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乘愿再来的圣者活佛

活佛的称谓

内地对藏传佛教的僧侣不分地位高低,一概称为“喇嘛”,进而把藏传佛教叫作“喇嘛教”。与此类似,在内地,人们把藏传佛教中按照转世制度转世的僧侣或修行人一律呼之“活佛”,把这种转世制度称为“活佛转世制度”。“活佛”一词虽简洁形象,但却失之准确,容易使人顾名思义,产生误解。按照藏传佛教的说法,汉语俗称的“活佛”是指降生为人而生活在人间的佛或菩萨,实际上应当译为“转世尊者”。在藏地对“转世尊者”有多种不同的尊称,最为常用的有“朱古”“喇嘛”“阿勒赫”“仁波切”等。

“朱古”就是化身的意思。这个称谓系根据大乘佛教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之说命名。藏传佛教认为:法身不显,报身时隐时现,而化身则随机显现。所以,一个有成就的正觉者在他活着的时候在各地利济众生,当他圆寂后,可以有若干个化身。由此看来,“朱古”是多种称谓中表达活佛所蕴含的深奥义理和精神境界的唯一准确、全面的称谓,是活佛的正统称谓。“喇嘛”本意为上师,还含有至高无上者或至尊导师的意义。随着活佛制度的形成,“喇嘛”这一尊称又逐渐成为活佛的另一重要称谓。“阿勒赫”,从字面上看只是一种表达恭敬的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安多藏区以“阿勒赫”一词来尊称活佛,从而完全代替了“朱古”和“喇嘛”。“仁波切”,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信徒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信徒们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准备开法会的喇嘛。开法会时众僧诵经的声音很具威力。据说诵经也要经过专门训练,藏传佛教密宗修炼的很重要一项就是修炼声音。学习者的饮食极讲究,不能吃陈旧的酥油和肉食,不喝浓茶和酒,把蜂蜜和新鲜酥油搅拌在一起,加热煮沸后定量服用。诵经者要在山谷、山崖及流水击石的地方进行练习。

活佛转世制度的起源

活佛转世是为解决教派和寺院首领传承问题而创立的一种方式。在转世制度创建以前,西藏各大教派的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父子或家族传承,一种是师徒传承。

父子传承的代表是宁玛派。由于这个教派可以娶妻生子,所以施行子承父业的制度。宁玛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三素尔”,就是祖孙三代。宁玛派祖庭为雅鲁藏布江南北两岸的敏珠林寺和多吉扎寺,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这两座寺院分别以父子世袭和翁婿相传为惯例,甚至敏珠林寺至今还是父子世袭制。家族传承的代表是萨迦派。萨迦派第一位祖师是衮噶宁波,他死后将寺主传给次子索南孜摩,为第二位祖师,索南孜摩卒后又将其位传给弟弟扎巴坚赞,称第三位祖师。扎巴坚赞死后又将法统传给其侄衮噶坚赞,衮噶坚赞再传给侄子八思巴,为萨迦第五位祖师。师徒传承的代表是噶当派,其祖师仲敦巴,收有很多弟子。他在世时修建了热振寺,卒后将热振寺传给弟子贡巴哇继承。之后的几百年间,其教法传承都是师徒相传。

无论是父子或家族传承,还是师徒传承,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独立的寺庙经济出现之后,家庭内部或弟子之间为继承寺主的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直接影响到一个寺院或整个教派的兴衰存亡。在这种情况下,活佛转世制度应运而生。

据《青史》记载,公元1283年,拉萨西北群山中的楚布寺,法号呜咽,佛幡低垂,寺主噶玛拔希已处于弥留状态。突然噶玛拔希睁张双眼,盘腿坐了起来。他把弟子邬坚巴叫到跟前,语句清晰地说:“我要暂时离开这里,我死后,在远方的拉堆,一定会出现一名继承黑帽派密法的传人,在他未来之前,你就暂时作为佛的代理。”说完,他摘下头上的金边佛帽,戴在邬坚巴的头上,旋即圆寂。

