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菀在北京经营着一家建材商店,生意一直不错,小有财富。然而,她的情绪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动不动就发脾气,时常一个人暗自哭泣。她认为身边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自我价值感非常低,常常感叹生活过得毫无意义。
这段时间,林菀感觉自己已经无法控制情绪,每次情绪发作时就好像变成另一个人。她满脑子想的都是丈夫如何亏待她、骗她,甚至认为婆婆和丈夫就是自己的仇人,母子俩一直都在对付、坑害自己。
情绪来时如洪水猛兽,令她百般纠结;情绪去时,她又感觉自己好像疯了,不知为何会变成这般模样。这令林菀痛苦不堪。
其实,林菀之所以这样,与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
林菀出生在一个物质富足的家庭,父亲算得上当地的成功人士,但性格暴躁,唯我独尊,对林菀的管教非常严厉,经常责骂斥责,有时也会打她。母亲的脾气也不好,经常跟父亲吵架,气急之下就打骂林菀。
林菀从小就很怕父母,担心他们一不顺心就拿自己出气。
到了青春期,父母对林菀的管教更加严苛,不允许她单独出去玩,不管接触的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规定放学以后必须准时回家,不许到处乱跑。这使得林菀从小就很乖顺,不谙世事,爱幻想。
刚刚工作那会儿,林菀结交了第一个男朋友,虽然父母明确表示反对,但她终于“勇敢了一次”——第一次反抗父母。
在父母的责骂声中,林菀离开了家,开始与男友同居。前面两个月,两人的关系还算融洽,之后就开始争吵不断。男友变得喜怒无常,时常骂她、羞辱她,甚至动手打她。她要离开他,他又开始忏悔,跪下来求她,情真意切,痛哭流涕。
每当这个时候,林菀就心软了,想到平时男友对自己真的很体贴,所以就选择了原谅。
这是林菀的初恋,她真的很珍惜这段感情。然而,男友总是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处处体贴她、关心她,坏的时候简直不可理喻、不近人情。就这样,他们在一起相互折磨了6年,林菀再也无法忍受,最终提出分手。男友当然不愿意,但她决心已定。
林菀逃离了那座城市,孤身来到北京。两年前,她结识了现在的丈夫,他们很合拍,对彼此也有好感。她觉得这个人很可靠,性情温和,随着接触的增多、好感的增加,两个人确立了恋爱关系。第二年,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婚姻和爱情毕竟有所不同,林菀不再无忧无虑,而是被琐事、压力纠缠和困扰。这也勾起了她的回忆,影响了她的情绪——她之所以来到北京,就是想与过去做个了断,摆脱心中的阴霾。然而,这个阴霾越来越重,越想忘记,越挥之不去。为此,她常在梦醒时分轻轻抽泣,还会莫名其妙地对丈夫发火。
丈夫不理解林菀为什么会这样,关心地询问,可是她又不愿意讲,怕丈夫知道她的过去。有时丈夫保持沉默,她就更火大、更伤心——她会不知不觉地拿前任与现任做比较,总觉得现在的丈夫没有前任对她那样体贴、细心。她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
婆婆现在独自居住,母子两人自然会相互关心。考虑到母亲一个人生活可能会孤独,丈夫就经常打电话问候,陪她聊天。
就因为这一点,林菀非常烦恼、生气,认为婆婆抢走了丈夫对她的爱。渐渐地,她的嫉妒发展成猜疑,认为两个人如此频繁地通电话是在合谋要害她,开始怀疑丈夫当初与自己结婚是有所图,确切地说是为了她的钱。
冷静下来后,她也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可理喻,但就是无法自控。
不可否认,林菀的遭遇是不幸的。过严的家庭教育,缺乏温情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单纯无知的心,也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她的不幸经历。
透过人格特征,基本可以判断她的前男友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可是她并不了解,忍受了6年不堪回首的折磨。在这6年中,她始终按照他的意愿做事,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几乎丧失了自我。同时,她还忍受着他的暴力、精神折磨。
虽然林菀猛然觉醒,断然离去,然而,她这样单纯如白纸的一个人已经被偏执的前男友所影响,她的人格被同化了,变得敏感、多疑、自我为中心甚至是神经质。她的依赖性非常强,希望被关注,但几乎不愿相信任何人。
其实,林菀表现出来的是典型的创伤后遗症,带有很强的偏执色彩,既跟别人较劲,也跟自己较劲——以往的不幸,在她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大多时候,她在本能地压抑对这件事情的气愤与恐惧,而结婚后的家庭生活则激起她对那次创伤的回忆,以至于无法自控。
客观地说,有过异常痛苦的经历,这个人可能会产生一点儿偏激的想法,这是正常的。但是说说狠话、发泄一下就算了,我们千万不能让这些痛苦停留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使之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同时,不能自我怀疑,更不能失去信任的能力。
在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心理问题就是不信任。一个人如果不信任这个世界,就等于把自己隔离在这个世界之外,偏执、孤独、焦虑、痛苦就会随之而来。
我们需要内省,正视自己的心理障碍,主动接受治疗并做好自我调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从阴霾中走出来,成为心灵上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