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什么是科技安全

什么是科技安全?为什么科技不安全?谁在威胁科技安全?中国科技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科技不安全会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问题。

一、惊心动魄的科技安全事件

人类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口号传遍世界。人类社会是不是越来越文明?科技是不是越来越安全?毫无疑问,人类文明总体是进步的,但并不排除个别国家和某些机构的文明程度有所降低,经常干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顶尖科学家突然死亡、高科技企业被迫转让、欧洲能源生命线“北溪”管道突然被炸、一架搭载数百人的飞机突然不知去向……,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科技安全事件浮现在人们脑海中,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一是顶尖科技人才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有的被囚禁,有的死于非命。70多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回国前曾被扣留5年,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扬言,宁可枪毙也不让他回中国。 2018年12月1日,世界著名华人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自杀。2020年11月27日,伊朗著名核物理学家法克里扎德遭袭身亡,这是第5个死于非命的伊朗核物理专家。2023年3月2日,俄罗斯顶尖科学家安德烈·博蒂科夫在家中被人用皮带勒死,他曾因研制出“卫星五号”新冠疫苗而被俄罗斯政府授予祖国功绩勋章,是参与疫苗研究的18名科学家之一。自美国启动“中国行动计划”以来,150多名华人学者遭到调查,有人失去工作,有人被囚禁,甚至有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引发中美关系危机,使不少华人科学家担心人身安全问题,从而引发了新的回国潮。

二是科技成果被窃取或恶意收购,导致重大科技或经济损失。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但由于外国公司大量抢注中药专利,导致中国人吃中药却要向外国人交专利费。大豆起源于中国,美国引进后进行了品种改良,却在中国申请专利,企图让中国人给美国企业交专利费,当然,中国政府肯定不会批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利用独特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认可的原创新药,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她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但青蒿素的专利却被外国公司抢注。为什么中国没有高端芯片企业,欧洲国家、日本也没有?这是因为欧洲国家、日本的许多芯片企业在青苗阶段就被美国企业收购、兼并,其芯片产业自然就被垄断了。

三是高科技设施被破坏,许多高科技企业被迫转让甚至关闭。21世纪初,世界上每4个灯泡里就有一个灯泡的电力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提供的,它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2013年4月,美国宣称阿尔斯通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订单中存在行贿问题,扣押了其副总裁皮耶鲁齐,使阿尔斯通公司被迫转让给美国公司,皮耶鲁齐坐牢3年,出狱后写下《美国陷阱》一书揭露美国行径。2019年3月7日到27日,委内瑞拉遭遇5次攻击,出现大面积停电,委内瑞拉政府表示是电站计算机系统遭到网络攻击。 2021年9月25日,被加拿大非法扣留1 028天的中国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回到祖国。2022年12月,美国总统拜登参加中国台湾台积电在美国新设工厂的迁机仪式,台积电变成了“美积电”。

四是科技战成为无硝烟的战争,有硝烟的战争有所控制,无硝烟的战争愈演愈烈。美国政府发动的贸易战已演变成科技战,其以国家安全为由,发动形形色色的科技战,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目的是制造新的第二经济大国陷阱,遏制中国的崛起,阻止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有硝烟的战争是争夺国土,最终目的是争夺市场,而无硝烟的战争则是直接抢占市场,这是国家竞争的高级阶段,是科技强国掠夺科技落后国家的最高效手段,是未来国家竞争的核心,争的是科技,抢的是市场,谋的是未来,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本质上是科技竞争。

五是科技战已与国际恐怖主义结合,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危害。2022年9月26日,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北溪一号、北溪二号输能管道在同一天发生爆炸。在海底深处从事爆炸活动绝对不是一般恐怖分子能够做到的,这大概率是拥有高科技手段的国家所为,或者是其为恐怖分子提供的破坏手段。这是彻头彻尾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尽管目前还没有最终调查结果,将来也可能不会公布真相,但这必将改变世界和平的格局。

六是高科技误用、滥用事件频发。二战前后,日本、德国、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生物武器与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多次发生生物实验室泄漏事件,导致大量人员与动物死亡。尽管除美国以外的缔约国都同意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机制,但生物实验室泄漏问题仍然威胁着人类安全。此外,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二、狭义与广义的科技安全

科技安全不仅事关经济发展、人民生命安全、生物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国防安全等,而且与个人有关、与国运相关。关于科技安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公认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学者对科技安全的理解有所不同。

国际上通常将科技安全归入非传统安全范畴。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布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实质上讨论了技术供给不足会导致经济增长极限,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问题,但并没有提出科技安全的概念。1991年,英国学者巴里·布赞首次将安全扩展到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美国国际安全专家特里·塔尔夫在《当代安全研究》中也花了大量篇幅讨论非传统安全问题。

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安全,但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科技安全的理解有所不同,保障科技安全的政策与对策也有所不同。科技安全可分为狭义科技安全与广义科技安全两类。

(一)狭义科技安全

文献调研显示,20多年前,中国科技工作者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科技安全了。1998年,连燕华和马维野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上发表了题为《科技安全:国家安全的新概念》的文章,首次强调了科技安全的重要性,并对科技安全基本要素、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分析; 1999年,马维野再次撰文,对科技安全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此后,科技安全才逐渐得到关注。截至2023年3月底,在中国知网收录的论文中,标题含有“科技安全”的论文有216篇,多数论文是从人才、成果、经费等科技要素出发研究科技安全的。