噶玛拔希在遗嘱里,立誓要再来人间,继续调伏众魔、化度有情。嘎玛拔希圆寂后,弟子邬坚巴按照他生前的预示和遗愿,在后藏贡塘找到了他的转世灵童让迥多吉。噶玛派追认都松钦巴为第一世噶玛巴,噶玛拔希为第二世噶玛巴,尊让迥多吉为第三世噶玛巴。让迥多吉的弟子扎巴僧格成为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的创始人,扎巴僧格圆寂后,也用转世方式寻访到了贝耶歇为第二世活佛。此后两大活佛系统分别称噶玛巴黑帽系和噶玛巴红帽系,其中红帽系活佛转世至第十世时,由于十世却珠嘉措唆使廓尔喀部入寇,后被中央政府禁止转世;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袭下来,明朝时,黑帽系活佛噶玛巴被明永乐皇帝封为明三大法王之首的“大宝法王”。黑帽系活佛至今已转世至第十七世噶玛巴,驻锡楚布寺。噶玛巴既是活佛转世制度的开创者,其本身也是转世次数最多的一个活佛转世系统。

活佛转世制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一是能够保证选中健康、聪明的灵童;二是灵童坐床后以活佛面目出现,从而继承了历代活佛积累的威望和前世活佛的社会关系;三是比起兄弟、子侄和弟子来,对灵童更容易采取严格的教育,将其培养成宗教领袖。

活佛转世制度创立后,藏传佛教其他各教派甚至包括苯教都纷纷效仿,相继建立起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活佛转世系统。虽然同称活佛,但不同系统的活佛有大小之分,地位有高有低。地位最低的活佛,一般不担任重要职务。这类活佛的称号,有的是考取格西学位获得的,有的是出钱捐到的。这类活佛随时可以产生,也随时可以停止转世。地位稍高一些的是担任大寺院扎仓(经院)和中等寺院的堪布的活佛。在经学上有很高造诣的人,经本寺最高活佛指定,就可担任扎仓的堪布,成为扎仓活佛。比扎仓活佛地位高的,是担任宗派领袖、大寺院寺主和某些特殊职务的活佛,他们被视为大活佛。

生死轮回图,藏语称“斯巴霍”。“斯巴”意为“生死轮回”,“霍”是汉语“画”的假借字。画面上一个棕色的凶恶阎摩抱着巨大的轮,巨牙獠齿衔着轮的上部,象征着轮回中的六道众生都不能逃脱死亡的控制,整个构图呈圆轮图式,内外共分四道圆层。生死轮回图作为佛教教理示意图,常画在佛教寺院的墙壁上或唐卡上。大部分密宗寺院的入口处都有一幅生死轮回图的大壁画。画在唐卡上的生死轮回图往往用作静修时观想的工具。

地位在大活佛之上的是摄政活佛。摄政活佛,藏语称作“杰旺古曹”,意思是达赖喇嘛的代理人,是指达赖喇嘛成年以前代理达赖职务的转世活佛。摄政活佛的地位仅次于地位最高的活佛达赖和班禅。地位较高的活佛,一般都要经过中央或西藏地方的册封。据有关资料记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仅由清朝中央政府在蒙藏地区册封为呼图克图,在理藩院注册、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就有160名之多。创建于15世纪的格鲁派,不仅广泛采用了活佛转世制度,同时对活佛转世制度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一整套传统仪轨、历史惯例和完备的活佛转世理论。其中尤以达赖、班禅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的影响最为深远。

班禅新宫。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罗布林卡,是达赖喇嘛的夏宫;扎什伦布寺,是班禅的冬宫;贡觉林卡,是班禅的夏宫。这类事,你只有走一次西藏才能真正领悟。

