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养眼,就是养精神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谁都想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大多数人认为眼睛疲劳的原因是用眼过度,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眼部供氧不足,即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养眼,其实就是养精神,精神足了,人看起来更有活力,眼睛也看起来更明亮。

1.眼睛为什么能看见东西

眼睛之所以能看见东西,是由于物体所发出的光线经角膜、晶状体的球面弯曲(相当于照像机镜头凸透镜的屈光作用)形成倒影投射在视网膜上,由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接收后传送到大脑而形成视觉。这种倒像的感觉在大脑中得到纠正,使我们的感觉并不是倒转的形象,而是一个与实际一致的正确形象。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有两类:一类是圆锥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一类是杆状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光线照射在视网膜上,感光细胞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细胞,然后经视神经传入大脑。

杆状细胞和圆锥细胞有着不同的作用。杆状细胞对光线的明暗程度感受力较强,在黄昏或晚上光线暗淡的情况下,更能发挥作用,但由于缺乏精确细致的辨认能力和辨色能力,只能分辨物体的粗略轮廓。圆锥细胞恰恰相反,在白天光线明亮的环境下,它能识别微小精细的目标,并能鉴别自然界的各种颜色。

杆状细胞的功能与维生素A有密切关系,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表现为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视力正常,而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视力较差。

2.读懂眼睛发出的“求救信号”

3.肝开窍于目,脾升清养目

眼,即眼睛,古称目、精明、命门,是“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的重要器官,也是中医临床望诊、察神的重要部位。两目炯炯,双眸黑亮,正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象征;目光呆滞,珠转不润,则是精亏气弱神衰的表现。眼能传神,平送秋波,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深情传递;慈眉善目,多用来描绘心地善良者的眼部形神;贼眉鼠眼,则多用来代指心怀鬼胎者的特殊眼貌。

眼睛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视觉与传神

主司视觉

眼睛具有视万物、辨形状、别颜色的重要功能。《黄帝内经》指出,眼睛的视觉功能正常,主要有赖于肝的气血的濡养,即所谓“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清代医学著作《医宗金鉴》直言眼为视觉器官:“目者,司视之窍也。”目盲,则视万物的功能就不能发挥。

传递心神

眼可传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清代养生专著《寿世传真》指出:“目乃神窍。”因此,望眼神是中医临床望诊中推测神之旺衰、有无、真假的重要内容之一。眼睛活动灵敏,精彩内含,谓之“有神”;眼无精彩,目暗睛迷,谓之“无神”;若病人原本精涸气弱神衰,而目光突然出现转亮,谓之“假神”,乃“回光返照”之危象。

眼睛与脏腑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

眼的视觉功能,虽与五脏六腑之精气充养眼目有关,但主要依赖肝所藏之血的濡养。《黄帝内经》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明代眼科专著《审视瑶函》更明确地指出:“夫目之有血,为养目之源,充和则有发生长养之功,而且不病,少有亏滞,目病生矣。五脏六腑精华,皆从肝胆发源,内有脉道孔窍,上通于目为光明。肝气升运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

肾藏精养目

眼,成之于精,亦用之于精。肾精的盛衰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同样关系到眼睛的形成、发育与衰退。《黄帝内经》提道:“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意思是人至五旬以后,渐趋耳不聪目不明。这正是与肾中精气渐衰有关。

心之使为目

心主行血,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原动力。眼睛发挥其视万物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心主行血和肝主藏血的功能。心气旺盛,则心血充足,目得血之濡养,则可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均由心神所主,且可反应于眼睛,故《黄帝内经》有“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的说法。

脾升清养目

脾主运化,主升清。脾通过其运化、升清作用,将精微物质升运于目,使目发挥其精明视物的作用。若脾虚,不能将清阳之气升运于目,目失濡养,可致视物昏花、青盲夜盲;若眼睑失养,则可见眼睑垂闭、抬举无力。此外,脾主统血,目中血液的运行也与脾的统摄作用密不可分。脾统摄血液的功能正常,则目中血液运行正常,不致外溢。

4.眼疾的病因病机

中医讲:“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眼睛的位置在全身至高之处,只有气血充足的人,眼睛才能神采奕奕。如果他目光炯炯地盯着你,说明他有健康的肝。除了肝病能引起眼部病变外,还有其他种种因素能引起眼部病变,其中以风热外侵、疠气犯目、脾虚气陷、肾精亏虚等为主。

肝肾阴虚

肝为藏血之脏而开窍于目。肝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则可出现视力减退、两目昏花,或夜盲;若肝肾阴虚,不能上滋于目,则目失所养,临床可见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重则晶体浑浊,发为云翳内障。

