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其中,国代表国家(或地区,比如欧盟);际代表方向;而贸易表示一种交换活动。

与国际贸易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另一概念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也可称为进出口贸易或海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易活动。二者的联系在于:都是以国家或地区作为主体;都是以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作为客体;都是一种交换活动。区别在于:对外贸易是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具体角度讲的;而国际贸易没有从具体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并非人类产生之初就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治实体即国家的出现;二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出现时,国际贸易才会产生。具体来讲,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原始社会后期的萌芽阶段。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各部落生产的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需求之外,产生了少量的剩余。人们为了获得本群体不能生产的产品,就出现了部落或氏族之间剩余产品的物物交换,这种交换即是国际贸易的萌芽状态。

阶段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际贸易缓慢发展的阶段。

在奴隶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经济,其特点在于自给自足,而在当时,人们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由于当时落后的生产技术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到了严重阻碍,所以对外贸易的内容和规模受到了限制,国际贸易发展缓慢。在奴隶社会,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是奴隶以及宝石、香料等奢侈品。

在封建社会,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越来越多,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外贸易也发展较快。此阶段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交换的商品除了奢侈品外,还包括日用手工艺品和食品,如地毯、瓷器、谷物和酒等。

阶段三: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阶段。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使整个世界市场连成一体。

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着坚实而广阔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开创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生产力迅速提高,物质产品大为丰富,从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开展。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及通信联络的技术和工具都有了大大的发展,使得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此阶段,国际贸易由原先局部的、地区性的交易活动转变为全球性的国际贸易。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此时的国际贸易带有“垄断”特征。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决定着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和商品构成。此阶段,资本主义进行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

产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次经济危机,战争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世界工业生产极为缓慢,1912—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只增长了83%。此阶段,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显著,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13—1938年,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仅为0.7%。

阶段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贸易飞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恢复本国的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再次出现了飞速增长。从1950到2000年的50年间,国际商品出口总值从610亿美元增长到61328亿美元,增长了将近100倍。世界贸易实际价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世界实际GDP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国际贸易在各国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阶段五:当代国际贸易出现新特点和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包括:

第一,跨境电子商务逐渐取代传统的贸易方式。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包括经销与代理、招标与投标、易货与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等,这些贸易方式更多的是出口商和进口商面对面的磋商、谈判和签订合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出现了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使得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电信网络上进行。

第二,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大大增加。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的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量大大增加。

第三,跨国公司飞跃发展,国际市场高度一体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跨国经营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一方面,发达国家加快自身过剩技术、设备和资本的向外转移,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发展中国家单纯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将逐渐减弱,这就要求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加快吸收国际技术贸易的步伐,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技术贸易。

三、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

1.概念的相同

国际贸易,从国家的角度讲,也可称为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国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内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的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强调交易没有跨越国境和关境。

2.交换客体相同

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各经济体之间进行交换的都是商品和服务,即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中国海关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总额8.15万亿元,增长1.2%,占出口总值的57.7%,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7%;其中,玩具、家具、箱包、塑料制品出口保持增长。而我国机电产品生产厂商在出口的同时也将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内其他地区。所以,从交换客体上讲,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以有形商品和服务作为交换对象。

3.交易目的相同

按照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都是利己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国内贸易的厂商和消费者进行交换是为了获得自身利润与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国际贸易的出口商和进口商同样也是以扩大市场规模、获取规模经济和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质量上乘的产品作为交易目的。即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其目的都是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1.国际贸易的难度较大

主要表现为:

①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国际间进行贸易活动必须会遇到差异,必须克服这些障碍,否则就无法恰当地进行贸易洽谈、签约,处理贸易纠纷,进行市场调研。国内贸易虽然也会遇到一些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但差别要小得多。

②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等制度不同。进行国际间商品交换,会遇到须用外币支付且汇率又经常变动,以及各国间度量衡、海关制度均有较大差别等诸多问题,使得国际间商品交换活动复杂化。相比之下,国内贸易就简单多了。

③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各个国家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但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的开展,且很多政策也会因经济形势、执政者的变动而变化。这些政策包括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关税政策,等等,因此,要从事国际商品交换活动,就必须研究这些政策。国内贸易研究的内容要少得多。

2.国际贸易的程序较复杂

一般来讲,国际贸易的流程比国内贸易要复杂得多。以出口为例,一笔出口业务至少要经历从外贸磋商→报价→签合同→备货→租船订舱→装船→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出口报检→出运→缮制单据→结汇→出口退税这13步程序(图1.2),并且每一步程序都比较复杂。

相对而言,国内贸易的流程比国际贸易要简单很多,不需要报关、报检、出口退税、结汇等复杂程序。

3.国际贸易的风险较大

相对国内贸易来讲,国际贸易风险较大,主要包括:

图1.2 出口贸易基本流程图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方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一般与进出口商的信用挂钩,如果进出口商双方的信用良好,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就较小,反之,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则较大。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进出口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不深,在没有提前做好商业调查的情况下,违约风险较大。常见的违约风险包括:拒付、信用证诈骗等。

(2)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中的某一方或与之关联的某一方的过失而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它强调过失行为。主要包括:进口方破产风险、出口方无法按时交货风险、所交货物质量与合同要求不符等。

(3)汇兑风险

汇兑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化而使进出口商利益受损的风险。国际贸易不同于国内贸易的是,国内贸易的货款收付不涉及汇率问题,统一用本币支付。但是,国际贸易的货款收付要涉及货币的兑换问题,那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汇率变动问题。一般来讲,汇率上升对进口方有利,汇率下降对出口方有利。

【案例1-1】

中国某出口方与美国某进口方在2016年7月8日签订了一笔金额为50000美元的出口合同,支付货币为美元,合同签订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为:$100=¥600,合同规定采取L/C支付方式,而信用证到期日为2016年8月8日,此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00=¥500,问: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是进口商受损还是出口商受损?

案例分析:

在本例中,支付货币是美元,而中国出口方最终要将收到的美元转换成本币——人民币,在合同签订日,汇率为:$100=¥600,按照此汇率,出口方在本次交易中获得50000美元×6=300000人民币;但是,在合同到期日,$100=¥500,汇率下降,所以,最终出口方只能收到50000美元×500=250000元人民币。在此过程中,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方损失50000元人民币。

(4)运输风险

运输风险,是指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造成货物损失或人员伤亡,从而给进出口商造成损失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进出口商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一般来讲,货物的运输都要跨越国境,属于长距离运输,货物在此过程中可能遭受各种灾害和事故,其中包括战争、海盗、油价上涨、港口罢工等意外因素,从而给相关各方造成损失。 ZfF+Ghynp9iqozEC1cTIJC/T1btWxn9CRKn+xV3xF7eI6GBGBG2MOe/QK4e5Cy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