达赖班禅转世系统

五世达赖喇嘛觐见顺治皇帝(布达拉宫壁画)。

达赖喇嘛的称号始于1578年。当时哲蚌寺的法座索南嘉措应土默特蒙古首领顺义王俺答汗之请到蒙古地区弘扬佛法。俺答汗赠索南嘉措尊号“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其中,圣,表示超出世间;识一切,是藏传佛教对在显宗方面取得最高成就的人的称号;瓦齐尔达喇,梵文意为执金刚;达赖,蒙古语意为大海;喇嘛,藏语意为上师。明神宗于1587年颁发敕命“番僧答赖准升‘朵儿只唱’名号,仍给敕命、图书”,这是明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答赖)的正式赐封。索南嘉措为三世达赖喇嘛,追认根敦朱巴为一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为二世达赖喇嘛,从此开始了达赖喇嘛转世系统的传承。1652年,清朝建立不久,五世达赖动身到北京朝见。次年清朝中央政府正式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赐金印金册,从此树立了达赖喇嘛在西藏最为崇高的宗教地位。

班禅的称号始于1645年。公元1642年,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率兵进藏,消灭了格鲁派的敌对势力藏巴汗政权,将西藏的政权献给五世达赖喇嘛。1645年,固始汗向扎什伦布寺的罗桑确吉坚赞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并将后藏部分地方划归他管辖。尊号中的“班”字是梵文班智达的缩写,意为通晓五明学的学者;“禅”字是藏语禅波的缩写,意为大或大师;“博克多”是蒙古语,意为睿智英武的人物。罗桑确吉坚赞为四世班禅,追认宗喀巴的大弟子克朱杰为一世班禅,索南确朗为二世班禅,罗桑丹珠为三世班禅。正式形成了班禅活佛转世系统。

十一世班禅。

1713年,清朝中央政府派钦差到扎什伦布寺,照封达赖喇嘛之例,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意为珍宝。同时,赐予金册金印,标志着班禅活佛转世系统在宗教上和政治上取得了与达赖喇嘛转世系统相同的地位。

寻访和认定灵童的仪轨

由于活佛转世降生到了凡人家中,需要通过寺院派人去寻访才能找到。寻访到的儿童经认定后,称为“转世灵童”,举行坐床仪式后,始称为“活佛”。在如何寻访和认定灵童方面,藏传佛教逐渐演变出了一套颇为神秘的程序和仪轨。

转世活佛的等级不同,寻访和认定灵童的程序和仪轨也有繁简之别。全套的程序和仪轨,主要包括预示、占卜、降神、观湖、推断、寻访、宿通、认定等步骤。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通过这些程序和仪轨,由世俗统治者单独或与宗教统治者共同直接指定大活佛的转世灵童。

预示: 转世程序首先要研究活佛的遗嘱或暗示。有的活佛圆寂前,明确预示自己将在何方再次降生。三世班禅罗桑丹珠圆寂前,曾向大弟子克珠桑结益希提示,他将很快在拜哇地方降生。也有的活佛以暗示的方式给予预示。六世达赖写过一首诗:“请求白色仙鹤,借我凌空双翼;并不高飞远走,理塘一转就回。”人们认为,这是暗示他将在理塘转世。

占卜、降神、观湖: 对那些没有留下遗嘱或其他预示的活佛,就有必要进行占卜、降神和观湖。格鲁派采用活佛转世制度后,普遍将占卜作为仪轨的一环。1941年,摄政热振活佛由占卜确定九世班禅已转世在东方。十三世达赖圆寂时,其弟子在他住所的屋顶上点燃烟火,观察烟飘的方向,用烟卜方式确定灵童将在东北方降生。从五世达赖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降神的护法喇嘛,称为“垂仲”。清代正式确定了西藏的四大护法寺:一是乃穷寺,二是拉穆寺,三是噶东寺,四是桑耶寺。每个寺里的专职护法称为“古甸巴”,意为“神师”,即垂仲。凡大活佛转世,都要请护法降神。十二世达赖圆寂后,噶厦政府请桑耶寺的垂仲降神,指示灵童在东南方向转世。加查的拉姆拉错被认为是观相之圣湖,据说此湖能够显现出灵童及其家乡的影像。十三世达赖圆寂后,热振活佛前往圣湖观相,从显影中看到一家农户,在路的尽头,门前有一株柳树,门旁拴着一匹白马,树下站着一个怀抱小孩的女人。热振活佛命人将自己所见详细画出,然后按图寻访到了转世灵童。

