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超近接敏感建筑物地铁区间暗挖施工风险识别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势整体呈西高东低,地形多样,其中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西部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在早期城市建设、公路建设、机场建设中,广泛采用堆填的方法进行场地平整或处理固体废料,从而形成了大面积土石混合体区域。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不再仅以满足通勤客流、物资运输为目的,而已经成为城市功能结构与土地利用优化的有力引擎。截至2021年底,我国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已达50个,运营总里程约8 939 km;2021年新增9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新增开通线路45条(段),新增运营里程约1 363 km。

与此同时,地下公路、地铁、综合管廊等建设项目的广泛兴建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城市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必然对周围岩土层产生扰动,导致地表沉降和建筑物的变形。对处于近接的城市隧道而言,施工区域周围的环境较为复杂,建筑物林立、车流量较大,且隧道埋深一般较浅,这对于既有建筑结构和地下工程项目本身造成了安全隐患。

1.1.2 研究意义

地下交通的发展能有效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但在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城市建筑物较为密集,不可避免会出现隧道下穿近接等重要建筑物的情况。这引起了开挖区域地层的移动,地层位移的影响传递给周围的岩土层,导致发生沉降等地表变形情况,地表的变形传递给建筑物的基础,将给既有邻近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在隧道施工前,有必要对施工区域的既有建筑物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本书以新桥站—高滩岩站区间隧道下穿陆军军医大学等超近接隧道施工为项目依托,针对既有建筑物附近的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问题,分析超近接建筑物变形控制原理,并对邻近建筑物的风险辨识及控制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使工程技术人员更容易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城市暗挖隧道项目的风险因素;并根据暗挖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以期优化地铁隧道施工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案,减小爆破施工对地层以及地表既有结构扰动的影响,保证在地铁隧道建设中的人员安全及结构物的稳定,并且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u98l7ucBhD6dEAeUxXIHpmMvnNvLACGQMxmhqFYRz3IJ9bNM1iOI1TQugo8BpJb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