我们通过进一步调研发现,学术界、产业界对狭义科技安全还有不同的观点。一类观点认为,科技安全是指科技保持持续发展、权益得到保障的状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的科学技术事业健康发展,科技实力强大,科技权益得到保障。 显然,这类观点是从科技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理解、定义科技安全的,是典型的狭义科技安全。

另一类观点认为,科技安全是指科技能够抵御外部干扰,保持持续发展的状态。例如,雷家骕认为科技安全是指一国的科技体系具有一定的生存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提出,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科技体系完整有效,国家重点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不受外部科技优势危害,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还有一类观点认为,科技安全是指科技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对科技需求的状态。例如,尹希成认为科技安全是指一国的科技发展能跟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步伐,保护本国的科技潜力不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能以自己的智力资源保障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这类观点从科技供给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定义科技安全,与当前社会上的主流观点比较接近。

我们研究认为,狭义科技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行业、企业在任何情况下科技持续发展、保障技术供给的状态与能力。狭义科技安全是从科技的角度讨论科技安全的,主要涉及科技供应链、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科技设施、科技国际合作、科技经费等科技要素的安全。例如,科技成果被盗取、科技人员遭陷害、科技设施被破坏、科技经费被挪用等科技安全问题,都属于狭义科技安全。

(二)广义科技安全

广义科技安全是从科技供给能否满足科技需求的角度研究科技安全的,是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对长远性、战略性、关键性、规律性的科技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广义科技安全不仅涉及供应链、人员、成果、设施、经费等,还包括科技供给能否满足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生态改善、国防安全、社会进步对科技的需求。学术界对广义科技安全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种状态。 马维野认为广义科技安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由科学技术因素以及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因素的相关性所构成的国家安全的一种态势。

另一类观点认为科技安全是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与基础。游光荣等学者认为,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传统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的关键要素,是支撑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和物质技术基础。

我们研究认为,广义科技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任何情况下核心技术供给都能满足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等国家安全问题对技术的基本需求,既包括科技供应链、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科技设施、科技国际合作、科技经费等科技要素的安全,也包括科技对国土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物安全、金融安全、水安全等国家重大安全问题,以及区域、行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科技安全的主要内容

我们研究认为,科技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机构或企业在任何情况下科技供给都能满足或基本满足科技需求,能够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状态。根据科技供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满足程度和保障程度,我们将科技安全分为强安全、基本安全、弱安全、不安全4个等级。

科技安全有6个基本要素和一个根本标志。科技安全的6个基本要素是创新体系完善、研发队伍一流、体制机制高效、经费保障有力、核心技术自立、国际合作畅通。其根本标志是在任何情况下科技供给都能满足或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核心技术的需求,能够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无论是狭义科技安全还是广义科技安全,其核心内容都包括科技体系安全、科技人才安全、科技成果安全、科技设施安全、科技供应链安全、科技产品安全、科技经费安全、科技国际合作安全8个方面。

科技体系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体制机制高效,能够抵御外力干扰与破坏的状态。比如在美国的疯狂打压与遏制下,华为公司的创新体系仍然能够独立运行,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从而在更大领域、更大范围激发中国的创新动力。

科技人才安全是指能够保障科技人才生命安全、正常工作、正常生活的状态。前面所述的钱学森回国被阻、伊朗核物理专家遭袭身亡等事件,就是科技人才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典型案例。

科技成果安全是指科技知识产权不受侵犯、不流失的状态。科技成果被窃取或恶意收购是科技成果安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例如,外国医药公司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却没有实体实验室,其目的就是专门收购中国最新的创新药物成果,有的还是尚未申请专利保护的成果。

科技设施安全是指科技设施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能够抵御外力干扰或破坏的状态。科技设施安全问题通常分为两类:一是科技设施管理不善造成的安全问题,比如一些国家的生物实验室管理不当,多次出现病原物泄漏,造成大量人员和动物死亡;二是科技设施因外力被迫关闭,甚至被摧毁,伊朗的核研究设施被轰炸、委内瑞拉电网遭遇攻击就是典型案例。

科技供应链安全是指支撑科技创新活动和生产经营的仪器、试剂,以及关键材料、配件等的生产与供给体系高效运行的状态。导致科技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因素通常有两类:一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供应链断裂,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许多医药研究机构缺乏动物实验所需的猴子,猴子的价格由早期的每只1万元涨到每只20万元,这导致许多药物、疫苗研究停止或终止;二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供应链断裂,比如美国发动贸易战,实行技术封锁,导致我国高端芯片、芯片设计软件等供应不足。

科技产品安全是指科技产品性能保持有效、稳定、可靠的状态。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疫苗导致接种者非正常死亡,特斯拉电动汽车电池自燃给消费者造成生命危险,许多品牌手机电池自燃,等等,都属于科技产品安全问题。

科技经费安全是指科技经费供给稳定、高效使用的状态。个别中国工程院原院士因挪用、贪污科技经费被判刑,许多科技企业由于经费不充足、不稳定导致研究工作半途而废,等等,都是科技经费安全问题。当然,大量低水平重复研究导致有限科技经费被浪费,也属于科技经费安全问题。

科技国际合作安全是指保持公正、公平、互利、共赢且稳定、高效的科技国际合作状态。一些国家的技术霸权行为导致国际合作环境不安全,比如一些海外留学人员与中国研究机构或企业的合作项目由于被美国干扰而不得不暂停甚至终止。 9IMGB6S0yfC+vqmxcM+jmwntP30ld1laeAjQCwCUcSvL0Zug5tiEjr6sJ+0DR6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