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枝对叶比
——秦可卿与李纨

■秦可卿■

身世背景

秦可卿,宁国府贾蓉之妻,金陵十二钗之一。虽然是整个贾氏家族长房长孙之媳,但是她并没有显赫的娘家背景。父亲秦业年近七十,任营缮郎,夫人早夭,因当年没有子女,便在养生堂抱养了一儿一女,养子又死了,只剩下养女,小名叫可儿,大名叫兼美,就是秦可卿。由于可卿长大后形容袅娜,性格风流,而秦家又和贾家有些瓜葛,所以就许给贾蓉为妻。她的公公贾珍垂涎她的姿色,威逼成奸,导致了她的早夭。

容貌气质

秦可卿的外貌气质全书中没有直接描写,只在出场的时候提到“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并没有具体细致地描写其容貌。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通过警幻仙子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外貌,才点出秦氏之美:“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短短两句话勾画出了秦氏的绰约风姿。宝钗、黛玉两人是作者用了各种方式来刻画的两个神仙般的人物,而秦可卿兼有两人之美,当然更是不同凡响,这就是为什么她出身不显赫却能够成为贾氏家族的长房长孙媳、成为宁国府的少主母的重要原因。当然,她的袅娜与妩媚恰恰又是她悲剧人生的祸根。在只有门前两个石狮子干净的宁国府中,在荒淫的贾珍面前,这位没有娘家背景的儿媳妇当然就成为他垂涎已久、不肯放过的饵食。

出场情况

秦可卿在书中首次出场是在第五回,先是讲秦可卿跟着婆婆尤氏到荣国府邀请贾母等人过宁国府赏梅花,并没有一言片语,等贾母等人过来赏了梅花、宝玉倦怠想睡午觉的时候,她才笑着回话,主动揽下安置宝玉休息的事。由于宝玉厌恶挂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联的上房,所以秦可卿就把宝玉安置在自己的卧房中,这才有了宝玉接下来的梦中“游幻境”、听警幻仙子命人演绎《红楼梦》曲等。

秦可卿在书中最后一次出场是第十三回,临死前托梦给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劝她办理祭祀产业和在那里设立家塾,以常葆永全,并且送她两句话:“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秦可卿在书中总共出场四次,其他两次在以下两回:第七回,秦可卿第二次出场,丝毫看不出身体羸弱的样子,还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兄弟秦钟介绍给宝玉认识;第十一回,她再次露面时,已经卧床不起,拉着去看望自己的婶子王熙凤的手,说自己“未必熬得过去”,结果真就没有再好起来。

书中议论

在宝玉梦中所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秦可卿篇的图画是“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词为: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在《红楼梦》曲子中,秦可卿篇名为《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在贾氏家族最具权威的贾母眼中,秦可卿“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婆婆尤氏更是在外人面前对秦可卿盛赞有加,担心她的健康问题,万一有个好歹,“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还说到她“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还提到其心思细腻,“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公公贾珍在秦可卿死后,哭得泪人一般,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名家点评

涂瀛在《红楼梦论赞》里指出,秦可卿如“香国之桃花也”,以柔媚胜,“爱牡丹者爱之,爱莲者爱之,爱菊者亦爱之”,但桃花也是群芳中最薄命之相,“女子忌之。故谈星相者,以命带桃花、面似桃花为病。可卿获于人而不获于天,命带之乎,亦面似之也”。

刘履芬在《〈红楼梦〉批语辑录》里提到:“秦氏托梦,笼罩全部兴衰。切以见一衰便难再盛,须早为后日活计,是作者借以规劝贾府。”

张锦池在《论秦可卿》中提到“秦可卿并不是个饱暖思淫欲的淫妇:她是个有心计,有手腕,有封建‘治才’的女性……她的羞愤自缢,反映了她耻于聚麀而又无法摆脱这一厄运的精神苦闷”,而这种“精神苦闷”就是她致病的根由,也是她致死的真正原因。