观相湖拉姆拉错。寻找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时,均要前往该湖观相。据说若心虔诚就能在此看到自己的前世来生。

推断: 根据预示、占卜、降神、观湖等环节所获得的信息,一般能推断出灵童家乡所在的方位、地貌、特殊标志和家庭情况;还能推算出灵童的属相、年龄、生辰、生理特征等。由此决定何时开始寻访,去哪寻访。

寻访: 藏传佛教认为,活佛转世距活佛圆寂大约一年时间,也有两三年的,但最长不超过七年。做出寻访决定后,寺院就派人朝推断的方向分几路去秘密寻访灵童。凡达赖喇嘛、班禅大师等大活佛转世,在寻访前,先要举行仪式、诵经祈祷。参与寻访的,除了主持寻访的高僧活佛外,还有平时随侍前世活佛的人,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

宿通: 宿通指能够回忆前生之事、认出前生熟悉的人与物的能力。测试宿通能力是认定灵童的一个重要步骤。藏传佛教认为,真灵童能够认出自己前世用过的物品,记得自己前世诵过的经典,认识自己前世接触过的人。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为灵童时,自称是前世达赖,辨物时准确地挑出了三世达赖的乘马、念珠和经书。七世达赖1714年经德格去青海,一些认识六世达赖的人来拜访他,他对待他们像以前就认识一样。

以上这些步骤,其实都与古老的巫术有关。寻访和认定灵童的程序和仪轨,充满苯教和民间宗教的观念和形式,容易为雪域信众所接受。印度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都没有转世制度,唯独藏传佛教产生了活佛转世制度,无疑是与古老的苯教和民间宗教在西藏盛行有关。

虽然有了一套完整且比较规范的寻访和认定灵童的程序和仪轨,但这并不能杜绝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灵童的寻访和认定,以使灵童出于自己的家族。元明两朝,大活佛的转世灵童多出自王公贵族、宗教上层的族属姻亲。

清朝政府为了革除弊端,加强对活佛转世过程的控制,于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创建了金瓶掣签制度。

十世班禅坐床典礼。

十世班禅在讲经。

布达拉宫的“德阳厦”,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

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大皇帝为求黄教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找活佛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牙签牌上,放进瓶内,选派有学问的活佛,祈祷七日,然后由众呼图克图会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正式抽签认定。

金瓶掣签制度,完善了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此后,驻藏大臣、寻访灵童负责人要将掣签所得灵童的情况报告中央政府,经中央政府批准后才能举行坐床典礼。为此,清朝特制了两个掣签金瓶,一个用于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认定,存放于大昭寺(后移至布达拉宫);另一个用于确认蒙藏大活佛、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存放于北京雍和宫。如果仅有一名灵童候选人时,也可经中央政府同意,免予掣签,直接认定。金瓶掣签制度正式设立后,有一条规则在西藏得到默认,即达赖喇嘛必须来自卑微阶层,不得具有强大的贵族家庭背景。自清王朝至民国的200多年间,仅西藏一地,就有格鲁、噶举、宁玛三派的39个活佛转世系统的70余名大活佛通过金瓶掣签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用金瓶掣签认定的是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 xXNNc5DatWUoiiZhMDwUk8nVKx2UnW/XggnT4QW7k66ZTlbzWzCrCQl26rYRxU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