治疗可用杞菊地黄丸等。

疠气犯目

外感疫疠之气,侵犯头目,多起病急骤,常由一目迅速传为二目俱病,多见患眼白睛红赤,或白睛溢血成点成片,重者可侵犯黑睛,使黑睛星翳簇生。疠气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

治疗拟清热解毒、泻火凉血,尤其要注意隔离,防止传染。

风热外侵

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耳目,多见急性白睛红赤、痒痛兼作、多泪。若风热犯目,兼肝火内盛、内外交攻,则黑睛聚生翳障,状若聚星,伴有疼痛、畏光流泪等症。

治疗拟疏风清热明目,可用银翘散、桑菊饮等加减。野菊花、密蒙花、决明子等适量泡茶代饮,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肝火上攻

肝经气郁化火,气火升动,可上攻眼目。多见黑睛周围抱轮红赤、黑睛上星翳点点;或见眼珠胀痛、视力骤降,伴头痛如劈、恶心呕吐、瞳孔散大、瞳内呈绿色的“绿风内障”。严重者,可发生暴盲。

凡肝火上攻而致目疾者,多伴面红、头痛、易怒等症。治疗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脾虚气陷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清阳不升,水谷精气不得上荣于目。多表现为眼睑下垂、无力抬举,亦表现为视物昏花、目眩、易于疲劳、不耐久视等症,还可表现为冷泪常流。

治疗可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5.眼睛是人体最宝贵的“窗户”

眼睛是肝脏的“门户”

肝脏除了要分解、储存小肠吸收的养分外,还具备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功能,如负责胆汁的生成与分泌以及解毒排泄等,因此肝脏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器官。从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心肝”就可看出,心脏与肝脏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是支援其他一切器官运作、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也就是说,若肺和胃这些器官变得虚弱,肝脏为支援这些器官,就必须得超额运作。于是,与肝脏紧密相连的眼睛也会随之衰弱,出现问题。打个比方,肝脏就像房子的地基,建在地基上的柱子、墙壁、房顶若受损歪斜了,地基的负担就会加重。而地基不稳,甚至是倾斜后,看似与地基毫无关联的窗户也会随之歪斜,导致关不上。由此可见,若肝脏出问题,眼睛也会出现异常。

眼睛是人体运动次数最多的器官

眼睛周围的肌肉一天要活动10万次以上。大家想象一下,除眼睛之外,还有一天重复运动10万次以上的身体器官吗?即便得了感冒,频繁地吸鼻子,一天最多也不过动数十次。哪怕是走路,虽然有很多人以“一天走1万步”为目标,但真正能达到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身体里一天活动10万次的器官除眼睛外,就只有心脏了。眼睛疲劳其实就是眼睛周围的肌肉疲劳,因为眼睛一直在不停息地运动,所以容易出现疲劳。我们若不注意这一点,眼睛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眼泪与眼睛“相濡以沫”

当今社会,在办公楼内上班的人多了起来,干眼症患者也随之增多。干眼症并不单纯使眼睛变得干燥,它还是告知我们生命有危险的信号。原本,人类感觉舒适的湿度平均为40%~60%。可如今的高层建筑通常都关着窗,24小时开着中央空调。若让在里面工作的人看一下湿度计,就会发现其湿度只会有12%~16%。你的办公室如果也在关着窗、由空调管理温度的大楼内,那么办公室内的湿度最多只有16%。这就仿佛将人丢进干燥机中长时间工作,眼睛自然会变得干巴巴的。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身体为保护重要的眼睛,会一直不停地分泌眼泪。长此以往,泪腺终会耗尽力气,然后就出现了干眼症。这可以说是事关性命的严重症状。为什么这么说?位于眼球最外层的是眼角膜,但眼角膜不会直接与空气接触,泪水会将眼角膜包裹住,以防止灰尘细屑进入眼睛。要知道,即便只是一颗细小的灰尘进入眼睛,眼睛也会感觉刺痛、睁不开,从而让人无法集中精神。若在狩猎的原始时代,得了干眼症,就意味着随时有可能被危险的动物盯上,性命不保。现代社会,严重的干眼症意味着不能再用电脑进行工作,从而导致失业。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时有出现,可以说干眼症会让人的生活和工作陷入危机当中。更为重要的是,若没有眼泪,氧和营养也无法输送到眼睛。 EXIKMOFewqo1fym1xZkqZsDDSpjXu+QQ27UUD4JwPXKlw0WhwEhBDuXZ1DOk825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