■李纨■

身世背景

李纨,贾政与王夫人长子贾珠之妻,系金陵名宦之女,父亲是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的李守中。李氏一族本是书香传家,族中男女无不诵诗读书,到李守中当家后,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所以生了李氏后,便不怎么令其读书,只是让她看《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让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的几个贤惠女子而已,并且让她以女红为主,所以取名叫李纨,字宫裁。贾珠早夭,青春丧偶的李纨谨遵妇道,守着儿子贾兰度日,对家中诸事不闻不问,只知道侍候长辈、教导儿子,其他的就是陪伴小姑们做针线或读书诵诗等。

容貌气质

在全书中,没有对李纨的外貌描写,连穿着打扮也很少提及,只在“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那回中提了一句“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由于是寡妇身份,她的穿着只能素淡朴实,与花红柳绿的大观园群芳相比显得那样凄冷。

作者虽然没有用哪个章回、什么事件对李纨的性格作具体描写,但是通过点滴生活,能够看出她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长辈在的场合,李纨很少开口说话,扮演着温顺贤良、循规蹈矩的寡妇角色。没有长辈在的时候,她的形象就生动起来,自任海棠诗社社长,评诗论文说一不二;在日常生活中,她能够打趣黛玉、嘲讽王熙凤,说得前者羞红脸、后者讨饶;她又是善良的,在黛玉死前到潇湘馆照料,和紫鹃一起哭得死去活来。

出场情况

李纨在书中首次出场是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段落中。虽然她与王熙凤同为贾府的媳妇,但是她的出场却显得那样不显眼,音容笑貌皆无,只有贾母一句介绍,还是与邢夫人、王夫人一并的:“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李纨在书中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一一九回,守寡多年教养大的儿子贾兰终于中了举人,她“心下欢喜,因王夫人不见了宝玉,不敢喜形于色”,反映了在豪门望族中小心谨慎过日子的寡居生活的不易。

李纨代表花卉为梅花,花语判词为“竹篱茅舍自甘心”,在大观园中的住处为稻香村,在海棠诗社中任社长,号为“稻香老农”,身边服侍的丫鬟为素云、碧月,书中名段为“李纨课子”(也称“李纨教子”)。

在金陵十二钗中,李纨在全书中出场时间最长,却没有一个章回或一个事件是以她为主,更多的时候她就像首次出场时那样,不显眼地存在着。

书中议论

在宝玉梦中所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上,李纨篇的图画是“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其判词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在警幻仙子叫人演绎的《红楼梦》曲子中,李纨篇名为《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王熙凤与平儿提到荣国府各位,提到李纨时说“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在大观园仆妇眼中心中,李纨“素日原是个厚道多恩无罚”的主子,所以最初听说她代替王熙凤料理家务时,都各各心中暗喜,认为她“自然比凤姐儿好搪塞”。

小厮兴儿在对尤氏姐妹议论荣国府众人时,这样介绍李纨:“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对于李纨因王熙凤病着暂时理家之事,他是这样说的:“这大奶奶暂管几日,究竟也无可管,不过是按例而行。”

名家点评

诸联在《红楼评梦》中指出“各名各姓有所取意”,而李纨的“纨”意思是“言其完节也”。如果以花论大观园诸位女子,李纨如古梅。

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赞她“幽闲贞静,和雍肃穆”,虽然“德有余矣,而不足于才”,但正因无才,才能够“闲淡以终”,并且在贾府诸媳中“虽无奇功,谨亦无厚祸,渊渊宰相风度也,可与共享太平矣”。

胡文彬在《冷眼看红楼》中提到李纨时,认为她正如她的花语判词,是一枝“雪里红梅”,不仅“慧心纨质”,并且拥有一颗正直、公道、忠厚且富有同情的心,她“饱经世故、参透人情”,所以才会事事退让、恪守中庸之道。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中给予李纨很高评价:“从她所有的聪明、口才和善于处人的许多地方,知道这并不是一个不中用的‘菩萨’,而是她秉承着自己父家的家风和适应着贾府的环境,要有意识地做成一个‘标准寡妇’。”并且认为她是贾氏家族诸媳中的优秀人物,“比起王熙凤尤氏秦可卿等等,她是一个懂得自尊,不肯同流合污,而有正义感的人”。 DUPTU2AF4E5umnojAvCllZE5W9PLGe/+dvHZsAeoPW46HoYsdgkeYg1NvI3LA/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