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凉之都

武威的历史过往丰富多彩,还有很多别称,“凉州”是人人皆知的一个,“姑臧”也很有名,历史粉知道的居多。还有“五凉古都”之称,对于当代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因为,五凉所处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混乱分裂时代,其时天下大乱,国家分裂动荡数百年,华夏文明数度面临断裂危机。所以,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梳理略显杂乱,难倒了很多人。

作为丝绸之路必经通道的河西走廊,在历史的大变革大迁移中,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继承并弘扬了华夏文明,在关键时刻肩起了延续文明薪火相传的重任,在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持续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于乱世之中还开创了辉煌灿烂的五凉文化。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在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中评价河西走廊在特殊时期的重大贡献时曾盛赞:“……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了解五凉文化的渊源,就必须从五凉之国说起;而厘清五凉,则要先梳理五胡十六国和魏晋南北朝这两个历史时段,以及中间发生与形成一系列历史政治事件和朝代更迭的相关脉络。

五凉国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史中犹如沧海一粟,只是位于河西走廊的五个小小的割据政权。在五凉先后割据前,整个中华版图还是西晋司马家的天下,河西走廊也不例外。西晋“八王之乱”致使古中国陷入异常混乱的局面,也加快了西晋灭亡的脚步。西晋的腐败让始终觊觎中原的匈奴再次崛起,先攻破洛阳掳走晋怀帝,316年又趁乱攻陷长安,西晋政权存世仅五十一年便宣告灭亡。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历史步入东晋十六国时代。地处江南的东晋与多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同期存在,五胡十六国形成了早期的南北朝对峙。

武威大云寺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因为其中主要政权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所建,故称五胡。十六国(304—439)前后延续一百多年,在这期间,北方的战乱基本上就没消停过,你方唱罢我登场,建立国家、称王称帝的频率简直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随意。而所谓十六国只是北方比较大、比较有影响力的十六个小国,实际上还有其他更小的政权没有算在内,当时整个北方各种大小势力相互攻伐兼并,可以想象是何等混乱了。

有些史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东晋十六国,有些叫两晋南北朝,还有叫魏晋南北朝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多种叫法难免使我们对这段历史产生混乱,还容易与后来的五代十国混淆,的确是古代史上最令人晕头转向的一段过往。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仍然有好几种看法。

西晋八王争权致使五胡瓜分中原,东晋在江南复兴,又为南朝建立创造了条件,著名的历史事件“衣冠南渡”就是指东晋建立,士大夫阶层集体大规模迁移南方的事情。东晋比起西晋存续的时间要长,有一百年出头,同时期北方正是十六国时代,相对于北方小国间的战乱连绵,南方的东晋要安定平稳许多,这也是后来南朝四国持续繁荣富庶的根本原因。再之后,东晋灭亡,十六国相互兼并,南北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五凉即两晋十六国时代的五个政权,分别为: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五凉政权主要活动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地区,后专指甘肃一带。唐张九龄《益州长史叔置酒宴别序》:“前拜小司马,兼拥旄于五凉。”唐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马疾飞千里,凫飞向五凉。”这些诗句中的五凉,指的就是河西走廊。

前凉,作为十六国中的强盛大国之一,史学界认为是由汉族人张轨所建。历九主,共七十六年。即从晋永宁元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至秦建元十二年(376)悼王张天锡被迫出降前秦止,是十六国中享国最久的国家。也有反对意见说张轨任职凉州刺史时并未称帝,前凉历史应该从张祚正式称帝算起。事实上,晋惠帝时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而后大筑姑臧城(武威)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的举动,已经充分说明此时的张轨就具有了称霸本质。张轨执掌凉州时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永嘉之乱中天下分崩,独张轨贡使不绝,并遣将北宫纯勤王赴难。洛阳沦陷(311)后,中原和关中地区士子文人大量流入凉州寻求庇护。张轨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置晋兴郡,以处流民。愍帝即位长安时,张轨又遣将宋配助卫京师。

