贵族世家地位仅次于历代达赖家庭构成的亚谿家族。距江孜镇不远的班觉伦布村的帕拉庄园,以规模和实力,曾名列西藏十二大贵族庄园之列。历经了特殊的年代,它仍完好保存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以上的大贵族系列和普通的贵族家庭、僧侣贵族家庭一起,形成了西藏的贵族统治阶层。这些贵族家庭,逐渐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社交礼仪,以此彰显着他们与众不同的高贵存在。在普通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的西藏,仅占人口5%的贵族,却以庄园名称或活佛封号等为姓氏。此外,为了提高、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贵族家庭之间常常互结婚姻,攀连门第,从而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直到20世纪中叶,西藏的贵族统治气数才尽,这段历史终于降下了帷幕。阿旺伦珠达吉撰写的《秘史》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曾感慨道:“高贵的终归衰微,聚集的终于离分,积攒的终会枯竭。今日果然!”这话用在西藏贵族阶层身上,实是再贴切不过。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藏贵族统治的消亡才半个世纪,时至今日,在普通藏族人的心中,那段特殊的记忆犹未完全抹去。在西藏,等级观念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古时内地曾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藏族亦有“只要男儿有本事,甘丹法座没有主”的民谚。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佛陀“众生平等”的理想,最终必将与现代文明的理念在雪域大地上殊途同归,开花结果。 HDdpaGr59ROpKA2rgIPuINEql0SuG6NT1Y2/wuqWaMLH7ANUvWDr3OgVM93Rc1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