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的追爱方式取决于对方的“文化背景”

很多人认为,爱上一个人只与爱情有关,与一切外在条件无关——我爱你,只因为被你身上的某种特质所吸引,遇到你时就会怦然心动。

然而,人也是一种观念动物,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态度。实际上,爱情算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背景、条件、文化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爱情观,这些因素可能让每个人以不同的形式或方式来表现爱、感受被爱。

比如,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受西方婚恋文化的影响就会崇尚浪漫主义,追爱方式更大胆、热烈。接受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人,婚恋观则比较保守,虽然内心强烈地爱着一个人,但追求方式比较含蓄,不会太过张扬。

再如,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有学识、有气质、有书卷气,追爱方式也比较浪漫文雅,但更注重心灵相通。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简单、粗犷,说话方式直接,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又如,学习理工科的人更为理性,思维性、做事目的性强,追求方式也较为直接。学习文史科的人感性、敏感,更注重内心感受,追求方式讲究浪漫和文艺。

这些文化背景,决定了我们选择追求爱情的方式不同,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不过,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追求者的表达方式重要,被追求者的感受更重要。

你热情奔放,遇到心仪的人就大胆热烈地去追求,可是对方保守、含蓄,那么你的“狂热”追求不仅无法打动对方,还可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心想要逃跑。

你较为理性,更为直接,遇到喜欢的人就直截了当地说“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可是对方的感情细腻,喜欢浪漫的追求方式、仪式感十足的表白,那么你追爱的成功率会大大下降。

爱情是相互的,你的追求方式取决于对方的背景、文化、条件等。如果你不能正视这种差异,爱情前进的步伐就会被阻碍。

25 岁的邵峰是一个文艺青年,因为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父母的熏陶和影响下,他从小就带有书卷气,喜欢看书,也喜欢思考人生。他学的是文学,后来在一所中学当老师,除了工作就喜欢到处旅行。

对邵峰来说,诗和远方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诗情和画意,它不是生活的调剂品,而是必需品。生活中,他总是说出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唯美的诗句。对于爱情,他认为应该是浪漫、唯美的,比如两个人一起感受星空大海的辽阔,一起漫步在开满鲜花的田野中。

一次旅行中,邵峰遇到一个女孩张晓,她长得甜美,微笑时带着两个小酒窝。邵峰知道自己沦陷了,被张晓深深吸引住了。于是,邵峰展开自己的追爱之旅:邀请张晓看星星、看月亮,说一些关于爱情的优美句子,念一些唯美浪漫的诗句;他还在微信里跟张晓谈诗词歌赋、人生理想,谈自己旅行的一些感悟。

邵峰以为张晓喜欢这样的浪漫和文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张晓果断地拒绝了他,表示两人并不合适。

没错,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喜欢风花雪月,以及像邵峰这样的文艺青年。张晓出身普通家庭,父母是普通工人没有太多文化,但是经常教育她从小要朴实、踏实。张晓虽然身体柔弱,但是内心坚强无比,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医科大学。她知道诗和远方很惬意,风花雪月很浪漫,但爱情不仅仅只是表现出这些形式,更应该是陪伴、信任、责任等。

邵峰的追爱行动失败了,原因在于两人的爱情观存在较大差异,也在于他并未了解张晓的需求和感受。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

不同专业的告白和情书大相径庭,带有非常强烈的文化色彩。比如,法学专业的告白:我以爱之名判你无期徒刑,在我心里执行;心理学专业的告白:我尝试解释看到你时微妙的心理,却发现凭我所学无法分析,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心情就是——我喜欢你;编导专业的告白:你可以帮我拍一个长镜头吗?时长一辈子,不需要蒙太奇;考古学专业的告白:你在北京周口,我在云南元谋,拉起你毛茸茸的小手,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些文字颇有打趣的意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真的颇有意义。我们追求心仪的对方,说上一句类似带有文化色彩的情话,难道对方不会心动吗?

28 岁的沈从文遇到 18 岁的张兆和时,就被这个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的小姑娘所深深吸引。沈从文是个文人,感情热烈奔放,而张兆和也是著名的才女。

为了追到张兆和,沈从文开始给她写情书,内容真挚而热烈,表达自己的爱和情感,如:“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你不用来信,我可有可无,凡事都这样,因为明白生命不过如此,一切和我都已游离……”

最后,张兆和被沈从文的一封封情书所打动,两人成就了一段令人羡慕的爱情故事。试想,如果沈从文追求的对象换了,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女子,结果会怎样?恐怕不是读不懂他的情书,就是被他的热烈吓跑了!

爱情无关其他,但又与彼此的文化、环境、背景差异有关。爱情不讲条件,但又讲究门当户对、志趣相投——文化背景不同的爱情,结果一般都很难美满。

所以,我们要勇敢地追爱,也要以对方的条件和感受为标准。我们要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爱情观,然后选择相应或相近的方式追求,如此一来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虚假、逢迎、迁就。投其所好和逢迎迁就有着本质的区别,否则就算你打动了对方,赢得了爱情,之后也不可能永远逢迎迁就。一旦你恢复如初的本性,差异性就会显露出来,自然而然会发生矛盾,最终导致爱情失败。 oSJq0I2d16vK0mG78ciWJ9cBk5eAYE5sDQy8GB6SH2fcWrUcSy6ypsKFIv7hDAj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