314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西晋亡后,张氏世守凉州,长期使用晋愍帝的建兴年号,虽名晋臣及向数国称臣,但实为独立的割据政权,并不属于东晋的地方政权。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353年张重华死后,王位落入张祚之手,354年张祚称帝,改元“和平”。张氏此前并未称帝,但事实上已然拥有独立主权,具备了立国条件,“前凉”起始由此算是合理的。此后张氏宗室内乱不绝,凉国大姓也起兵反抗。十年争权夺位的斗争,使国势大衰,到张天锡时已失去今甘肃南部。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张天锡后来到了东晋,得了个官,死后被“封”为归义侯。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更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地区。

后凉的建立颇具传奇性,由十六国时期略阳(今甘肃平凉地区庄浪县)氐族人吕光建立。吕光同前秦国主苻坚同为氐族,其父吕婆楼在苻坚还未成为前秦国主时就是苻坚最忠心的部下,在苻坚篡位称王的过程中,更是全力相助一路追随,位居太尉之职,成了前秦的开国重臣。吕光从小生长在官宦之家学就文武双全的本领,青年时期便以深沉、持重、喜怒不形于色而得到前秦朝臣重视。苻坚麾下的著名谋臣王猛发现吕光是个人才,便把他推荐给苻坚。吕光初出茅庐就出任了美阳(今陕西武功)县令,后逐步被提拔为鹰扬将军。吕光不负王猛和苻坚的厚望,他追随苻坚南征北战,在战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了前秦大臣的交口称赞。

382年9月,苻坚在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后,又想经营西域。于是,命吕光为特使持节、都督征讨西域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组成了一支由七万步兵,五千骑兵,号称十万大军的西征大军,准备统一西域。吕光的西征大军阵容强大,仅将军一级的高级官员就有姜飞、彭晃、杜进、康盛等。另外,陇西、冯翊、武威、弘农等郡有名望的人物如董方、郭抱、贾虔、杨颖等也作为助手参加了西征军。

383年1月,淝水之战前,吕光告别苻坚,离开长安。在淝永之战进行的同时,吕光也在龟兹和西域联军鏖战。两年后,当吕光统一西域全境,用两万匹骆驼组成的浩大驼队载满千余种珍奇的西域货物,并带回一万多匹西域骏马和数千西域乐工时,苻坚已在淝水之战中惨败,羌族人姚苌趁乱杀主夺位。而吕光所效忠的前秦,也由姚苌所建立的后秦取代。故主不在,家国无存,吕光满心焦虑中率军东归,心里大约也是七上八下的。

失去苻坚压制中原大乱,很多之前慑于前秦强盛的小国又开始了互殴模式。当时前秦旧臣高昌太守杨翰等人唯恐吕光回朝篡权,建议凉州刺史梁熙尽早下手伏击吕光于关外高昌谷口,但梁熙犹豫不决。吕光风闻杨翰等欲对自己不利,也不敢贸然往前,在关外徘徊不定。吕光麾下将军杜进等都是能征惯战之人,见此情形鼓动吕光把握时机,趁对方意见尚未统一举兵攻占凉州,先站稳了脚跟再做打算。吕光此时别无他选,也只有夺取凉州这一条路还算前景光明,便听从部将建议直取凉州。吕光所率军队乘胜而来锐不可当,敦煌太守姚静不战而降,为吕光东进河西走廊大开方便之门。梁熙后知后觉,听闻吕光入关急忙组织人马抵挡,但已经来不及了,两军在酒泉交锋吕光大胜,附近胡夷各部纷纷归降。武威太守彭洛见大势已去,活捉了刺史梁熙,迎接吕光大军入驻姑臧城。吕光自此据姑臧为主,自称凉州刺史、护羌校尉。

史书中记载,吕光占领姑臧时还不知道苻坚被害的消息,直到一年后苻坚的死讯才传到姑臧。吕光与苻坚并不单纯是君臣关系,还是很要好的朋友,听闻苻坚遇害悲痛难抑,遂下令所部为苻坚披麻戴孝举行国丧,隔空吊唁早已死去多时的旧主,并改元大安,尊苻坚为文昭皇帝,自封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等一系列称号。

吕光落脚姑臧后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先后遭到前凉残余势力及地方小政权攻击,以及自己的部下相继反叛等糟心事,河西走廊那段时间到处都是战争,吕光只得四处征战,历时数年才平息乱军统一了凉州,于386年称王。之后十年是吕光励精图治、拓展疆域的奋斗积累期,待到396年6月,吕光升号为天王,建国大凉时,后凉达到全盛,统治疆域同前凉略同。吕光政权史称后凉,共存在十八年。

北凉,是颠覆吕光后凉的一个新政权,先期由吕光旧部建康太守段业反叛而建,后被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沮渠蒙逊所篡取。史学界对北凉建国持两种看法,一种以蒙逊堂兄沮渠男成拥立段业称凉州牧,并改元神玺为立国之始(397)算起,另一种则从沮渠蒙逊夺位称张掖公时以为开始(401)。后凉的建康在今张掖市高台县,段业时任太守,在沮渠男成支持下反叛吕光,后沮渠蒙逊离间堂兄与段业的关系,段业中计斩杀男成,蒙逊反以此为借口纠集族人攻灭段业,夺得兵政大权正式称王。

北凉初建都张掖,412年迁都姑臧(今甘肃武威),统辖张掖至武威两郡,并与建国稍晚一些的西凉与南凉互不服气,时常发生战争。沮渠蒙逊于433年去世后,由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北魏攻打姑臧,牧犍被迫出降,北凉亡国。蒙逊另一个儿子沮渠无讳率领残部西行出关至高昌,建立高昌北凉,一般认为高昌北凉已脱离五胡十六国时代范围,很多史料中并不承认其为北凉政权延续。460年高昌北凉为柔然所攻灭,无讳弟沮渠安周被杀,高昌北凉亦亡之。北凉共存世三十九年,算上高昌北凉也仅有六十四年。沮渠蒙逊在位的二十二年里,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西石窟文化,天梯山石窟公认为中国石窟文化鼻祖。

400年,汉飞将军李广后裔李暠建立了西凉王朝。西凉政权是十六国时期为数不多的由汉人建立的小王国。李暠家族世为凉州豪姓大族。《晋书·凉武昭王传》载:“暠,字玄盛,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世为西州右姓。”北凉段业时,李暠曾任敦煌太守。庚子元年(400),自称凉公,改元建初,成为西凉的开国皇帝。传说,李暠身高丈二,膊阔四围,豹头虎眼,每餐储粮一斗,蒸豚二肘,酒量如沧海,力拔山,气盖世,戏剑钺二百斤如举一羽。他生性聪敏,待人宽和,还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对武艺、兵法也颇有研究。

当时,段业叛吕光,建立北凉,任李暠为敦煌太守等职。汉族大地主宋繇系李暠异父同母弟弟,在宋繇等人的极力支持下李暠于敦煌称凉公宣告独立,史称西凉。西凉政权先建都敦煌,后来迁都酒泉,与北凉并立河西走廊。李暠所建的西凉,称臣于东晋,李暠本人接受东晋的封号,设侨郡安置江淮和中州来到境内的中原流民。李暠在位期间,很注意发展农业,史载:“年谷频登,百姓乐业。”他还在玉门、阳关一带屯田,势力远及西域。西凉所辖的河西半壁江山,与沮渠蒙逊统领的北凉一度出现共同繁荣彼此安定的和平局面。李暠被臣民尊奉为兴圣皇帝。

西凉政权历两代三王,共存世二十一年。李暠死后,其子李歆、李恂先后继位,在位时间都不长,并且都没有李暠那样治国安民的本领,也不具备其父威望,反倒奢靡残暴,不顾百姓困苦大修宫室,严刑峻法,致使“人力凋残,百姓愁悴”,统治极不稳定。420年,李歆被北凉沮渠蒙逊杀掉,次年沮渠蒙逊又率兵来攻,李恂据城而守。沮渠蒙逊用大水灌城,西凉都城陷落,李恂自杀,妻女俱成俘虏,被沮渠蒙逊掠至武威。后来,西凉亡国公主嫁于北凉太子沮渠牧犍为妃,因为一场情感纠葛抑郁而死;原西凉皇后囚禁于窦融台终身不改气节,受到武威人民尊敬,窦融台因此还改称皇娘娘台,其名存留至今。

南凉,是与北凉和西凉并存过一段时间的十六国之一,由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所建。都城乐都今属青海境内,在北凉迁都姑臧前,也曾占据过武威,强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南凉存在时间为397年至414年,历三主,共十八年,受西秦偷袭灭国。学界认为,秃发即“拓跋”的异译,而导致南凉灭国的最主要原因却是来自北凉的连续打击,让西秦捡了个便宜。五凉起起落落的恩怨情仇是另一个故事,此处不做赘述,读者朋友感兴趣可去《张掖传》中寻找答案。

武威一直被誉为五凉都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一个白酒品牌叫“五凉春”的,世人皆以为然。到了近几年,有人提出质疑,反对武威“五凉都会”的称号,秉持理由是认为西凉都城并不在武威。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隋末唐初的武威还存在过一个以“凉”为国号的政权,那就是大凉。

大凉存在于617年至619年间,由凉州雄豪李轨占据凉州后建立。凉朝安乐元年(618),李轨正式称皇帝,立儿子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史称大凉政权,外通好吐谷浑,结援于突厥,稳定凉州,成为西北第一霸主。隋朝末年,军阀割据四方,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时的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也召集本郡知名人士曹珍、梁硕、安修仁等共商大计。大家共推李轨为首领,准备反叛。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七月上旬,安修仁趁着夜色率领众多胡人进入内苑城,李轨在城外聚众响应,以助声势,叛军抓住了隋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占据了州城武威,结束了隋朝在凉州的统治。

凉朝安乐元年(618),李轨称王后,声威大震,称雄一方;金城秦兴帝薛举见李轨自立,遂遣兵进攻凉州,李轨派兵阻击于昌松(今古浪县),全歼薛举之兵,并乘胜追击,先后攻克了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市)、罕(今临夏市)等地,河西五郡尽归大凉政权。同年六月,李渊派遣使者招抚李轨,李轨派遣其弟李懋赴长安入朝觐见通好,唐高祖李渊授予李懋大将军之职,随后又令鸿胪少卿张侯德持节册拜李轨为凉州主管,封凉王,赐给羽葆鼓吹一部;唐朝使者到达凉州时,李轨已经称帝,遂拒绝唐朝封号,称臣不归附。

次年,隋朝旧吏虎贲中郎将谢统师、西秦柱国奚道宜等人,并不感念当初被俘、凉安乐帝李轨不但不杀反而重加委任的恩德,心怀不轨,经常与群胡相勾结,引进朋党,排斥凉安乐帝李轨的故旧,致使凉安乐帝李轨亲信故旧逐渐被疏远,君臣离心。唐高祖李渊第二次派遣使臣安兴贵前往凉州,说服凉安乐帝李轨降唐,李轨依旧不答应,安兴贵遂同其弟安修仁起兵政变,围攻武威,五月,安氏兄弟攻克武威,擒拿凉安乐帝李轨,将其押解长安,被唐高祖李渊下令斩首,大凉灭亡。

大凉政权虽然与五凉相隔两百年,建国时间又短,但国号一致,都城俱在武威,即便不算西凉在内,也当得起“五凉古都”称号。毕竟,李轨与五凉国的所有君主们一样,是位列历代帝王名录,得到历史认可的国君,不能因为朝代存续时间短就否定其存在。

再来看五凉统治疆域。前凉强盛时据有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后凉失守河东至三辅一带,但往西却远辖西域诸国及中亚细亚一部分地域。西凉以酒泉为东边境线,继承的后凉疆域广及西域。北凉最强盛的时候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带继前凉之后拥有土地面积最多,整体实力也最强的政权。南凉后定都乐都,盛时控有今甘肃武威一带和宁夏部分地区。

五凉共有十九个国主,其中,前凉张轨、张骏,北凉沮渠蒙逊,西凉李暠在历史上均有褒扬,正是他们的倡导和亲为,五凉文化才得以发扬,成为晋室衣冠南渡后北方文明繁荣延续的有力保障。 VmTsRZIzGSqMbIwTPX8sWJ+xsldLpE85Uw1/dNXo7ecuMvRzS4pH0+BXyUCGRjM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